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杨靖 谢翠松 +3 位作者 陈亚军 钟警 洪涛 文格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844-1845,1849,共3页
目的了解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导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服用ATD导致粒细胞缺乏且合并感染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粒细胞缺乏患者中27例由甲巯咪唑所致,9例由丙基硫氧嘧啶所致,主要感... 目的了解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导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服用ATD导致粒细胞缺乏且合并感染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粒细胞缺乏患者中27例由甲巯咪唑所致,9例由丙基硫氧嘧啶所致,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其次为泌尿系、消化道及皮肤软组织。31例患者住院后进行了血或分泌物培养,24份标本培养出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G+)球菌10株,革兰阴性(G-)杆菌13株,真菌3株(有2例患者为混合感染)。结论 ATD导致粒细胞缺乏患者容易继发各种感染,其中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感染致病菌中G-杆菌与G+球菌相当,真菌感染并不少见,及时行分泌物及血培养对明确致病菌及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缺乏症 抗甲状腺药物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甘草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雁斌 杨柳 +1 位作者 李宜军 邓珊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2-246,共5页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异甘草素低、高剂量组(7.5、30 mg/kg),每组15只。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干预,每天1次,...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异甘草素低、高剂量组(7.5、30 mg/kg),每组15只。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干预,每天1次,连续3 d。术后3 d采用改良Garcia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质量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Nissl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及数量变化,TUNEL染色检测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神经元细胞内Ca^(2+)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Bax、Bcl-2表达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GRP78、cleaved-caspase-12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异甘草素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神经元数量、Bcl-2表达升高(P<0.01),脑组织含水量、神经元细胞内Ca^(2+)水平、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caspase-3、Bax、CHOP、GRP78、cleaved-caspase-12蛋白表达降低(P<0.01),异甘草素低剂量组大鼠以上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异甘草素通过抑制海马神经元内钙离子超载而降低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神经元凋亡,从而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素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CA^(2+) 神经元凋亡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死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陈雁斌 邓珊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7期821-824,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lα)水平的影响。方法: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lα)水平的影响。方法: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疗程均为10 d。治疗前,治疗后3 d、10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检测血清HIF-lα水平。结果:治疗后3 d、10d,治疗组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10 d两组血清HIF-l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组比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IF-lα水平与NIHSS减少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通过上调血清HIF-lα表达水平保护、治疗缺血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脑梗死 缺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桥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筠 王建平 +1 位作者 臧丽 张世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772-2774,共3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患者血清骨桥蛋白(OPN)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MA/Cr)的影响。方法:90例T2DM患者按照2009年ADA糖尿病指南以UMA/C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UMA/Cr<30μg/mg)30例、糖尿病肾病组(DN,UMA/...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患者血清骨桥蛋白(OPN)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MA/Cr)的影响。方法:90例T2DM患者按照2009年ADA糖尿病指南以UMA/C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UMA/Cr<30μg/mg)30例、糖尿病肾病组(DN,UMA/Cr:30~299μg/mg)60例,同时选择30名体检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再将DN组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30例(吡格列酮30mg/d+胰岛素,n=30)和安慰剂组30例(安慰剂+胰岛素,n=30),随访治疗3个月。所有对象均测定血糖、血脂、肾功能、C反应蛋白(CRP)、OPN和UMA/Cr等。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3个月后,UMA/Cr[(35.02±6.38)μg/mg vs(86.30±12.21)μg/mg、P<0.01]、OPN[(394.24±19.43)ng/mL vs(457.00±15.21)ng/mL、P<0.01]及HbA1c、TG、CRP与安慰剂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UMA/Cr(△:治疗前-治疗后的差值)与血清△OPN(r=0.673,P=0.000)呈显著正相关。结论:T2DM肾病患者血清OPN水平升高。吡格列酮能减少UMA/Cr水平,其部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OPN水平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骨桥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吡格列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MT2及其剪接体在乳腺癌MCF-7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及意义
