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间质比及联合免疫评分对预测脊柱脊索瘤患者生存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博文 邹明向 +4 位作者 刘福生 吴海林 王孝宾 吕国华 李晶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4-144,共11页
目的:分析脊柱脊索瘤中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免疫评分(immunescore,IS)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TSR及其联合IS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脊柱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4例,女性23例。由... 目的:分析脊柱脊索瘤中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免疫评分(immunescore,IS)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TSR及其联合IS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脊柱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4例,女性23例。由2位病理科医师对病理切片中的TSR进行独立评估,利用X-tile软件获得局部无复发生存期(local relapse-free survival,LRFS)及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具有最小对数秩P值的点,利用该点将患者分为高TSR组和低TSR组;应用免疫组化法对77例脊索瘤标本进行CD3+和CD8+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子集的检测,再对其进行自动图像分析,得出IS,并将患者分为高IS组和低IS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临床和病理参数(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位置、术前复发、周围组织浸润、级别、分期、切除方式、出血和坏死情况、TSR和IS)与患者结局(LRFS、OS)的关系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纳入单因素分析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LR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s相关性分析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TSR联合IS和TSR或IS单独使用时的预测能力。应用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评估两位评估者之间TSR测量的一致性。结果:两位评估者在TSR评估方面存在很强的相关性(r=0.924,P<0.001);Bland-Altman证实两位评估者之间TSR数据的平均差异较小,有良好的一致性(P=0.292)。单变量分析显示TSR、IS、年龄、周围肌肉浸润、手术切除方式与LRFS存在相关性(P<0.05)。TSR、IS、周围肌肉浸润、肿瘤分期、手术切除方式与OS存在相关性(P<0.05)。TSR与IS呈正相关(P<0.05),高IS预示着良好的临床预后,而低TSR和低IS患者存活率最低。LRFS的多变量Cox分析显示周围肌肉浸润、TSR和IS可独立预测预后(P<0.05),OS的多变量Cox分析显示TSR是OS的唯一预测因素(P=0.011)。ROC分析显示TSR在预测LRFS和OS方面的能力与IS相当[LRFS:AUC(TSR)=0.565,AUC(IS)=0.630;OS:AUC(TSR)=0.632,AUC(IS)=0.648];将TSR纳入IS系统中可提高TSR对疾病复发和生存率预测的准确性[LRFS:AUC(TSR+IS)=0.709;OS:AUC(TSR+IS)=0.727]。结论:TSR与患者的生存率相关,且是LRFS和OS的预测因素。在生存分析中纳入TSR可提高其预测预后的能力,将TSR纳入IS系统中可提高IS对疾病复发和生存率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肿瘤间质比 生存分析 预测因素 免疫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文军 陆凌云 +3 位作者 宋西正 胡文凯 王麓山 刘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63-66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新鲜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导向下,经皮穿刺分别置入4枚Schanz椎弓根钉进入伤椎上下椎体,安放自行研制的外固定复位器并进行三维矫形,透...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新鲜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导向下,经皮穿刺分别置入4枚Schanz椎弓根钉进入伤椎上下椎体,安放自行研制的外固定复位器并进行三维矫形,透视下复位满意后,用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自固化磷酸钙CPC)行伤椎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全组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0min;平均失血量为70ml;平均每个椎体注入PMMA或CPC3.5ml,术后1周X线片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19mm恢复至35mm;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9°矫正到平均4.5°。术后CT发现椎体后缘少量渗漏2例,椎间隙骨水泥渗漏2例,均无临床症状。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7个月。患者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无明显丢失,相邻节段椎间隙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应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创伤小,出血量少,疗效满意,伤椎非融合性固定既能有效地防止矫正度的丢失又能避免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胸腰椎 椎弓根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低温理疗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被引量:8
3
作者 罗光平 刘洪 +5 位作者 肖业生 王文军 蒲丹 杨长远 朱钧 向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7期648-650,共3页
