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儿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与病理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佳 田蕾琪 +4 位作者 周启昌 曾施 周嘉炜 张荣森 童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4-759,共6页
目的:研究胎儿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 cardiomyopathy,NCCM)的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及其病理特征和心肌超微结构的特点。方法:2004年到2013年产前超声诊断9例胎儿NCCM,观察其产前超声心动图表现,与产后超声心... 目的:研究胎儿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 cardiomyopathy,NCCM)的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及其病理特征和心肌超微结构的特点。方法:2004年到2013年产前超声诊断9例胎儿NCCM,观察其产前超声心动图表现,与产后超声心动图或尸体解剖进行对比,并取心肌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观察NCCM心肌超微结构特点。结果:NCCM心肌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异常粗大的肌小梁、肌小梁隐窝和心肌非致密层厚度/致密层厚度≥2。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9例胎儿NCCM中,6例累及左心室,2例累及双心室,1例累及右心室。其中2例胎儿继续妊娠至分娩,并经产后超声心动图证实,其他7例均选择终止妊娠并经尸体解剖病理证实,心肌组织活检显示NCCM心肌的线粒体和肌小节发育不良、心肌纤维化。结论:通过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NCCM是可行的。胎儿NCCM可以累及左心室、右心室或两个心室。NCCM心肌的线粒体和肌小节成熟度低并伴有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超声诊断 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肌超微结构 胎儿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对胸段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童海 丁正东 +2 位作者 周佳 洪灿 冯耀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59-1559,共1页
食管癌是原发于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的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胸段最多见,其发病率位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第3位,中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1],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因此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成为消化系统疾病... 食管癌是原发于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的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胸段最多见,其发病率位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第3位,中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1],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因此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成为消化系统疾病研究的重点。目前有学者对颈段及腹段食管癌的超声诊断进行了研究和报道[2-3],而对胸段食管癌的超声诊断尚未见报道。本文拟对我院近年来确诊的18例胸段食管癌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经胸超声对胸段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食管癌 诊断价值 经胸超声 消化道恶性肿瘤 食管黏膜鳞状上皮 消化系统疾病 超声影像资料 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壁超声心动图联合B型尿钠肽原水平检测对全身性感染患者心功能的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唐焱 周宏 +4 位作者 周佳 蒋迪 田林锋 刘红雨 钟黎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73-117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全身性感染患者B型尿钠肽原(BNP)水平,并利用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心室结构、血流动力学及心脏功能,阐明全身性感染患者心力衰竭(心衰)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全身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 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全身性感染患者B型尿钠肽原(BNP)水平,并利用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心室结构、血流动力学及心脏功能,阐明全身性感染患者心力衰竭(心衰)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全身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心衰分为心衰组(n=35)和非心衰组(n=79),检测所有患者血浆BNP水平;利用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采用Killip分级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并与血浆BNP水平和LVEF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采用BNP水平检测、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和BNP水平检测联合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全身性感染并发心衰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心衰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和LVIDD值均明显高于非心衰组(t=8.985,P=0.039;t=11.459,P=0.028),LVEF值明显低于非心衰组(t=9.852,P=0.031);全身性感染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与血浆BN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90,P<0.05),与LVEF值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785,P<0.05);BNP检测联合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全身性感染并发心衰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独BNP水平检测联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P<0.05)。结论:经胸壁超声心动图联合BNP水平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全身性感染并发心衰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功能 经胸壁超声心动图 B型尿钠肽原 全身性感染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超声造影、增强CT及增强MRI检查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安全性及耐受性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刘佳 李毓红 +3 位作者 尹庭辉 邹旻红 吴莉莉 郑荣琴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19-221,242,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增强MRI(CEMRI)检查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的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收集2015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同时行肝脏CEUS和CECT或CEMRI的肝病患者42例,其中37例同时接受CEUS和CECT检查,36例同时接...