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麻加强化麻醉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伦中 许良余 +4 位作者 陈善群 陈晓峰 李强 郭小勇 李解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5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局麻加强化麻醉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9月~2009年12月,选择位于L3水平以上的输尿管结石>0.8 cm,单发肾盂、肾盏肾结石... 目的探讨局麻加强化麻醉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9月~2009年12月,选择位于L3水平以上的输尿管结石>0.8 cm,单发肾盂、肾盏肾结石≤2.5 cm,共56例。单发肾盂、肾盏结石2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单发肾盂、肾盏结石15例。术前10 min肌注盐酸哌替啶50~100 mg,术中1%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采用X线引导建立通道行MPCNL。结果术中麻醉效果均满意。56例69侧上尿路结石均为单通道取石,平均手术时间67 min(38~91 min)。一期手术结石取净率92.8%(64/69),二期手术取石5侧,1侧肾内残留少量小结石,结石总清除率98.6%(68/69)。平均住院时间7.4 d(4~11 d)。无胸腹腔损伤、肠穿孔等周围脏器损伤。51例随访3~6个月,未见结石残留复发。结论选择合适病例,局麻加强化麻醉下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 强化麻醉 经皮肾镜取石术 尿路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 被引量:8
2
作者 黄振国 曹友汉 +3 位作者 李解方 丁平 刘志文 段有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5例MPCNL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的临床资料,男29例,女6例,平均年龄8.5岁(4~13岁)。输尿管上段结石7例,肾...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5例MPCNL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的临床资料,男29例,女6例,平均年龄8.5岁(4~13岁)。输尿管上段结石7例,肾结石28例,均为一侧上尿路结石。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梗阻2例。结果MPCNL治疗成功31例,成功率88.6%(31/35),其中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87.1%(27/31),二期结石完全清除率75%(3/4)。2例结石位于UPJ致结石下方狭窄,2例皮肾穿刺失败,改开放手术。结论MPCNL是治疗小儿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上尿路结石 经皮肾穿刺取石 内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穿刺引导内切开治疗复杂性尿道狭窄或闭锁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友汉 李解方 +4 位作者 刘志文 段友军 黄振国 丁韬 陈平锋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58,61,共3页
目的探讨复杂性尿道狭窄或闭锁内镜下治疗方法、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对12例复杂性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联合采用输尿管镜下穿刺引导内切开加双极等离子体尿道疤痕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12例复杂性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均1次手术成功,手术... 目的探讨复杂性尿道狭窄或闭锁内镜下治疗方法、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对12例复杂性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联合采用输尿管镜下穿刺引导内切开加双极等离子体尿道疤痕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12例复杂性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均1次手术成功,手术时间较常规方法缩短。术后无尿失禁、尿漏发生,术后6个月内需定期尿道扩张,3例再次出现尿道狭窄于6个月后内镜下疤痕组织切除治愈。结论采用内镜下穿刺引导内切开治疗复杂性尿道狭窄或闭锁,可降低手术盲目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狭窄 尿道闭锁 内镜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志文 李解方 丁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12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理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经皮肾穿刺取石(PCNL)的临床资料。结果164例中150例一期取尽结石,14例二期取尽结石。结论经皮肾穿刺取石创伤小,恢复快,结石取尽率高,可同时处理肾盏结石... 目的探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理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经皮肾穿刺取石(PCNL)的临床资料。结果164例中150例一期取尽结石,14例二期取尽结石。结论经皮肾穿刺取石创伤小,恢复快,结石取尽率高,可同时处理肾盏结石,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气压弹道碎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膀胱冲洗器在双腔气囊导尿管间断膀胱冲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艳 潘晓辉 高丽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6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膀胱冲洗器在双腔气囊导尿管间断膀胱冲洗中的作用。方法在自制改良膀胱冲洗器的基础上,将124例行间断膀胱冲洗的患者按奇偶数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分别采用改良法和传统法进行间断膀胱冲洗,并在冲洗后对两组的... 目的探讨改良膀胱冲洗器在双腔气囊导尿管间断膀胱冲洗中的作用。方法在自制改良膀胱冲洗器的基础上,将124例行间断膀胱冲洗的患者按奇偶数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分别采用改良法和传统法进行间断膀胱冲洗,并在冲洗后对两组的冲洗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研究组发生脱管和漏液例数及尿培养细菌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冲洗液浪费量、操作时间及冲洗器材料费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改良膀胱冲洗器在间断膀胱冲洗中具有良好的冲洗效果,符合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要求,建议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具改革 膀胱冲洗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症术后膀胱痉挛护理中的意义 被引量:18
6
作者 聂远 杨庞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3期143-144,共2页
