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在慢性脑缺血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军法 袁建华 +4 位作者 徐健 周飞 王振 宋琼 林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期6-9,17,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检查对于评估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4例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320排CT头颈联合多参数扫描,对头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脑灌注各参数进行分析,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 目的初步探讨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检查对于评估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4例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320排CT头颈联合多参数扫描,对头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脑灌注各参数进行分析,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结果 1发现脑灌注异常41例,共58处脑缺血灶,其中Ⅰ1期9处、Ⅰ2期24处、Ⅱ1期17处、Ⅱ2期8处。灌注参数患侧TTP、MTT和CBF与对侧镜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血管狭窄或闭塞者50例(前循环43例,后循环7例),仅累及头部者19例,仅累及颈部23例,头颈血管不同程度狭窄/闭塞8例(4例责任血管是头部;4例责任血管是颈部);50例中轻度狭窄7例,中度狭窄9例,重度狭窄19例,闭塞15例;相应供血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灌注异常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者(P<0.01)。结论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检查能全面显示脑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及相应头颈部供血动脉狭窄程度,为临床早期治疗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 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脑血管创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蒋孝先 吕发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90-893,共4页
目的探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诊断及随访脑血管创伤后改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颅脑创伤患者共124个VCTDSA检查资料,观察创伤性脑血管损伤(TCVI)及脑血管继发性改变的VCTDSA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脑血管表现正... 目的探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诊断及随访脑血管创伤后改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颅脑创伤患者共124个VCTDSA检查资料,观察创伤性脑血管损伤(TCVI)及脑血管继发性改变的VCTDSA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脑血管表现正常68例,创伤性脑血管损伤21例,包括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5例,创伤性动脉瘤4例,静脉窦损伤4例(其中2例为复合伤);创伤后继发性脑血管改变16例,包括动脉血栓形成1例,创伤性脑血管痉挛5例(其中1例合并创伤性动脉瘤),脑血管推移9例,静脉扩张1例。结论 VCTDSA可准确显示创伤性脑血管改变,在诊断及随访创伤性脑血管改变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损伤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PACS系统的CTM在医学影像诊断学实践教学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陆从容 刘进才 +2 位作者 罗光华 赵衡 周宏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9期17-20,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T-PACS系统的案例式教学法(CTM)在医学影像诊断学实践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级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2个班级共80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名。两组学生均进行相同内容实验,对照组采... 目的研究基于T-PACS系统的案例式教学法(CTM)在医学影像诊断学实践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级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2个班级共80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名。两组学生均进行相同内容实验,对照组采取基于T-PACS系统的传统实践教学法,而实验组采取基于T-PACS系统的CTM。实验课完毕后,学生参加统一的实验技能考核,采用百分制计分。结果观察组问卷调查各项评价项目选择好的人数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选择差的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阅片成绩、总成绩分别为(42.6±2.6)分、(41.7±2.7)分、(83.5±4.1)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2±2.1)分、(36.3±2.5)分、(73.2±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满意度为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T-PACS系统的CTM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显著,特别是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临床思维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诊断学 T-PACS系统 案例式教学法 教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呼吸内科临床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5
4
作者 朱顺平 胡耀明 +3 位作者 李宇晖 张满燕 龙小平 廖碧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3期142-145,共4页