5
作者 陈亚军 钟警 +1 位作者 杨靖 文格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目的构建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2(PRMT2)及其差异剪接体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观察其融合蛋白在乳腺癌MCF-7细胞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为进一步研究PRMT2基因及其新的差异剪接体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p ... 目的构建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2(PRMT2)及其差异剪接体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观察其融合蛋白在乳腺癌MCF-7细胞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为进一步研究PRMT2基因及其新的差异剪接体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p GEM-T-PRMT2/α/β/γ载体为模板,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并将PCR产物克隆至pc DNA3.1/NT-GFP-topo载体,转化后将阳性克隆扩增,对PCR产物进行跑胶鉴定和测序。提取pc DNA3.1/NT-GFP-PRMT2/α/β/γ及空载体pc DNA3.1/NT-GFP质粒,用脂质体介导转染MCF-7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外源性PRMT2/α/β/γ融合蛋白在MCF-7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重组融合蛋白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各GFP在细胞中均有表达,但其在细胞中的分布位置不一致。PRMT2α与PRMT2γ的融合蛋白同PRMT2的分布一致,均聚集于核仁外的核浆,胞质中有少许分布;而PRMT2β和空载体的荧光蛋白的分布一致,都均匀分布于细胞的胞质和胞核,包括核仁部分。Western blot法检测表明各重组融合蛋白在MCF-7细胞中均有表达。结论PRMT2及其各剪接体的亚细胞定位不同,可能提示其在功能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2 剪接体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阳地区溶质载体家族30成员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王建平 李晶 邓珊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96-1299,共4页
目的探讨衡阳地区溶质载体家族30成员8(SLC30A8)基因rs13266634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和糖调节受损(IGR)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236例T2DM患者、120例IGR及218例糖耐量正常... 目的探讨衡阳地区溶质载体家族30成员8(SLC30A8)基因rs13266634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和糖调节受损(IGR)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236例T2DM患者、120例IGR及218例糖耐量正常者(NGT)进行SLC30A8基因rs13266634的多态性检测;用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结果 T2DM组和IGR组中rs1326634C/T位点的C等位基因频率、C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T2DM和IGR的风险分别是T等位基因的1.89倍和1.57倍(OR值分别为1.89和1.57)。IGR组携带CC基因型者HOMA-β低于携带CT和TT基因型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SLC30A8基因rs13266634与T2DM和IGR有关,其中C等位基因可能是T2DM的易感基因。(2)SLC30A8基因增加T2DM的易患性可能是通过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而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30A8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糖尿病 2型 糖调节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细胞HMGA1稳定株构建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胡芳琳 钟小林 +1 位作者 陈亚军 钟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29-1734,共6页
目的:构建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表达载体及乳腺癌MCF7和T47D细胞HMGA1高表达稳定株,并检测HMGA1高表达对MCF7和T47D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PCR扩增HMGA1基因编码框,将HMGA1编码框连接于GV219[pcDNA3.1(-)]载体,经测序确认后,将pcD... 目的:构建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表达载体及乳腺癌MCF7和T47D细胞HMGA1高表达稳定株,并检测HMGA1高表达对MCF7和T47D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PCR扩增HMGA1基因编码框,将HMGA1编码框连接于GV219[pcDNA3.1(-)]载体,经测序确认后,将pcDNA3.1(-)/HMGA1分别转染至MCF7和T47D细胞中,再经遗传霉素(G418)筛选单克隆株并扩大培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稳定细胞株HMGA1的表达,从而筛选出HMGA1稳定高表达的细胞株。实验进一步采用MTT比色法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MGA1高表达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cDNA3.1(-)/HMGA1载体;成功建立稳定高表达HMGA1的MCF7和T47D细胞株;MTT实验结果表明MCF7和T47D细胞HMGA1高表达稳定株增殖能力比对照组明显增强(P<0.001);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HMGA1高表达稳定株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HMGA1稳定高表达可明显促进乳腺癌MCF7和T47D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HMGA1 细胞增殖 质粒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