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蒜烯丙基硫化物抗神经系统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汪雪菁 唐海林 苏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74-1277,共4页
胶质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研究表明,大蒜烯丙基硫化物对神经系统肿瘤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与阻滞细胞周期、诱导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有关,并涉及多种信号途径。大蒜烯丙基硫化物可能成为化学预防... 胶质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研究表明,大蒜烯丙基硫化物对神经系统肿瘤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与阻滞细胞周期、诱导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有关,并涉及多种信号途径。大蒜烯丙基硫化物可能成为化学预防和(或)化学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神经系统肿瘤的有效、低毒的肿瘤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烯丙基硫化物 神经系统 肿瘤 神经胶质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陈琳 梁江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285-4287,共3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1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结果:(1)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609,P... 目的:探讨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1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结果:(1)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609,P=0.018)。(2)治疗4周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69,P=0.000;t=3.095,P=0.002)。结论:甲钴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维生素B12 甲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醉茄素A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5
3
作者 周弟弥 甘露 +2 位作者 陈琳 周成芳 曾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9-925,共7页
目的:探讨醉茄素A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阐明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组,12 mg·kg^(-1))、低剂量醉茄素A组(25 mg·kg^(-1))和高剂量醉茄素A组(100 mg&... 目的:探讨醉茄素A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阐明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组,12 mg·kg^(-1))、低剂量醉茄素A组(25 mg·kg^(-1))和高剂量醉茄素A组(100 mg·kg^(-1)),每组15只。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4 d。采用Zea-Longa评分法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生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脑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细胞凋亡率和脑组织中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及Nrf2、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高剂量醉茄素A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细胞凋亡率和脑组织中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中SOD、GSH-Px和CAT活性及Nrf2、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低剂量醉茄素A组大鼠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醉茄素A能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机体抗氧化水平,减轻脑组织氧化损伤,抑制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改善大鼠神经行为功能,其机制可能与Nrf2/HO-1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醉茄素A 氧化应激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硫氧还蛋白-1抑制戊四氮致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 被引量:1
4
作者 甘露 周弟弥 +1 位作者 张磊 陈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572-2575,共4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硫氧还蛋白-1(Trx-1)对戊四氮(PTZ)点燃致癫痫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Trx-1过表达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Trx-1过表达或空载慢病毒溶液注射大鼠侧... 目的:探讨过表达硫氧还蛋白-1(Trx-1)对戊四氮(PTZ)点燃致癫痫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Trx-1过表达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Trx-1过表达或空载慢病毒溶液注射大鼠侧脑,PTZ点燃致痫,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变化,记录癫痫发作时间及级别。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水平,RT-PCR检测海马组织中Trx-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rx-1、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及磷酸化c-Jun末端激酶(p-JNK)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癫痫发作时间长、级别高,海马组织损伤严重,且神经元细胞凋亡增加。与模型组相比,Trx-1过表达组癫痫发作时间明显缩短,癫痫级别降低,海马组织损伤减轻,细胞凋亡数量减少,Bcl-2表达升高,而Bax、ASK1及p-JN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过表达Trx-1对癫痫大鼠模型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ASK1/JNK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还蛋白-1 戊四氮 凋亡 ASK1/JNK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ivi-1对匹鲁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5
作者 甘露 周弟弥 +1 位作者 张磊 陈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1-756,共6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Mdivi-1)对癫痫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区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平衡型核苷转运载体1(ENT1)蛋白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DMSO组、Mdivi-1组。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透射... 目的研究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Mdivi-1)对癫痫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区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平衡型核苷转运载体1(ENT1)蛋白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DMSO组、Mdivi-1组。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结构变化;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DRP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DRP1、ENT1蛋白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或DMSO组相比,Mdivi-1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明显增加而发作频率下降(P<0.05);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部分内外膜崩解,线粒体明显破坏、肿胀而Mdivi-1组损伤情况减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DRP1阳性细胞数增多,而Mdivi-1组阳性细胞数下降(P<0.05);免疫荧光显示,DRP1在海马神经元中有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DMSO和模型组中ENT1、DRP1蛋白表达升高,而Mdivi-1组中ENT1、DRP1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Mdivi-1能靶向阻断DRP1,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平衡,从而影响ENT1表达,对海马神经元具有神经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海马神经元 平衡型核苷转运载体-1 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1 动力相关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miR-214表达水平及功能 被引量:16
