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愈水凝胶的构建及生物医学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肖福兵 李红 +3 位作者 刘洁 蒙丽君 杜文芳 杨胜园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55-864,共10页
水凝胶是一类亲水但不溶于水的三维网络结构聚合物,通常具有高含水量、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较强的渗透能力。因水凝胶与生物组织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药物输送、细胞培养等生物医学领域。然而,传统的水凝胶通常表现... 水凝胶是一类亲水但不溶于水的三维网络结构聚合物,通常具有高含水量、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较强的渗透能力。因水凝胶与生物组织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药物输送、细胞培养等生物医学领域。然而,传统的水凝胶通常表现出机械强度低、易损伤、使用寿命短等局限。近年来,随着分子设计和合成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发出了一类具有自动修复损伤能力的自愈水凝胶,极大地弥补了传统水凝胶的缺陷。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动态非共价键和共价键构建自愈水凝胶的研究进展,分别讨论了基于非共价键(包括氢键作用、疏水缔合作用、主客体相互作用和离子相互作用)和共价键(包括硼酸酯键、亚胺键、酰腙键和二硫键)等作用机理构建自愈水凝胶的方法,以及自愈水凝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对自愈水凝胶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前景作了简要总结,旨在为自愈水凝胶材料的合成及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自愈水凝胶 非共价键 共价键 生物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真菌Phaeosphaeriopsis sp. ZYX-Z-811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2
作者 全苗苗 马青云 +4 位作者 杨理 谢晴宜 戴好富 郝玉娥 赵友兴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7,共7页
对海洋真菌Phaeosphaeriopsis sp. ZYX-Z-811发酵液中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并评价其生物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向C18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及红... 对海洋真菌Phaeosphaeriopsis sp. ZYX-Z-811发酵液中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并评价其生物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向C18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及红外和紫外波谱技术对分离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4-epi-lignicol(1)、lignicol(2)、6-demethylkigelin(3)、6,8-dihydroxy-3,4,7-trimethylisocoumarin(4)、6,7-dimethoxymellein(5)、musaone A(6)、2-(4-hydroxyphenyl)ethylacetate(7)、3-吲哚甲醛(8)、吲哚-3-乙酸甲酯(9)、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0),其中化合物1为未发表的化合物,文章通过电子圆二色谱(electrostatic circular dichroism, ECD)计算确定了其绝对构型。对这些化合物分别进行抗氧化和α-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发现化合物10有弱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Phaeosphaeriopsis sp. 次生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诺如病毒的分离、富集与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普春敏 陈丽丽 +2 位作者 索玉娟 赵晓燕 白亚龙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5期131-141,共11页
由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感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食源性病毒的检测是我国公共卫生研究领域的重点和挑战。其中,食品样本的前处理一直是食源性病毒检测的瓶颈环节,且因不同食品基质的复杂程度不一,需要针对... 由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感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食源性病毒的检测是我国公共卫生研究领域的重点和挑战。其中,食品样本的前处理一直是食源性病毒检测的瓶颈环节,且因不同食品基质的复杂程度不一,需要针对不同的基质制定不同的洗脱富集方法。本文综述了不同食品基质的洗脱富集方法,对抗体、适配体、多肽以及组织血型抗原四种NoV分子识别元件进行了详细阐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NoV的分子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对NoV洗脱纯化及检测技术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诺如病毒 分子识别 洗脱富集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促重组等温扩增实时荧光法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胡海洋 应婉琴 +3 位作者 何军 吕芷贤 谢小平 邓仲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4-270,共7页
