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瑶沟人系列小说”的价值与局限 被引量:3
1
作者 曹书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68-72,共5页
“瑶沟人系列小说”是青年作家阎连科的代表作、作品逼真地再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瑶沟人艰难的生存景观和命运变迁,深入地揭示了恶劣的自然、人文环境所导致的人性的异化和人格的分裂,笔者认为,该系列小说的问世,既标志着作家艺术个... “瑶沟人系列小说”是青年作家阎连科的代表作、作品逼真地再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瑶沟人艰难的生存景观和命运变迁,深入地揭示了恶劣的自然、人文环境所导致的人性的异化和人格的分裂,笔者认为,该系列小说的问世,既标志着作家艺术个性的初步形成,同时作为一种创作原型,它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作家走向深层的审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沟 生存 人生悲剧 艺术局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南诏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福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23-27,共5页
南诏与巴蜀间的民间交往、民族迁徙、军事冲突及文人间的学习和交流,使巴蜀文化成为南诏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又因南诏文化与巴蜀文化有相同的文化渊源和相似的文化土壤,促使南诏在“盛唐之音”氛围中,大量汲收巴蜀文化。
关键词 南诏文化 巴蜀文化 渊源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言意”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之昂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70-72,共3页
关键词 海明威 “冰山原则” 中国传统美学 中国美学 西方美学 “意” 言意 文学创作 美学思想 自由心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体系形成问题的再认识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怀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53-56,共4页
简单回顾了学术界在汉字体系形成之时代问题上的种种看法,指出此前人们对这一问题所拟定的种种答案都是不太合乎客观实际的。速提出”初级文字体系”和”高级文字体系”两个概念.认为汉字至迟到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就已经发展成为高级文... 简单回顾了学术界在汉字体系形成之时代问题上的种种看法,指出此前人们对这一问题所拟定的种种答案都是不太合乎客观实际的。速提出”初级文字体系”和”高级文字体系”两个概念.认为汉字至迟到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就已经发展成为高级文字体系:汉字发展成为高级文字体系,当不在楔形字、全书字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体系 初级文字体系 高级文字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关系实在论看语文学科的性质
5
作者 王日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83-85,共3页
根据普里高金波粒二象说及系统论,对事物性质的把握,不能仅从性质实在论着眼,还要从关系实在论来考察,这样的把握才是全面和准确的;有了关系实在论,人们的视野更为拓展了。
关键词 语文学科性质 性质实在论 关系实在论 波粒二象性 系统论 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节显现”与“副+名” 被引量:190
6
作者 储泽祥 刘街生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5-19,共5页
“细节显现”与“副+名”□储泽祥刘街生本文考察“很中国”这样的“副+名”结构,“副”限于程度副词,以“很”为代表。一、“副+名”是一种新现象11判别新现象的条件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它一般要具备以下4个条件:(1)... “细节显现”与“副+名”□储泽祥刘街生本文考察“很中国”这样的“副+名”结构,“副”限于程度副词,以“很”为代表。一、“副+名”是一种新现象11判别新现象的条件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它一般要具备以下4个条件:(1)有独特的语用价值;(2)有一定的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名” 形容词 程度副词 词的性质 抽象名词 具体名词 语用价值 语法研究 专有名词 于根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骚》新识——从博徒、四异谈到该篇的篇旨和归属 被引量:12
7
作者 韩湖初 《中州学刊》 1987年第6期81-85,共5页
《辨骚篇》在《文心雕龙》中属“文之枢纽”的五篇之一,在刘勰的文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它现在仍然是“龙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历来围绕《辨骚》篇争论的根本问题是:该篇之旨是崇骚还是抑骚?近年不少学者对把该篇看... 《辨骚篇》在《文心雕龙》中属“文之枢纽”的五篇之一,在刘勰的文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它现在仍然是“龙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历来围绕《辨骚》篇争论的根本问题是:该篇之旨是崇骚还是抑骚?近年不少学者对把该篇看成“崇经抑骚”之作的观点提出了异议,并指出其旨不在“崇经抑骚”,而是要通过“辨”《骚》(《楚辞》)与《经》(《诗经》)的异同总结文学发展的新变规律。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但不少论者在肯定这一点时,仍把“博徒”、“四异”看成是贬义的,结果又把刘勰看成是“前贬后褒”、自相矛盾的。这样,“崇经抑骚”的帽子还是没有彻底从刘勰的头上摘下来,刚前进了一步的认识又停滞了。在笔者看来,无论《辨骚》,还是《文心》全书,都不存在“崇经抑骚”的问题。之所以产生这个看法,无疑与论者对“博徒”、四异的理解仍囿于旧说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异 《辨骚》 “博徒” 《楚辞》 篇旨 新识 《辨骚篇》 文心雕龙 贬义 《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氏家训》中反义语素并列双音词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魏达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5-79,共5页
