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校园声环境监测与评价——以南华大学红湘校区为例
1
作者 张洪浩 黄春华 +1 位作者 刘杞元 郑芳君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208,共7页
校园噪声已造成许多师生短期和长期的健康缺陷。为得到准确全面的高校声环境监测与评价结果,使用问卷收集校园声环境满意度,后基于实测声学数据,使用箱型图、噪声污染指数法、噪声超标率、声源分析和预测模型等对测点及功能区进行深入研... 校园噪声已造成许多师生短期和长期的健康缺陷。为得到准确全面的高校声环境监测与评价结果,使用问卷收集校园声环境满意度,后基于实测声学数据,使用箱型图、噪声污染指数法、噪声超标率、声源分析和预测模型等对测点及功能区进行深入研究,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整体评价。结果表明:红湘校区声环境满意度较低;校园工作日与周末的噪声数据集偏态和离散程度均有差异,其中职工区最为明显,运动区最为相似;根据噪声污染指数法所得结果显示周末声环境质量优于工作日;噪声超标率达100%的为3个,0%为4个;该校园噪声主要来自车辆、学生活动和机械设备,可对其采取针对措施;基于多项式回归采用部分测点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3种方法对模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较好,表明其可为校园噪声治理作出贡献;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其声环境基本达标,但2类隶属度达到0.057,表明在部分测点仍存在噪声污染。综上,文章所提流程较国标简单,以平均等效声级作为评价依据更加科学全面,故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高校 声环境质量 噪声监测 噪声预测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定价机制下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及成本优化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蒋新波 张玉帅 +1 位作者 刘雨鑫 王紫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
从建筑减碳及经济性角度进行多目标优化,通过碳定价机制向建筑生命周期传统成本增加碳成本,用市场化手段推进企业主动减排.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NSGA-Ⅱ)和建筑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联合仿真优化设计,构建了一套基于碳定价机制... 从建筑减碳及经济性角度进行多目标优化,通过碳定价机制向建筑生命周期传统成本增加碳成本,用市场化手段推进企业主动减排.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NSGA-Ⅱ)和建筑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联合仿真优化设计,构建了一套基于碳定价机制的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及成本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对公共建筑进行案例分析,得到建筑生命周期下碳排放最优、成本最优以及综合最优的三个设计方案:碳排放最优方案相比基准建筑方案碳排放减少了4.00%,成本最优方案相比基准建筑方案成本减少了0.09%,综合最优方案相比基准建筑方案成本增加了0.40%,但碳排放减少了3.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定价机制 建筑能耗模拟 碳排放 成本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no模型的花瑶挑花纹样压花产品设计研究
3
作者 李莹莹 尹珩宇 +1 位作者 邹双凤 王羽昕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69-77,共9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为满足用户需求并提升用户满意度,对非遗文化——花瑶挑花纹样在压花艺术领域进行创新设计。主要借助Kano模型、用户满意度系数(SI)和不满意度系数(DSI),将用户需求层次进行分类并明晰设计关键方向,从功能设计、外观设... 乡村振兴背景下,为满足用户需求并提升用户满意度,对非遗文化——花瑶挑花纹样在压花艺术领域进行创新设计。主要借助Kano模型、用户满意度系数(SI)和不满意度系数(DSI),将用户需求层次进行分类并明晰设计关键方向,从功能设计、外观设计和特色设计3个方面对花瑶压花文创产品进行创新设计,同时通过用户诉求反馈,确立需求的权重排序,再从个性化体验与民俗文化特色等角度,对产品进行创意设计和服务升级,最终形成了具备纪念性、民族特征及地域特质的压花文创产品和系列DIY课程,为花瑶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NO模型 花瑶非遗 压花艺术 文创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阳台可食地景模块化设计——以湖南地区为例
4
作者 李佳琪 吴亦涵 +2 位作者 李敏 曾妍 赵燕萍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1期120-122,125,共4页
不断压缩的城市绿色空间使得城市绿地系统在缓解“城市热岛”等环境问题的能力减弱,在人工地表比重较大的市域范围内,向“空中借绿”——发展阳台景观,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探讨可食地景模块化设计在湖南省城市阳台景观中的应... 不断压缩的城市绿色空间使得城市绿地系统在缓解“城市热岛”等环境问题的能力减弱,在人工地表比重较大的市域范围内,向“空中借绿”——发展阳台景观,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探讨可食地景模块化设计在湖南省城市阳台景观中的应用,综合考虑居民意愿和湖南省地区气候、植物生长周期,从季节、互动性强弱2个方面提出6种模块组合设计,旨在实现城市阳台的景观设计手法和生态效益的“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地景 模块化设计 城市阳台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布局对城市住宅小区风环境的影响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浩川 黄春华 《现代园艺》 2024年第8期97-100,共4页
