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EE云计算的南宁市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分异监测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秋华 谢余初 +2 位作者 覃宇恬 张宇 杨坤士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127,共7页
[目的]利用遥感技术及时、动态、客观地监测和评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为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南宁市为案例,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对2000—2020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进行像元级融合、消除色彩、去... [目的]利用遥感技术及时、动态、客观地监测和评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为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南宁市为案例,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对2000—2020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进行像元级融合、消除色彩、去云等预处理,计算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这4个遥感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定量评价南宁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异特征。[结果]南宁市RSEI多年平均值为0.615,总体呈现“下降—上升—稳定”的波动上升趋好的态势。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区域主要是自然保护区、山林地、草地和水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区域则集中于人类活动频繁,土地利用强度较大的城镇及城乡交错区、农耕区。生态环境质量与植被绿度和湿度指标呈正相关,与干度和热度指标呈负相关,且干度指标因子对RSEI影响程度最大。[结论]南宁市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良好水平且呈上升态势。结合GEE和RSEI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长时间序列监测提供计算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Engine 遥感生态指数 主成分分析 生态环境质量 南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20年广西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地形与LUCC分异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谢余初 罗金玲 +3 位作者 张素欣 潘新潮 刘秋华 胡宝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42-49,共8页
监测和分析植被覆盖变化是评估区域植被恢复成效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该文基于MODIS NDVI数据、DEM和土地利用数据等,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2010-2020年广西植被覆盖度,结合植被覆盖度变化类型提... 监测和分析植被覆盖变化是评估区域植被恢复成效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该文基于MODIS NDVI数据、DEM和土地利用数据等,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2010-2020年广西植被覆盖度,结合植被覆盖度变化类型提取模型、趋势分析法和分布指数,定量分析广西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在不同地形、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广西植被覆盖度多年均值为69.68%,且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呈现南部、东部向中部、西部和西北部递减的规律。2010-2020年植被覆盖度以高和中高植被覆盖度为主,两者面积占比高达88.74%。(2)广西植被覆盖变化相对比较稳定,其植被稳定型占总面积的58.94%;植被减少型占1.08%,植被增长型占39.98%。植被覆盖恢复改善相对明显,主要来源于低和中植被覆盖度类型向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度转化。(3)海拔<300 m、坡度<5°的区域植被退化减少优势明显。海拔在300~800 m的区间和坡度>15°的区域植被增长型为优势分布。而在海拔>1000 m区间和坡度≤12°区间范围内植被稳定型分布优势相对明显。(4)有林地植被覆盖度最高,建设用地的区域植被覆盖度最低。同时,植被减少型在高覆盖草地、中覆盖草地、低覆盖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疏林地等区域表现明显,而植被增长型在有林地、灌木林和高覆盖草地等区域为优势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地形 分异效应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城市群人口-土地城镇化质量的耦合协调关系及空间差异 被引量:6
3
作者 谢余初 刘秋华 +3 位作者 张宇 潘新潮 邵梦军 胡宝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1-431,共11页
[目的]揭示北部湾城市群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特征,阐明人口-土地城镇化质量耦合协调度及规律,进而为区域城镇化过程人地资源管理与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分析人口-土地城镇化相互作用关系框架基础上,构建人口城镇... [目的]揭示北部湾城市群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特征,阐明人口-土地城镇化质量耦合协调度及规律,进而为区域城镇化过程人地资源管理与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分析人口-土地城镇化相互作用关系框架基础上,构建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弹性系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核密度等方法,定量测度和分析了2005—2019年北部湾城市群人口-土地城镇化质量及耦合协调发展演变特征。[结果]2005—2019年北部湾城市群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质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总体水平相对不高,且各城市单元之间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约60%的城市属于土地城镇化质量滞后型,26.67%的城市是人口城镇化质量滞后型,13.33%的城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质量协调同步。北部湾城市群人口-土地城镇化整体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不断上升,且空间差异性呈缩小趋势;空间上表现为海口市耦合协调度较高(优质协调型),南宁和北海两市为良好协调型,其他城市属于轻度或中等协调类型。[结论]北部湾城市群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空间差异明显、总体趋好,可分为五种类型城市,并针对性地提出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空间格局 北部湾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时空格局及热点区识别——以南流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罗金玲 谢余初 +2 位作者 刘秋华 童凯 胡宝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7-407,共11页
[目的]在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背景下,分析和揭示南流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及其热点区,对广西北部湾入海河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遥感影像、DEM、气象、土壤、野外观测和调研结果等多源数据... [目的]在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背景下,分析和揭示南流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及其热点区,对广西北部湾入海河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遥感影像、DEM、气象、土壤、野外观测和调研结果等多源数据,综合InVEST模型、GIS、R语言和GeoDa软件等,定量测算和分析了2000—2020年南流江流域食物供给、固碳、生物多样性维持和土壤保持服务4种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权衡/协同关系,辨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热点区。[结果]近20年间南流江流域食物供给服务不断下降,固碳服务、生物多样性维持和土壤保持服务总体呈增长趋势。2000—2020年流域食物供给服务与固碳服务、生物多样性维持和土壤保持服务均表现权衡关系,权衡关系不断增强,权衡集中区域主要分布在玉林市城乡结合部、以浦北县城为核心的小江流域中游地区。而固碳服务、生物多样性维持与土壤保持服务则表现出协同关系,且协同相对集中区域主要是南流江中游自然资源禀赋较好的乡镇,但协同关系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南流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热点区以固碳服务、生物多样性维持和土壤保持服务为主,主要分布在六万大山、勾头嶂山、云开大山、大容山等山林地和自然保护区。食物供给服务主导热点区分布在玉州平原、博白盆地和下游三角洲地区,固碳服务主导区域在大容山农林交错带,生物多样性维持服务主导热点区集中在自然保护区、山林岗地和丘陵地区。[结论]南流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各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存在明显时空异质性,未来应在空间上促进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发展,优化和保障流域生态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时空变化 权衡 热点区 南流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