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2S通过调控iNOS/HO-1/Bax/Caspase3轴对尿源性脓毒血症所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唐亚纯 许武军 +4 位作者 陈仙 王斌辉 郭涛 吴孝斌 符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433-2437,2445,共6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尿源性脓毒血症所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尿源性脓毒血症模型组(Model)、H2S供体NaHS处理组(8.4μmol/kg NaHS)和H2S合成酶抑制剂DL...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尿源性脓毒血症所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尿源性脓毒血症模型组(Model)、H2S供体NaHS处理组(8.4μmol/kg NaHS)和H2S合成酶抑制剂DL-炔丙基甘氨酸处理组(37.5 mg/kg PAG),每组8只。建立上尿路急性梗阻并感染脓毒血症动物模型。药物干预72 h后,采用HE染色检测兔肾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中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活性氧(ROS)水平;采用TUNEL染色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NOS/HO-1/Bax/Caspase3轴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相对于模型组,NaHS减轻兔肾组织病理损伤,显著降低血液中BUN、Scr及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及TNF-α水平(P<0.01),抑制损伤肾组织ROS的释放及细胞凋亡(P<0.01),抑制iNOS、Bax及cleaved-Caspase3的表达(P<0.05,P<0.01),促进HO-1的表达(P<0.01)。而PAG的干预效果与NaHS恰好相反,促进了兔肾组织的进一步损伤。结论:H2S能够通过有效调控iNOS/HO-1/Bax/Caspase3轴减少炎症因子、iNOS的表达及ROS的释放,促进HO-1表达,进而抑制损伤肾组织的细胞凋亡,有效地减轻尿源性脓毒血症性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尿源性脓毒血症 急性肾损伤 炎症因子 活性氧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对尿源性脓毒血症兔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唐亚纯 许武军 +2 位作者 陈仙 吴孝斌 符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17-1423,共7页
目的探讨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对尿源性脓毒血症兔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p38MAPK抑制剂SB203580组(SB203580)、SB203580+p53激活剂Nutlin-3组(SB2... 目的探讨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对尿源性脓毒血症兔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p38MAPK抑制剂SB203580组(SB203580)、SB203580+p53激活剂Nutlin-3组(SB203580+Nutlin-3),每组15只。采用输尿管近端注入大肠埃希菌菌液法制作尿源性脓毒血症模型,术前30 min静脉注射30μg/kg SB203580或腹腔注射128 mg/kg Nutlin-3进行干预,1次/d,共3 d。记录术后24、48、72 h时各组兔肛温、呼吸频率和心率;全自动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以及血清肌酐、尿素氮含量;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TUNEL染色观察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qRT-PCR法检测肾组织MDM2和p5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Cleaved caspase-3、Bax、Bcl-2、p-p38MAPK、MDM2、p53和PUMA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Model组比较,SB203580组兔肛温、呼吸频率、心率、白细胞计数、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以及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含量降低(P<0.05),同时肾组织细胞凋亡率、p53 mRNA以及p53、Cleaved caspase-3、Bax、PUMA、p-p38MAPK等蛋白水平降低(P<0.05),而MDM2 mRNA以及MDM2、Bcl-2等蛋白水平增加(P<0.05)。与SB203580组比较,SB203580+Nutlin-3组兔肛温、呼吸频率、心率、白细胞计数、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以及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升高(P<0.05),同时肾组织细胞凋亡率、p53 mRNA以及p53、Cleaved caspase-3、Bax、PUMA等蛋白水平增加(P<0.05),Bcl-2蛋白水平降低(P<0.05),而MDM2 mRNA以及MDM2、p-p38MAPK等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通过促进MDM2表达而抑制p53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从而减少尿源性脓毒血症兔肾组织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MAPK信号通路 尿源性脓毒血症 P53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镜种联合技术治疗复杂输尿管狭窄的疗效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雨杭 陈湘 +4 位作者 何垚 张波 陈志 杜勇超 李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95-800,共6页
目的:探讨双镜种联合技术处理复杂输尿管狭窄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运用该技术治疗的16例复杂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患者均为医源性狭窄。术前患侧肾脏重度积水4例,中度... 目的:探讨双镜种联合技术处理复杂输尿管狭窄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运用该技术治疗的16例复杂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患者均为医源性狭窄。术前患侧肾脏重度积水4例,中度积水7例,轻度积水5例。根据输尿管狭窄的具体位置及长度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和脏器损伤。术后随访患者8~18个月,患者患侧肾积水均不同程度减轻,未发生输尿管再狭窄。结论:双镜种联合技术在术中能精准定位狭窄段、检验吻合效果、扩张炎性狭窄、提高远端输尿管狭窄行端-端吻合术的可能性,是一种治疗复杂输尿管狭窄疗效确切且安全可行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输尿管镜 复杂输尿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对尿源性脓毒血症肾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邹雄 陈仙 +3 位作者 唐亚纯 王斌辉 廖国涛 许武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02-707,共6页
