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宁建设中央商务区的构想 被引量:2
1
作者 梁武庆 郭菲 《现代城市研究》 2007年第8期25-31,共7页
从南宁发展现状及将来的发展方向大胆提出建设CBD的可行性,并从南宁所具备的条件、选址、交通规划上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中央商务区(CBD) 条件 选址 交通规划 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生苗嫁接对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的生长发育及越冬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其椿 赵洪涛 +4 位作者 刘吉敏 周瑞阳 赵艳红 王杰 李初英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14,共7页
为使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在华南地区安全越冬,实现多年生栽培,将不育系的繁殖固定于较低的回交世代,以抗寒性较强的红麻野生种H040、P3A×H040杂交种为砧木,P3A、P3B的实生苗为接穗,并以本砧嫁接为对照,探讨嫁接对红麻雄... 为使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在华南地区安全越冬,实现多年生栽培,将不育系的繁殖固定于较低的回交世代,以抗寒性较强的红麻野生种H040、P3A×H040杂交种为砧木,P3A、P3B的实生苗为接穗,并以本砧嫁接为对照,探讨嫁接对红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生长发育及越冬抗寒性的效应。聚类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显示:抗寒性强弱可划分为5类,红麻野生种H040和杂交组合P3A×H040抗寒性最强,为1级;P3A/P3A×H040和P3A/H040抗寒性较强,2级;P3A CK和P3A/P3B CK抗寒性中等,3级;P3B/P3A×H040和P3B/H040抗寒性较弱,4级;P3B/P3A和P3B CK抗寒性最弱,5级。以抗寒性较强的实生苗为砧木嫁接可提高红麻接穗的抗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Hibiscus cannabilus L.) 细胞质雄性不育 嫁接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新型菜用黄麻福农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其椿 李初英 +1 位作者 赵洪涛 刘吉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35-35,46,共2页
广西自2010年3月从福建引进新型菜用黄麻福农1号并试种后,现已在南宁、武鸣、合浦、巴马等地种植。因其口感滑脆,味道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通过对福农1号在广西种植的特征特性研究,总结出其在广西的高产栽培技术和食用方法。
关键词 菜用黄麻 福农1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冬枝条嫁接对红麻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生长发育与越冬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其椿 刘吉敏 +4 位作者 周瑞阳 李健 周琼 李初英 赵洪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329-1331,共3页
【目的】为建立红麻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与杂交种子生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宁单瓣木芙蓉和红麻野生种H040的越冬枝条为砧木,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63A和保持系763B越冬枝条上的新生芽为接穗,采用单芽切接法嫁接后扦插... 【目的】为建立红麻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与杂交种子生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宁单瓣木芙蓉和红麻野生种H040的越冬枝条为砧木,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63A和保持系763B越冬枝条上的新生芽为接穗,采用单芽切接法嫁接后扦插繁殖,成活后移栽大田与本砧嫁接株和种子繁殖株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不育系嫁接处理的成活率显著高于保持系嫁接处理,用红麻野生种H040作砧木表现出较高的嫁接成活率,而用木芙蓉作砧木的成活率较低;嫁接处理可使植株矮化,其中以木芙蓉作砧木的矮化效果最显著;嫁接对红麻的现蕾开花始期影响不大;用H040和木芙蓉作砧木的处理,其接穗的梢部枯萎长度显著小于本砧嫁接,表现出较强的越冬抗寒性;结果数的多少与越冬期的梢部枯萎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实越多,越冬抗寒性越差。【结论】越冬枝条嫁接对红麻不育系与保持系成活率及越冬抗寒性存在一定差异;嫁接处理可使植株矮化;选择适当的砧木对提高接穗的抗寒性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雄性不育系 保持系 嫁接 生长发育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贮藏期荸荠腐烂病流行的因子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赖传雅 廖旺姣 +4 位作者 袁高庆 韦继光 黄超福 玉小迷 韦宗便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6-170,共5页
