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枇杷植株对木霉P3.9菌株及枇杷根腐病病菌的激素响应 被引量:2
1
作者 鲁海菊 朱海燕 +2 位作者 熊欣燕 张晓永 谢昆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40-144,共5页
为弄清枇杷植株对有益菌及致病菌的激素响应差异,明确内生木霉P3.9菌株诱导枇杷植株抗根腐病病菌的信号转导途径,以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及枇杷根腐病病菌P3.1、P3.5、P3.6菌株为研究对象,将其活体接种于1年苗龄枇杷根茎部,木霉接20 g菌... 为弄清枇杷植株对有益菌及致病菌的激素响应差异,明确内生木霉P3.9菌株诱导枇杷植株抗根腐病病菌的信号转导途径,以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及枇杷根腐病病菌P3.1、P3.5、P3.6菌株为研究对象,将其活体接种于1年苗龄枇杷根茎部,木霉接20 g菌剂,根腐病病菌各接3个直径为5 mm的菌丝块,设木霉P3.9菌株分别与3株致病菌同时接种枇杷根系为阳性对照组,不接种任何菌体为阴性对照组,单独接种木霉P3.9菌剂为处理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处理及对照枇杷根、茎和叶中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木霉P3.9菌株与枇杷互作,促使枇杷根部JA、SA含量均增加。茎部SA和JA含量均增加。叶部JA含量不受影响,游离SA含量降低,结合SA含量增加。说明枇杷根、茎和叶对有益菌木霉P3.9菌株的JA和SA响应存在组织特异性。游离SA对枇杷叶防御系统起负向调控作用,枇杷根、茎部防御系统由JA和SA途径共同转导。木霉P3.9菌株分别与致病菌P3.1、P3.5和P3.6互作,在枇杷根部SA含量均增加,JA含量变化不一致,前两者JA含量降低,后者JA含量不受影响。在茎部SA和JA含量均增加。木霉P3.9菌株分别与病原菌P3.1、P3.6和P3.5互作,在叶部前两者SA和JA含量均增加,后者SA和JA含量降低。说明枇杷根、茎和叶对致病菌P3.1、P3.6和P3.5的JA和SA响应也存在组织特异性。在根和茎中游离SA含量均增加,且增幅不一致,P3.1和P3.6的增幅大于P3.5,在叶中游离SA含量前两者增加,后者不变。游离SA对枇杷根系防御系统起正向调控作用;茎部防御系统由JA和SA途径共同转导;叶部防御系统前两者由SA途径转导,后者未启动防御系统。综上所述,枇杷根系对有益菌及致病菌的JA和SA激素响应有差异,其防御系统前者由JA转导,后者由SA转导。游离SA含量增幅与枇杷根腐病菌菌株致病性强弱相关联,增幅越大致病性越强,说明P3.1和P3.6的致病性强于P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枇杷 根腐病 茉莉酸 水杨酸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族维生素对大肠杆菌发酵生产乳清酸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长庚 龚雨 +2 位作者 宗媛 徐庆阳 余义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6-63,共8页
为提高大肠杆菌发酵乳清酸的产率和糖酸转化率,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Ora-6为供试菌株,在原有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探究维生素B_(1)、维生素B_(3)、维生素B_(5)、维生素B_(6)、维生素B_(7)、维生素B_(12)几... 为提高大肠杆菌发酵乳清酸的产率和糖酸转化率,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Ora-6为供试菌株,在原有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探究维生素B_(1)、维生素B_(3)、维生素B_(5)、维生素B_(6)、维生素B_(7)、维生素B_(12)几种关键B族维生素对菌体生长及产酸能力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组合添加量为维生素B_(1)6.8 mg/L,维生素B_(3)4.8 mg/L,维生素B_(5)4 mg/L,维生素B_(6)3.4 mg/L,维生素B_(7)1.4 mg/L,维生素B_(12)4 mg/L。在此条件下,经5 L发酵罐验证对比,此时优化后的培养基菌体量(OD 600)、乳清酸产量、糖酸转化率分别为134.32、121.41 g/L和25.73%,较原始培养基分别增长了13.16%、15.47%、12.96%。同时研究确定了B族维生素采取从10 h持续流加的发酵优化策略,使得5 L发酵罐发酵乳清酸最终菌体量和产量分别达到148.23、138.2 g/L,为工业化发酵生产乳清酸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乳清酸 B族维生素 正交分析 发酵优化 添加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盐和pH值协同调控大肠杆菌发酵合成5-羟基色氨酸
3
作者 余子辰 王锐麒 +3 位作者 张震 徐庆阳 陈宁 余义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4-121,共8页
