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的结构特征及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肖健 王川 吴移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8-344,共7页
包涵体膜蛋白是一类由衣原体分泌并被转运至包涵体膜的衣原体特异性蛋白。进入宿主细胞后,衣原体即可分泌大量蛋白对包涵体膜进行修饰,这类蛋白位于衣原体-宿主细胞界面处,因此可在维持包涵体稳定性、衣原体营养摄取及与宿主细胞发生相... 包涵体膜蛋白是一类由衣原体分泌并被转运至包涵体膜的衣原体特异性蛋白。进入宿主细胞后,衣原体即可分泌大量蛋白对包涵体膜进行修饰,这类蛋白位于衣原体-宿主细胞界面处,因此可在维持包涵体稳定性、衣原体营养摄取及与宿主细胞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本文就包涵体膜蛋白的结构特征及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更深入了解这种衣原体效应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 包涵体膜蛋白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X7受体在胞内病原体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贺樟平 陈列松 吴移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37-1043,共7页
P2X7受体属于ATP激活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型受体,其在人体分布广泛,参与调控机体的多种生理过程。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攻击免疫系统时,ATP从宿主细胞释放,在细胞外作为危险信号,激活P2X7受体,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如活性氧的产生... P2X7受体属于ATP激活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型受体,其在人体分布广泛,参与调控机体的多种生理过程。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攻击免疫系统时,ATP从宿主细胞释放,在细胞外作为危险信号,激活P2X7受体,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如活性氧的产生、促进溶酶体吞噬作用、释放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介导NLRP3炎性小体的形成,促进IL-1β成熟和释放等。近年来,基于P2X7受体基因靶向敲除动物模型的成功构建和特异性P2X7受体拮抗剂的研发,该受体有望成为治疗胞内病原体感染的新靶点。本文以P2X7受体特征、分布,在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探讨该受体作为感染性疾病治疗靶点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X7受体 ATP 胞内病原体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卡氏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3
作者 张媛 张媛媛 +1 位作者 李振军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8-634,共7页
目的诺卡氏菌是一种新发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呈全球性分布,它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人类疾病。近年来,病例报道明显增加,但大多数人对该菌不熟悉,本文就诺卡氏菌的分布、感染途径、致病性、分类及鉴定等做一综述。
关键词 诺卡菌 分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桂莲 张敬蕊 +3 位作者 赵秀芹 杨骜 连璐璐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9-322,326,共5页
目的评价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的可行性。方法用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对41株和7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分别检测利福平和异烟肼的最小抑菌浓度,记录获得结果时间,利用ROC曲线... 目的评价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的可行性。方法用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对41株和7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分别检测利福平和异烟肼的最小抑菌浓度,记录获得结果时间,利用ROC曲线确定利福平和异烟肼的最佳耐药阈值,并和传统的药物敏感性实验罗氏比例法进行比较。结果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获得结果平均时间为8d,利福平和异烟肼的最佳耐药阈值均为0.5μg/mL,以罗氏比例法为金标准,利福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0%,异烟肼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6%和100.0%。结论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是一种简便、敏感、快速的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利福平 异烟肼 耐药性 Alamar Blue显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检测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艳 刘丹 +3 位作者 朱翠明 黄泽智 蒙松年 唐翠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9-484,共6页
目的应用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检测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5种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40株Mp临床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建立高保真聚合酶和3′硫化修饰引物的分子开关,用分子开关进行Mp临床分离株的... 