利用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技术建立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的实时荧光检测方法。针对肺炎支原体P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对临床样本进行验证。ERA实时荧光法... 利用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技术建立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的实时荧光检测方法。针对肺炎支原体P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对临床样本进行验证。ERA实时荧光法在25-40℃均具有扩增能力,在35℃条件下对肺炎支原体的扩增效果最好,20 min内可完成扩增;该法对肺炎支原体的检出限为10^(3) copies/μL;并对其他6种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均无扩增曲线产生,有较好的特异性;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为标准,ERA实时荧光法对34份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的诊断敏感度为96.15%、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8.89%。本研究构建的ERA实时荧光法可以快速简单、灵敏和特异地检测出肺炎支原体,满足现场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促重组等温扩增技术 实时荧光检测 肺炎支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蛋白酶铜簇荧光猝灭法检测叶酸 被引量:3
5
作者 易雨欣 吴思思 +5 位作者 牟娇 符运雪 刘璐航 钱多 梁好 杨胜园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5,共7页
本文以菠萝蛋白酶为模板,水合联氨为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能发射橙色荧光的菠萝蛋白酶铜纳米簇(Bro-CuNCs),该Bro-CuNCs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25 nm和585 nm,基于Bro-CuNCs和叶酸之间的内滤效应(IFE),叶酸可导致Bro-CuNCs... 本文以菠萝蛋白酶为模板,水合联氨为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能发射橙色荧光的菠萝蛋白酶铜纳米簇(Bro-CuNCs),该Bro-CuNCs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25 nm和585 nm,基于Bro-CuNCs和叶酸之间的内滤效应(IFE),叶酸可导致Bro-CuNCs的荧光发生猝灭。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叶酸在5.0×10^(-8)~2.0×10^(-6) mol·L^(-1)的浓度范围内与荧光猝灭度ΔF/F_(0)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F/F 0=1.56c(0.1μM)+0.046,相关系数r=0.9980,检出限为1.85×10^(-8) mol·L^(-1),加标回收率介于98.3%~103.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4.0%,说明该方法准确度好,精密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簇 叶酸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核糖核酸-银纳米簇荧光探针用于沙眼衣原体的定量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丹靓 周朴帆 +3 位作者 刘璐瑶 张雪冰 梁好 陈丽丽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6-511,共6页
采用化学法合成脱氧核糖核酸-银纳米簇(DNA-AgNCs)荧光探针,并用于沙眼衣原体色氨酸合成酶β链基因(目标序列)的选择性荧光检测。在pH 6.6乙酸盐缓冲溶液中加入两条DNA探针和硝酸银,在还原剂硼氢化钠作用下合成了荧光强度大的DNA-AgNCs... 采用化学法合成脱氧核糖核酸-银纳米簇(DNA-AgNCs)荧光探针,并用于沙眼衣原体色氨酸合成酶β链基因(目标序列)的选择性荧光检测。在pH 6.6乙酸盐缓冲溶液中加入两条DNA探针和硝酸银,在还原剂硼氢化钠作用下合成了荧光强度大的DNA-AgNCs。在pH 5.5乙酸铵缓冲溶液中加入目标序列和DNA-AgNCs溶液,使混合溶液体积达到100μL,其中DNA-AgNCs的浓度达到1.5μmol·L^(-1)(以DNA浓度计),于15℃反应10 min,目标序列与其中一条DNA探针杂交,DNA-AgNCs结构被破坏,检测体系荧光猝灭。结果显示:DNA-AgNCs颗粒呈类球形,粒径约为2 nm,分散性良好且未发生团聚,荧光激发、发射波长分别在558,610 nm处。猝灭程度ΔF(目标序列添加后、前的检测体系荧光强度的差值)与目标序列浓度在0.23~1.10μmol·L^(-1)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57 nmol·L^(-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为1.5%~4.9%。添加目标序列以及10倍目标序列浓度的同源序列、症状相似序列、衣原体序列和随机序列,仅目标序列加入时,检测体系荧光猝灭,说明合成的荧光探针具有优异的选择性;以海拉细胞裂解液和胎牛血清作模拟基质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8.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银纳米簇 沙眼衣原体 荧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生糙孢腹菌(Asperosporus subterraneus)--中国一新记录属种
7
作者 谢德春 何淑娴 +3 位作者 王超群 宋斌 郝玉娥 张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1-936,共6页
通过传统形态分类学与现代分子系统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采集自广东的一种腹菌类真菌进行鉴定与描述。结果表明:研究标本为埋生糙孢腹菌(Asperosporus subterraneus Karlsen-Ayala,Gazis&M.E.Sm.),是2021年报道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 通过传统形态分类学与现代分子系统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采集自广东的一种腹菌类真菌进行鉴定与描述。结果表明:研究标本为埋生糙孢腹菌(Asperosporus subterraneus Karlsen-Ayala,Gazis&M.E.Sm.),是2021年报道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蘑菇科新属糙孢腹菌属(Asperosporus Karlsen-Ayala,Gazis&M.E.Sm.)成员,目前该属只包含这一个物种,在我国首次被记录。埋生糙孢腹菌的主要特征是担子果不规则球形,外包被稍皱,初期白色至灰白色,后期呈淡棕色;子实体切开后初期淡绿色,后变为粉红色,有土腥味;担孢子14~18µm×11~16µm,宽椭圆形至近球形,粗糙,具锥形纹饰,在5%KOH溶液中呈橙褐色,在Melzer染液中加深为深棕色,孢子上常附着担子小梗残留物。研究标本保藏于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馆(GDG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科 糙孢腹菌属 新记录 系统发育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