为了提高大肠杆菌合成5-羟基色氨酸能力,该研究设计构建了pSTV28-TPH150过表达质粒,增强了羟化酶基因TPH150的表达,以HTP10为出发菌株(代谢工程实验室保藏,专利号:CN202110714155.1),电转化pSTV28-TPH150质粒得到菌株HTP10-1,发酵结果显... 为了提高大肠杆菌合成5-羟基色氨酸能力,该研究设计构建了pSTV28-TPH150过表达质粒,增强了羟化酶基因TPH150的表达,以HTP10为出发菌株(代谢工程实验室保藏,专利号:CN202110714155.1),电转化pSTV28-TPH150质粒得到菌株HTP10-1,发酵结果显示,存在副产物L-色氨酸积累过多,质粒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在初始发酵工艺的基础上,通过设计4个pH梯度进行发酵对比试验和4种不同磷酸二氢钾流加策略来探究最适发酵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在菌株HTP10-1发酵pH值为6.7,并于发酵培养基中添加1 g/L磷酸二氢钾,葡萄糖补料瓶中添加3 g/L磷酸二氢钾时,菌体比生长速率达到最优,发酵结束后5-羟基色氨酸积累量最高达到5.46 g/L,副产物L-色氨酸积累量减少到1.37 g/L,质粒丢失率较对照组减少32%,极大地提高了菌株HTP10-1的质粒稳定性,验证了磷酸盐与发酵pH调控菌体生长的可行性,对质粒工程菌的发酵控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5-羟基色氨酸 质粒 PH值 磷酸二氢钾 比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在低温和干旱胁迫下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滕昆 李瑞敏 +4 位作者 秦超 陶秋红 余义发 梁承 罗培繁 《种子科技》 2022年第9期7-9,12,共4页
以玉米和小麦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5-氨基乙酰丙酸(5-ALA)分别进行灌根育苗和叶喷处理,并模拟低温胁迫下玉米的生长环境和使用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小麦的生长环境,探索5-ALA在低温和干旱胁迫下对作物是否有促进生长发育或缓解... 以玉米和小麦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5-氨基乙酰丙酸(5-ALA)分别进行灌根育苗和叶喷处理,并模拟低温胁迫下玉米的生长环境和使用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小麦的生长环境,探索5-ALA在低温和干旱胁迫下对作物是否有促进生长发育或缓解逆境胁迫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温胁迫下的玉米苗经浓度为1 mg/L、5 mg/L、10 mg/L、50 mg/L、100 mg/L的5-ALA处理后,地上部干重分别增加了4.43%、15.87%、4.80%、14.02%、12.55%,其中浓度为5 mg/L的5-ALA灌根处理效果最好,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的小麦苗由浓度为1~150 mg/L的5-ALA处理后,第2~3片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随用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规律,以50 mg/L最优,且差异显著,比对照增加9.9%。这说明施用适量浓度的外源5-ALA能显著缓解低温、干旱胁迫下对植物的抑制作用,促进植物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 低温胁迫 干旱胁迫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糖醇对硼吸收转运增效作用的初探
5
作者 林杰 余义发 +1 位作者 梁承 秦超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24期191-192,共2页
本试验以南宁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美加硼基础上增加复合糖醇,研究糖醇对硼在菜心上的吸收转运增效作用。利用喷施硼后检测叶片中的硼含量来检验菜心对硼的吸收,检测喷施硼后所长出来的新叶的硼含量来检验硼在菜心内的转运增... 本试验以南宁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美加硼基础上增加复合糖醇,研究糖醇对硼在菜心上的吸收转运增效作用。利用喷施硼后检测叶片中的硼含量来检验菜心对硼的吸收,检测喷施硼后所长出来的新叶的硼含量来检验硼在菜心内的转运增效作用。试验研究发现,添加美加硼及糖醇液硼后菜心叶片中硼含量均有大幅度提升;而添加了糖醇的液硼含量虽然比普通液硼低,但其转运至新叶的效率却比不加糖醇的高。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糖醇对硼的吸收转运具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糖醇 吸收 转运 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