目的应用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检测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5种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40株Mp临床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建立高保真聚合酶和3′硫化修饰引物的分子开关,用分子开关进行Mp临床分离株的PCR扩增,检测其是否存在Mp 23SrRNA 2063、2064和2617 3个热点突变,并通过基因测序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点突变,分析点突变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5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Mp对14元环的红霉素和克拉霉素耐药程度最高,其MIC≥128mg/L;对15元环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和交沙霉素相对敏感,其中交沙霉素抗Mp活性最高,其MIC≤4mg/L。用高保真聚合酶和3′硫化修饰引物的分子开关行PCR扩增,检测出35株发生了2063位点基因突变,3株发生2064位点基因突变,未检测出2617位点突变。用基因测序检测到35株Mp发生A2063G的突变,3株发生A2064G的突变,未检测到2617位点突变,与分子开关的检测结果一致,并且2063、2064位点突变Mp株均对大环内酯类药物高度耐药。结论分子开关可识别23SrRNA基因突变,可用于分析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开关 肺炎支原体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卡菌的培养和染色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媛 张媛媛 +1 位作者 万康林 李振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0-236,共7页
目的了解诺卡菌的培养及染色特征。方法采用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哥伦比亚血琼脂基础培养基和沙保弱琼脂培养基,分别在25℃和37℃条件下培养,观察不同种类诺卡菌的生长时间和菌落生长形态。应用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及改良抗酸染色方法进... 目的了解诺卡菌的培养及染色特征。方法采用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哥伦比亚血琼脂基础培养基和沙保弱琼脂培养基,分别在25℃和37℃条件下培养,观察不同种类诺卡菌的生长时间和菌落生长形态。应用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及改良抗酸染色方法进行染色,观察诺卡菌的染色特征和形态特点。结果共对从德国的DSMZ菌种保藏中心购得的7个种23株诺卡菌标准参照菌株进行了培养观察。诺卡菌的菌落形态和颜色多样,菌落形态有针尖状、雪花状、菜花状、不规则状等,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橙红色、灰色等。诺卡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弱抗酸性菌,用不同浓度的脱色液进行抗酸染色,所用脱色液浓度越低,抗酸染色阳性率越高,硫酸脱色液浓度为0.125%时,诺卡菌抗酸染色阳性率最高。结论诺卡菌具有独特的培养和染色特征,菌落形态和镜下形态多样。诺卡菌为弱抗酸菌,0.125%硫酸脱色液的改良抗酸染色方法检测阳性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氏菌 培养 染色 改良抗酸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耐药水平与其耐药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桂莲 张敬蕊 +3 位作者 赵秀芹 杨骜 连璐璐 万康林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54-359,共6页
目的探讨Mtb耐药相关基因katG、inhA、oxyR-ahpC突变与对INH的耐药水平及rpoB突变与对RFP的耐药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分别检测59株耐INH的Mtb临床分离株对INH和30株耐RFP菌株对RFP的最低抑菌浓度(the minimum in... 目的探讨Mtb耐药相关基因katG、inhA、oxyR-ahpC突变与对INH的耐药水平及rpoB突变与对RFP的耐药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分别检测59株耐INH的Mtb临床分离株对INH和30株耐RFP菌株对RFP的最低抑菌浓度(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同时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对INH耐药菌株katG、inhA、oxyR-ahpC和对RFP耐药菌株rpoB的突变情况。结果 INH MIC为0.2500~1.0000μg/ml(低水平耐药菌株)和MIC≥2.0000μg/ml(高水平耐药菌株)的INH耐药株,inhA启动子突变率前者高于后者[53.8%(7/13),4.3%(2/46)],katG315突变率前者低于后者[15.4%(2/13),76.1%(35/46)],χ2值分别为15.57和13.48,P值均为0.000。RFP MIC为0.5000~16.0000μg/ml和MIC≥32.0000μg/ml的RFP耐药株,rpoB531和526位总突变率前者低于后者[62.5%(5/8),95.5%(21/22)],P确切概率=0.048。结论 INH耐药菌株inhA启动子突变与INH低水平耐药有关,katG315突变与INH高水平耐药有关;rpoB531和526位突变与RFP高水平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RFP INH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何军 吴移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74-1076,共3页
关键词 支原体 膜蛋白 脂质 生长繁殖 代谢能力 生物合成 细胞壁 多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嗜衣原体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旃 陈虹亮 吴移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6-278,共3页
关键词 肺炎衣原体 基因组学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细菌分类学 胞内寄生 衣原体科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原体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劼 吴移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73-1077,共5页
