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研究壮骨镇痛胶囊治疗骨转移癌痛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赖桂花 曹建雄 +4 位作者 周君 王菲 聂多锐 文玲 马漪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45-2158,共14页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揭示壮骨镇痛胶囊治疗骨转移癌痛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首先,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获取壮骨镇痛胶囊的化学成分及靶点,GeneCards数据库获得骨...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揭示壮骨镇痛胶囊治疗骨转移癌痛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首先,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获取壮骨镇痛胶囊的化学成分及靶点,GeneCards数据库获得骨转移癌痛的疾病靶点,然后通过Venn、Cytoscape、String及DAVID数据库分析壮骨镇痛胶囊治疗骨转移癌痛的潜在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及作用通路之间的关系,使用Auto Dock进行分子对接分析,最后通过建立骨转移癌痛大鼠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壮骨镇痛胶囊治疗骨转移癌痛的活性成分可能为槲皮素、木犀草素、异补骨脂素,关键靶点可能为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1)、肿瘤蛋白53(tumor protein 53,T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等,主要富集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磷脂酰肌醇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AKT、核因子κB受体(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等通路。实验结果表明壮骨镇痛胶囊及其活性成分能有效改善骨转移癌痛大鼠的疼痛行为学和骨质破坏,降低PI3K、p-AKT1/AKT1、p-P38/P38、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hosphorylation-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p-ERK1/2)/ERK1/2、p-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JNK、p-P65/P65及p-人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κBα,p-IKBα)/IKBα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因此,壮骨镇痛胶囊及其活性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异补骨脂素能有效改善骨转移癌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PI3K-AKT及NF-κ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骨镇痛胶囊 骨转移癌痛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抑制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肖豪 黄福锦 +5 位作者 黄夏荣 李兰 杨璐 刘丹妮 王金玲 周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51-1357,共7页
目的:研究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组(OVX组)、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脉冲电磁场组(PEMF组),每组8只。OVX组和PEMF组均通过切除双侧... 目的:研究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组(OVX组)、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脉冲电磁场组(PEMF组),每组8只。OVX组和PEMF组均通过切除双侧卵巢构建骨质疏松动物模型。PEMF组予以脉冲电磁场干预,参数设置为频率8Hz,强度3.82mT,每次干预40min,每日1次,每周5天,共12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大鼠雌二醇(estradiol,E2)和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水平,左胫骨行HE染色,右胫骨行Micro-CT骨扫描及骨微结构定量分析,左股骨及第5腰椎行骨密度检测,右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eclin 1、LC3、P62、Runx-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脉冲电磁场治疗可提升E2和BALP水平,减少骨质流失。Micro-CT骨扫描和HE切片染色表明脉冲电磁场可增加骨小梁数目、骨体积分数,降低骨小梁分离度,改善骨微结构。与OVX组比较,PEMF组的Beclin 1、LC3、P6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Runx-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脉冲电磁场可能通过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自噬,促进骨形成,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骨质疏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P21通路在电针抑制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成骨细胞衰老中的机制 被引量:9
3
作者 钟培瑞 何晓艳 +6 位作者 廖瑛 孙光华 刘静 周君 李书枝 刘媛 屈萌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2-197,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老年大鼠骨质疏松及衰老细胞通路P53/P21的影响。方法27月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老年组和电针治疗组(n=8),电针治疗组接受电针干预(每周5次,共8周),6月龄雄性大鼠设为青年组。8周后处死大鼠,ELISA检测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CT... 目的探讨电针对老年大鼠骨质疏松及衰老细胞通路P53/P21的影响。方法27月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老年组和电针治疗组(n=8),电针治疗组接受电针干预(每周5次,共8周),6月龄雄性大鼠设为青年组。8周后处死大鼠,ELISA检测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I)、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水平;Micro-CT扫描骨组织;检测P53、P21等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老年组CTX-I较青年组增加,PICP较青年组降低(P<0.01);电针可降低老年大鼠CTX-I,增高PICP(P<0.01);Micro-CT显示相对青年组,老年组大鼠骨小梁分布紊乱、稀疏,BMD、BV/TV、Tb.N等下降(P<0.01),Tb.Sp增高(P<0.01)。电针可改善骨小梁紊乱分布,增加BMD、BV/TV、Tb.N(P<0.05),降低Tb.Sp(P<0.01)。相对于青年组,老年组大鼠P53、P21 mRNA及蛋白表达量增高(P<0.01)。电针能下调老年大鼠P53、P21 mRNA及蛋白表达量(P<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抑制P53/P21信号通路来缓解成骨细胞衰老、增加成骨细胞活性,并以此来促进骨形成,改善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电针 P53/P21信号通路 成骨细胞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老年大鼠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极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黄夏荣 周君 +7 位作者 孙光华 彭昕珂 廖源 刘静 罗敷 钟培瑞 彭婷 胡莉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73-1479,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老年大鼠的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极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6只24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老年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8只6月龄SD雄性大鼠为青年组。电针组接受电针治疗,穴取双侧“太溪”、“足三里”、“阳陵泉”、“...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老年大鼠的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极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6只24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老年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8只6月龄SD雄性大鼠为青年组。电针组接受电针治疗,穴取双侧“太溪”、“足三里”、“阳陵泉”、“血海”。电针参数:疏密波,疏波频率3 Hz,密波15 Hz,电流强度1 mA,1次/d,30 min/次,每周5 d,连续8周。其余两组用胶带固定无菌针,连接电针仪但不开机。8周后取材,ELISA法检测血清Ⅱ型胶原C端肽(CTX⁃Ⅱ)含量;显微CT(Micro⁃CT)检测左侧胫骨软骨下骨微结构;番红⁃固绿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左胫骨平台软骨组织形态结构,并采用改良Mankin′s评分评估关节软骨退变程度。RT⁃qPCR、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MR),精氨酸酶1(Arg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青年组大鼠相比,老年组大鼠血液中CTX⁃Ⅱ含量增高(P<0.05);番红⁃固绿染色显示大鼠软骨表面结构破坏严重,软骨与软骨下骨分解不清,钙化严重,出现多重潮线,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出现裂层,细胞形态结构异常,染色不均;改良Mankin′s评分增加(P<0.05);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均降低(P<0.05),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距均增大(P<0.05);MMP⁃1,MMP⁃3,MMP⁃13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TNF⁃α,IL⁃1β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MMR,Arg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2)与老年组大鼠相比,电针组大鼠的CTX⁃Ⅱ含量降低(P<0.05);番红-固绿染色显示大鼠软骨表面稍平整,未见明显裂层,软骨细胞数量较老年组有所增加,染色较均匀;改良Mankin′s评分降低(P<0.05);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均增加(P<0.05),骨小梁间距降低(P<0.05),骨小梁厚度有降低趋势(P>0.05);MMP⁃1,MMP⁃3,MMP⁃13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TNF⁃α,IL⁃1β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MMR,Arg1 mRNA及蛋白升高(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促进老年大鼠OA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M2极化,缓解关节软骨降解及抑制软骨下骨骨质疏松,从而达到保护关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软骨 软骨下骨 极化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