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扶正解毒汤药血清对白血病K562/A02耐药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初步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曹翊雄 罗泽宇 +2 位作者 李君君 文锋 黄丽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24-1028,共5页
目的:探讨含扶正解毒汤药血清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02的抑制效果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 TT法检测含扶正解毒汤药血清对K562/A02耐药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含扶正解毒汤药血清处理各组K562/A02细胞后的凋亡情况,QPCR... 目的:探讨含扶正解毒汤药血清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02的抑制效果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 TT法检测含扶正解毒汤药血清对K562/A02耐药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含扶正解毒汤药血清处理各组K562/A02细胞后的凋亡情况,QPCR法检测BCL-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膜P-gp蛋白的表达。结果:MTT细胞毒实验结果表明含扶正解毒汤药血清具有抑制k562/A02细胞生长的效果,且抑制率呈药物浓度相关性;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含扶正解毒汤药血清可以诱导k562/A02耐药细胞的凋亡,凋亡率呈药物浓度相关性;Q-PCR结果显示,含扶正解毒汤药血清可以下调K562/A02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含扶正解毒汤药血清可下调K562/A02细胞膜P-gp蛋白的表达。结论:含扶正解毒汤药血清可以促进K562/A02耐药细胞的凋亡,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抑制BCL-2蛋白和P-gp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解毒汤药 白血病 多药耐药 BCL-2表达 P-GP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肝癌组织中miR-122a及miR-224的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卓然 陈小卫 +2 位作者 乔新惠 王蓉 向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51-753,756,共4页
目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析miR-122与miR-224两种miRNAs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探讨以miRNAs为靶点在早期肝癌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基于2(-△△CT)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35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miR-122a及m... 目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析miR-122与miR-224两种miRNAs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探讨以miRNAs为靶点在早期肝癌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基于2(-△△CT)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35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miR-122a及miR-224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经由Northernblot验证。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在所有的被检肝癌组织中,均发现了miR-122a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下调(P<0.01),而上述肝癌组织中的miR-224的定量结果显示该miRNA表达显著增加(P<0.001)。结论HCC组织中存在上述两种miRNAs表达水平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为早期、准确的在临床上检测肝组织癌变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2 miR-224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济 李君君 +2 位作者 颜家运 邹礼衡 刘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5-827,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和外周血细胞的BCR/ABL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FISH对正常对照组及CM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BCR/ABL融合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慢性期CM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和外周血细胞的BCR/ABL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FISH对正常对照组及CM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BCR/ABL融合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慢性期CM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该融合基因阳性细胞率分别为(61.9±22.3)%和(68.4±19.8)%,加速期为(77.2±16.7)%和(86.8±12.1)%,急变期为(80.6±17.5)%和(81.4±18.0)%,两者细胞中BCR/ABL基因的阳性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且骨髓和外周血细胞之间融合基因阳性细胞比率呈直线正相关。同时发现在完全临床缓解患者中,经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71.4%)较经干扰素和羟基脲联合治疗者(10.0%)有更高的分子生物学缓解(P<0.05)。结论:通过FISH对CML患者骨髓和(或)外周血细胞融合基因进行监测,有助于CML的诊断、治疗及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 慢性 BCR-ABL阳性 荧光原位杂交 BCR/ABL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肠球菌Ace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黏附活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武楠 颜向军 +2 位作者 刘亚琴 邹礼衡 杨祚升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4-39,共6页
