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金刚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98-100,共3页
晚清西方来华传教士是当时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把创办学校教育作为在华传教的重要辅助手段,客观上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文章以晚清来华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传... 晚清西方来华传教士是当时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把创办学校教育作为在华传教的重要辅助手段,客观上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文章以晚清来华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示范者;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参与者;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推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西方传教士 近代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2
作者 唐华清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99-100,共2页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当中。各种社会思潮、观念和丈化相互激荡、影响,大学殿堂也毫无例外地受到冲击。进行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加强大学生的社...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当中。各种社会思潮、观念和丈化相互激荡、影响,大学殿堂也毫无例外地受到冲击。进行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和要求。文章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着重论述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主要内容、重要性以及应遵循的原则、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荣辱观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成才 谭群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80-182,共3页
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具有共生性、平等性和开放性,师生是否具有交往的能力、交往的心态、交往过程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是实现师生课堂交往的前提条件,交往中师生的... 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具有共生性、平等性和开放性,师生是否具有交往的能力、交往的心态、交往过程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是实现师生课堂交往的前提条件,交往中师生的同理心水平、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值和教师个人的影响力及交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师生交往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师生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境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教学成效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卢奔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156-159,共4页
本研究以压力的认知现象为理论基础,以交互作用理论为依托,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了解我国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所承受的各种压力,以及不同学校、不同教学成效教师在职业压力方面存在的差异,探讨了教师的职业压力与教师成效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研究以压力的认知现象为理论基础,以交互作用理论为依托,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了解我国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所承受的各种压力,以及不同学校、不同教学成效教师在职业压力方面存在的差异,探讨了教师的职业压力与教师成效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所有教师普遍认为教师职业压力大;不同教龄、年龄、学科教师之间压力程度差异不大;不同学校教师之间压力感差异显著;不同教学成效教师之间职业压力差异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职业压力 自我效能 教学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运作机制
5
作者 黄必超 梁萍云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131-133,共3页
影响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主要有学校、社会、家庭三个层面的相关人员及可供使用的财力、相关机构、乡村环境等。运用有效互动、连片开发、螺旋上升的开发机制开发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课程资源,效果非常显著。
关键词 农村贫困地区 基础教育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运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改革及任课教师素质的提高
6
作者 蓝同磊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2-84,共3页
高师公共教育学是培养未来教师的基础理论课之一。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师公共教育学必须对课程实施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必须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以培养适应新... 高师公共教育学是培养未来教师的基础理论课之一。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师公共教育学必须对课程实施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必须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以培养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新型高素质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教育学 教学方式 行动研究 自我实践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