目的硫化氢(H2S)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对肾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文中旨在探索H2S对尿源性脓毒血症肾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尿源性脓毒血症肾损伤的机制。方法将4... 目的硫化氢(H2S)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对肾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文中旨在探索H2S对尿源性脓毒血症肾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尿源性脓毒血症肾损伤的机制。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对照组(给予饲料以及纯净水喂养)、假手术组(游离输尿管上段后关闭腹腔)、脓毒血症组(向输尿管近端注入大肠埃希菌菌液,制作脓毒血症模型)、NaHS组(制作脓毒血症模型后,注射NaHS溶液,促进H2S产生)、D-L炔丙基甘氨酸组(DL-Propargylglycine,PAG)组(制作脓毒血症模型后,经腹腔注射PAG溶液,抑制H2S产生),每组8只。分别记录5组术前、术后24、48、72 h时间点的生命体征、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肾功能(肌酐、尿素氮)。术后72 h取左肾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细胞形态及结构变化;Tunel法标记肾组织凋亡细胞;ELISA法检测肾组织中p38MAPK和Caspase3的表达量。结果NaHS组凋亡指数[(16.93±2.03)%]明显小于脓毒血症组[(25.26±2.70)%]、PAG组[(33.09±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脓毒血症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5.65±0.24)%、(5.57±0.27)%],低于PAG组(P<0.05)。脓毒血症组、PAG组肾组织中p38MAPK、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假手术组、NaHS组明显升高(P<0.05);PAG组较脓毒血症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H2S对尿源性脓毒血症兔的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H2S抑制尿源性脓毒血症肾组织中p38MAPK、Caspase3的表达,从而减少肾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细胞凋亡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半胱氨酸蛋白酶3 尿源性脓毒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S通过抑制TLR4/MyD88/PI3K信号通路减轻尿源性脓毒血症诱导的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25
5
作者 许武军 谢娟娟 陈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H_2S)减轻尿源性脓毒血症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血症模型组、脓毒血症模型Na HS处理组和脓毒血症模型Na HS联合TAK-242(TLR4抑制剂)处理组,每组8只。各组分... 目的:探讨硫化氢(H_2S)减轻尿源性脓毒血症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血症模型组、脓毒血症模型Na HS处理组和脓毒血症模型Na HS联合TAK-242(TLR4抑制剂)处理组,每组8只。各组分别按分组处理72 h后,采用HE染色观察兔肾组织病理学变化;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降钙素原(PCT)以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LR4/MyD88/PI3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脓毒血症兔肾组织呈现明显损伤,Na HS处理后肾脏病理明显改善,且血液中BUN、SCr、NGAL、KIM-1、PCT、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提高(P <0.05),但Na HS处理或联合TAK-242处理后显著降低;脓毒血症兔肾脏组织中的TLR4、MyD88、p-PI3K和p-Akt蛋白水平显著升高;Na HS处理或抑制TLR4则显著抑制TLR4/MyD88/PI3K信号通路激活。结论:H_2S可能通过抑制TLR4/MyD88/PI3K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及肾损伤因子的释放,从而有效减轻尿源性脓毒血症诱导的急性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源性脓毒血症 硫化氢 TLR4/MyD88/PI3K信号通路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排斥反应受者血常规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征性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帅宇 聂曼华 +7 位作者 宋磊 谢益欣 钟明达 谭书波 安荣 李潘 谭亮 谢续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7-425,共9页
目的:排斥反应一直是限制移植肾存活的最重要因素。移植肾病理活检是排斥反应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局限性并不能作为常规监测手段。近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已成为评估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手段,然而其在肾移植领域的应用价值和策略有... 目的:排斥反应一直是限制移植肾存活的最重要因素。移植肾病理活检是排斥反应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局限性并不能作为常规监测手段。近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已成为评估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手段,然而其在肾移植领域的应用价值和策略有待探究;此外,常规检验参数的新开发利用也是探索肾移植疾病诊断策略和预测模型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旨在结合血常规,探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 cell-mediated rejection,TCMR)和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的相关性及其协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至12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54例肾移植受者的基本资料以及临床资料。根据排斥反应是否发生及其类型分为稳定组、TCMR组和ABMR组。比较3组的基本资料,并将TCMR组和ABMR组排斥反应治疗前的移植肾功能、血常规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数据与稳定组进行比较。结果:稳定组、TCMR组和ABMR组在免疫抑制维持方案、移植肾来源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BMR组的肾移植术后时间显著长于稳定组(P<0.001)和TCMR组(P<0.05)。在移植肾功能方面,ABMR组的血肌酐值均高于稳定组和TCMR组(均P<0.01),并且TCMR组也高于稳定组(P<0.01);TCMR组和ABMR组的尿素氮均显著高于稳定组(均P<0.01),而TCMR组和ABM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MR组和ABMR组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均低于稳定组(均P<0.01)。