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增强MRI(CEMRI)检查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的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收集2015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同时行肝脏CEUS和CECT或CEMRI的肝病患者42例,其中37例同时接受CEUS和CECT检查,36例同时接受CEUS和CEMRI检查。观察检查结束后30 min内有否造影剂不良反应,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检查过程中的不适。结果CEUS和CEMRI的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ECT(0比11%)。患者做CEUS的VAS评分均低于做CECT或做CEMRI的评分(均为P<0.05)。结论肝脏CEUS安全性高且耐受性好,是检查FLLs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增强CT 增强MRI 安全性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超声征象与P53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继辉 朱灿 +3 位作者 沈严严 王松 刘红雨 刘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比较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的超声特征,以提高术前超声对TNBC的诊断能力,并探讨TNBC超声特征与P53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52例乳腺癌,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 目的比较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的超声特征,以提高术前超声对TNBC的诊断能力,并探讨TNBC超声特征与P53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52例乳腺癌,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情况,并分为TNBC组与NTNBC组,比较两组的超声征象特点,分析TNBC的超声征象与P53的相关性。结果 TNBC组超声声像图中肿块椭圆形、后方回声增强、内部血流Ⅱ~Ⅲ级病例的发生率(45.1%、38.0%、57.7%)高于NTNBC组(14.7%、20.7%、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组肿块边缘毛刺、内部微钙化的发生率(12.7%、25.4%)低于NTNBC组(35.7%、5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块直径、纵横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BC组的P53阳性表达率为64.8%,TNBC超声血流分级与P53表达呈正相关(r=0.325,P<0.05)。结论 TNBC的肿块形态、边缘、微钙化、后方回声等二维超声征象与NTNBC差异较大,肿块内部血流分级有助于诊断TNBC;TNBC的超声血流分级与P53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孕酮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超声检查 乳房 基因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颈部迁徙性鱼刺异物2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倪茂杰 刘学 蒋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8-518,共1页
病例1患者女,66岁,因“颈部疼痛4天,发现左侧颈部肿物2天”就诊;4天前吃鱼误吞1根鱼刺后出现咽部疼痛,吞咽有梗阻感,2天前好转,但左侧颈部出现蚕豆大肿物。查体:左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扪及5 cm×5 cm肿物,质稍硬,活动度欠佳,触痛明... 病例1患者女,66岁,因“颈部疼痛4天,发现左侧颈部肿物2天”就诊;4天前吃鱼误吞1根鱼刺后出现咽部疼痛,吞咽有梗阻感,2天前好转,但左侧颈部出现蚕豆大肿物。查体:左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扪及5 cm×5 cm肿物,质稍硬,活动度欠佳,触痛明显,皮温稍高。超声:左侧颈部探及9.5 cm×6.3 cm×5.9 cm低回声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回声不均质,内见不规则液性暗区,液性暗区内透声不清晰,内见3.2 cm×0.1 cm线样高回声,呈水平位,高回声远端游离缘距左侧颈内静脉、颈总动脉分别8.0、7.0 mm,线样高回声穿过左侧甲状腺组织,甲状腺左侧叶回声不均质;CDFI于包块周围探及丰富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左侧颈部异物(鱼刺)伴脓肿形成(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 超声检查 鱼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毓红 彭建春 代月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3-716,共4页
目的观察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声像图特征,构建Logistics回归模型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一组患者的超声图像,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第二组患者资料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结果经多分类Logistic回归... 目的观察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声像图特征,构建Logistics回归模型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一组患者的超声图像,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第二组患者资料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结果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边界、后方回声3个自变量有助于鉴别多形性腺瘤,以P=0.5为分界,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0.030(P<0.001)。性别、年龄、无回声区、边界四个自变量有助于鉴别腺淋巴瘤,以P=0.5为分界,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0.014(P<0.001)。模型预测多形性腺瘤的准确率为56.48%(48/85),敏感度为88.00%(22/25),预测腺淋巴瘤的准确率为58.82%(50/85),敏感度为100%(19/19)。结论 Logistic回归筛选自变量,建立简便、有效的回归模型,对预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 多形性 腺淋巴瘤 超声检查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廖爱军 姚育红 +1 位作者 唐德秋 丁正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95-96,共2页
探讨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对2 5例合并食道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的门脉高压患者进行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对其术前术后外周血象、脾脏大小、门静脉、脾静脉内径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联合术后... 探讨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对2 5例合并食道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的门脉高压患者进行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对其术前术后外周血象、脾脏大小、门静脉、脾静脉内径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联合术后患者食道静脉曲张得到根治,脾功能亢进明显缓解,脾脏缩小(P <0 .0 1)、门静脉、脾静脉内径缩小(P <0 . 0 1)。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具有简便、安全、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套扎 脾栓塞 门脉高压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3L1对软脂酸处理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巧 邹舒玥 +1 位作者 常帅 周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67-973,共7页