为研究前列腺增生症 ( BPH)术前不稳定膀胱 ( U SB)与术后膀胱痉挛 ( BS)的关系 ,阐明尿动力学 ( U DS)检查在 BPH术后 BS护理中的意义。将 78例 BPH病人术前行 U DS检查 ,了解 U SB情况 ,术后观察 BS发生情况 ,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前... 为研究前列腺增生症 ( BPH)术前不稳定膀胱 ( U SB)与术后膀胱痉挛 ( BS)的关系 ,阐明尿动力学 ( U DS)检查在 BPH术后 BS护理中的意义。将 78例 BPH病人术前行 U DS检查 ,了解 U SB情况 ,术后观察 BS发生情况 ,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前有 U SB者 ,术后 BS发生率 ( 87.2 % )较术前无 U SB者之术后 BS发生率 ( 16 .1% )明显增高。提示 BPH术后护理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早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尿动力学 护理 术后 膀胱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镜对输尿管非结石梗阻性疾病诊疗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黄振国 李解方 +6 位作者 张向阳 丁平 曹友汉 刘志文 段友军 丁韬 陈平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对输尿管非结石梗阻性疾病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3例输尿管息肉、输尿管肿瘤、输尿管狭窄及输尿管囊肿等患者进行输尿管镜检及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输尿管疾病患者中输尿管狭窄28例,输尿管息肉17例,输尿管肿瘤1...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对输尿管非结石梗阻性疾病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3例输尿管息肉、输尿管肿瘤、输尿管狭窄及输尿管囊肿等患者进行输尿管镜检及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输尿管疾病患者中输尿管狭窄28例,输尿管息肉17例,输尿管肿瘤12例、输尿管囊肿6例。活检33例,治疗49例,治愈率为94.0%(47/50)。结论输尿管镜有助于对输尿管非结石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微创、高效、安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疾病 输尿管梗阻 输尿管镜检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微创术治疗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比较
8
作者 段有军 曹友汉 李解方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5-808,共4页
目的比较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与后腹腔镜取石术(RLUL)在治疗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45例微创术治疗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资料。其中,MPCNL组29例,RLUL组16例,对比两组出血量、术后高热率(>3... 目的比较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与后腹腔镜取石术(RLUL)在治疗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45例微创术治疗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资料。其中,MPCNL组29例,RLUL组16例,对比两组出血量、术后高热率(>38.5℃)、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总天数。结果 45例手术全部成功。MPCNL组出血量(120±50)mL、术后高热率(37.9%)、术后下床时间(5.0±1.5)d、住院总天数(7.0±3.5)d。RLUL组出血量(60±20)mL、术后高热率(6.2%)、术后下床时间(1.5±1.5)d、住院总天数(4.0±1.3)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治疗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RLUL术较MPCNL术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 后腹腔镜取石术 孤立肾 输尿管上段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异位肾合并结石 被引量:6
9
作者 庞国福 陈平峰 +5 位作者 李清 李解方 曹友汉 蔡晓健 匡小根 黎有富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38-740,共3页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异位肾合并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异位肾合并结石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异位肾患者中18例为肾结石,3例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结果该组手术21例均先留置输...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异位肾合并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异位肾合并结石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异位肾患者中18例为肾结石,3例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结果该组手术21例均先留置输尿管导管于患侧,腹腔镜观察异位肾位置及毗邻,再直视下行微创经皮肾镜,患者均通过一次手术清除结石,1期结石取尽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平均住院天数10 d。该组病例中没有重大并发症出现。随访3~21个月,未见有结石复发。结论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异位肾合并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腹腔镜 异位肾 肾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DOPT模式提高结肠造口患者适应水平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艳平 钟瑶 +2 位作者 赵琼兰 欧玉兰 刘立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ADOPT模式对提高结肠造口患者适应水平的效果。方法:便利抽取湖南省某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结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按结肠造口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 目的:评价应用ADOPT模式对提高结肠造口患者适应水平的效果。方法:便利抽取湖南省某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结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按结肠造口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ADOPT模式干预,并采用造口适应量表(OAS)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出院时及出院4个月时适应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适应得分存在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出院时和出院4个月适应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均较前上升(P<0.05),且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DOPT模式有助于提高结肠造口患者的适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OPT模式 结肠造口 适应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高位隐睾探查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清 李解方 黎有富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1-672,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高位隐睾探查术的手术方法及诊断治疗价值。方法 2011年5月~2013年5月,采用腹腔镜下睾丸探查术对20例(23侧)高位隐睾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其中术前3例影像学检查在腹腔及腹膜后均未发现睾丸样物。