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杏仁核损毁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疼痛症状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冯睿 罗晶晶 +2 位作者 彭良玉 胡啸玲 刘文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11-416,共6页
目的:探讨损毁基底外侧杏仁核(Basolateral amygdala,BLA)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疼痛症状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200~250 g纯种雄性SD大鼠,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手术(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制备神... 目的:探讨损毁基底外侧杏仁核(Basolateral amygdala,BLA)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疼痛症状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200~250 g纯种雄性SD大鼠,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手术(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随机分为3组(n=20):模型组(Model),模型+BLA损毁组(Model+BLA lesions)和模型+假手术组(Model+sham),模型+ BLA损毁组于CCI术后7天采用立体定位辅助下将损毁电极插入BLA行阳级损毁.同时选取20只同周龄大鼠作空白对照组(Blank),模型+假手术组则仅行立体定位并插入未通电的损毁电极.观察各组CCI术前2d、术后1、4、7、11、14、17及21 d固定时间点的自发性痛行为,采用von Frey纤维和热辐射法分别测量以上时间点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MWT)和热刺激爪退缩阈值(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21天脊髓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 receptor 2,CB2)及特异表达补体C3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 3,OX-42)的荧光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density,IOD)来评价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脊髓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来评价炎症反应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MWT和TWL水平降低,脊髓小胶质细胞CB2和OX-42的IOD增强及脊髓TNF-α和IL-1β水平升高;BLA损毁后可改善以上异常,模型+BLA损毁组的MWT和TWL水平升高,脊髓小胶质细胞CB2和OX-42的IOD的增强及脊髓TNF-α和IL-1β水平的升高均被抑制,均优于模型组和模型+假手术组(P<0.05),但与空白组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毁BLA可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疼痛症状,同时对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有抑制作用并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外侧杏仁核 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症状 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化生理盐水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赵铭 王喜连 旷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7期519-522,共4页
目的:研究臭氧化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对CCI(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造模前将大鼠分成臭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三个组,右侧CCI手术处理成功后每组分配20只。连续21天进行药物和生理盐水注射。于术前1天,术后1... 目的:研究臭氧化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对CCI(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造模前将大鼠分成臭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三个组,右侧CCI手术处理成功后每组分配20只。连续21天进行药物和生理盐水注射。于术前1天,术后1、3、5、7、11、14、21天,8个时间点进行大鼠后足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aw withdraw threshold,PWT)和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 latency,PWL)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臭氧组大鼠右脚在术后第5、11、14和21天PWT值均显著性升高(均P<0.05);左脚在术后第3、11、14和21天(均P<0.05)PWT值显著性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臭氧组大鼠右脚PWL值在术后第5、7、11和14天均明显延长(均P<0.05);左脚在术后第3、5、11和14天PWL值均明显延长(均P<0.05)。结论:静脉注射40μg/ml的臭氧化生理盐水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 臭氧化生理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抑制溶血磷脂酸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背根神经髓鞘相关糖蛋白及TNF-α上调 被引量:8
3
作者 陈珊雅 彭良玉 +4 位作者 王喜连 周忠群 唐杰 谢斌 陈素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单次椎间孔注射臭氧在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脱髓鞘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对背根神经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e-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单次椎间孔注射臭氧在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脱髓鞘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对背根神经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e-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小鼠鞘内注射1 nmol LPA进行神经病理性疼痛造模,造模后24 h将小鼠随机分为:人造脑脊液[LPA+aCSF(artificial cerebralspinal fluid)]组和臭氧(LPA+O3)组。同节段椎间孔分别单次注射aCSF或臭氧。在注射LPA前(t0)、注射臭氧或aCSF前(t1)、注射臭氧或aCSF后24 h(t2)、3天(t3)、7天(t4)、14天(t5)时进行疼痛行为学检测(每组8只,共48只),并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在不同时间点(t0-t4)检测背根神经髓鞘蛋白MAG及TNF-α的表达变化(每组3只,共30只)。结果:①与人造脑脊液组对比,臭氧注射后24 h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显著上升,维持到第7天;②与人工脑脊液组对比,臭氧注射后24 h TNF-α表达显著下降,3天时最低,并维持到第7天;③与人工脑脊液组对比,臭氧组注射后24 h和3天MAG的蛋白定量表达稳定,无进一步降解,仅在第7天时稍下降。结论:在溶血磷脂酸脱髓鞘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单次椎间孔注射臭氧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以及维持MAG稳定性可以明显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酸 背根神经 髓鞘相关糖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药物联合肋间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忠群 王喜连 +1 位作者 陈素昌 胡啸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52-655,共4页
目的:观察口服药物联合肋间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观察口服药物联合肋间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在肋角处对肋间神经行脉冲射频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7、30、60天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睡眠质量评分(quality of sleep,QS)和曲马多用量,并观察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7、30和60天,VAS和QS明显降低,曲马多用量也明显减少(P<0.05);在治疗后的第1、7、30和60天,治疗组的VAS、QS和曲马多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见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口服药物联合肋间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和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操作简单安全,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脉冲射频 肋间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介导化学性缺氧引起的HT22海马神经元损伤和炎症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波 徐勇 +4 位作者 李祥 侯娇艳 周忠群 田绍文 旷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0-486,共7页
