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FOXO3和TXNIP对老年PCI术后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谢立新 李桂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1-30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叉头框蛋白O3(FOXO3)和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 目的探讨血清叉头框蛋白O3(FOXO3)和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PCI。随访12个月后(失访6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MACE(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分为MACE组(n=40)和非MACE组(n=7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FOXO3和TXNI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CHD患者血清FOXO3和TXNIP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OXO3和TXNIP对CHD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D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因素。结果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患者血清中FOXO3水平显著降低,TXNIP水平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HD患者血清FOXO3和TXNIP水平呈负相关(r=-0.58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OXO3和TXNIP是CHD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FOXO3和TXNIP联合预测CHD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FOXO3和TXNIP单独预测(Z=7.583,P<0.001;Z=8.640,P<0.001)。结论PCI术后发生MACE的CHD患者血清中FOXO3呈低表达,TXNIP呈高表达,FOXO3和TXNIP对老年CHD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有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蛋白O3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基层医院的间皮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标志物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维聪 苏源婷 +1 位作者 王华 李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4-226,共3页
富含间皮细胞的胸腹腔积液是基层医院细胞学室的常见标本。随着免疫组化技术广泛开展,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得以应用。但受标本量等因素限制,一般基层医院常难以购置种类众多的免疫化学标志物。本文选用几种常用的间皮细胞免疫标志... 富含间皮细胞的胸腹腔积液是基层医院细胞学室的常见标本。随着免疫组化技术广泛开展,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得以应用。但受标本量等因素限制,一般基层医院常难以购置种类众多的免疫化学标志物。本文选用几种常用的间皮细胞免疫标志物Calretinin、MC、CK5/6、vimentin,行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检查,旨在寻找适用于基层医院细胞学室的经济有效的间皮细胞免疫化学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学室 间皮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档案编研成果透视医院文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谢莹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35,共2页
医院优秀文化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精神财富,是档案编研素材的源泉和档案编研进步的催化剂。其二者完美结合的成果共同展示了现代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过程,是医患之间超越单纯生物学交流,实现文化沟通的新... 医院优秀文化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精神财富,是档案编研素材的源泉和档案编研进步的催化剂。其二者完美结合的成果共同展示了现代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过程,是医患之间超越单纯生物学交流,实现文化沟通的新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文化 档案编研 医学新模式 医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YP2C19基因指导抗血小板治疗对不同民族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4
作者 谢姚屹 黄妍菊 +6 位作者 樊敏 岑花桃 李燕丽 卢苗值 陆柏安 韦穰芳 吴志武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8-1124,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民族缺血性卒中患者对基于快速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2亚家族C成员19(cytochrome P450 family 2 subfamily C member 19,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反应差异。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3年1—7月在南宁市第三人民医... 目的分析不同民族缺血性卒中患者对基于快速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2亚家族C成员19(cytochrome P450 family 2 subfamily C member 19,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反应差异。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3年1—7月在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汉族(对照组)和壮族(试验组)非心源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在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指导下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基因表型为氯吡格雷快代谢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选择硫酸氢氯吡格雷;对于中间代谢或慢代谢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替格瑞洛片。随访90 d,记录mR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NIHSS评分以及90 d缺血性卒中累积复发率。结果共纳入103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对照组743例,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氯吡格雷快代谢、中间代谢、慢代谢型患者分别为299例(40.24%)、345例(46.43%)和99例(13.32%)。试验组293例,氯吡格雷快代谢、中间代谢、慢代谢型患者分别为107例(36.52%)、161例(54.95%)和25例(8.53%)。两组不同CYP2C19基因表型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90 d,两组间的mRS评分、ADL评分、NI 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试验组的90 d缺血性卒中累积复发率分别为5.52%(41/743)和5.12%(15/2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的抗血小板治疗在汉族和壮族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人群中,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的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抗血小板治疗 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2亚家族C成员19 汉族 壮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大功劳属6个种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RAPD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农志欢 张启伟 +7 位作者 杨平 何飞 曾宪彪 苏华 韦宝伟 唐毓凡 毛长智 韦桂宁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77-1082,共6页