术中尽可能保留睾丸...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高位隐睾探查术的手术方法及诊断治疗价值。方法 2011年5月~2013年5月,采用腹腔镜下睾丸探查术对20例(23侧)高位隐睾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其中术前3例影像学检查在腹腔及腹膜后均未发现睾丸样物。术中尽可能保留睾丸引带和精索血管。对于睾丸位置过高,精索过短的高位隐睾,在夹闭精索血管睾丸血运良好的前提下,可以将精索血管结扎离断,在无张力的情况下将睾丸固定在阴囊底部。结果 20例手术中均成功寻及睾丸,18例(21侧)行一期睾丸下降固定术,其中3例(3侧)行长袢输精管睾丸固定术(Fowler-stephens术),15例(18侧)保留睾丸引带,其中2例(2侧)因睾丸萎缩且位置过高,行睾丸切除术。术后随访6~18个月睾丸发育良好,无萎缩及回缩。结论腹腔镜下睾丸探查术对高位隐睾确诊率高、疗效好、切口小、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隐睾 睾丸引带 长袢输精管睾丸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DD3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陈平锋 庞国福 +2 位作者 李青 曹友汉 李解方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3Z期20-21,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苦参提取物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DD3转录的影响。方法:用培养的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与氧化苦参碱共孵育培养48h,RT—PCR检测氧化苦参碱对PC-3细胞DD3蛋白转录的影响。结果:PC-3细胞与氧化... 目的:观察中药苦参提取物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DD3转录的影响。方法:用培养的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与氧化苦参碱共孵育培养48h,RT—PCR检测氧化苦参碱对PC-3细胞DD3蛋白转录的影响。结果:PC-3细胞与氧化苦参碱共孵育后,RT—PCR结果显示,DD3条带明显减弱,而对照组转录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氧化苦参碱能抑制PC-3细胞DD3蛋白的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DD3 PC-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腹腔镜冷冻消融治疗肾皮质小肿块(<3.5cm)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加法 邬嘉波 +2 位作者 陈炳 张小荣 匡小根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2期43-48,共6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和腹腔镜冷冻消融(LCA)治疗肾皮质小肿块(<3.5 cm)的围手术期情况和短期临床结局。方法共纳入167例患者。其中,92例95处病灶接受LPN,75例患者91处病灶接受LCA。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和临床结局。结果... 目的比较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和腹腔镜冷冻消融(LCA)治疗肾皮质小肿块(<3.5 cm)的围手术期情况和短期临床结局。方法共纳入167例患者。其中,92例95处病灶接受LPN,75例患者91处病灶接受LCA。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和临床结局。结果LPN和LCA组肿块平均直径、术前、术后肌酐水平无差异(P=0.495,P=0.953,P=0.101)。LPN组平均年龄低于LCA组[(58.8±3.2)和(69.2±4.7)岁,P<0.01],LPN组平均失血量更高[(168.4±17.2)和(66.1±8.3)ml,P=0.005],平均手术时间更长[(151.6±13.2)和(128.6±10.8)min,P=0.001]。LCA组和LPN组中分别发生6种并发症。LPN和LCA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1.8±4.8)和(14.2±1.3)个月(P<0.01)。LCA组2例患者复发,LPN组1例患者复发。结论在短期随访中,LPN和LCA治疗肾皮质小肿块的疗效无差异,LCA失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皮质小肿块 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冷冻消融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霉素与麒麟丸联合治疗男性不育合并慢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康然 刘世敏 王晓兰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2期78-78,80,共2页
目的:研究克拉霉素与麒麟丸联合治疗男性不育合并慢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男性不育合并慢性附睾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研究组采用克拉霉素联合麒麟丸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精液... 目的:研究克拉霉素与麒麟丸联合治疗男性不育合并慢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男性不育合并慢性附睾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研究组采用克拉霉素联合麒麟丸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精液指标及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精子浓度、精子数量、前向运动精子与白细胞计数等精液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克拉霉素联合麒麟丸治疗男性不育合并慢性附睾炎患者能提高精液指标水平与临床疗效,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附睾炎 男性不育 克拉霉素 麒麟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方法探讨
15
作者 骆柏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9期71-72,共2页
目的 :探讨对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6例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然后观察其治疗的效... 目的 :探讨对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6例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然后观察其治疗的效果、手术持续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的时间。结果 :经过护理后,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均未中转行开腹手术;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大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这些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为5~8h,平均手术时间为(6.2±0.7)h;这些患者在术后3周均拔除了输尿管支架管,术后4周均拔除了导尿管;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其平均住院时间为(40.2±8.6)d。术后6~12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 :对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进行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其治疗的效果,促进其痊愈。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腹腔镜 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