构建含粪肠球菌表面蛋白Ace保守序列A的重组载体,在大肠埃希菌M15中进行诱导表达、纯化表达产物,研究其黏附活性。以粪肠球菌标准株JH2-2为模板进行PCR扩增ace基因保守序列A,构建重组质粒pQE30/Ace,转化至表达宿主菌M15中进行诱导表达,... 构建含粪肠球菌表面蛋白Ace保守序列A的重组载体,在大肠埃希菌M15中进行诱导表达、纯化表达产物,研究其黏附活性。以粪肠球菌标准株JH2-2为模板进行PCR扩增ace基因保守序列A,构建重组质粒pQE30/Ace,转化至表达宿主菌M15中进行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分析和鉴定表达结果,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同时用纯化的Ace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用所得相应的抗血清分别进行黏附和黏附抑制实验。结果可见,构建的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证明其中插入片段为ace基因保守序列A,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登录序列完全一致;SDS-PAGE分析显示,重组工程菌表达了一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7 ku的目的蛋白条带,Western blot检测其能与6×His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粪肠球菌JH2-2能够黏附于胶原蛋白Ⅰ表面;抗Ace多克隆抗体可抑制46℃培养的JH2-2对胶原蛋白Ⅰ的黏附,这种抑制作用与其稀释度呈负相关。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QE30/Ace在E.coli M15中成功地表达,纯化的重组Ace蛋白具有胶原黏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ACE 重组蛋白 蛋白纯化 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TFPI-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对SHI-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君君 廖佩 +2 位作者 文锋 罗泽宇 曹翊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12-1819,共8页
目的:构建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核表达载体,探讨TFPI-2基因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1)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化学合成的方式得到TFPI-2的cDNA,将TFPI-2基因和线性载体片段进行连接,并插入载体PEGFP-N1多克隆位点... 目的:构建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核表达载体,探讨TFPI-2基因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1)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化学合成的方式得到TFPI-2的cDNA,将TFPI-2基因和线性载体片段进行连接,并插入载体PEGFP-N1多克隆位点处,再将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TFPI-2转染SHI-1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TFPI-2转染SHI-1细胞的情况;应用MTT法检测TFPI-2基因不同时间段对SHI-1细胞相对生长率的影响;RT-PCR检测TFPI-2转染前后每组细胞中TFPI-2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FPI-2蛋白表达。将成功转染PEGFP-N1-TFPI-2载体的细胞命名为SHI-1-TFPI-2(实验组),转染空载体pEGFP-N1的细胞和未转染细胞设为对照组,分别命名为SHI-1-V和SHI-1-P。结果:成功构建了人TFPI-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TFPI-2;将载体PEGFP-N1-TFPI-2转染SHI-1细胞,24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荧光细胞,表明载体PEGFP-N1-TFPI-2成功转入SHI-1细胞;48和72 h后荧光细胞数目增多。RT-PCR结果显示:TFPI-2基因与内参β-actin条带灰度比值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灰度比值分别为:SHI-1-V组:0.51±0.04、SHI-1-P组:0.52±0.03、SHI-1-TFPI-2组:0.87±0.08;SHI-1-TFPI-2组与SHI-1-V和SHI-1-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FP-N1-TFPI-2中TFPI-2基因的表达能抑制SHI-1细胞生长,此为未来白血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PI-2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SHI-1细胞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t(10;11)易位白血病CALM和AF10融合转录检测及其体外化疗敏感性分析
6
作者 欧大明 刘革修 颜家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70-773,共4页
为了研究CALM和AF10融合转录在原发性t( 10 ;11)易位白血病形成和治疗中的作用 ,采用RT PCR技术检测了 5例原发性t( 10 ;11)易位白血病患者CALM AF10融合转录 ,体外MTT法检测了其白血病细胞体外化疗敏感性。结果表明 :在 5例原发性t( 10... 为了研究CALM和AF10融合转录在原发性t( 10 ;11)易位白血病形成和治疗中的作用 ,采用RT PCR技术检测了 5例原发性t( 10 ;11)易位白血病患者CALM AF10融合转录 ,体外MTT法检测了其白血病细胞体外化疗敏感性。结果表明 :在 5例原发性t( 10 ;11)易位白血病患者中检测到 5种分子量的AF10 CALM融合转录和 4种分子量的CALM AF10融合转录 ;MTT法显示 5例原发性t( 10 ;11)易位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有 2例对体外化疗敏感 ( 60 % ) ,3 6例非t( 10 ;11)易位白血病细胞有 3 1例对体外化疗敏感 ( 86% ) ,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 (P <0 0 1) ,与临床治疗结果一致。化疗药物处理 72小时 ,t( 10 ;11)白血病细胞的凋亡率为 ( 16.3 7± 2 .5 6) % ,而非t( 10 ;11)白血病细胞的为 ( 3 3 .75± 5 .5 9)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CALM AF10是t( 10 ;11)易位白血病的常见特点之一 ,可能与该白血病发生密切相关 ,且t( 10 ;11)易位白血病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0 11) 白血病 CALM-AF10融合转录 化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多发性骨髓瘤诊治现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菲阳 成倩 +14 位作者 宋奎 禹环 李君君 张辉 胡国瑜 周明 王俊 丁忠奇 罗自勉 彭婷 丁亮 赵俩 刘竞 贺艳娟 彭宏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7-504,共8页
