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M与RFID技术在钢结构工程中的集成应用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左俊 戴成元 +2 位作者 任俊霖 陈链鑫 张敏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5,共8页
针对目前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钢构件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单向传递而不能高效进行信息协同、计划动态控制效率低等痛点问题,在研究BIM与RFID集成的先进信息技术对钢结构工程的影响及二者集成原理的基础上,构建BIM与RFID集成模式。... 针对目前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钢构件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单向传递而不能高效进行信息协同、计划动态控制效率低等痛点问题,在研究BIM与RFID集成的先进信息技术对钢结构工程的影响及二者集成原理的基础上,构建BIM与RFID集成模式。由此进行BIM数据与钢构件数据在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各阶段间的信息相互传递,形成BIM数据钢结构实际建造数据的完整循环,以实际钢结构工程为例,验证BIM与RFID集成应用的可行性,以期提高钢结构工程施工数字化程度,提高工程建设效率、有效降低成本、提升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数据驱动 RFID射频识别技术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置信的超高层建筑钢架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2
作者 韦丽娴 蒙萱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5,共5页
本文选取超高层建筑中的典型结构单元,设计了一个3跨2层的钢架结构模型,建立了包含单损伤和多损伤工况在内的6种损伤工况。基于该钢架结构的自由振动微分方程及其模态叠加解,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置信准则(COMAC)的损伤识别方法,并将其应... 本文选取超高层建筑中的典型结构单元,设计了一个3跨2层的钢架结构模型,建立了包含单损伤和多损伤工况在内的6种损伤工况。基于该钢架结构的自由振动微分方程及其模态叠加解,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置信准则(COMAC)的损伤识别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超高层建筑钢架结构的损伤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在工况1的单损伤状态下,随着模态阶数的增加,未损伤单元的COMAC值保持稳定,而损伤单元的COMAC值呈递减趋势。其中,单元8在2阶模态时CO‐MAC值出现下降,至5阶模态时下降趋势更显著,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单损伤位置。2)在多损伤工况下,未损伤单元的COMAC值始终为1.0;对于损伤程度分别为40%的单元2和50%的单元12,其COMAC值随模态阶数增加而递减,且在2~5阶模态下显著低于未损伤单元。损伤程度较大的单元12表现出更明显的COMAC值降幅,验证了该方法对多损伤工况的识别能力。3)在工况2、3中,所提方法在单损伤工况下表现出较高的识别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准确判定损伤单元位置及其损伤程度。4)在工况5、6中,与传统的模态置信准则(MAC)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多损伤工况下的识别性能更优,其损伤识别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度较高,充分证明了该方法在钢架结构损伤识别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置信 超高层建筑 钢架结构 损伤识别 模态振型 损伤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陷对套筒灌浆连接性能的劣化影响规律
3
作者 刘其舟 林钰涵 杨惠君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4,共9页
针对装配式建筑的套筒灌浆缺陷严重危害结构安全,目前缺陷分布对套筒灌浆连接性能的劣化影响规律仍未明确的现状,考虑到缺陷可划分为集中和分散两大分布类型,设计并制备了含集中和分散缺陷的两类半套筒灌浆连接试件进行单向拉伸试验。... 针对装配式建筑的套筒灌浆缺陷严重危害结构安全,目前缺陷分布对套筒灌浆连接性能的劣化影响规律仍未明确的现状,考虑到缺陷可划分为集中和分散两大分布类型,设计并制备了含集中和分散缺陷的两类半套筒灌浆连接试件进行单向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连接接头主要出现钢筋断裂和灌浆端钢筋拔出两种破坏模式;缺陷集中或分散分布并不会对套筒灌浆连接的初始刚度产生显著影响;相较缺陷分散分布而言,缺陷集中分布对套筒灌浆连接极限承载力和变形能性能的劣化影响更大,出现拔出破坏的概率更高,且劣化差异随着缺陷率的增加而增大;获得了可反映缺陷分布对套筒灌浆连接性能劣化影响规律的计算模型,可作为含缺陷装配式结构性能评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筒灌浆连接 灌浆缺陷 缺陷分布 连接性能 劣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基蒙脱土吸附二氧化硫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4
作者 方志杰 刘美玲 +6 位作者 宋昌辉 林时锴 林雄三 莫曼 何秋芝 周翔 杨惠君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6-670,共5页
为了探索黏土矿物对污染气体的吸附作用,以钠基蒙脱土吸附二氧化硫气体分子为例,基于量子力学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利用VASP软件模拟计算钠基蒙脱土对SO_(2)气体分子的吸附机理,得出了吸附能、弹性常数与SO_(2)吸附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 为了探索黏土矿物对污染气体的吸附作用,以钠基蒙脱土吸附二氧化硫气体分子为例,基于量子力学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利用VASP软件模拟计算钠基蒙脱土对SO_(2)气体分子的吸附机理,得出了吸附能、弹性常数与SO_(2)吸附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表面吸附过程中,钠基蒙脱土的top位和bridge位是SO_(2)气体分子的稳定吸附点位,SO_(2)分子被吸附后其S—O键长从1.78?减小到1.44?,O—S—O键角从119.50°减少到115.31°,而蒙脱土模型的原子键长没有明显变化;在层间吸附过程中,随着SO_(2)分子吸附量的增加,吸附能逐渐减少,蒙脱土模型的体积和c轴方向与SO_(2)吸附量成线性。弹性常数的计算结果表明,随着SO_(2)分子吸附量的增加,蒙脱土弹性常数C_(33)的变化幅度最大,降低了142.27 GPa。钠基蒙脱土结构的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和杨氏模量都随着SO_(2)分子吸附量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基蒙脱土 密度泛函理论 二氧化硫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