目的观察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对软脂酸处理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采用不同浓度CHI3L1处理HUVECs 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按照处理因素分为对照组(未处理)... 目的观察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对软脂酸处理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采用不同浓度CHI3L1处理HUVECs 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按照处理因素分为对照组(未处理),软脂酸组及CHI3L1+软脂酸组,软脂酸组用100μmol/L软脂酸处理24 h,CHI3L1+软脂酸组先用100 ng/ml CHI3L1预孵育2 h,随后加入100μmol/L软脂酸共同处理24 h。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核及细胞质p65、核纤层蛋白(Lamin)B、肌动蛋白(Actin)、血红素氧合酶(HMOX)、还原型辅酶Ⅰ/Ⅱ依赖醌氧化还原酶(NQO1)、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内质网氧化还原1样蛋白(Ero1-Lα)、钙连蛋白(Calnexin)、蛋白二硫键异构酶(PDI)、伴侣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BIP1/GRP)78、内质网核信号转导蛋白(IRE)-1α及磷酸化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p-eIF)2α含量。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分泌水平,DNA结合实验测定核因子(NF)-κB活性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Nrf2的核转位。结果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0 ng/ml CHI3L1作用24 h并不能降低HUVECs活性(94.17±6.13 vs.100.00±0.00)。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CHI3L1+软脂酸组细胞核中p65水平低于软脂酸组(0.77±0.04 vs.0.92±0.09,P<0.05),细胞质中p65含量高于软脂酸组(0.45±0.04 vs.0.27±0.05,P<0.05);CHI3L1+软脂酸组p65 DNA结合活性低于软脂酸组(0.26±0.04 vs.0.43±0.07,P<0.05)。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CHI3L1+软脂酸组TNF-α(85.91±21.16)pg/ml及IL-6(71.43±10.56)pg/ml的含量明显低于软脂酸组[分别为(221.12±18.71)pg/ml及(95.03±11.2)pg/ml,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CHI3L1+软脂酸组中的HMOX及NQO1水平(分别为0.58±0.07、1.08±0.04)明显高于软脂酸组(分别为0.32±0.09、0.62±0.09,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软脂酸组比较,CHI3L1+软脂酸组细胞核中的Nrf2含量增加(10.26%±4.53%vs.78.64%±3.16%)。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HI3L1+软脂酸组PI3K/Akt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软脂酸组(0.51±0.04 vs.0.15±0.09,P<0.05),CHI3L1+软脂酸组Ero1-Lα(0.32±0.02 vs.0.39±0.09)、Calnexin(0.42±0.04 vs.0.54±0.07)、PDI(0.19±0.02 vs.0.24±0.05)、BIP1/GRP78(0.11±0.01 vs.0.17±0.03)、IRE-1α(0.19±0.03 vs.0.33±0.04)及p-eIF2α(0.22±0.07 vs.0.67±0.09)等分子的表达量明显低于软脂酸组(P<0.05)。结论CHI3L1能抑制软脂酸处理后HUVECs中的细胞因子分泌,并减轻内质网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软脂酸 氧化应激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向量成像联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评价兔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
10
作者 周佳 蒲大容 +4 位作者 周启昌 曾施 田蕾琪 刘红雨 童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83-1787,共5页
目的评价速度向量成像(VVI)联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检测兔心肌梗死模型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结扎新西兰大白兔冠状动脉左心室支,建立心肌梗死兔模型。于术后8周对实验动物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采用VVI检测局部室壁给药前... 目的评价速度向量成像(VVI)联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检测兔心肌梗死模型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结扎新西兰大白兔冠状动脉左心室支,建立心肌梗死兔模型。于术后8周对实验动物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采用VVI检测局部室壁给药前后应变及应变率的改变;处死实验动物后,取心脏进行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坏死心肌,以TTC结果为金标准,计算VVI诊断存活心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给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后,非存活心肌节段应变和应变率较给药前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存活节段收缩期应变和应变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与给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舒张期应变率亦有增加趋势,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VI联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诊断存活心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左心室长轴切面为77.42%(24/31)和82.35%(42/51),在左心室短轴切面为84.31%(43/51)和88.73%(126/142)。结论 VVI联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评价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准确、无创,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向量成像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 心肌梗死 组织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激素受体靶向聚乳酸-羟基乙酸-超顺磁性氧化铁分子探针的制备及其性能
11
作者 章娉 周佳 +1 位作者 唐焱 刘红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07-1311,共5页
目的:探讨载孕激素受体(PR)靶向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及全氟己烷(PFP)分子探针(PR-s-PFP/PLGA)的构建方法及其对乳腺癌细胞体外靶向结合的可行性。方法:制备s-PFP/PLGA纳米颗粒,检测s-PFP/PLGA纳米颗粒的直径和... 目的:探讨载孕激素受体(PR)靶向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及全氟己烷(PFP)分子探针(PR-s-PFP/PLGA)的构建方法及其对乳腺癌细胞体外靶向结合的可行性。方法:制备s-PFP/PLGA纳米颗粒,检测s-PFP/PLGA纳米颗粒的直径和平均电位。细胞毒性实验不同浓度s-PFP/PLGA条件下检测各组细胞相对增殖率(RGR)。观察不同浓度s-PFP/PLGA纳米颗粒的体外磁共振成像(MRI)、体外光声成像和体外超声成像,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检测s-PFP/PLGA纳米颗粒辐照后回声强度值。采用碳二亚胺法制备PR-s-PFP/PLGA探针,体外培养高表达PR的乳腺癌细胞株T-47d,将DiO绿色荧光标记的T-47d细胞分为靶向显像剂组、非靶向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探针与各组细胞的结合情况。结果:透射电镜下s-PFP/PLGA呈球形,SPIO颗粒均匀分布在外壳上,平均粒径为(738.5±181.2)nm,平均电位为(-15.8±5.7)mV,并检测到明显光声信号。体外超声显像中s-PFP/PLGA纳米颗粒呈点状高回声,HIFU辐照后其回声强度值增大。s-PFP/PLGA纳米颗粒在T1加权图像上的信号得到增强。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靶向显像剂组被T-47d细胞吞噬的s-PFP/PLGA纳米颗粒发出红色荧光。结论:PR-SPIO-PLGA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生物安全性好,肿瘤靶向结合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磁共振成像 顺磁性氧化铁 全氟己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