目的:国内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临床大数据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湖南省多中心1年期间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湖南省MM患者真实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情况,加强对MM规范... 目的:国内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临床大数据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湖南省多中心1年期间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湖南省MM患者真实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情况,加强对MM规范化诊疗流程和诊疗方案的认识。方法:收集湖南省12家大型综合性医院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共529例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线资料、治疗方案、疗程和不良反应等。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安全性。结果:529例NDMM患者确诊年龄33~90(中位数64)岁,男女比为1.38?1;临床特征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骨痛(77.7%)、贫血(66.8%)、肾功能不全(40.6%)、高钙血症(15.1%)。分型:IgG型46.5%,IgA型24.6%,IgD型2.6%,IgM型0.8%,轻链型15.7%,双克隆型3.0%,不分泌0.6%,缺失6.2%。DS(Durie-Salmon)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4.5%、10.6%、77.3%,缺失40例(7.6%);国际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ISS)分期Ⅰ期、Ⅱ、Ⅲ期分别为10.4%、24.4%、47.6%,缺失93例(17.6%);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evised 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R-ISS)分期Ⅰ期、Ⅱ、Ⅲ期分别为5.5%、27.0%、23.1%,缺失235例(44.4%),其中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单中心98例NDMM患者中DS分期缺失2.0%,ISS分期缺失12.3%,R-ISS分期缺失12.3%。治疗情况:529例患者中475例接受治疗,接受治疗率为89.8%;67.4%的患者能规范完成4个疗程诱导阶段的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其中90.3%的患者接受1次以上以蛋白酶体抑制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67.2%接受1次以上以免疫调节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59.8%的患者接受1次以上含蛋白酶体抑制剂与免疫调节剂的联合化疗方案。疗效:4个疗程组总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及高质量缓解率(high quality response rate,HQR)均优于2个疗程组(ORR为85%vs 65%,P=0.006;HQR为68.3%vs 24.0%,P<0.001),规范化治疗组HQR优于非规范化治疗组(65.1%vs 48.2%,P=0.035)。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血液学毒性17.5%、外周神经病变24.8%、胃肠道不良反应23.8%、肺部感染25.9%、带状疱疹4.6%、静脉血栓1.7%。结论:2019年期间湖南省NDMM的漏诊率较高,中位确诊年龄较大;诊断精准度不高,特别是在分期及危险分层上各医疗中心差异较大,将近一半的NDMM患者诊断时没有作出R-ISS分期;细胞遗传学数据缺失,需在后续研究中跟进。NDMM患者就诊时骨痛、贫血症状占比较高;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或免疫调节剂化疗方案使用率较高,但各医疗中心差距明显,规范化治疗尚待加强;化疗期间的安全性总体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多中心研究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法ITP小鼠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被引量:7
8
作者 肖建红 李君君 张阳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49-1853,1856,共6页
目的:应用免疫法建立ITP动物模型,模拟疾病的病理状态,进一步分析探讨各项指标以判定疾病模型是否成功。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按照100μl/20 g剂量向小鼠腹腔内注射1∶4稀释的豚鼠抗BALB/c小鼠血小... 目的:应用免疫法建立ITP动物模型,模拟疾病的病理状态,进一步分析探讨各项指标以判定疾病模型是否成功。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按照100μl/20 g剂量向小鼠腹腔内注射1∶4稀释的豚鼠抗BALB/c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隔日1次,隔日检测外周血小板水平。两周后,检测小鼠外周血PAIgG水平、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分类,了解骨髓象、脾脏组织病理和脾脏脏器指数变化。结果:GP-APS稀释倍数为1∶128时仍成阳性,说明豚鼠血清中已产生了特异性抗体。与正常组及造模前比较,ITP小鼠模型外周血小板明显降低,抗血小板抗体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注射GP-APS后24 h模型小鼠外周血小板数最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髓巨核细胞总数明显增加(P<0. 05),而产板巨核细胞减少(P<0. 01)。同时模型组小鼠脾脏指数明显大于正常组(P<0. 01)。结论:与正常组比较,ITP小鼠外周血小板下降、抗血小板抗体升高、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并伴成熟障碍,与ITP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应用GPAPS免疫法可成功建立ITP小鼠疾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小鼠模型 血小板血清 巨核细胞 血小板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Th细胞因子失衡 被引量:2
9