关键词 生殖支原体 基因组学 致病性支原体 猪肺炎支原体 基因组测序 DNA序列 基因组结构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淋病LTB-PorB核酸疫苗与蛋白疫苗联合应用增强免疫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戴志兵 胡四海 +7 位作者 刘清南 陈敏 王玉峰 张愉快 余敏君 朱翠明 李忠玉 陆春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59-1063,1068,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抗淋病LTB-PorB核酸疫苗与蛋白疫苗联合免疫的免疫增强效应,为研制抗淋病疫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量制备核酸疫苗(pcDNA3.1(-)/ltB-porB)及重组蛋白疫苗(rLTB-PorB);通过鼻饲途径将核酸疫苗和蛋白疫苗采用核酸初免-蛋白... 目的:初步探讨抗淋病LTB-PorB核酸疫苗与蛋白疫苗联合免疫的免疫增强效应,为研制抗淋病疫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量制备核酸疫苗(pcDNA3.1(-)/ltB-porB)及重组蛋白疫苗(rLTB-PorB);通过鼻饲途径将核酸疫苗和蛋白疫苗采用核酸初免-蛋白加强(DNAprime-protein boost)联合免疫以及分别单独免疫雌性BALB/c小鼠,同时设PBS及空质粒(pcDNA3.1(-))对照组,检测各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免疫后第56天,联合免疫组小鼠生殖道sIgAA450(1·083±0·179)、血清IgG A450(1.023±0.116)、脾淋巴细胞诱生的IL-4[(357.58±34.44)/pg/ml]和IFN-γ[(261.85±29.92)/pg/ml]水平均明显高于各对照组(P<0.01),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率(SI:2.12±0.29)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核酸疫苗组、蛋白疫苗组和联合免疫组血清IgG亚类IgG2a/IgG1比值分别为1.678、0.455和0.693。结论:LTB-PorB核酸疫苗和蛋白疫苗联合免疫组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明显优于单独的核酸疫苗组和蛋白疫苗组,且以诱导Th2倾向性免疫应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 孔蛋白B 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 核酸疫苗 蛋白疫苗 联合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16S rDNA克隆文库筛查腹泻病暴发病原体及特异毒力基因验证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新蓉 刘劼 叶长芸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00-903,共4页
目的以16S rDNA克隆文库筛查某地腹泻病暴发的病原体,并验证筛查结果的可靠性。方法收集12份暴发期内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抽提粪便中总细菌基因组,随机抽取3例患者,应用中国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的16S rDNA克隆文库方法筛... 目的以16S rDNA克隆文库筛查某地腹泻病暴发的病原体,并验证筛查结果的可靠性。方法收集12份暴发期内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抽提粪便中总细菌基因组,随机抽取3例患者,应用中国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的16S rDNA克隆文库方法筛查可能的致腹泻病原菌,根据筛查结果,设计致腹泻病原菌特异性毒力基因的引物进行PCR验证,同时对其它9份粪便标本进行该致病菌的PCR检测,根据致病菌的检出比例,确定可能导致本次腹泻病暴发的病原体。结果用16S rDNA克隆文库在3例患者标本中筛查到2例可能存在志贺菌或大肠杆菌,用针对志贺菌的特异性毒力基因ipaH对该2例患者标本进行PCR检测为阳性。在其它9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6例检测到志贺菌,志贺菌在腹泻病例中的总检出率为66.7%(8/12)。16S rDNA克隆文库筛查结果与志贺菌ipaH基因的验证结果均显示,3号病例的志贺细菌基因组在粪便总细菌基因组中所占的比例比2号病例高,两种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志贺菌可能是导致某地本次腹泻病暴发的主要病原体。16S rDNA基因克隆文库法能快速筛查到可能的病原菌,其筛查结果比较可靠,因此,该方法对于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的病原体筛查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DNA 腹泻 暴发 粪便 志贺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梅毒螺旋体重组蛋白Tp045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莫小辉 吴移谋 +3 位作者 张明 顾伟鸣 刘双全 赵飞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9-732,共4页
目的利用基因重组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梅毒螺旋体(Tp)重组蛋白Tp0453的单克隆抗体(mAb),评价其在早期梅毒Tp抗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以重组蛋白Tp0453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后的小鼠脾脏与SP2/0细胞融合,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 目的利用基因重组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梅毒螺旋体(Tp)重组蛋白Tp0453的单克隆抗体(mAb),评价其在早期梅毒Tp抗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以重组蛋白Tp0453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后的小鼠脾脏与SP2/0细胞融合,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并对阳性细胞经亚克隆建株;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抗体,用硫酸铵沉淀法对mAb进行纯化并测定其亚类和效价;以自制的mAb建立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梅毒患者分泌物标本,并与镀银染色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重组蛋白Tp0453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5B2、8B9、9C6和2F8,其mAb效价分别为1∶25000、1∶8000、1∶50000、1∶10000;2F8杂交瘤细胞分泌的mAb为IgG2b,其他3株交瘤细胞分泌的mAb均为IgG1;4株mAb腹水经SDS-PAGE均显示出一条分子量约为50kDa的重链条带和一条分子量为26kDa的轻链条带;4株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在90~108范围内变化。IIF显示自制的mAb能与天然的Tp抗原结合,检测86例分泌物标本,IIF与镀银染色的符合率为95.3%。结论本实验成功获得了抗Tp0453重组蛋白的mAb,该mAb能识别天然的Tp0453抗原,有望应用于早期梅毒感染的抗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单克隆抗体 重组Tp0453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校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调查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劼 蒋德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28-29,82,共3页
