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北不同石漠化程度森林优势树种及其生态位特征
1
作者 张华英 郭昊 +4 位作者 曹窈畅 冯汉华 王旭 罗勇 白拉曲珍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1期50-58,共9页
为探究粤北石漠化地区不同石漠化程度森林优势树种及其生态位特征,文章以粤北潜在、轻度、中度、重度石漠化代表性森林群落样地为研究对象,从物种重要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相似指数4个方面分析其优势树种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 为探究粤北石漠化地区不同石漠化程度森林优势树种及其生态位特征,文章以粤北潜在、轻度、中度、重度石漠化代表性森林群落样地为研究对象,从物种重要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相似指数4个方面分析其优势树种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石漠化程度森林群落的优势树种不同,综合物种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可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和秀丽锥Castanopsis jucunda在各石漠化程度中有良好表现,可作为石漠化地区树种选择的参考;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平均值的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中度石漠化(0.795和0.707)、潜在石漠化(0.594和0.535)、重度石漠化(0.566和0.472)、轻度石漠化(0.344和0.349),中度石漠化区域的物种竞争最激烈,潜在石漠化和重度石漠化区域次之,轻度石漠化区域最低,其中鸡仔木Sinoadina racemosa-秀丽锥、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马尾松和鸡仔木-麻栎的物种对间存在较高的种间竞争,在进行植被恢复时需避免这些种对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生态位特征 优势树种 生态位重叠 生态位相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上粗木质残体质量估算模型构建
2
作者 段懿芳 李超荣 +5 位作者 李兆佳 林芳 林玉华 曾滢静 李广玮 李华盛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4期64-69,共6页
为了更好地支撑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附近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估算,研究采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400~1800 m之间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采集的300个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 debris,CWD)样品,以分解等级和体积参数... 为了更好地支撑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附近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估算,研究采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400~1800 m之间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采集的300个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 debris,CWD)样品,以分解等级和体积参数为自变量构建CWD质量估算模型。CWD样品平均直径3.332~5.919 cm,平均长度1.55~2.80 m,平均密度0.150~0.224 g·cm^(-3)。尽管直径、长度和密度在个体和样地之间的差异较大,但总体上不随海拔和森林类型而变化,代表性较好。CWD分解等级对样品特征有显著影响,样品密度随分解等级增加而下降。建立的模型拟合度高,分解等级和体积参数均能有效解释CWD质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木质残体 质量估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树种选择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汉华 曹窈畅 +5 位作者 鲍熙梅 赵厚本 郭昊 皮志豪 周光益 王旭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3期41-48,共8页
选择正确的栽植树种是石漠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关键。为了筛选粤北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树种,文章以粤北石漠化地区植物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选取了重要值、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碳储量为评价指标,应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进行树... 选择正确的栽植树种是石漠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关键。为了筛选粤北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树种,文章以粤北石漠化地区植物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选取了重要值、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碳储量为评价指标,应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进行树种选择。研究结果表明:石漠化地区植物多样性低,进行植被恢复时,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上应优先考虑乔木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马尾松P.massoniana,灌木树种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盐肤木Rhus chinensis作为粤北石漠化植被恢复选择树种;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树种可作为石漠化树种选择的辅助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植被恢复 树种选择 熵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个常见树种的生物量分配特征与异速生长模型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厚本 周光益 +3 位作者 李兆佳 邱治军 吴仲民 王旭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31,共9页
【目的】分析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个常见树种的生物量器官分配特征,构建各树种单株及不同组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模型,以提高其生物量估算准确性。【方法】以位于广州市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对象,以该地区森林历史调查数据为... 【目的】分析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个常见树种的生物量器官分配特征,构建各树种单株及不同组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模型,以提高其生物量估算准确性。【方法】以位于广州市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对象,以该地区森林历史调查数据为依据,结合研究区实际树种组成,选取黧蒴、中华锥、千年桐和华润楠4个常见树种,采用收获法测定各树种不同组分生物量,构建各树种单株及各组分的生物量模型,并探讨树高(H)和木材密度(ρ)作为第二自变量以不同形式加入模型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4个树种树叶生物量占比为5.34%~7.28%,华润楠显著低于黧蒴(P<0.05);4个树种树枝生物量占比为16.82%~24.20%,华润楠显著低于中华锥和黧蒴(P<0.05);4个树种树干生物量占比为47.22%~58.05%,中华锥显著低于其他3个树种(P<0.05);4个树种树根生物量占比为14.25%~22.25%,黧蒴和千年桐显著低于中华锥和华润楠(P<0.05);随着胸径增大,千年桐和华润楠的树叶生物量占比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4个树种的树枝生物量占比均呈上升趋势,树干生物量占比均呈下降趋势,根生物量占比和胸径之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以胸径(D)为单一自变量的生物量模型具有较好拟合精度(平均R^(2)=0.947);将H以D2H形式包含在模型中,导致地上和全株生物量模型的拟合能力下降,但地下生物量拟合能力略有提升;将H以独立第二自变量包含在模型中,将增加模型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将ρ以D2ρ形式包含在模型中对单株及各组分生物量的估算精度均有所下降;将ρ以独立第二自变量包含在模型中,能略微提高估算精度。【结论】阳生树种千年桐分配较多生物量给树干,耐荫树种中华锥分配较多生物量给枝叶,耐荫树种中华锥和华润楠的根系更发达。随着胸径的增加,4个树种的树干生物量分配比例呈下降趋势而树枝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呈上升趋势。对4个树种的生物量估算,建议选用D为单一自变量的模型,不建议将H作为第二自变量包含在模型内。增加ρ为第二自变量后仅能小幅提高模型拟合能力,建议实际应用中根据调查目的在准确性和工作难度间做出取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异速生长模型 木材密度 广州市 根茎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