目的探讨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否参与化学性缺氧诱导的小鼠HT22海马细胞损伤和炎症。方法采用化学性缺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_2)作用HT22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损伤的细胞模型。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 interac... 目的探讨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否参与化学性缺氧诱导的小鼠HT22海马细胞损伤和炎症。方法采用化学性缺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_2)作用HT22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损伤的细胞模型。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3,RIP3)的水平;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海马细胞的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LDH活性;罗丹明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双氯荧光素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测定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600μmol·L^(-1)CoCl_2作用HT22细胞36 h可产生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使细胞存活率降至(52.0±2.65)%,成功建立化学性缺氧损伤的海马细胞模型;此外,CoCl_2可引起HT22细胞的多种损伤和炎症,表现为培养液中LDH活性升高,ROS过度生成,MMP丢失以及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分泌均增多。40~100μmol·L^(-1)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共处理可抑制CoCl_2引起的HT22细胞存活率降低,其中80μmol·L^(-1)时对细胞毒性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同时,80μmol·L^(-1)Nec-1可对抗CoCl_2可引起HT22细胞的上述多种损伤和炎症。此外,CoCl_2处理HT22细胞6~48 h可促进RIP3的表达水平,Nec-1可明显抑制CoCl_2对RIP3表达的上调作用。结论坏死性凋亡介导化学性缺氧诱导的HT22海马神经元损伤和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凋亡 化学性缺氧 氯化钴 HT22细胞 损伤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酸对背根神经髓鞘相关糖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素昌 彭良玉 +3 位作者 王喜连 周忠群 唐杰 谢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38-344,共7页
目的:探讨单次鞘内注射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背根神经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e-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表达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1:C5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人造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alspinal fluid,... 目的:探讨单次鞘内注射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背根神经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e-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表达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1:C5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人造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alspinal fluid,aCSF)组和LPA组,在注射后24小时、3天和7天处死小鼠取其背根神经(dorsal root,DR),采用原位杂交(western blot,WB)方法测定DR中MAG的表达。实验2:C5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aCSF组,LPA组,钙蛋白酶抑制剂X(calpain inhibitor X,CalX)+LPA组和aCSF+CalX组,在注射后0天、24小时、3天、7天和14天测定小鼠机械性阈值及热阈值。实验3:C5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aCSF组,aCSF+LPA组和CalX+LPA组,在注射后24小时处死小鼠取其背根神经,采用WB和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CalX对MAG的影响。结果:(1)与aCSF组对比,LPA注射后24小时MAG显著降低,持续到第3天,第7天降低不明显;(2)与aCSF组和aCSF+CalX组对比,LPA组在术后1~7天有明显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与LPA组对比,CalX+LPA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明显减轻;(3)与aCSF组和aCSF+LPA组对比,CalX+LPA组WB结果显示CalX能完全阻止LPA诱导DR中MAG的下调,免疫荧光和WB结果是一致的。结论:单次鞘内注射LPA可以诱导背根神经MAG的下调,且是通过钙蛋白酶激活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酸 背根神经 髓鞘相关糖蛋白 钙蛋白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脊神经内侧支射频消融治疗轻度退行性腰椎滑移相关腰背痛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冯睿 陈姬 胡啸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707-709,共3页
退行性腰椎滑移是指脊柱退变导致的整个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的滑移。退行性腰椎滑移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并与其他病变相互关联,例如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和腰椎管狭窄。导致退行性椎体滑移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失去正常结构... 退行性腰椎滑移是指脊柱退变导致的整个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的滑移。退行性腰椎滑移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并与其他病变相互关联,例如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和腰椎管狭窄。导致退行性椎体滑移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失去正常结构性支撑的关节突关节炎、可能由过度松弛导致的韧带稳定成分功能异常和无效的肌肉稳定性。文献报道腰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异常是腰椎节段性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是退行性腰椎滑移发展的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 下位椎体 脊柱退变 椎间盘退变 椎节 形态异常 内侧支 退行性腰椎滑脱 射频消融 其他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联合氢吗啡酮连续TAP阻滞在肾移植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邓丁玲 肖继 +3 位作者 申佳凡 李梅娜 彭元志 陈素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2-465,481,共5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氢吗啡酮连续TAP阻滞在肾移植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60例行肾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A组:单纯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L1/2穿刺置管,300 mg罗哌卡因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75 mL,实验剂量3 mL,持续输注...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氢吗啡酮连续TAP阻滞在肾移植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60例行肾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A组:单纯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L1/2穿刺置管,300 mg罗哌卡因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75 mL,实验剂量3 mL,持续输注量5 mL/h;B组:超声腹横肌平面穿刺置管,300 mg罗哌卡因;C组:超声腹横肌平面穿刺置管,300 mg罗哌卡因加氢吗啡酮2 mg;D组:超声腹横肌平面穿刺置管,300 mg罗哌卡因加氢吗啡酮4 mg,B组、C组和D组的药物均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75 mL,负荷量3 mL,持续输注量5 mL/h。记录4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48 h内PCA的按压次数、静脉补救性镇痛药的总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B、C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较A组和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与A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48 h内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静脉补救性镇痛剂的总量明显小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C、D组术后总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氢吗啡酮连续TAP阻滞可以用于肾移植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氢吗啡酮 连续TAP阻滞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腔灌注椎体成形配套器械的研制及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盛凯 易国良 +5 位作者 宋西正 易新 易明 唐杰 王喜连 周中群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66-669,共4页
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血管瘤、转移性瘤等椎体疾患,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1,21.但是,PVP术中骨水泥渗漏造成的脊髓、神经根受压等并发症难以避免[3].为了预防PVP... 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血管瘤、转移性瘤等椎体疾患,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1,21.但是,PVP术中骨水泥渗漏造成的脊髓、神经根受压等并发症难以避免[3].为了预防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发生,临床上采取骨水泥分步灌注和球囊、网袋空腔灌注等方法[4],但这些方法的骨水泥灌注在椎体内均是无方向性的,难以调控,操作烦琐,治疗费用高.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根腔灌注椎体成形配套器械,可导向性树根样空腔灌注骨水泥,具有可调控性,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初步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应用 配套器械 灌注 研制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骨水泥渗漏 治疗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