在血常规方面:ABMR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均低于稳定组(均P<0.05);TCMR组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和数量均高于稳定组(均P<0.05),ABMR组的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稳定组(P<0.05);TCMR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数量均低于稳定组和ABMR组(均P<0.05);TCMR组和ABMR组的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和数量、淋巴细胞比例和数量均低于稳定组(均P<0.05);稳定组、TCMR组和ABMR组的单核细胞比例和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淋巴细胞亚群方面:TCMR组和ABMR组的CD45+细胞和T细胞数均低于稳定组(均P<0.05);TCMR组的CD4+T细胞数、NK细胞数和B细胞数均低于稳定组(均P<0.05);稳定组、TCMR组和ABMR组在T细胞比例、CD4+T细胞比例、CD8+T细胞比例和数量、CD4+/CD8+T细胞比值、NK细胞比例、B细胞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排斥反应的发生导致移植肾功能受损,同时会伴有肾移植受者血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部分指标的特征性变化。TCMR和ABMR发生时血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部分指标改变特点的不同可能有助于预测和诊断排斥反应以及二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 血常规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1
7
作者 靳帅 余一凡 +2 位作者 宋佳华 李涛 王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目的:通过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差异表达基因,可以筛选出与该疾病发展相关的潜在致病靶点,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表达谱综合数据库下载基因微阵列数据,并进行交叉计算以确定差异表达基... 目的:通过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差异表达基因,可以筛选出与该疾病发展相关的潜在致病靶点,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表达谱综合数据库下载基因微阵列数据,并进行交叉计算以确定差异表达基因(DEGs)。将DEGs与基因本体(GO)分析是用来研究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差异以及其功能和相互关系的方法,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则是用来探索基因在特定生物过程中的功能和通路的工具。通过对免疫细胞浸润的分布进行计算,可以将排斥组的免疫浸润结果作为性状,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中进行分析,以获得与排斥相关的基因。然后,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以识别枢纽基因标记。结果:从3个数据集(GSE7392、GSE181757、GSE222889)共获得60个整合后的DEGs。通过GO及KEGG分析,GEDs主要集中在免疫应答的调节、防御反应、免疫系统过程的调节、刺激反应等。通路主要富集在抗原处理和呈递、EB病毒感染、移植物抗宿主、同种异体移植排斥、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等。再利用WGCNA和PPI网络筛选后,HLA-A、HLA-B、HLA-F、TYROBP被鉴定为枢纽基因(Hub基因)。选择带有临床信息的数据GSE21374构建4个枢纽基因的诊断效能及风险预测模型图,结果认为4个Hub基因均具有良好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在0.794-0.819)。从推理上可以得出结论,HLA-A、HLA-B、HLA-F和TYROBP这4种基因可能在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和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DEGs在研究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富集分析和枢纽基因筛选,以及相关诊断效能和疾病风险预测的推断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和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疾病 肾移植 慢性排斥反应 生物信息学分析 GEO数据库 Hu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显微镜下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比较 被引量:57
8
作者 吴磊 阳宁 +2 位作者 刘俊 谢皇 许武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4-767,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显微镜下经腹股沟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组(腹腔镜组)55例,显微镜下经腹股沟精索静脉高位结扎组(显微镜组)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显微镜下经腹股沟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组(腹腔镜组)55例,显微镜下经腹股沟精索静脉高位结扎组(显微镜组)58例。术后随访6个月,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阴囊水肿,以及术后疼痛改善及复发情况,术后精液质量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与腹腔镜组相比,显微镜组手术时间较长(P<0.05),而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腹腔镜组相比,显微镜组术后阴囊水肿及复发的情况均较少(P<0.05),而术后疼痛恢复情况及术后精液质量改善情况,两组都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Ⅱ度与Ⅲ度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比较,术后阴囊水肿,术后复发,及疼痛缓解差异均没有显著性;Ⅱ度患者术后的a+b级精子比率、精子活率均比Ⅲ度患者增加,而精子密度的改善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镜下经腹股沟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具有并发症少、术后不容易复发、疗效好的优点,有望替代腹腔镜,成为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显微镜经腹股沟高位结扎 精索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兹蛋白(ezrin)基因沉默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侵袭 被引量:4
9
作者 阳宁 王玲 +2 位作者 陈仙 刘俊 罗志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1-824,828,共5页