6
作者 袁海军 袁梅 +1 位作者 汤永红 詹向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38-1841,共4页
目的:探讨miR-214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102例AOPP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的血清miR-214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miR-214水平与中毒患者胆碱酯酶(Ch E)... 目的:探讨miR-214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102例AOPP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的血清miR-214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miR-214水平与中毒患者胆碱酯酶(Ch E)活力和中毒严重程度评分(PSS)的相关性;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214可能的靶基因,并对预测靶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通路分析。结果:AOPP患者血清miR-21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Ch E活力呈负相关(r=-0.380,P<0.01),与P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02,P=0.000);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R-214预测靶基因主要涉及核酸多种组分的合成与代谢、ATP能量的合成与代谢、神经递质转运、蛋白质氨基酸脱磷酸化、调节Ras和GTP介导的信号传导等生物过程,以及多种磷酸酶活性、ATP与GTP酶活性调节、钙离子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信号通路富集于胰岛素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结论:miR-214在AOPP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升高,并与中毒病情程度相关,可能参与OPs中毒后病理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中毒 微小RNA-214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9
7
作者 梁江红 魏麓云 何亚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264-2267,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为评价病情提供帮助。方法:选择ACI患者(128例)和未卒中对照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目的:通过检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为评价病情提供帮助。方法:选择ACI患者(128例)和未卒中对照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Lp-PLA2的水平。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计算脑梗死体积大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1)ACI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06,P=0.000)。(2)Lp-PLA2与HDL-C负相关(rs=-0.804,P=0.000),与TC、LDL-C正相关(rs=0.919,P=0.000;rs=0.914,P=0.000)。(3)血浆Lp-PLA2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45,P=0.296);(4)血浆Lp-PLA2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93,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浆Lp-PLA2水平正相关(rs=0.829,P=0.001)。结论:ACI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升高,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而与脑梗死体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222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钙调蛋白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袁海军 汤永红 +1 位作者 袁梅 詹向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5-767,共3页
目的:检测微小RNA-222(miR-222)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钙调蛋白(CaM)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106例AIS患者(AIS组)及98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血清中miR-222表达情况;用生物信息学数据... 目的:检测微小RNA-222(miR-222)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钙调蛋白(CaM)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106例AIS患者(AIS组)及98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血清中miR-222表达情况;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查询分析miR-222对钙调蛋白编码基因(CALM1)的靶向调控关系;脂质体转染法将mi R-222模拟物、抑制物及对照物分别转染至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并进行细胞培养,采用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干预后HUVECs钙调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IS组mi R-222表达明显下调(P<0.01);CALM1存在miR-222潜在靶向结合位点;HUVECs转染miR-222模拟物后CALM1/CaM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而转染miR-222抑制物后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AIS患者血清miR-222表达明显下降,其可能通过上调CaM的表达从而加重AIS的损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微小RNA-222 钙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致青年脑梗死1例 被引量:7
9
作者 郭旭 汤永红 毕齐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4期312-316,共5页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8岁。因“突发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10天”于2010年4月22日入院。2010年4月12日患者吃晚饭时突然出现言语不能,但家人说话患者可以点头表示理解,伴右侧肢体无力,约30分钟后上述症状完全缓解,但患者出现胸...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8岁。因“突发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10天”于2010年4月22日入院。2010年4月12日患者吃晚饭时突然出现言语不能,但家人说话患者可以点头表示理解,伴右侧肢体无力,约30分钟后上述症状完全缓解,但患者出现胸痛、腹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脑梗死 右侧肢体无力 言语不能 完全缓解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PLA2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梁江红 魏麓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711-3713,共3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急性ACI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Lp-PLA2水平,对ACI患者进行1年随访了解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对ACI患...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急性ACI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Lp-PLA2水平,对ACI患者进行1年随访了解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对ACI患者进行1年随访,发生脑血管事件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非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5,P=0.000);(2)血浆Lp-PLA2水平75%百分位数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OC曲线下面积为0.807,Lp-PLA2水平用于判断ACI患者1年内发生脑血管事件有显著意义(P=0.000),选≥72.85μg/L(75%百分位数)为诊断界值点时,特异度为0.905,阳性预测值为84.63%。