该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分析了自主学习理念、涵义,并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初次评价,分析了其改革方向和新构建的模式。通过运用新构建的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再次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呼吸内科临床教学效果进行评... 该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分析了自主学习理念、涵义,并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初次评价,分析了其改革方向和新构建的模式。通过运用新构建的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再次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呼吸内科临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两次评价的比较得出改革后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最后对评价体系体系进行完善,旨在为我国呼吸内科临床教学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呼吸内科 临床教学 医学生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罗远红 唐德秋 陆从容 《中国医学工程》 2009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DSA血管造影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29例小肠出血患者,均经Seldinger法行肠系膜上动脉插管造影。结果显示出血直接征象12例,出血间接征象14例,其中7例同时具有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诊断出血21例,阳性率72%。病变性质为... 目的探讨DSA血管造影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29例小肠出血患者,均经Seldinger法行肠系膜上动脉插管造影。结果显示出血直接征象12例,出血间接征象14例,其中7例同时具有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诊断出血21例,阳性率72%。病变性质为:肿瘤性病变12例,其中平滑肌瘤7例,平滑肌肉瘤3例,间质瘤1例,小肠癌1例;6例空肠良性溃疡,3例小肠憩室,血管畸形3例,炎症2例。阳性病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0%,定位诊断符合率100%。结论DSA血管造影对小肠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出血 DSA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成性评价在某校影像学专业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廖碧红 肖雅雯 +2 位作者 罗光华 董雨岚 朱顺平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35期1-3,8,共4页
目的研究形成性评价在影像学专业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6月该校影像学专业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临床教学模式后120名学生为观察对象。另选择2014年9月—2016年6月该校影像学专业未实施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临床教学... 目的研究形成性评价在影像学专业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6月该校影像学专业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临床教学模式后120名学生为观察对象。另选择2014年9月—2016年6月该校影像学专业未实施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临床教学模式的120名学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学生在读片考核成绩,对教学满意度以及评判性思维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呼吸科、骨科、神经科读片考题满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该组教学方法的总体评价、教与学的互动性好、教与学的启发性好、减少教学负担、提高读片鉴别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评判性思维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成性评价在影像学专业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片考核成绩,改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 临床教学 形成性评价 应用效果 读片考核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MRI检查的回顾性分析及与病理结果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陆从容 李丹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1期12-13,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MRI检查与病理结果的对照,探究MRI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从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MRI检查作为观察组,对患者进行病...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MRI检查与病理结果的对照,探究MRI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从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MRI检查作为观察组,对患者进行病理诊断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经检测后,观察组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腔肿大诊断率(70.00%)及子宫内膜变厚诊断率(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67%)及(58.33%)。观察组宫旁受侵(26.67%)、膀胱受侵(41.67%)及子宫肌层受侵(31.67%)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67%)、(23.33%)、(15.00%)。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75.00%)、敏感度(86.67%)及准确性(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3%)、(68.33%)及(7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采取MRI检查,能显著提高准确性,术前诊断具有实用价值,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心电脉冲窗与心率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晓东 陆从容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5期15-16,共2页
目的研究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最佳心电脉冲窗范围与心率的关系,以减少双源CTCA检查放射剂量。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疑为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双源CTCA检查。根据患者心率分为3组:〈70 bpm为慢心率组,70~8... 目的研究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最佳心电脉冲窗范围与心率的关系,以减少双源CTCA检查放射剂量。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疑为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双源CTCA检查。根据患者心率分为3组:〈70 bpm为慢心率组,70~80 bpm为中等心率组,〉80 bpm为快心率组,于25%~80%R-R间期每隔3%进行一次图形重建,确定最佳收缩期舒张期时相。同时比较在不同收缩期范围内重建、舒张期范围内重建以及二者时相范围内重建冠脉的图像质量,分析不同心率组患者最佳心电脉冲窗的范围。结果慢心率组、中等心率组、快心率组的最佳范围分别是55%~72%、29%~73%、31%~45%RR间期。同时观察到,当使用最佳心电脉冲窗技术,将脉冲窗外电流降至标准电流的15%,上述3组的放射剂用量分别下降48.3%、7.0%、43.5%;将电流降至标准的5%时,上述3组放射剂用量分别下降68.5%、22.1%、63.2%。结论双源CTCA最佳心电脉冲窗和心率关联,并且使用时可以减少CTCA检查时的放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疾病 放射剂量 双源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顶叶室管膜瘤并硬膜下血肿1例