目的观察埃兹蛋白(ezr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zrin基因沉默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标本各20例,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ezri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 目的观察埃兹蛋白(ezr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zrin基因沉默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标本各20例,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ezri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ezrin蛋白水平。培养PC-3细胞,分别用培养液、Scramble siRNA、ezrin siRNA处理48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TM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荧光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钙黏素、神经钙黏素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组织相比,前列腺癌组织中ezrin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与Scramble siRNA处理的PC-3细胞相比,ezrin表达下调后,PC-3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平均穿膜细胞数、神经钙黏素水平降低,上皮钙黏素水平增加。Scramble siRNA处理的PC-3细胞与单纯培养液处理的PC-3细胞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Ezr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ezrin基因沉默能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同时上调上皮钙黏素表达及下调神经钙黏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EZRIN 上皮钙黏素 神经钙黏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移植中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传播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一凡 宋佳华 +4 位作者 宋相钦 李涛 江建 白云昊 王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4-759,共6页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类终末期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为了解决器官移植中供体短缺的问题,人们开始探究异种移植的可能。猪是异种器官移植常见的供体来源之一,猪器官作为连接两个物种间的桥梁,其携带的病毒有可能在物种间传播并存在引起人畜共患...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类终末期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为了解决器官移植中供体短缺的问题,人们开始探究异种移植的可能。猪是异种器官移植常见的供体来源之一,猪器官作为连接两个物种间的桥梁,其携带的病毒有可能在物种间传播并存在引起人畜共患病的风险。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整合在基因组中,是一种跨物种传播的逆转录病毒。本文介绍了PERV传播特性的影响因素、PERV及其重组病毒的传播风险以及异种移植试验中PERV的检测与传播风险评估,以期为缓解器官移植供体严重短缺的现状,推动异种移植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器官短缺 转基因 传播特性 人畜共患病 免疫缺陷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肾移植:生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佳华 余一凡 +5 位作者 邓文艺 宋相钦 靳帅 李涛 钱坤 王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8-904,共7页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类终末期器官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为了解决器官移植中供者短缺的问题,人们开始探究异种移植。目前人们普遍关注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及病毒感染相关的问题,在异种肾移植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较少。肾脏通过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类终末期器官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为了解决器官移植中供者短缺的问题,人们开始探究异种移植。目前人们普遍关注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及病毒感染相关的问题,在异种肾移植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较少。肾脏通过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肾素,激活维生素D来执行内分泌功能。虽然这些途径在同种移植中通常保存良好,但物种特有的差异,特别是猪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之间的差异,仍然可能会影响移植器官的生理机能。本文尝试从猪与人的EPO、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有活性的维生素D3等在异种移植后的作用变化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异种移植亚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肾移植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1 25-二羟维生素D_(3)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非人灵长类动物 亚临床研究 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95靶向抑制S6K1基因对前列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皇 刘怿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698-3701,共4页
目的研究miR-195靶向抑制S6K1基因调控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活性。方法选择2种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和LNCaP,实验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过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构建DU145和LNCaP过表达和沉默表达miR-195的细胞株,分别培养24... 目的研究miR-195靶向抑制S6K1基因调控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活性。方法选择2种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和LNCaP,实验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过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构建DU145和LNCaP过表达和沉默表达miR-195的细胞株,分别培养24 h,采用反转录PCR(RT-PCR)法鉴定转染效果,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Transwell侵袭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RT-PCR法检测S6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确认miR-195直接调控的靶基因。结果过表达组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低表达组最高;凋亡率高于对照组,低表达组最低;侵袭细胞数目和划痕距离小于对照组,低表达组最大;S6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低表达组最高。S6K1基因为miR-195的靶基因。结论 miR-195靶向抑制S6K1基因调控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miR-195 S6K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对膀胱癌细胞株T24凋亡及EMT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磊 黎炼 +1 位作者 罗志刚 张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09-913,共5页
