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呼吸内科临床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5
1
作者 朱顺平 胡耀明 +3 位作者 李宇晖 张满燕 龙小平 廖碧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3期142-145,共4页
该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分析了自主学习理念、涵义,并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初次评价,分析了其改革方向和新构建的模式。通过运用新构建的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再次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呼吸内科临床教学效果进行评... 该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分析了自主学习理念、涵义,并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初次评价,分析了其改革方向和新构建的模式。通过运用新构建的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再次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呼吸内科临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两次评价的比较得出改革后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最后对评价体系体系进行完善,旨在为我国呼吸内科临床教学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呼吸内科 临床教学 医学生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王素对肺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邓湘 贺兼斌 张平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目的观察果王素对肺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接种Lewis肺腺癌细胞构建肺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将40只接种Lewis肺腺癌细胞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果王素组(予果王素180 mg/kg)... 目的观察果王素对肺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接种Lewis肺腺癌细胞构建肺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将40只接种Lewis肺腺癌细胞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果王素组(予果王素180 mg/kg)、化疗组(予顺铂联合吉西他滨)、低剂量果王素并化疗组(予果王素60 mg/kg联合顺铂、吉西他滨)、高剂量果王素并化疗组(予果王素180 mg/kg联合顺铂、吉西他滨),每组各8只。肿瘤细胞接种4 d成瘤后予相应的药物干预,接种20 d后处死小鼠,剥离皮下肿瘤。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urvivin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各药物干预组肿瘤的生长均受到抑制,果王素组、化疗组、低剂量果王素并化疗组、高剂量果王素并化疗组抑瘤率分别为14.95%、41.77%、44.21%、59.6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各药物干预组VEGF、Survivin、Bcl-2表达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果王素能抑制小鼠Lewis肺腺癌的生长,且果王素与顺铂、吉西他滨联用的抗肿瘤作用更明显,可能是通过抑制微血管形成及Survivin、Bcl-2表达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肺肿瘤 原癌基因蛋白质C-BCL-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果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成性评价在某校影像学专业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廖碧红 肖雅雯 +2 位作者 罗光华 董雨岚 朱顺平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35期1-3,8,共4页
目的研究形成性评价在影像学专业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6月该校影像学专业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临床教学模式后120名学生为观察对象。另选择2014年9月—2016年6月该校影像学专业未实施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临床教学... 目的研究形成性评价在影像学专业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6月该校影像学专业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临床教学模式后120名学生为观察对象。另选择2014年9月—2016年6月该校影像学专业未实施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临床教学模式的120名学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学生在读片考核成绩,对教学满意度以及评判性思维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呼吸科、骨科、神经科读片考题满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该组教学方法的总体评价、教与学的互动性好、教与学的启发性好、减少教学负担、提高读片鉴别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评判性思维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成性评价在影像学专业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片考核成绩,改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 临床教学 形成性评价 应用效果 读片考核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豚鼠气道IL-13变化及黄芪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满燕 熊花 +1 位作者 陆煜 刘鑫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32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哮喘豚鼠气道中IL-13表达的变化,及黄芪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豚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黄芪注射液组(C组),地塞米松组(D组)。以腹腔内注射联合雾化吸入卵蛋白复制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图像分析仪... 目的探讨哮喘豚鼠气道中IL-13表达的变化,及黄芪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豚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黄芪注射液组(C组),地塞米松组(D组)。以腹腔内注射联合雾化吸入卵蛋白复制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图像分析仪分析气道重塑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测气道中的表达。结果①哮喘气道平滑肌增生是气道重塑的主要原因,黄芪可通过抑制气道平滑肌增生,从而抑制气道重塑。②免疫组化显示:气道中IL-13的表达在B组中表达较A组高,C组与D组较B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①在哮喘豚鼠气道重塑模型气道中IL-13的表达明显增高,支持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②黄芪治疗哮喘的机制可能与抑制IL-13的表达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黄芪 IL-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干预对哮喘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胡耀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8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哮喘患者治疗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住院的哮喘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0例实施综合干预,对照组70例实施常规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遵医行为情况。结果经过对...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哮喘患者治疗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住院的哮喘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0例实施综合干预,对照组70例实施常规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遵医行为情况。结果经过对患者的干预,观察组的治疗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对哮喘患者治疗遵医行为具有良好的正面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遵医行为 综合干预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联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胡耀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5期72-72,93,共2页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COPD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两...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COPD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评分、血气及肺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下降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气及肺功能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COPD效果满意,优于单纯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COPD,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美特罗替卡松 噻托溴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失败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戴荣 王卫忠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2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162例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根据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分为成功组(127例)与失败组(35例)。比较两组入院时年龄;...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162例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根据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分为成功组(127例)与失败组(35例)。比较两组入院时年龄;入院时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1 h及3 h后生命体征: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气[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指标。结果 162例患者中有127例成功(78.4%),男∶女=96∶31;5例失败(21.6%),男∶女=29∶6;两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 h后,成功组RR、HR均低于失败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治疗1、3 h后的RR,治疗3 h后的HR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失败组治疗3 h后的RR,治疗1、3 h后的HR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败组治疗3 h后的RR高于本组治疗1 h后,成功组治疗3 h后的HR低于本组治疗1 h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h后:成功组pH值、PaO2、PaO2/FiO2均高于失败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h后:成功组pH值、PaO2、PaO2/FiO2高于失败组, PaCO2低于失败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 h后与治疗前比较:成功组pH值、PaO2、PaCO2、PaO2/FiO2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败组PaO2较本组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h后与治疗1 h后比较:成功组治疗3 h后PaCO2低于本组治疗1 h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1~3 h后呼吸过速、心动过速、氧合状态、高碳酸血症、酸中毒无明显动态改善是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失败的可能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失败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