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康复联合针灸治疗对支气管扩张症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春娇 范婕 +1 位作者 张婷 唐雅静 《内科》 2022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观察呼吸康复联合针灸对支气管扩张症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将90例支气管扩张症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呼吸康复组、联合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针灸组行针灸治疗,呼吸康复组行呼吸康... 目的观察呼吸康复联合针灸对支气管扩张症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将90例支气管扩张症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呼吸康复组、联合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针灸组行针灸治疗,呼吸康复组行呼吸康复干预,联合组行呼吸康复+针灸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0 d后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6 min步行试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治疗10 d后,三组患者的FVC、FEV_(1)、FEV_(1)/FVC、PaO_(2)、6 min步行试验均表现为联合组>呼吸康复组>针灸组,PaCO_(2)、SGRQ评分均表现为联合组<呼吸康复组<针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呼吸康复联合针灸治疗能改善支气管扩张症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肺功能,提高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铜绿假单胞菌 呼吸康复 针灸 肺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V_(1)/FEV_(6)与FEV_(3)/FVC联合检测在COPD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洁 韦球 +2 位作者 黄天霞 薛艳龙 苏文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24期118-120,共3页
目的:研究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6 s用力呼气容积(FEV_(6))与第3 s用力呼气容积(FEV_(3))/用力肺活量(FVC)联合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近年来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肺功能检... 目的:研究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6 s用力呼气容积(FEV_(6))与第3 s用力呼气容积(FEV_(3))/用力肺活量(FVC)联合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近年来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的患者300例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的FEV_(1)/FEV_(6)及FEV_(3)/FVC水平分组(甲组100例,两项指标均正常;乙组100例,两项指标中任意一项下降;丙组100例,两项指标均下降)。比较三组的肺功能检查结果、COPD确诊率及住院率,并统计FEV_(1)/FEV_(6)、FEV_(3)/FVC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COPD的价值。结果:三组的FEV_(1)、FEV_(3)、FVC、FEV_(1)/FEV_(6)及FEV_(3)/F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丙组最低;甲组的FEV_(1)、FEV_(3)、FVC与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FEV_(1)/FEV_(6)、FEV_(3)/FVC均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COPD确诊率及住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丙组最高;甲组的COPD确诊率、住院率与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V_(1)/FEV_(6)与FEV_(3)/FVC联合检测诊断300例患者COPD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两项指标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V_(1)/FEV_(6)与FEV_(3)/FVC联合检测在COPD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 s用力呼气容积 第6 s用力呼气容积 第3 s用力呼气容积 用力肺活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早期诊断 预后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炎症因子和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悦 薛艳龙 +2 位作者 杨超勉 黄天霞 陈一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22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的炎症因子和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HBE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a(不含HMGB1的培养基)、HMGB1-100 ng/ml组、HMGB1-500 ng/ml组、HMGB1-2000 ng/ml组a,上述分组细胞皆培...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的炎症因子和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HBE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a(不含HMGB1的培养基)、HMGB1-100 ng/ml组、HMGB1-500 ng/ml组、HMGB1-2000 ng/ml组a,上述分组细胞皆培养48 h。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16-HBE的白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释放水平;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16-HBE的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蛋白水平。将16-HBE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b(不含HMGB1的培养基)、HMGB1-2000 ng/ml组b、RAGE拮抗组(anti-RAGE组)、anti-RAGE+HMGB1-2000 ng/ml组,上述分组细胞皆培养48 h,用ELISA检测16-HBE的IL-8、MMP-9、TSLP、VEGF释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a比较,HMGB1-500 ng/ml组和HMGB1-2000 ng/ml组a明显增加16-HBE的IL-8、MMP-9、TSLP、VEGF释放和RAGE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MGB1-2000 ng/ml组b比较,anti-RAGE+HMGB1-2000 ng/ml组中IL-8、MMP-9、TSLP、VEGF的释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GB1可依赖RAGE受体增加16-HBE的IL-8、MMP-9、TSLP、VEGF的释放,可能以此来调控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