结论:高水平血浆Lp-PLA2,对ACI患者1年内发生脑血管事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锋 梁江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8-93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探讨血清TGF-β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2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发病后第1、3、7、14天血清TGF-β1水平并与对照... 目的: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探讨血清TGF-β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2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发病后第1、3、7、14天血清TGF-β1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TGF-β1水平在起病后第1、3、7天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至第14天则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血清TGF-β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相关性(rs=-0.10,P=0.26;rs=-0.154,P=0.082)。TGF-β1可能是预后独立的保护性因素(β=-0.101,OR=0.904,P=0.002)。结论:血清TGF-β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相关性,对判断脑梗死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转化生长因子-Β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青年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及病因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旭 毕齐 汤永红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4期340-348,共9页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对青年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及病因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拟对可干预和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及动脉粥样硬化、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心源性栓塞、凝血系统疾病、单基因遗传性脑血管等病因进行文献复习及综述,旨在青年...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对青年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及病因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拟对可干预和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及动脉粥样硬化、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心源性栓塞、凝血系统疾病、单基因遗传性脑血管等病因进行文献复习及综述,旨在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及病因深入探究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青年 危险因素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江红 何亚丽 周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444-2446,共3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等亚组,比较各亚组间血浆脂联素水平...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等亚组,比较各亚组间血浆脂联素水平,同时与50例正常组比较。结果:(1)病例组血浆脂联素水平(5.7±1.8)mg/L低于对照组(8.8±2.4)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颈动脉硬化发生率、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75.5%、65.1%、36.8%)均高于对照组(28.0%、20.0%、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有斑块组血浆脂联素水平(5.2±1.2)mg/L低于无斑块组(7.0±1.4)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浆脂联素水平(4.6±0.9)mg/L低于稳定斑块组(5.5±1.4)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低脂联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关系,尤其与不稳定斑块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脂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勇军 汤永红 龙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8期729-730,共2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EPO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h模型,再灌注6h、24h、48h。放免法检测各时间点白细胞介...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EPO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h模型,再灌注6h、24h、48h。放免法检测各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比色法观察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同时观察24h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EPO组大鼠各时间点脑组织中的IL-1β含量和MPO活性降低(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EPO可能通过减少炎症因子IL-1β释放和抑制MPO活性,减轻炎症反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缺血再灌注 炎症 白细胞介素1Β 髓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患者导尿管气囊注水量对留置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肖娟 蒋金凤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5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患者留置导尿过程中,气囊注水量对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4例神经内科老年女性 需留置导尿患者(平均年龄74.1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例。观察组患者导尿管气囊内注入15~20 ml生理盐水固定,对照组气囊...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患者留置导尿过程中,气囊注水量对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4例神经内科老年女性 需留置导尿患者(平均年龄74.1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例。观察组患者导尿管气囊内注入15~20 ml生理盐水固定,对照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5~8ml。结果观察组溢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留置导 尿管2周泌尿系感染(发热、混浊血性尿液、膀胱刺激征、尿道口异常分泌物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老年女性患者气囊导尿管注入15~20ml生理盐水,可有效地防止尿液外渗及导尿管脱出,减少泌尿系感染 率的发生,对临床留置导尿技术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女性患者 气囊注水量 泌尿系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出血后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成芳 周弟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449-1451,1456,共4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周围脑组织血管内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缓慢注射自体血出血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术前分别予EPO及生理盐水进行干预,术后6h、24h、72h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神...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周围脑组织血管内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缓慢注射自体血出血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术前分别予EPO及生理盐水进行干预,术后6h、24h、72h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分级,取血肿周围脑组织进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PO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轻,脑组织含水量减少,VEGF阳性细胞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VEGF表达与脑出血时间呈负相关。