【目的】分析十大功劳属6个种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为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十大功劳属6个种植物样品,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优化的RAPD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多态性条带规律,并用NTSYS-pc Versio... 【目的】分析十大功劳属6个种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为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十大功劳属6个种植物样品,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优化的RAPD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多态性条带规律,并用NTSYS-pc Version 2.11a进行数据分析,计算遗传相似系数,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生成聚类图。【结果】十大功劳属6个种的21条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有效引物共扩增出264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34条,多态性比例为88.64%,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373~0.414;6个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5~0.78。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53处,6个种可分为3个组,其中阔叶十大功劳M.bealei和小果十大功劳M.bodinieri Gagnep.为一组,靖西全缘叶十大功劳M.jingxiensis为一组,其他3个种为一组;在遗传相似系数0.59处,细叶十大功劳M.fortunei单独为一组,长柱十大功劳M.duclouxiana Gagnep.和靖西十大功劳M.subimbricata W.Y.Chun et F.Chun为一组。【结论】十大功劳属6个种植物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部分种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大功劳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RAPD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刘业清 肖永祺 李伟科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使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疗效、安全性、对血脂斑块生长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血脂总胆固醇(TC)≥4.68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B超检查存在不同程度颈动脉斑块形...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使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疗效、安全性、对血脂斑块生长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血脂总胆固醇(TC)≥4.68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B超检查存在不同程度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26例)按随机原则分别入选辛伐他汀80mg组(强化治疗剂量)、40mg组与20mg组(常用处方剂量)。于服药后12周及24周复查血脂,B超复查颈动脉斑块,并对心血管事件作随访登记。结果辛伐他汀80mg、40mg与20mg均能有效地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TC及LDL-C水平,其中80mg剂量组在降TC和降LDL-C及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20mg剂量组,40mg剂量组疗效介于两组之间,三者间均存在显著差异。80mg剂量组的颈动脉斑块缩小,而40mg剂量组及20mg剂量组无颈动脉斑块缩小。三种剂量在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辛伐他汀强化治疗剂量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明显优于常用处方剂量;强化治疗剂量可以逆转颈动脉斑块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类及降脂药物 颈动脉斑块 强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点双极电凝术微创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勇喜 王大伟 +1 位作者 农新盛 黄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2-333,共2页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因长期慢性积累性劳损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肱骨外上髁处疼痛、腕用力背伸、前臂旋转时疼痛加剧、握力下降、Mill征阳性等。大多数患者予局部封闭注射、针灸、按摩、理疗等治疗后,症...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因长期慢性积累性劳损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肱骨外上髁处疼痛、腕用力背伸、前臂旋转时疼痛加剧、握力下降、Mill征阳性等。大多数患者予局部封闭注射、针灸、按摩、理疗等治疗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患者复发率高。临床将症状持续存在,迁延难愈,多次治疗无效的网球肘称为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 微创治疗 双极电凝术 靶点 局部封闭注射 临床表现 症状持续 积累性劳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单元模式下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温德树 马莉琴 吴志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早期康复治疗 卒中单元 康复治疗组 疗效 神经功能缺损 病例资料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介入术后螺旋式止血器非闭塞性压迫法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卢叶玲 肖永祺 杨章丽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应用改良式非闭塞性压迫法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应用螺旋式桡动脉压迫器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应用非闭塞性桡动脉压迫...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应用改良式非闭塞性压迫法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应用螺旋式桡动脉压迫器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应用非闭塞性桡动脉压迫法,即以压迫尺动脉后术侧拇指的SpO2≥0.95作为标准调节桡动脉止血器的压力强度,从而保证在加压过程中桡动脉一直处于开放状态。比较两组术侧肢体肿胀、疼痛程度及穿刺局部出血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情况,术后4h与术前术侧上肢各手指第2节周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疼痛及术侧肢端肿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式非闭塞性压迫止血法既能及时减压而又不增加出血的风险,能有效预防PCI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 螺旋式止血器 改良式非闭塞性压迫法 肿胀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脑电图在进展性卒中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马莉琴 曾雪清 +1 位作者 温德树 兰晓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监测对进展性卒中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病情进展与否分为进展组(53例)和非进展组(107例),回顾分析患者入院24 h内的动态脑电图监测和头部CT检查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脑电图异常检...