目的:调查大学生HBsAg的携带率,以及大学生在校期间HBsAg携带状况的动态变化,为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某高校2000级大学生进行2次体检,即新生入校体检和毕业生体检,抽取静脉血,ELISA法检测HBsAg,采用SPSS13.0... 目的:调查大学生HBsAg的携带率,以及大学生在校期间HBsAg携带状况的动态变化,为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某高校2000级大学生进行2次体检,即新生入校体检和毕业生体检,抽取静脉血,ELISA法检测HBsAg,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6 244人,新生HBsAg携带率为5.7%,新生HBsAg携带率在性别、专业和地区无显著性差异;毕业生总的HBsAg携带率为13.8%,医学专业的毕业生HBsAg携带率显著低于非医学专业的毕业生,男性毕业生显著高于女性。HBsAg阴转率为7.3%。结论:大学生在校期间可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大学生是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病毒 学生 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 FoxP3^+ Treg细胞在幽门螺杆菌感染C57BL/6小鼠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胜 刘亚普 +4 位作者 罗晶晶 冯安贵 唐双阳 刘硕 张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探索CD4+FoxP3+Treg细胞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中作用。方法:建立H.pylori感染的小鼠模型,同时设立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胃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中CD4+FoxP3+Treg细胞的比率;RTPCR检测胃组织中foxp3基... 目的:探索CD4+FoxP3+Treg细胞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中作用。方法:建立H.pylori感染的小鼠模型,同时设立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胃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中CD4+FoxP3+Treg细胞的比率;RTPCR检测胃组织中foxp3基因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IL-10、TGF-β1、IFN-γ的水平。用H.pylori全菌超声抗原刺激感染组脾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的变化。ELISA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感染组小鼠胃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中CD4+FoxP3+Treg细胞的比率升高(P<0.01),胃组织高表达foxp3基因。血清中IFN-γ含量增高(P<0.05)。脾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H.pylori抗原刺激组和阳性刺激组中CD4+FoxP3+Treg细胞比率上升(P<0.01),且大量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P<0.05)和TGF-β1(P<0.05)结论:CD4+Foxp3+Treg细胞与H.pylori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TREG细胞 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p3在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中的表达情况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焦海春 肖建华 +2 位作者 崔彦芬 胡杰 何涛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1-173,181,共4页
目的:研究Foxp3在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STZ)致诱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半定量RT-PCR检测脾脏Foxp3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脾脏Scurfin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研究Foxp3在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STZ)致诱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半定量RT-PCR检测脾脏Foxp3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脾脏Scurfin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Treg细胞亚群比例。结果:模型组Foxp3mRNA及其蛋白产物Scurfin的表达短期内上升,约在7天左右开始下降,到30天左右低于对照组(P<0.05)。7天内,CD4+CD25+Treg细胞亚群比例在模型组与对照组大致相等,而7天后,其比例在模型组逐渐下降(P<0.05)。结论:Foxp3的表达异常,使CD4+CD25+Treg细胞亚群比例下降,以致不能抑制效应性CD4+T细胞的增殖对胰岛的破坏,此机制参与了1型糖尿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P3 CD4+CD25+TREG细胞 1型糖尿病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热嗜衣原体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黎知青 吴移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09-712,共4页