9
作者 刘芬 方向军 +1 位作者 曾晔 张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86-186,188,共2页
患者 男,17岁.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头痛2h.神志清楚,精神差,无昏迷、恶心呕吐、抽搐.体查:对光放射灵敏,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颈抗(+),克氏征(+),肌张力不高,双侧巴氏征阴性.然而患者卒中. CT扫描显示:右顶部区见一团块状高密度... 患者 男,17岁.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头痛2h.神志清楚,精神差,无昏迷、恶心呕吐、抽搐.体查:对光放射灵敏,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颈抗(+),克氏征(+),肌张力不高,双侧巴氏征阴性.然而患者卒中. CT扫描显示:右顶部区见一团块状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影,大小约为47mm×36mm×42mm,CT值约为75~123HU,周围似见水肿带(图1),邻近颅骨可见弧形压迹(图2),右侧侧脑室受压变窄,右侧额颞顶部可见弧形高密度影,部分脑沟内可见铸型高密度影(图3).病理检查:肉眼所见:灰黄灰褐色组织.病理诊断:室管膜瘤.免疫组化结果:GFAP(+),S100(+),Ckpan(-),Syn(-),(图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留学生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10
作者 周宏 刘进才 +1 位作者 罗光华 赵衡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6期953-956,共4页
医学影像学教育被认为是医学教育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因为医学影像学教育对于临床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留学生影像学教学是国际教学交流合作很重要的一部分。当今,同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应用逐渐走入教学领域。本文总结了留学生医学影... 医学影像学教育被认为是医学教育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因为医学影像学教育对于临床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留学生影像学教学是国际教学交流合作很重要的一部分。当今,同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应用逐渐走入教学领域。本文总结了留学生医学影像学教学2年的探索,结合了作者在英国学习的经历,探讨留学生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应用哲学的基本问题去解决教学难点,尝试教学改革。我们发现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哲学的基本问题,既有利于影像学技能的培养,也有利于教学方法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前往中国学习,提高国际留学生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医学影像学 教学 留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CS平台的MDT联合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教学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刘文洪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18期181-183,188,共4页
目的研究医学影像教学工作中应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的多学科团队(multi disciplinary team,MDT)联合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和应用效果。方... 目的研究医学影像教学工作中应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的多学科团队(multi disciplinary team,MDT)联合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实习医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30名医学生接受传统讲授式教学为对照组,30名医学生接受PACS平台的MDT联合PBL教学模式为研究组,评价两组医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测评成绩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情况。结果研究组医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为(74.77±10.62)分与对照组医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73.55±11.28)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读片技能考核成绩(69.46±10.69)分及总成绩(145.53±12.6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22±10.78)分、(132.58±12.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医学生中激发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提高阅片能力、培养影像诊断思维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学影像学教学工作中应用PACS平台的MDT联合PBL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升医学生的读片技能,帮助培养医学生影像诊断思维能力,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S平台 MDT PBL教学模式 医学影像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含脂肝细胞肝癌的MRI影像特点 被引量:7
12
作者 章李 刘智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5期837-840,共4页
目的探讨和学习含脂肝细胞肝癌(fat-containing,HCC)的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含脂HCC的MRI表现。结果 15例病灶位于肝脏包膜下或临近包膜,含脂区域主要以小斑片状散在分布于肿瘤的周围区域,MRI压脂图像表现为低信... 目的探讨和学习含脂肝细胞肝癌(fat-containing,HCC)的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含脂HCC的MRI表现。结果 15例病灶位于肝脏包膜下或临近包膜,含脂区域主要以小斑片状散在分布于肿瘤的周围区域,MRI压脂图像表现为低信号,在梯度回波图像(正相位:高信号,反相位:低信号)上表现更加敏感;MRI动态增强主要表现为"快进快出型",含脂斑块强化形式基本一致,而病理图像上含脂细胞出现率和分布更为广泛。结论含脂HCC具有普通肝细胞肝癌的MRI影像特点,其含脂斑块主要位于肿瘤周围区域,病理仍然为测定含脂肝癌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和范围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脂肪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