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监测对进展性卒中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病情进展与否分为进展组(53例)和非进展组(107例),回顾分析患者入院24 h内的动态脑电图监测和头部CT检查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脑电图异常检出率,以及进展组患者动态脑电图与CT阳性一致性。结果进展组患者动态脑电图异常检出率为88.68%(47/53),与非进展组[64.49%(69/10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405,P=0.001);发病24 h内CT检查阳性率为67.92%(36/53),其中58.49%(31/53)患者两种检查均发现病灶,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2,P=0.027)。进展组脑电图呈重度异常者4例(大面积脑梗死3例、脑干梗死1例),入院第2天昏迷;中度异常者20例,均为前循环梗死;轻度异常者23例(前循环梗死19例、后循环梗死4例);正常脑电图6例,均无意识障碍。结论进展性卒中患者动态脑电图监测异常检出率较高,尤其在发病早期其阳性率明显高于头部CT检查。动态脑电图异常程度与病变程度和部位有关,对急性进展性卒中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电描记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围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谭伟 李树松 +2 位作者 樊志勇 罗又桥 曹辉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68-1369,共2页
围手术期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脏氧耗,对帮助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渡过围手术期低心排血量阶段起着积极的作用。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应用IABP 15例... 围手术期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脏氧耗,对帮助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渡过围手术期低心排血量阶段起着积极的作用。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应用IABP 15例,以防治低心排综合征,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脏瓣膜病 低心排综合征 低心排血量 围手术期 冠状动脉血流 心肌供血 二尖瓣置换术 三尖瓣成形术 氧耗 心肌顿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慢性咳嗽7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方子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06-106,共1页
关键词 小儿慢性咳嗽 临床分析 咳嗽变异性哮喘 VARIANT 胃食管反流 回顾性分析 慢性咽炎 临床资料 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3
作者 温德树 吴志武 +3 位作者 罗日向 丘宇 兰晓艳 谢姚屹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尤瑞克林治疗组(n=65例)和对照组(n=62例)。两组均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原则给予抗血小板、脑保护、调控血压、神经康复等治...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尤瑞克林治疗组(n=65例)和对照组(n=62例)。两组均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原则给予抗血小板、脑保护、调控血压、神经康复等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0.9%生理盐水100ml+0.15PNAU尤瑞克林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14d,于治疗前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NIHSS、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有效率达90.48%,近期治愈率达52.3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可能有一定效果,值得进一步观察、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脑梗死 临床分析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琏兴奋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岳进 马玲 +13 位作者 潘小霞 韦立富 卢敏 陈仁年 黄卫强 吴海标 李崇宁 韦世玉 黎芳 李季 温勇 莫智珍 陈丽容 陈明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79-2382,共4页
目的:观察朱琏兴奋Ⅱ型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朱琏手法组85例,普通针刺组85例。朱琏手法组采用朱琏兴奋Ⅱ型手法;普通针刺组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两组均加艾灸治疗,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目的:观察朱琏兴奋Ⅱ型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朱琏手法组85例,普通针刺组85例。朱琏手法组采用朱琏兴奋Ⅱ型手法;普通针刺组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两组均加艾灸治疗,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经3个疗程治疗后,采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观察判断每1个疗程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比较疗程的长短。结果:面神经功能评分朱琏手法组第1疗程(64.76±25.44)分、第2疗程(85.51±21.15)分、第3疗程(92.71±13.52)分,普通针刺手法组第1疗程(51.86±25.81)分、第2疗程(74.45±22.85)分、第3疗程(86.24±18.87)分,朱琏手法组评分提高大于普通针刺组(P<0.05或P<0.01);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朱琏手法组第1疗程(2.78±1.13)级、第2疗程(1.78±0.98)级、第3疗程(1.51±0.77)级,普通针刺组第1疗程(3.29±1.13)级、第2疗程(2.32±1.06)级,第3疗程(1.86±0.93)级,治疗后朱琏手法组神经功能分级评定降低大于普通针刺组;(均P<0.01);朱琏手法组第1疗程、第2疗程、第3疗程临床疗效均优于普通针刺组,(均P<0.01);朱琏手法组第2疗程治愈率52.94%、第3疗程治愈率67.06%,普通针刺组第2疗程治愈率28.24%、第3疗程治愈率43.53%,朱琏手法组治愈率高于普通针刺组(均P<0.01)。朱琏手法组的疗程为(2.31±0.74)个疗程,普通针刺组的疗程为(2.59±0.70)个疗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朱琏兴奋Ⅱ型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在改善面神经功能上优于普通针刺组;在临床疗效上朱琏兴奋Ⅱ型手法优于普通针刺组;在治愈率及缩短治疗时间上朱琏兴奋Ⅱ型手法优于普通针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针灸治疗 朱琏针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自体心包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二尖瓣关闭不全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又桥 方海宁 +3 位作者 谭伟 李树松 曹辉庆 张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93-295,30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心包的改良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我们收治的3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临床资料,年龄1~17岁,平均年龄(8.12±7.05)岁;单纯二尖瓣关...