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前后的DTI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韩孟龙 贺中云 +3 位作者 方向军 田强 何卫红 陈学明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6期422-426,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受压神经根的术前、术后微观结构变化及与临床症状相关性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50例经临床诊断和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神经根受压患者纳入本研...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受压神经根的术前、术后微观结构变化及与临床症状相关性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50例经临床诊断和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神经根受压患者纳入本研究.术前、术后3个月均接受磁共振常规序列、DTI扫描和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比较DTI参数的ADC、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ODI、VAS评分的差异,分析DTI参数与ODI、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术前患侧神经根ADC值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侧神经根FA值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侧神经根FA值增加,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侧神经根FA值与术前ODI、VAS评分均呈负相关(r=-0.494、-0.560,P<0.05);术前患侧神经根FA值与ODI、VAS评分改善值均呈正相关(r=0.492、0.435,P<0.05).结论DTI可以定量评估受压神经根的微观结构变化,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后疗效的准确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椎以横突后支与下关节突交界处为解剖标志行椎弓根置钉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晓军 罗玲丽 +2 位作者 钟秋 曹奇 何卫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24-1029,共6页
目的 :探讨枢椎以横突后支与下关节突交界处为解剖标志行椎弓根置钉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30具湿性成人颈椎尸体标本,显露并以枢椎横突后支与下关节突外侧缘交界处作为参照点标志。经该解剖标志作水平线,以椎弓根内、外侧... 目的 :探讨枢椎以横突后支与下关节突交界处为解剖标志行椎弓根置钉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30具湿性成人颈椎尸体标本,显露并以枢椎横突后支与下关节突外侧缘交界处作为参照点标志。经该解剖标志作水平线,以椎弓根内、外侧缘与侧块交界处连线的中点作纵垂线,以两线的交点偏外1~2mm处为进钉点。分别测量枢椎横突后支的宽度,进钉点与该解剖标志、C2神经根、横突孔内下壁和椎管内侧壁的距离。取上述进钉点,经枢椎双侧椎弓根以内倾角25°~30°、头倾角20°~25°共置入60枚螺钉,再行CT扫描观察钉道的完整性,测量置入螺钉的内倾角和头倾角,统计螺钉偏置率。结果:所有解剖参数及螺钉角度左、右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数据合并后计算总体平均数值。枢椎横突后支的宽度为5.13±0.15mm,进钉点与解剖标志、C2神经根、横突孔内下壁和椎管内侧壁的距离分别为5.73±0.62mm、4.04±0.21mm、5.32±0.49mm和4.94±0.38mm。螺钉内倾角和头倾角分别为28.4°±3.1°和22.5°±2.9°。60枚螺钉中,共有4枚螺钉偏置进入横突孔或椎管,螺钉偏置率为6.7%(4/60);4枚螺钉过长穿破椎体前缘骨皮质。结论:枢椎以横突后支与下关节突交界处作为椎弓根置钉进钉点的参照点解剖标志是可行的,但因解剖差异仍存在螺钉误置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椎弓根螺钉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