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南宁市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成本效果分析: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1
作者 韦柳迎 荆玮 +7 位作者 刘志峰 聂文娟 黄献珍 黄连飘 班凤婷 林艳荣 阳世雄 朱庆东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4-920,共7页
目的:评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成本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成年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为传... 目的:评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成本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成年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为传统长疗程方案组(传统组)和含贝达喹啉方案组(贝达喹啉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治疗过程、治疗结果、不良反应和治疗费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521例患者,其中贝达喹啉组134例,传统组387例。贝达喹啉组治疗结局良好的比例为82.1%(110/134),明显高于传统组的63.3%(245/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73,P=0.001)。贝达喹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42/134),与传统组的35.4%(137/38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6,P=0.394)。贝达喹啉组无死亡患者,传统组有24例患者死亡。传统组失访率为24.0%(93/387),明显高于贝达喹啉组的12.7%(17/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1,P=0.006)。贝达喹啉组的治疗费用为11.0 (10.2,11.8)万元,明显高于传统组的6.6 (6.1, 7.7)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 078.000,P=0.001)。成本效果分析显示,传统组每成功治疗1例患者所需的医疗费用为10.6万元,贝达喹啉组为13.4万元。结论:贝达喹啉治疗成本较高,成本效果高于传统治疗,但是治疗成功率也相对较高,安全性良好,是治疗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贝达喹啉 费用效益分析 治疗学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CT影像组学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反应监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朱庆东 赵春艳 +2 位作者 谢周华 宋树林 宋畅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8-1076,共9页
近年来,影像组学模型通过融合临床特征与深度学习技术,可有效区分肺结核与肺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及社区获得性肺炎等,在肺结核鉴别诊断中表现优异,显著优于传统影像评估,尤其可为诊断困难、样本获取受限的肺外结核(如肠结核、淋巴结... 近年来,影像组学模型通过融合临床特征与深度学习技术,可有效区分肺结核与肺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及社区获得性肺炎等,在肺结核鉴别诊断中表现优异,显著优于传统影像评估,尤其可为诊断困难、样本获取受限的肺外结核(如肠结核、淋巴结结核)提供强有力的无创诊断工具。其构建的多模态融合模型不仅在鉴别肠结核与克罗恩病、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瘤等方面展现出较高的精度,还在耐药结核病的预测及治疗反应的动态监测中显示出重要的潜力,在结核病诊疗中展现出广阔前景。但受限于数据集质量参差不齐、模型泛化能力有限、临床验证不足等问题,影像组学模型在结核病诊疗中仍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文献发现,系统综述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驱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组学技术在结核病(含肺结核及肺外结核)诊断及治疗反应监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价值,聚焦于多模态融合技术与临床落地场景的创新分析,为指引未来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推动其在结核病诊疗中的应用与发展、助力结核病精准医疗和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结核 诊断 计算机辅助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中枢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临床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卢焕 黎彦君 +4 位作者 秦英梅 黄金萍 欧汝志 李雪琴 林健燕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4-679,共6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中枢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经脑脊液培养确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艾滋病合并中枢性马尔...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中枢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经脑脊液培养确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艾滋病合并中枢性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者中男性4例,平均年龄35.2岁。脑脊液检出马尔尼菲篮状菌平均时间8 d。脑脊液改变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和蛋白质升高,葡萄糖和氯化物降低。头颅影像检查主要表现为颅内感染灶。5例患者结局均死亡,其中2例误诊为中枢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2例病情危重入院不足1周死亡,1例经过有效抗真菌治疗但最终因感染性休克死亡。3例既往接受过规范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治疗。结论艾滋病合并中枢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临床易误诊、漏诊,病死率高,临床应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篮状菌 艾滋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