目的探讨激光低温理疗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08年3月,应用低功率激光低温理疗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35例,采用低功率激光,按脉冲时间1s,间隔时间1s的标准,功率3.5W,持续时间30min的标准治疗,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 目的探讨激光低温理疗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08年3月,应用低功率激光低温理疗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35例,采用低功率激光,按脉冲时间1s,间隔时间1s的标准,功率3.5W,持续时间30min的标准治疗,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15例行1次手术,14例行2次手术,6例行3次手术。最终疗效为32例有效(其中7例优,24例良,1例可),2例无效,1例因效果不佳行开放手术治疗,有效率达91.4%(32/35),优良率88.6%(31/35)。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低功率激光低温理疗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确切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理疗 椎间盘源性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文军 李学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6-568,共3页
目前寰枢椎后路固定常用的技术有Gallie钢丝、Brooks钢丝、Halifix椎板夹、Apofix椎板钩、Magerl经侧块关节螺钉等方法固定。钢丝联合经关节螺钉(Brook+Magerl术)方法固定能提供坚强的固定和较高的融合率,也有助于通过维持脊柱的力... 目前寰枢椎后路固定常用的技术有Gallie钢丝、Brooks钢丝、Halifix椎板夹、Apofix椎板钩、Magerl经侧块关节螺钉等方法固定。钢丝联合经关节螺钉(Brook+Magerl术)方法固定能提供坚强的固定和较高的融合率,也有助于通过维持脊柱的力线而使脊髓得到间接减压,但经关节螺钉固定有并发椎动脉损伤的可能,而且不管采用哪种置钉技术,均需处理寰枢椎侧块关节后方的椎静脉丛方可显露进钉点。自从谭明生创造性应用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以来,该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Tan等[2]在对50具亚洲裔人寰椎标本进行形态学研究后提出,螺钉的进钉点应位于后弓的背侧,而不是从后弓的下方进入寰椎侧块,螺钉经寰椎后弓、峡部至侧块内,Resnick等[3]称之为寰椎的椎弓根螺钉。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即通常所说的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与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不是等同的概念。近年来在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中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显示出其他固定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国内外关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的报道屡见不鲜,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技术 寰椎侧块 置入技术 Brooks钢丝 经关节螺钉固定 枢椎椎弓根螺钉 APOFIX椎板钩 应用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碳素纤维cage置入治疗颈椎病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文军 姚女兆 +3 位作者 刘利乐 胡文凯 朱一平 王麓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665-667,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及碳素纤维cage置入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例颈椎病患者,应用内窥镜手术系统进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后碳素纤维cage置入,分析总结术前及术后影像学和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 目的:探讨颈前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及碳素纤维cage置入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例颈椎病患者,应用内窥镜手术系统进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后碳素纤维cage置入,分析总结术前及术后影像学和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均在内窥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单节段12例,双节段3例。术中出血量80~300ml,平均210ml,术后住院时间6~9d,平均7d。随访6~15个月,平均11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椎间植骨融合,cage无移位等并发症出现。结论:颈前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碳素纤维cage置入治疗颈椎病具有创伤小、生理曲度恢复满意、骨融合可靠等优点,是临床可供选择的微创治疗颈椎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下颈椎椎弓根通道不同外偏角方向变化规律的数字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熙 李严兵 +4 位作者 张美超 谢叻 阳明智 王文军 钟世镇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4,共4页
应用数字技术探讨中下颈椎椎弓根在头尾偏角不变而不同外偏角方向通道投影的变化规律.原始数据来源于1例健康成人头颈部的CT连续断层扫描数据集,将CT连续断层扫描数据导入Mimucs 8.11软件,三维重建颈椎数字解剖模型,然后将重建的... 应用数字技术探讨中下颈椎椎弓根在头尾偏角不变而不同外偏角方向通道投影的变化规律.原始数据来源于1例健康成人头颈部的CT连续断层扫描数据集,将CT连续断层扫描数据导入Mimucs 8.11软件,三维重建颈椎数字解剖模型,然后将重建的结果以,stl格式保存,将椎骨数字模型导入Imageware 10.0软件进一步分析.三维重建得到C3-7数字模型,从不同方向观察各椎骨形态正常;得到C3-7,在不同外偏角方向椎弓根通道点云投影及其内边界、内切圆;模拟植入C3-7,各个节段不同外偏角方向最大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椎弓根通道 外偏角 数字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