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心包的改良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我们收治的3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临床资料,年龄1~17岁,平均年龄(8.12±7.05)岁;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14例,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18例。其中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15例,重度17例。二尖瓣脱垂2例,瓣叶裂24例,二尖瓣环扩大32例。患儿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采用自体心包行改良二尖瓣成形术,同时矫正合并心血管畸形;术中均采用经左心室注水试验、心脏复跳后再次检查及停体外循环后测左房压等一系列方法评价成形效果。结果全组无一例手术死亡;术后早期死亡1例,于术后第2天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31例痊愈出院,完整随访28例,时间6~72个月,平均(42.10±9.50)个月。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二尖瓣中度反流2例,心功能Ⅱ级,于术后1年再次行二尖瓣成形术。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除2例再次手术患儿外,其余获访患儿NYHA心功能评级均保持在I级,5年生存率96.8%,再手术率6.25%。结论应用自体心包的改良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尖瓣关闭不全具有预防后瓣环扩张和保留前瓣叶及其瓣环部分生长潜力的优点,同时能够保证二尖瓣开口的柔软性,再手术率相对较低,可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 治疗 二尖瓣闭锁不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外科整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优越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次发 温德树 +1 位作者 罗日向 吴志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化医疗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整合为一个一级临床科室——脑系科,建立完善的多学科一体化治疗的组织化医疗网络体系。入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8例,其中,将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在脑... 目的:探讨组织化医疗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整合为一个一级临床科室——脑系科,建立完善的多学科一体化治疗的组织化医疗网络体系。入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8例,其中,将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在脑系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66例作为治疗组(组织化医疗模式治疗组)。2001年1月至2004年8月分散在我院内科、外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62例作为对照组(以往常规治疗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意识障碍评定(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SS7.47±5.24,ADL59.74±15.56,GCS13.72±1.06;治疗后对照组NIHSS16.18±9.89,ADL34.00±10.54,GCS10.84±1.58。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治愈率提高41.1%,平均住院日缩短10.34d,病死率降低了20.9%,并发症降低了20.1%,致残率降低了20.2%。结论:采用组织化医疗模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比以往常规治疗模式下的疗效更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组织化医疗模式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HIV/AIDS患者随访的流程化管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黎燕清 蒋妙华 +1 位作者 冯桂莹 李健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5期85-86,96,共3页
目的探讨流程化管理在新发HIV/AIDS患者随访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74例新发HIV感染者和确诊AIDS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36例)和干预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干预组使用流程化管理和入户调查,对比两组随访延迟率及失联患者追回... 目的探讨流程化管理在新发HIV/AIDS患者随访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74例新发HIV感染者和确诊AIDS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36例)和干预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干预组使用流程化管理和入户调查,对比两组随访延迟率及失联患者追回率。结果干预组随访延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失联患者追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流程化管理能及时掌握HIV/AIDS患者的正确信息,进行持续追踪和随访,提高随访质量,降低失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AIDS 新发患者 入户调查 流程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士发生护理差错后的真实体验 被引量:23
18
作者 黎燕清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7期46-48,共3页
目的深入了解和探索临床护士发生护理差错后的真实体验,为护理差错管理体系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与8名曾发生护理差错的临床在职护士进行深入访谈,现场录音和笔录,并运用Colaizzi的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护士... 目的深入了解和探索临床护士发生护理差错后的真实体验,为护理差错管理体系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与8名曾发生护理差错的临床在职护士进行深入访谈,现场录音和笔录,并运用Colaizzi的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护士发生护理差错后承受着担心、不安、惊慌、恐惧、委屈与无奈等一系列情绪变化;认为在差错事件中缺乏同事的支持,发生差错后的处理缺乏人性与宽容。结论转变护理管理理念,强调以改善系统和程序作为减少差错之策略,建立一种非惩罚性且能保证患者安全的管理理念已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差错 患者安全 护士 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慧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1465-1465,共1页
关键词 临床疗效观察 皮损内注射 瘢痕疙瘩 曲安奈德 注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纤维化致起搏器晚期阈值升高2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立新 肖永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265-4265,共1页
病例1:患者女,76岁,既往因“头晕、乏力不适”于2007年10月31日在我院住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于2007年11月2日在我院行心脏起搏器安装术。有多年高血压病、糖尿病史。于2008年10月9日因“头晕、乏力不适”在我院门诊就... 病例1:患者女,76岁,既往因“头晕、乏力不适”于2007年10月31日在我院住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于2007年11月2日在我院行心脏起搏器安装术。有多年高血压病、糖尿病史。于2008年10月9日因“头晕、乏力不适”在我院门诊就诊,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偶有起搏心律、多为起搏信号。当日即行起搏器检测,结果起搏器正常,将输出电压升至7.5V.可正常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安装术 心肌纤维化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阈值 晚期 窦性心动过缓 高血压病 糖尿病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