《颜氏家训》中的并列式双音词语十分丰富、发达。从构成情况考察,所组成的有的是词组.有的是词;从两语素的位置角度考察,二者位置不可调换;从内容(词义)及其成因角度考察,这一方面是由于汉语词汇双音化的结果,而从更深层次上... 《颜氏家训》中的并列式双音词语十分丰富、发达。从构成情况考察,所组成的有的是词组.有的是词;从两语素的位置角度考察,二者位置不可调换;从内容(词义)及其成因角度考察,这一方面是由于汉语词汇双音化的结果,而从更深层次上看,则是由于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促使了偏义副词的大量产生和广泛运用。在《颜氏家训》一书中它之所以表现得格外突出,出现频率甚高,是因为它符合颜之推所主张的中庸平和、不偏不倚的处世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氏家训》 反义语素 双音词 成因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人合一”与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清良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8年第2期21-26,共6页
天人合一观念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基调。本文着重从人的存在境域、人的物性、存在价值取向、人生境界和超越维度以及认识方式与思维方式等基本层面对于该命题进行了全新的现代阐释,初步显示了由... 天人合一观念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基调。本文着重从人的存在境域、人的物性、存在价值取向、人生境界和超越维度以及认识方式与思维方式等基本层面对于该命题进行了全新的现代阐释,初步显示了由天人合一观念所决定的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孔雀东南飞》中“严妆”一词训释的商榷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小莘 张舸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3期133-134,共2页
关于《孔雀东南飞》中“严妆”一词训释的商榷王小莘张舸近来看到一些文章为《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晓,新妇起严妆”中的“严妆”究竟当作何解打笔墨官司,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于是收集了十多种有关的训释进行分析考察,发现它们大致... 关于《孔雀东南飞》中“严妆”一词训释的商榷王小莘张舸近来看到一些文章为《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晓,新妇起严妆”中的“严妆”究竟当作何解打笔墨官司,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于是收集了十多种有关的训释进行分析考察,发现它们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1以“严妆”为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严妆 训释 中国古代文学 《汉语大字典》 魏晋六朝 《汉语大词典》 《搜神记》 《大方便佛报恩经》 动宾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写作教学过程的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庆元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44-47,共4页
写作教学,即作文教学,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写作教学过程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分支。过去,专题探讨写作教学过程的著述似乎不多;而某些对于写作教学过程的概括传袭日久,又并非尽如人意。因此,有必要进行一番认真的思考,... 写作教学,即作文教学,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写作教学过程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分支。过去,专题探讨写作教学过程的著述似乎不多;而某些对于写作教学过程的概括传袭日久,又并非尽如人意。因此,有必要进行一番认真的思考,求得对于写作教学过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表述,以促进学校语文教育的深入发展。本文旨在探索,引发话题和思路;抛砖引玉,就教于大方之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教学 阅读教学过程 作文教学 语文教育 语文教学 认知能力 表达能力 语文能力 作文课 写作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判断与政治判断的融合和倾斜——试论曾朴小说《孽海花》的审美方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飘云 陈鹏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9-77,共9页
曾朴的《孽海花》,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表现出与以往中国历代小说甚至同时代的谴责小说明显不同的审美方式,那就是伦理判断与政治判断的融合与倾斜。
关键词 中国小说 曾朴《孽海花》 审美方式 伦理判断 政治判断 表达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茶花女》之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小璜 《中国文学研究》 1998年第2期42-45,共4页
文章比较分析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茶花女》在主题、情节和人物典型方面的同一性及差异性。指出:造成杜十娘和茶花女悲剧的共同原因是:男权文化对女性人格、尊严的残酷扼杀。而中法两国不同的社会历史特征和民族文化传统则决定... 文章比较分析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茶花女》在主题、情节和人物典型方面的同一性及差异性。指出:造成杜十娘和茶花女悲剧的共同原因是:男权文化对女性人格、尊严的残酷扼杀。而中法两国不同的社会历史特征和民族文化传统则决定了人物命运的特殊性和作家在塑造人物典型时所采用的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十娘 玛格丽特 父权文化 同一性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情结:现代都会主义小说走不出的围城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明鹃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06-110,共5页