作者 肖建红 张阳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3-572,共10页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MSCs)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小鼠Th细胞因子失衡免疫调节变化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T盒子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3(T-bet/GATA-3)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人来源健康脂肪组...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MSCs)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小鼠Th细胞因子失衡免疫调节变化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T盒子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3(T-bet/GATA-3)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人来源健康脂肪组织,分离培养AMSCs,观察生长形态和干细胞鉴定,选取增长稳定的传代AMSCs;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组)、ITP对照组(ITP/PBS组)及ITP实验组(ITP/AMSC组)并进行相应的处理,观察AMSCs对ITP实验组小鼠的治疗作用,Th1/Th2细胞因子及特异性转录因子表达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获取的AMSCs增殖稳定,细胞表面抗原分子CD29、CD44及CD105高表达,CD14及CD45低表达,并鉴定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符合AMSCs细胞学特征。②通过AMSCs治疗,ITP实验组小鼠皮肤出血瘀斑明显改善,其血小板水平、Th2细胞转录因子GATA-3 mRNA表达及Th2因子IL-4及IL-10水平高于ITP对照组,同时Th1细胞转录因子T-bet mRNA及Th1因子IL-2、IFN-γ表达下降(均P<0.001)。【结论】ITP小鼠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免疫失衡,以Th1细胞因子占主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MSCs可能通过对Th细胞的T-bet/GATA-3的转录调控,减少Th1因子分泌、增加Th2因子分泌,改善ITP免疫失衡,提高血小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TH1/TH2细胞因子 T盒子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3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8
10
作者 刘娟娟 刘姗 +3 位作者 蒋丽琼 刘琪 周菁 曾颖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调查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者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有效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取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和脑卒中预警症状认知问卷对照顾者进行... 目的:调查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者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有效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取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和脑卒中预警症状认知问卷对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者准备度总均分为(13.99±4.9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照顾者预警症状认知水平、年龄、文化程度、照顾经验、其他照顾者人数和患者性别是照顾者准备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者准备度有待提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根据照顾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个体化指导干预,提高照顾者准备度,改善患者和照顾者的健康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主要照顾者 照顾准备 预警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CD4^(+)T细胞分化及Th1/Th2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建红 张阳春 刘泽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5-382,共8页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SCs)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CD4^(+)T细胞分化及Th1/Th2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及鉴定健康人来源的ADSCs,观察干细胞形态及增殖分化情况,选取增殖稳定的ADSCs;选取...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SCs)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CD4^(+)T细胞分化及Th1/Th2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及鉴定健康人来源的ADSCs,观察干细胞形态及增殖分化情况,选取增殖稳定的ADSCs;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血液科ITP患者及招募健康对照者各6例,分离两组外周血CD4^(+)T细胞,并与ADSCs共培养。观察ADSCs对CD4^(+)T分化的影响,Th1/Th2细胞亚群比及特异性转录因子表达变化,并检测Th1/Th2因子表达水平。结果(1)收集的ADSCs生长状态良好,表达抗原CD29、CD44、CD105,而低表达或不表达CD14、CD31、CD34、CD45、CD71、CD106及CD117,经鉴定证明其具有多向分化能力。(2)ITP患者Th1/Th2亚群在CD4^(+)T细胞中所占的比例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ADSCs可直接抑制ITP患者CD4^(+)T细胞向Th1分化,促进向Th2分化,降低Th1/Th2比值(均P<0.05),而对健康对照者CD4^(+)T细胞分化影响不明显(P>0.05)。(3)ITP患者CD4^(+)T细胞与ADSCs共培养前后比较发现,Th1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3表达减少,Th2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表达升高,同时Th1因子IL-2、IFN-γ的表达下降,而Th2因子IL-4、IL-10等表达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TP患者存在CD4^(+)T细胞亚群免疫失衡,主要表现为Th1偏移,ADSCs可能通过对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3/T-bet的转录调控,抑制Th1细胞分化、促进Th2细胞分化,调节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继而改善免疫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血小板减少症 CD4 T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