目前,7株鹦鹉热嗜衣原体全基因组已测序完整,揭示了不同株之间的相同性与差异性。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多形态膜蛋白多基因家族、Ⅲ型分泌系统基因和包涵体膜蛋白基因是鹦鹉热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Cps)研究的重点。对多个种株... 目前,7株鹦鹉热嗜衣原体全基因组已测序完整,揭示了不同株之间的相同性与差异性。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多形态膜蛋白多基因家族、Ⅲ型分泌系统基因和包涵体膜蛋白基因是鹦鹉热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Cps)研究的重点。对多个种株Cps基因组完整核苷酸序列测定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Cps的致病机制,寻找更好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Cps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嗜衣原体 基因组 测序 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ureI核酸疫苗免疫活性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李杰 于文 +3 位作者 刘胜 张艳 朱翠明 吴移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95-898,共4页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ureI核酸疫苗诱导C57BL/6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方法重组质粒pcDNA3.1(+)/ureI、空质粒pcDNA3.1(+)及PBS分别肌注免疫C57BL/6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以及脾淋巴细胞培养上...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ureI核酸疫苗诱导C57BL/6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方法重组质粒pcDNA3.1(+)/ureI、空质粒pcDNA3.1(+)及PBS分别肌注免疫C57BL/6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以及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4和IFN-γ含量,MTT比色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PCR和免疫荧光组化法检测ureI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 pcDNA3.1(+)/ureI能够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IgG抗体,该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经UreI重组蛋白刺激后,其刺激指数和培养上清中IL-4、IFN-γ含量明显升高;ureI基因可在小鼠肌细胞中有效表达。结论 pcDNA3.1(+)/ureI核酸疫苗能刺激C57BL/6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为进一步研究该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ureI 核酸疫苗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血清型L2体外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
19
作者 张军华 陈丽丽 +1 位作者 李忠玉 吴移谋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5-30,共6页
研究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血清型LGV L2在体外培养的繁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确定血清型LGV L2在体外培养的最佳生长发育条件。用沙眼衣原体血清型LGV L2分别感染HEp-2细胞、HeLa229细胞、HepG-2细胞、SGC-7901细胞和V... 研究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血清型LGV L2在体外培养的繁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确定血清型LGV L2在体外培养的最佳生长发育条件。用沙眼衣原体血清型LGV L2分别感染HEp-2细胞、HeLa229细胞、HepG-2细胞、SGC-7901细胞和Vero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包涵体形成单位(inclusion fig-ure unity,IFU)和观察培养不同时间后包涵体的形态,比较不同细胞对血清型LGV L2的敏感性及血清型LGVL2在不同细胞内的生长情况。同时分别设DEAE葡聚糖处理组与未处理组,含放线菌酮培养组与不含放线菌酮培养组,比较培养12、24、36和48 h后血清型LGV L2包涵体形态、IFU和Real-Time PCR定量检测血清型LGV L2的核酸量,判断DEAE葡聚糖和放线菌酮对沙眼衣原体血清型LGV L2生长的影响。在感染20 h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HEp-2、Vero、HepG-2、HeLa和SGC-7901细胞均不同程度肿胀,5种细胞内均可见包涵体,大约40~48 h后包涵体占据整个胞浆。IFU计数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5种细胞中HeLa细胞感染率最高,HepG-2细胞感染率最低,血清型LGV L2在HeLa细胞中生长速度最快。荧光显微镜下计数IFU,发现DE-AE葡聚糖预处理组和对照组中血清型LGV L2的感染率和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区别,而含放线菌酮培养组中各细胞内血清型LGV L2生长速度较对照组快,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放线菌酮组各细胞内血清型LGVL2核酸量较对照组高。血清型LGV L2在HeLa细胞中的感染率最高,DEAE葡聚糖对血清型LGV L2的感染没有明显影响,而体外培养时添加放线菌酮有利于血清型LGV L2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LGV L2 DEAE葡聚糖 放线菌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因子结合蛋白作为B群流脑候选疫苗抗原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谢梅花 肖骁 胡四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8-270,共3页
脑膜炎奈瑟菌表面蛋白H因子结合蛋白(f HBP),是脑膜炎奈瑟菌的外膜蛋白和重要毒力因子,能与补体调节蛋白H因子结合。结合于脑膜炎奈瑟菌表面的H因子,能下调补体系统的激活作用,使脑膜炎奈瑟菌逃避补体系统的攻击。f HBP能诱导机体产生... 脑膜炎奈瑟菌表面蛋白H因子结合蛋白(f HBP),是脑膜炎奈瑟菌的外膜蛋白和重要毒力因子,能与补体调节蛋白H因子结合。结合于脑膜炎奈瑟菌表面的H因子,能下调补体系统的激活作用,使脑膜炎奈瑟菌逃避补体系统的攻击。f HBP能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的保护性抗体,抗f HBP抗体与f HBP结合后可阻止f HBP与H因子的结合,从而使细菌易于被补体系统杀灭和清除。因此,f HBP已成为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理想的疫苗候选抗原之一。现就f HBP的结构、基因的表达与调节、作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疫苗候选抗原的作用、应用策略、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菌 B血清群 H因子结合蛋白 候选疫苗 抗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