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默circFADS2通过miR-152-3p/SLC7A11信号轴诱导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
1
作者 蒋良君 卢先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0-1008,共9页
目的探讨沉默circFADS2对结直肠癌(CRC)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人结肠腺癌细胞系SW480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将circFADS2 siRNA干扰质粒(si-circFADS2)及其阴性对照si-NC、miR-152-3p 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inhibitor-NC、miR-152... 目的探讨沉默circFADS2对结直肠癌(CRC)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人结肠腺癌细胞系SW480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将circFADS2 siRNA干扰质粒(si-circFADS2)及其阴性对照si-NC、miR-152-3p 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inhibitor-NC、miR-152-3p mimics及其阴性对照mimics NC、SLC7A11过表达质粒(oe-SLC7A11)及其阴性对照vector转染至SW480细胞中,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化学法检测细胞中亚铁离子(Fe^(2+))、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活性水平;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细胞中miR-152-3p和SLC7A1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铁死亡相关蛋白SLC7A11、GPX4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52-3p与circFADS2之间的海绵吸附关系,以及miR-152-3p与SLC7A11之间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与blank组比较,si-circFADS2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中Fe^(2+)、MDA和ROS水平升高,SOD和GSH水平降低;同时,细胞中miR-152-3p表达水平升高,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与si-circFADS2组比较,si-circFADS2+inhibitor组细胞增殖活性升高,细胞中Fe^(2+)、MDA和ROS水平降低,SOD和GSH水平升高;同时,细胞中miR-152-3p表达水平降低,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SLC7A11是miR-152-3p的下游靶基因。结论沉默circFADS2可诱导CRC细胞铁死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靶向调控miR-152-3p/SLC7A11信号轴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FADS2 结直肠癌 SW480细胞 铁死亡 miR-152-3p 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泛素化酶OTUB2通过诱导DDX54活性增加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的形成以及促进结直肠癌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 被引量:1
2
作者 蒋良君 李卫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3-472,共10页
目的探讨含OTU结构域的泛素醛结合蛋白2(OTUB2)影响RNA解螺旋酶54(DDX54)的活性及其对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形成和结直肠癌(CRC)细胞活力、侵袭的影响。方法分离CRC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并使用佛波酯(PMA)或脱... 目的探讨含OTU结构域的泛素醛结合蛋白2(OTUB2)影响RNA解螺旋酶54(DDX54)的活性及其对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形成和结直肠癌(CRC)细胞活力、侵袭的影响。方法分离CRC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并使用佛波酯(PMA)或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Ⅰ)刺激中性粒细胞4 h;Western blot检测NETs标记物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瓜氨酸组蛋白H3(Cit-H3)的表达;干预SW480细胞中OTUB2或DDX54的表达并将其和中性粒细胞共培养,细胞分为如下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NETs组、vector组、OTUB2组、NETs+si-OTUB2组(SW480细胞、转染了vector、OTUB2过表达质粒和si-OTUB2的SW480细胞分别与PMA处理的中性粒细胞共培养),OTUB2+DNaseⅠ组(转染了OTUB2过表达质粒的SW480细胞与DNaseⅠ处理的中性粒细胞共培养),si-OTUB2组、OTUB2+si-NC组和OTUB2+si-DDX54组(转染了si-OTUB2、OTUB2过表达质粒和si-NC、OTUB2过表达质粒和si-DDX54的SW480细胞分别与中性粒细胞共培养)。ELISA检测SW480细胞上清液中MPO-DNA复合物相对表达量和Cit-H3的浓度;MTT和Transwell检测SW480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RNA测序筛选OTUB2调控的下游基因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免疫共沉淀(co-I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亲和纯化(GST-pull-down)、His-tag pull-down实验验证DDX54和OTUB2的相互作用。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CRC患者外周血中NETs的形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NETs组CRC细胞活力和侵袭增加(P<0.05)。与vector组比较,OTUB2组MPO-DNA复合物相对表达量和Cit-H3的浓度增加,细胞活力和侵袭增加(P<0.05);而与OTUB2组比较,OTUB2+DNaseⅠ组MPO-DNA复合物相对表达量和Cit-H3的浓度减少,细胞活力和侵袭减少(P<0.05)。Co-IP实验、GST pull down实验和His-tag pull down实验表明OTUB2和DDX54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与OTUB2+si-NC组比较,OTUB2+si-DDX54组MPO-DNA复合物相对表达量和Cit-H3的浓度减少,细胞活力和侵袭减少(P<0.05)。结论去泛素化酶OTUB2可以通过上调DDX54的增加NETs的形成并促进CRC细胞活力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泛素化 OTUB2 DDX54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结直肠癌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