对贮藏期荸荠球茎腐烂病病原菌组成、影响病害流行的相关因素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结果表明,荸荠贮藏期的温度决定优势病原菌种类,10~20℃时,青霉(Penicillium sp.)、尖孢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um)等为优势菌;25℃和室温(16.4~3... 对贮藏期荸荠球茎腐烂病病原菌组成、影响病害流行的相关因素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结果表明,荸荠贮藏期的温度决定优势病原菌种类,10~20℃时,青霉(Penicillium sp.)、尖孢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um)等为优势菌;25℃和室温(16.4~30.0℃)下贮藏,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为优势菌。荸荠发病率即腐烂率在20~25℃和室温下时较低,而在10~15℃时则较高;贮堆高度在50~70 cm范围,发病率虽有差异但不显著;田间严重发生的生理性红叶病对球茎贮藏期腐烂病轻重无明显影响。荸荠贮藏病害发病速率在入贮前期较快,此后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减缓。据模拟农舍贮藏荸荠病害的系统调查数据,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腐烂病 贮藏期 环境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麻类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其椿 李初英 +3 位作者 赵艳红 赵洪涛 刘吉敏 周瑞阳 《中国麻业科学》 2011年第4期202-205,214,共5页
随着麻类作物进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除麻纤维产品受到人们喜爱外,其药用、美容保健等功能产品也越来越具有广阔的市场,昭示着麻类产业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阐述了广西黄/红麻、火麻(即大麻)、苎麻和剑麻的生产现状、存在... 随着麻类作物进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除麻纤维产品受到人们喜爱外,其药用、美容保健等功能产品也越来越具有广阔的市场,昭示着麻类产业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阐述了广西黄/红麻、火麻(即大麻)、苎麻和剑麻的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发展前景,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业 产业现状 发展前景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毒死蜱·噻嗪酮有机硅乳油防治螺旋粉虱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黄超福 张扬 曾东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明确40%毒死蜱·噻嗪酮有机硅乳油对螺旋粉虱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期,为螺旋粉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40%毒死蜱·噻嗪酮有机硅乳油500、1000、2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啶虫脒微乳剂、20%噻嗪酮乳油、2.5%... 【目的】明确40%毒死蜱·噻嗪酮有机硅乳油对螺旋粉虱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期,为螺旋粉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40%毒死蜱·噻嗪酮有机硅乳油500、1000、2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啶虫脒微乳剂、20%噻嗪酮乳油、2.5%联苯菊酯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以及清水和空白对照处理;在螺旋粉虱成虫高峰期进行喷药试验。【结果】40%毒死蜱·噻嗪酮有机硅乳油1000倍液药后1、7、35d对螺旋粉虱的防效分别为100.00%、93.83%、和86.70%;药后2、7、14d观察,未见番石榴树出现药害现象。【结论】40%毒死蜱·噻嗪酮有机硅乳油对螺旋粉虱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且对番石榴生长无不良影响,可作为螺旋粉虱的防治药剂在番石榴生产上推广应用。建议在螺旋粉虱成虫高峰期使用40%毒死蜱·噻嗪酮有机硅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毒死蜱·噻嗪酮有机硅乳油 螺旋粉虱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州市甘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其椿 何大福 +1 位作者 刘吉敏 梁玉祥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10期11-13,共3页