关键词 乡土情结 穆时英 刘呐鸥 小说家 施蛰存 回归家园 现代主义 吴越文化 波德莱尔 江南小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中篇小说的创作 被引量:1
15
作者 邝邦洪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3期117-122,共6页
论新时期中篇小说的创作邝邦洪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中篇小说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开拓的题材和主题,所创造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作家建树的艺术风格,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所取得的成就引人瞩目。一新时期中篇小说在讨论以... 论新时期中篇小说的创作邝邦洪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中篇小说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开拓的题材和主题,所创造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作家建树的艺术风格,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所取得的成就引人瞩目。一新时期中篇小说在讨论以实践检验真理标准为标志的思想解放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篇小说 新时期 艺术风格 英雄人物 知识分子形象 作家 中篇小说创作 文化大革命 军事题材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歧义句引起一场官司 被引量:1
16
作者 尤庆学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48-48,共1页
一个歧义句引起一场官司□尤庆学元旦回家,一位在法院工作的同学请我去他单位协助办案,我有些惊诧。去了才知道他们遇到了一件异常棘手的案子。该案是因甲乙双方对合同上的白纸黑字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而导致的一起经济纠纷。合同上有... 一个歧义句引起一场官司□尤庆学元旦回家,一位在法院工作的同学请我去他单位协助办案,我有些惊诧。去了才知道他们遇到了一件异常棘手的案子。该案是因甲乙双方对合同上的白纸黑字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而导致的一起经济纠纷。合同上有争议的内容为:包伙食费,住宿费,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义句 包伙食 经济纠纷 住宿费 乙方 授课教师 白纸黑字 成教院 现代汉语 人之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 被引量:1
17
作者 游唤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71-77,共7页
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他第一个提出了“庶、富、教”,第一个提出了“有教无类”,第一个提出了“为政教民”,第一个提出了“启发诱导”,第一个成功地实践了“因材施教”。他的教育思想无比精湛、丰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深深地影... 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他第一个提出了“庶、富、教”,第一个提出了“有教无类”,第一个提出了“为政教民”,第一个提出了“启发诱导”,第一个成功地实践了“因材施教”。他的教育思想无比精湛、丰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国教育,并对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对东亚的教育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对于孔子的教育思想,学术界已有较多的研究。因此,在这里不拟全面进行论述,只就其中学术界研究尚不充分而又与现代教育关系十分密切的有关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 个体意识 群体意识 教育思想体系 《论语》 重视教育 教育机关 卫灵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自由谈》稿费考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颜琳 黎保荣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3-85,共3页
关键词 《鲁迅研究月刊》 《自由谈》 稿费 考证 传记文学 稿酬 稿件 新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阿Q:从新的基点出发 被引量:1
19
作者 阎真 《鲁迅研究动态》 1988年第8期70-75,共6页
关于《阿Q正传》的研究,一旦我们的思维视野不再局限于现实主义界柱之内,认识到阿Q并非一个现实主义文学形象,我们就从种种自我束缚中得到了解放。①从这个新的基点出发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就会发现。
关键词 《阿Q正传》 现实主义文学 小说研究 精神胜利法 阿Q形象 精神病态 典型性质 思维 阶级论 冯雪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二雅的政治抒情诗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戍国 《中国文学研究》 1997年第2期24-34,共11页
本文对《诗经》二雅中政治抒情诗的思想艺术、作者及其写作目的作出全面探讨,从作者地位、创作动机与作品思想内容、表达手法诸方面论证二雅政治抒情诗为《离骚》之祖,在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之始、《诗》《骚》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与前修时... 本文对《诗经》二雅中政治抒情诗的思想艺术、作者及其写作目的作出全面探讨,从作者地位、创作动机与作品思想内容、表达手法诸方面论证二雅政治抒情诗为《离骚》之祖,在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之始、《诗》《骚》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与前修时贤不尽相同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抒情诗 二雅 思想艺术 现实主义之源 《离骚》之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