结论:VEGF在血肿周围脑组织病理变化中起重要作用,EPO影响VE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脉利颗粒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小刚 杨东东 +10 位作者 胡波 周成芳 李文涛 庄慧魁 周佩洋 汪青松 陈会茹 宋颖民 宋冬晶 崔建忠 王化刚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0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探讨脑脉利颗粒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5月-2018年3月前瞻性入组13家研究中心神经内科收治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加用脑脉利颗粒模拟剂治疗20... 目的探讨脑脉利颗粒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5月-2018年3月前瞻性入组13家研究中心神经内科收治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加用脑脉利颗粒模拟剂治疗20 d,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脉利颗粒(每次10 g,每天3次)口服,治疗20 d。治疗后30 d、60 d和90 d随访评估患者的NIHSS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90 d随访评估mRS,以mRS≤2分为功能独立。比较两组上述治疗指标的差异,并比较两组90 d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TI A)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研究共入组190例患者,排除脱落患者,共187例纳入最终统计分析,其中治疗组93例,对照组94例。治疗组90 d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2.54±2.16分vs 3.84±3.08分,P=0.006),60 d(86.08±17.24分vs 82.61±16.91分,P=0.031)及90 d BI评分(89.62±13.50分vs 83.78±17.08分,P=0.004)高于对照组;90 d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0例和42例完成mRS评分,治疗组功能独立率高于对照组(70.00%vs 45.24%,P=0.016)。研究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脉利颗粒能有效减轻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残障,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残障 脑脉利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梁江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880-3882,共3页
目的:动态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急性脑梗死120例为脑梗死组,同期未发生脑卒中的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检测两组... 目的:动态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急性脑梗死120例为脑梗死组,同期未发生脑卒中的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检测两组24h、48h、72h、7d不同时间点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不同时间点、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组脂联素水平的差异。结果:(1)脑梗死组的不同时间点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随时间的延长,血清脂联素水平呈递减趋势,不同时间点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血清脂联素水平在不同脑梗死体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血清脂联素水平越低,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脂联素水平成显著负相关(rs=-0.887,P=0.000)。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表达降低,其水平能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脂联素 梗死体积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4-3p靶向WISP1对TNF-α诱导的大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海萍 袁梅 彭慧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793-1799,共7页
目的:探讨miR-124-3p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大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脑基底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用100 ng/ml的TNF-α处理作为TNF-α组,正常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Con);... 目的:探讨miR-124-3p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大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脑基底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用100 ng/ml的TNF-α处理作为TNF-α组,正常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Con);将miR-NC、miR-124-3p、anti-miR-NC、anti-miR-124-3p转染至大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分别记为miR-NC组、miR-124-3p组、anti-miR-NC组、anti-miR-124-3p组;将miR-NC、miR-124-3p、si-NC、si-WISP1转染至血管平滑肌细胞后再用100 ng/ml的TNF-α处理,记为TNF-α+miR-NC组、TNF-α+miR-124-3p组、TNF-α+si-NC组、TNF-α+si-WISP1组;将miR-124-3p分别与pcDNA、pcDNA-WISP1共转染至血管平滑肌细胞后再用100 ng/ml的TNF-α处理,记为TNF-α+miR-124-3p+pcDNA组、TNF-α+miR-124-3p+pcDNA-WISP1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24-3p和WISP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WNT1诱导信号通路蛋白1(WISP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p2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124-3p和WISP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NF-α处理的大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中miR-124-3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WISP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活性显著升高,迁移、侵袭数显著升高,CyclinD1、MMP-2、MMP-9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2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iR-124-3p过表达和干扰WISP1表达可抑制TNF-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miR-124-3p靶向调控WISP1,WISP1过表达逆转了miR-124-3p过表达对TNF-α诱导的大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miR-124-3p可抑制TNF-α诱导的大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下调WISP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4-3p WISP1 TNF-Α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miR-34a、miR-2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春兰 唐艳 汤永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871-3875,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PBS液移植组、BMSCs移植组,后3组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模型,BMSCs移植组采用尾静脉注...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PBS液移植组、BMSCs移植组,后3组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模型,BMSCs移植组采用尾静脉注射法移植1 mL(即1×10~6)个BMSCs,PBS液移植组尾静脉注射1 mL PBS液;分别于造模成功后12 h、1 d、3 d、7 d 4个时间点采用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各观测时间点miR-34a、miR-21的表达。结果 (1)BMSCs移植组的mNSS评分在12 h、1 d时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 d时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2)在各观测时间点,BMSCs移植组的miR-34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miR-21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1)BMSCs移植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2)BMSCs移植可能通过调节病灶区凋亡相关micro RNA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BMSCS移植 MIR-34A MIR-21 神经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