甘薯是钦州市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之一,其产业发展呈现逐步扩大趋势。结合钦州市甘薯生产现状和有利条件,分析了甘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甘铃薯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钦州市 甘薯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树荔枝蝽越冬成虫发生规律及交配节律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吉敏 黄其椿 +5 位作者 檀志全 覃连红 李凯刚 宾容佩 黄宁 陆温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35-1138,共4页
【目的】研究荔枝蝽越冬成虫的发生规律及交配节律,为其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荔枝蝽越冬成虫交配期,对龙眼树上荔枝蝽越冬成虫交配持续时间、48h内荔枝蝽越冬成虫昼夜发生规律及交配情况、4~6月荔枝蝽越冬成虫发生及交配... 【目的】研究荔枝蝽越冬成虫的发生规律及交配节律,为其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荔枝蝽越冬成虫交配期,对龙眼树上荔枝蝽越冬成虫交配持续时间、48h内荔枝蝽越冬成虫昼夜发生规律及交配情况、4~6月荔枝蝽越冬成虫发生及交配情况进行观测。【结果】在观察的荔枝蝽中,交配持续时间在8~9h的约占18.2%、10~11h的约占54.5%、13h以上的约占27.3%;平均每天观察到的荔枝蝽成虫数最大值出现在9:00,其次是13:00;荔枝蝽成虫每天交配对数最大值出现在9:00,其次为13:00;在1d内观察到的荔枝蝽成虫数与交配对数随时间的变化出现两次波峰和低谷,高峰期出现在9:00和13:00,低谷期出现在6:00和19:00;荔枝蝽交配对数与观察到的成虫数呈正相关关系;从4月1日起,观察到的成虫数和交配对数徘徊上升,至4月6日均达到最高值,此后观察到的成虫数和交配对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至6月11日后基本未发现荔枝蝽越冬成虫。【结论】4~5月为荔枝蝽越冬成虫交配高峰期,荔枝蝽越冬成虫交配出现两次高峰期和低谷期,高峰期分别出现在9:00和13:00,低谷期出现在6:00和19:00;成虫行多次交尾和产卵,交尾持续时间一般为10~11h,交尾活动昼夜均可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蝽 越冬成虫 发生规律 交配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田小头钩白蚁菌圃的空间分布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韦剑海 贾豹 +9 位作者 韦戈 高旭渊 陈正麟 刘吉敏 杨峰 覃天乔 黄冬云 刘治山 黄莹磐 陆温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53-1657,共5页
【目的】明确小头钩白蚁[Ancistrotermes dimorphus(Tsai et Chen)]菌圃在蔗田土层中的空间分布规律,为白蚁蚁巢的找寻和巢群大小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崇左市驮卢镇和江州镇的甘蔗田中,在小头钩白蚁的发生区域设置7块样地... 【目的】明确小头钩白蚁[Ancistrotermes dimorphus(Tsai et Chen)]菌圃在蔗田土层中的空间分布规律,为白蚁蚁巢的找寻和巢群大小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崇左市驮卢镇和江州镇的甘蔗田中,在小头钩白蚁的发生区域设置7块样地,每块样地采用棋盘式抽样法取样,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模型法分别测定小头钩白蚁菌圃在蔗田的空间分布型。【结果】小头钩白蚁的菌圃在甘蔗田中的分布主要属聚集分布,一般分布于地表下5.4~54.2cm的土层中,菌圃在10.0~39.9 cm的土层内分布较集中,约占菌圃总数量的89.16%。【结论】小头钩白蚁的菌圃在蔗田土层中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头钩白蚁 甘蔗 菌圃 分布规律 分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莠去津对白菜幼苗生长量及生理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吉敏 黄其椿 +3 位作者 陈正麟 黄莹磐 娄国强 陆温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7期752-755,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莠去津对白菜幼苗生长量及其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播种后苗前土壤处理法,用5种不同浓度莠去津(6.0391、12.0781、24.1563、48.3125、96.6250μg/mL)处理白菜幼苗,并对白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丙二醛、...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莠去津对白菜幼苗生长量及其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播种后苗前土壤处理法,用5种不同浓度莠去津(6.0391、12.0781、24.1563、48.3125、96.6250μg/mL)处理白菜幼苗,并对白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及生长量进行测定。