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70nm双波长激光和等离子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分析(附364例报告) 被引量:5
1
作者 秦松林 陈兵海 +2 位作者 胡威 刘伯龙 唐正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2期38-42,共5页
目的比较1470 nm双波长激光和等离子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5年2月-2018年3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364例BPH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采用1470 nm双波长激光治疗BPH患者176例;采用等离子治疗的患者188例。... 目的比较1470 nm双波长激光和等离子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5年2月-2018年3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364例BPH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采用1470 nm双波长激光治疗BPH患者176例;采用等离子治疗的患者188例。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后泌尿系感染、术后尿道狭窄和术后尿失禁等的差异。结果对于较小体积前列腺患者(<50 g),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较大体积前列腺患者(≥50 g),激光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少于等离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术中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日明显少于等离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泌尿系感染、尿道狭窄和真性尿失禁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小体积前列腺可以考虑1470 nm双波长激光和等离子治疗,对于较大体积的前列腺,1470 nm双波长激光组有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1470 nm 双波长激光 等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的前瞻性研究
2
作者 秦松林 汪小柳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3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情况。方法:收治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87例,均接受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结果:187例患者中,尿道拭子或初始尿液(VB1)、中段尿液(VB2)阳性15例,前列腺液(EPS)及前列腺按摩后尿液(VB3)... 目的:探讨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情况。方法:收治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87例,均接受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结果:187例患者中,尿道拭子或初始尿液(VB1)、中段尿液(VB2)阳性15例,前列腺液(EPS)及前列腺按摩后尿液(VB3)标本污染3例。另外169例患者中,培养或PCR鉴定结果显示总阳性率18.9%(32/169)。结论: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目前病因仍不明确,治疗效果欠佳,采用PCR鉴定方法发现部分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以检测到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为诊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慢性前列腺炎 性传播疾病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治疗2~4 cm鹿角型肾结石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洋 秦松林 +4 位作者 刘婷 宋培源 胡威 刘伯龙 唐正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8期44-48,共5页
目的比较双镜联合(电子膀胱肾盂镜协同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RIRS)与单独使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处理2~4 cm鹿角型肾结石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30例2~4 cm鹿角型肾... 目的比较双镜联合(电子膀胱肾盂镜协同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RIRS)与单独使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处理2~4 cm鹿角型肾结石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30例2~4 cm鹿角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双镜联合组40例、输尿管软镜治疗组(RIRS组)42例和单独使用经皮肾镜治疗组(PCNL组)48例。分析整理3组的基线数据,并对各组间围术期资料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3组一期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和第三方患者满意度等围术期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CNL组比较,使用双镜联合治疗2~4 cm鹿角型肾结石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和患者满意度高的特点,而使用RIRS则具有更加微创化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术者可以根据医院技术设备结合患者自身条件和意愿,对于2~4 cm范围的鹿角型肾结石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型肾结石 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 电子膀胱肾盂镜 经皮肾镜取石术 双镜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