目的细胞凋亡及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是肿瘤发生、进展以及复发的重要机制之一,已成为研究肿瘤的热点。文中旨在探讨青藤碱对膀胱癌细胞株T24侵袭转移、凋亡以及EMT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膀胱癌细胞株T24细胞,采用不同浓度青藤碱(0、... 目的细胞凋亡及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是肿瘤发生、进展以及复发的重要机制之一,已成为研究肿瘤的热点。文中旨在探讨青藤碱对膀胱癌细胞株T24侵袭转移、凋亡以及EMT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膀胱癌细胞株T24细胞,采用不同浓度青藤碱(0、0.5、1.0、2.0mmol/L)处理细胞24h后,分别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青藤碱对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同时采用MTT、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以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分子B cl-2/Bak的表达以及A kt的磷酸化,EMT相关分子表达水平;采用PI3K/Akt抑制剂处理细胞,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分子E-cadherin、N-cadherin、Slug和Snial的变化情况。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0.5、1.0、2.0 mmol/L的青藤碱处理24h后,膀胱癌细胞株T 24的细胞活性随着青藤碱的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100.00±2.52)%、(86.5±5.2)%、(64.5±4.5)%、(53.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1.0、2.0mmol/L的青藤碱处理48h后,膀胱癌细胞株T24的凋亡率显著增高。划痕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青藤碱浓度增加(0~2.0 mmol/L),膀胱癌细胞株T24的迁移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青藤碱浓度增加,膀胱癌细胞株T24的侵袭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0 mmol/L青藤碱处理后,膀胱癌细胞株T24中EMT相关分子E-cadherin表达上调,N-Cadherin、Slug和Snial表达下调。采用PI3K/Akt抑制剂处理细胞结果显示,抑制剂LY294002处理的膀胱癌细胞株T24中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N-cadherin、Slug和Snial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青藤碱能够抑制膀胱癌细胞株T24的增殖、侵袭以及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同时还能够通过抑制PI3K/A kt信号通路抑制膀胱癌细胞株T24发生EMT,为膀胱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膀胱癌 凋亡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TRIM31基因表达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兵 李勇 +1 位作者 刘明 刘永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836-1840,共5页
目的:观察沉默TRIM31基因表达对膀胱癌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膀胱癌T24和5637细胞分为对照组、siRNA-NC组和siRNA-TRIM31组。采用siRNA技术沉默细胞中TRIM31基因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RIM31 m... 目的:观察沉默TRIM31基因表达对膀胱癌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膀胱癌T24和5637细胞分为对照组、siRNA-NC组和siRNA-TRIM31组。采用siRNA技术沉默细胞中TRIM31基因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RIM3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中β-catenin核转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β-catenin、MMP-2、MMP-9、Vimentin、E-cadherin及Snail1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获得TRIM31基因沉默的T24和5637细胞株。与对照组相比,siRNA-TRIM31组T24和5637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减弱,β-catenin蛋白核转位水平降低,细胞中β-catenin、Snail1、MMP-2、MMP-9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沉默TRIM31基因表达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TRIM31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炎症因子、细胞焦亡因子和铁死亡因子在膀胱癌治疗与预后中的价值
15
作者 裴夏明 李鸿 +1 位作者 梁宇 谢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63-868,共6页
根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全球诊断率第十高的癌症,是男性第六常见的癌症和第九大癌症死因。尽管膀胱癌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已经确定了一些因素与膀胱癌风险增加相关,如吸烟、化学物质暴露、年龄、性别、... 根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全球诊断率第十高的癌症,是男性第六常见的癌症和第九大癌症死因。尽管膀胱癌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已经确定了一些因素与膀胱癌风险增加相关,如吸烟、化学物质暴露、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BC会导致疼痛、尿路感染、尿失禁和死亡等,对患者的健康情况及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BC,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可以被用来监测或预测BC的存在、进展或治疗效果。近年来,研究表明,BC的发展与炎症、细胞焦亡、铁死亡等分子机制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关注到这些分子机制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在BC中的应用。本综述将探讨这些新型生物标志物在BC诊断、治疗与预后中的价值,为进一步在膀胱癌治疗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靶向上述分子,以达到控制疾病、延长无病间期、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生物标志物 预后 炎症因子 细胞焦亡因子 铁死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