【结果】莠去津对白菜芽长的影响比对根长敏感,其对白菜幼苗芽长和根长的LC10分别为4.2077和16.9191μg/mL;经莠去津处理后,白菜叶片中叶绿素的生成受到抑制,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不同处理浓度之间存在差异。【结论】莠去津对白菜幼苗的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均有影响,当莠去津的处理浓度超过其安全极限时,将会抑制白菜幼苗生长,且抑制程度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加重。因此,生产上要注意控制莠去津使用浓度,不能随意加大用药量,以免造成药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白菜 生长量 叶绿素 丙二醛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蚁诱饵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吉敏 韦戈 +3 位作者 黄其椿 杨峰 刘治山 覃天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4666-14667,14670,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白蚁诱饵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白蚁 诱饵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稻+再生稻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效益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大福 黄其椿 +4 位作者 刘吉敏 黄世礽 梁菊秀 梁玉祥 农振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7842-17844,共3页
[目的]探讨超级稻+再生稻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效益。[方法]以中浙优1号等4个超级稻为试材,于2009年在广西钦州市的传统中稻区、冬种辣椒区、冬种蔬菜及马铃薯区和双季稻区进行了超级稻+再生稻栽培示范项目,示范面积为167.9 hm2。[结果]... [目的]探讨超级稻+再生稻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效益。[方法]以中浙优1号等4个超级稻为试材,于2009年在广西钦州市的传统中稻区、冬种辣椒区、冬种蔬菜及马铃薯区和双季稻区进行了超级稻+再生稻栽培示范项目,示范面积为167.9 hm2。[结果]在传统中稻区和冬种辣椒区推广超级稻+再生稻栽培模式可使水稻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在冬种蔬菜、马铃薯区虽然水稻有所减产,但可使一年三熟或多熟,在时间安排上显得宽松,确保农民在冬种作物上增产增收;在双季稻区虽然产量略低,但节省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使农民有充裕的时间再种植一茬冬种作物。[结论]利用超级稻+再生稻栽培模式可使水稻全生育期缩短1个月左右,产量与双季稻差别不大,并且具有省种、省工、节水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再生稻 栽培模式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州市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大福 黄其椿 +1 位作者 刘吉敏 农振平 《中国马铃薯》 2011年第6期380-382,共3页
马铃薯是钦州市重要的兼用作物之一,其产业发展呈现逐步扩大趋势。通过分析钦州市马铃薯生产的发展现状,包括适宜冬种的气候条件、栽培面积和产量、主推品种和技术方面,阐明了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钦州市马铃薯产业... 马铃薯是钦州市重要的兼用作物之一,其产业发展呈现逐步扩大趋势。通过分析钦州市马铃薯生产的发展现状,包括适宜冬种的气候条件、栽培面积和产量、主推品种和技术方面,阐明了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钦州市马铃薯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钦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头钩白蚁对饵料的选择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韦戈 高旭渊 +8 位作者 陈正麟 贾豹 刘吉敏 覃天乔 黄冬云 刘治山 黄莹磐 郑霞林 陆温 《广西植保》 2014年第1期4-7,共4页
