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次酸抑制兔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红 郭玉 +1 位作者 廖端芳 袁满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药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次酸 (gly cyrrhetinicacid ,GA)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ho torefractivekeratectomy ,PR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 (haze)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50只新西兰白兔分成A(0 1%GA)、B(0 2 5%GA)、C(... 目的 探讨中药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次酸 (gly cyrrhetinicacid ,GA)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ho torefractivekeratectomy ,PR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 (haze)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50只新西兰白兔分成A(0 1%GA)、B(0 2 5%GA)、C(0 5%GA )、D (0 1%地塞米松 )、E(对照组 ) 5个组 ,分别作为甘草次酸实验 (A、B、C)组 ,对照组 (D)组和空白对照 (E)组。每组按照屈光度数 -10 0 0D作PRK切削 2 0只兔眼 ,术后 5个组分别滴用 0 1%GA、0 2 5%GA、0 5%GA、0 1%地塞米松及生理盐水 3mon。术后检查Haze情况和眼压。术后 15、3 0、45、60d时分别处死实验动物并摘除各实验组及对照组 2只眼进行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A、B、C、D组Haze发生情况及病理改变相近 ,而E组Haze情况较前 4组严重 ,且术后活跃的角膜上皮下纤维增生在术后 60d时仍然存在。A、B、C、E组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D组术后眼压则明显高于术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甘草次酸对兔眼PRK术后Haze的抑制效果与 0 1%地塞米松相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角膜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p21、p53和PCNA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彭辉灿 何湘珍 夏旭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4期242-244,共3页
目的 研究 p16、p2 1、p5 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 )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表达。方法 对 3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p16、p2 1、p5 3和 PCNA表达水平。结果  36例标本中 p1... 目的 研究 p16、p2 1、p5 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 )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表达。方法 对 3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p16、p2 1、p5 3和 PCNA表达水平。结果  36例标本中 p16、p2 1、p5 3和 PCNA阳性检出率分别是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的分化程度方面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p16、p2 1、p5 3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 免疫组化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在儿童眼内炎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谭叶辉 蔡锦红 +3 位作者 陈燕 邵毅 吴东海 肖启国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8-461,共4页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TA)在儿童眼内炎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行巩膜外环扎术+玻璃体切割+TA注射联合硅油填充术的54例56眼儿童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手术中...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TA)在儿童眼内炎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行巩膜外环扎术+玻璃体切割+TA注射联合硅油填充术的54例56眼儿童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手术中是否玻璃体腔注射TA分为2组:A组29例29眼;B组25例27眼。术后随访(24.3±12.2)个月,按照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和视网膜复位情况评估手术效果,并根据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评价TA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结果 54例56眼患者出院时眼内炎症均得到控制,脱离的视网膜均解剖复位。除3眼视力检查不合作外,术后视力提高42眼,其中A组26眼(26/29,占89.66%),B组16眼(16/27,占59.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0,P=0.009)。37眼术后矫正视力>0.05,其中A组23眼(23/29,占79.31%);B组14眼(14/27,占51.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3,P=0.030)。14眼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继发视网膜脱离,其中A组4例4眼,发生率为13.79%,B组9例10眼,发生率为37.0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45)。结论儿童眼内炎玻璃体切割手术过程中应用TA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预后,有效预防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儿童眼内炎 玻璃体切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