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手部运动和触压觉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鹏程 屈萌艰 +5 位作者 龙黎萍 王亚琳 阳明珠 刘培勇 周君 刘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8-465,共8页
目的探讨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手部运动和触压觉的效果。方法2023年5月至2024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试验组(n=3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手部运动和触压觉的效果。方法2023年5月至2024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试验组(n=3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并接受健侧大脑初级运动皮质区1 Hz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试验组接受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单丝测试(SWM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FMA-UE、MAS和MBI评分,试验组SWMT评分均显著提高(|t|>5.464,P<0.001),且各项指标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t|>2.195,P<0.05)。结论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手部的运动和触压觉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手功能 气电手训练系统 多感觉刺激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老年大鼠骨质疏松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廖阳 屈萌艰 +5 位作者 孙光华 刘静 杨璐 王金玲 周君 黄夏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1,34,共7页
目的:观察运动对老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及其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6只6月龄大鼠为青年组,饲养6月后取材;12只27月龄大鼠分为运动组、老年组,运动组大鼠给予运动跑台干预8周。干预结束后,ELISA检测血清骨代谢标志物NTX、PINP、BLA... 目的:观察运动对老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及其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6只6月龄大鼠为青年组,饲养6月后取材;12只27月龄大鼠分为运动组、老年组,运动组大鼠给予运动跑台干预8周。干预结束后,ELISA检测血清骨代谢标志物NTX、PINP、BLAP、TRCAP水平;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骨显微CT检测骨微结构;RT-PCR、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LC3-Ⅱ、p62 m 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血清骨形成标志物PINP、BALP水平均降低(P<0.01),左侧股骨骨密度降低(P<0.01),左侧胫骨骨小梁数量(Th.N)及骨小梁体积比(BV/TV)指标均降低(P<0.0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体相关m RNA及其蛋白Beclin1、LC3-Ⅱ、p62表达量均上升(P<0.01);与老年组相比,运动组血清骨形成标志物PINP、BALP水平均升高(P<0.01),右侧股骨骨密度(BMD)升高(P<0.01),右侧胫骨骨小梁数量(Th.N)及骨小梁体积比(BV/TV)指标均升高(P<0.0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体相关m RNA及其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p62m 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有上升趋势(P>0.05)。结论:通过运动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水平,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改善老年大鼠骨量、骨微结构,减轻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骨质疏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波调控NF-κB/TLR4信号通路抑制大鼠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璐 屈萌艰 +5 位作者 刘静 王婷 刘丹妮 黄夏荣 王金玲 周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06-1212,共7页
目的:观察超短波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超短波组,每组8只。气管内滴... 目的:观察超短波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超短波组,每组8只。气管内滴注脂多糖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造模后的即刻、4h、8h分别给予干预组大鼠超短波治疗,电极板胸背对置,间距11cm,每次干预15min。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表现,肺损伤评分评估损伤程度,湿/干重比值(W/D)评估肺水肿,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的水平,RTPCR及Western-blot分别检测NF-κB、TLR4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E染色见急性肺损伤组大鼠肺组织结构受损,肺损伤评分及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增高(P<0.01);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的水平上升(P<0.01);NF-κB、TLR4 m RNA表达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急性肺损伤组比较,超短波组大鼠肺组织结构受损程度明显减轻,肺损伤评分降低(P<0.01);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下降,但尚不具备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下降(P<0.05,P<0.01);NF-κB、TLR4 m RNA表达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P<0.01)。结论:超短波通过抑制NF-κB/TLR4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IL-6、TNF-α的水平,抑制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波 急性肺损伤 NF-κB/TLR4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