小头钩白蚁是广西隆安县板栗林和崇左市甘蔗地的优势白蚁种类,近几年常对板栗和甘蔗造成严重危害,给果农和蔗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小头钩白蚁的饵料进行筛选,以期为进一步研制能有效防治小头钩白蚁的毒饵提供重要依据。研究结... 小头钩白蚁是广西隆安县板栗林和崇左市甘蔗地的优势白蚁种类,近几年常对板栗和甘蔗造成严重危害,给果农和蔗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小头钩白蚁的饵料进行筛选,以期为进一步研制能有效防治小头钩白蚁的毒饵提供重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测试的19种饵料中,小头钩白蚁对竹笋壳III、蔗渣粉和枇杷木的相对反应率最高,分别达到100%、78.9%和42.4%,白蚁对竹笋壳III、甘蔗渣、竹笋壳II和竹笋壳I的取食率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饵料;通过不同饵料的配比试验发现,单竹竹笋壳作为单剂对小头钩白蚁的引诱力更强,饵料的混配并不能增加白蚁对饵较的取食,表明竹笋壳III可以作为小头钩白蚁的饵料用于毒饵的研制。在饵料中添加10%~15%的糖对白蚁的取食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头钩白蚁 饵料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药剂在台湾乳白蚁中的毒性传递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韦戈 陈正麟 +7 位作者 杨峰 刘治山 黄莹磐 覃天乔 黄冬云 檀志全 刘吉敏 陆温 《广西植保》 2011年第2期8-12,共5页
对11种药剂在台湾乳白蚁中的传毒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毒死蜱、灭多威、福美双、吡虫啉、氟虫腈和伏蚁腙均不适宜用作白蚁毒饵诱杀剂。伏蚁腙不适合以单一成份用于白蚁的诱杀。杀铃脲,氟铃脲,除虫脲虽然对工蚁的毒杀作用不强,但在... 对11种药剂在台湾乳白蚁中的传毒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毒死蜱、灭多威、福美双、吡虫啉、氟虫腈和伏蚁腙均不适宜用作白蚁毒饵诱杀剂。伏蚁腙不适合以单一成份用于白蚁的诱杀。杀铃脲,氟铃脲,除虫脲虽然对工蚁的毒杀作用不强,但在白蚁体内仍有一定的传递能力,如将该类药剂与具有一定胃毒作用的药剂相混配,将有可能使药剂的作用方式多样化,既能将蚁王、蚁后、工蚁和兵蚁杀死,亦能杀灭幼蚁,达到根除白蚁危害的目的。氟虫胺在4000mg/kg浓度下,阿维菌素250mg/kg浓度下,对台湾乳白蚁具有很好的毒性传递效果,极有可能作为白蚁诱杀剂药剂成份应用于台湾乳白蚁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乳白蚁 传毒作用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药剂对台湾乳白蚁的拒食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韦戈 陈正麟 +7 位作者 杨峰 刘治山 黄莹磐 覃天乔 黄冬云 檀志全 刘吉敏 陆温 《广西植保》 2011年第2期4-7,共4页
以台湾乳白蚁为研究对象,选用11种药剂对其进行拒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浓度在1000mg/L、毒死蜱在250mg/L以上,白蚁均表现出强烈的拒食作用,适合用作白蚁驱避剂;而氟铃脲,杀铃脲,除虫脲、氟虫胺在所设置的浓度下,白蚁的拒食作用均... 以台湾乳白蚁为研究对象,选用11种药剂对其进行拒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浓度在1000mg/L、毒死蜱在250mg/L以上,白蚁均表现出强烈的拒食作用,适合用作白蚁驱避剂;而氟铃脲,杀铃脲,除虫脲、氟虫胺在所设置的浓度下,白蚁的拒食作用均不明显,适宜用于筛选白蚁诱杀混配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乳白蚁 拒食作用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州市农业“一号技术”栽培模式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大福 黄其椿 刘吉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5期72-73,78,共3页
为破解春旱难题,钦州市农业技术部门研究并提出了3个"一号技术",即3种栽培模式:水稻旱直播栽培;超级稻+再生稻栽培;春玉米+晚稻栽培。对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一号技术” 栽培模式 旱直播 再生稻 春玉米 广西钦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屋建筑白蚁防治工程新技术展望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吉敏 黄其椿 +3 位作者 韦戈 杨峰 陈正麟 黄莹磐 《生物灾害科学》 2012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白蚁被列为世界性五大害虫之一,种类繁多,每年对房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列出了一些有极大应用前景的房屋建筑白蚁防治工程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以期为今后绿色、环保、卫生、可持续的保障房屋住用安全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 房屋 白蚁 防治工程 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州市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大福 黄其椿 +1 位作者 刘吉敏 农振平 《宁夏农林科技》 2011年第8期94-95,共2页
结合钦州市马铃薯生产的现状,分析了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马铃薯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马铃薯 生产现状 发展对策 钦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