为改善居住区内部公共空间的风环境,给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通过建立3种长宽为200m×200m的理想城市住宅小区,根据湖南省长沙市的主要风环境要素,对不同建筑布局形式(行列式、错列式、斜列式)进行CFD模拟,分析不同建筑布局形式... 为改善居住区内部公共空间的风环境,给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通过建立3种长宽为200m×200m的理想城市住宅小区,根据湖南省长沙市的主要风环境要素,对不同建筑布局形式(行列式、错列式、斜列式)进行CFD模拟,分析不同建筑布局形式下小区室外风环境的特点,提出长沙市适宜的住宅小区建筑布局形式。结果表明,错列式的建筑布局形式更适应于长沙市的风环境结构,在小区内测试点中,风速比在0.1~1.2的面积最大,小区内形成的无风区面积最小,且无强风区,在另外2种建筑布局形式中均出现了部分强风区域。3种建筑布局形式的适应性排名由高到低为:错列式、行列式、斜列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环境 CFD 住宅区 建筑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传统村落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计韵蕾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5期161-163,共3页
湘西传统村落保留着许多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传统地域文化,它们不仅能充分展现出湘西州源远流长的文化历程,还能为凸显传统村落景观设计的独特性提供参考素材。因此,以湘西的传统村落景观设计为例,探讨在传统村落的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 湘西传统村落保留着许多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传统地域文化,它们不仅能充分展现出湘西州源远流长的文化历程,还能为凸显传统村落景观设计的独特性提供参考素材。因此,以湘西的传统村落景观设计为例,探讨在传统村落的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运用的文化价值,分析当前融入地域文化元素的景观设计的难点,提出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设计原则,做到因地制宜制定设计策略,以期为景观设计从业者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地域文化 景观设计策略 湘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居住区低碳景观设计研究的进展
7
作者 覃露 黄春华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1期17-21,共5页
为综述国内外居住区低碳景观设计的研究进展,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文献,发现当前低碳景观设计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热点之一,引起了学术界和行业的广泛关注。总结了低碳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低碳效益、评估方法、实践案例与设... 为综述国内外居住区低碳景观设计的研究进展,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文献,发现当前低碳景观设计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热点之一,引起了学术界和行业的广泛关注。总结了低碳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低碳效益、评估方法、实践案例与设计策略等多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讨论了低碳景观设计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技术和模式创新、公众参与和社区规划、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成果为居住区中国低碳景观设计与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也为中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和碳减排等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景观 居住区 低碳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网络特征解析与韧性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谭德明 李延欢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6-1038,共13页
城市群建设是推动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优化城市群网络结构能提升城市群韧性,促进城市融合。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测度中国三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网络结构特征和鲁棒... 城市群建设是推动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优化城市群网络结构能提升城市群韧性,促进城市融合。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测度中国三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网络结构特征和鲁棒性特征。结果发现:①三大城市群的基本规模和复杂网络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对间联系强势。②三大城市群的连接鲁棒性表现较差,恶意攻击前20%城市会导致连接鲁棒性骤降到0.2,而恢复鲁棒性降低至0.5,则需要随机攻击破坏城市群80%或恶意攻击破坏城市群50%的城市节点。③网络密度与鲁棒性正相关,中心性特征值在随机攻击时与鲁棒性正相关,恶意攻击时负相关。④构建倒“U”型城市群层级结构能有效增强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复杂网络 韧性测度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平衡分区的多目标土地利用格局优化——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谭德明 谭卓成 +2 位作者 李家裕 吴大维 张彩平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6-285,共10页
[目的]从碳平衡的视角对长株潭城市群进行土地利用资源的空间优化,为该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从土地利用角度计算长株潭城市群的碳汇与碳排量,依据碳生态承载力系数与碳经济贡献系数进行碳平衡分区并针对每类... [目的]从碳平衡的视角对长株潭城市群进行土地利用资源的空间优化,为该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从土地利用角度计算长株潭城市群的碳汇与碳排量,依据碳生态承载力系数与碳经济贡献系数进行碳平衡分区并针对每类市县提出土地利用优化策略,设置经济效益、碳汇效益、紧凑度和转换成本作为多目标算法的优化函数,再通过CoMOLA模型得到较为科学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结果](1)2000-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区县的碳汇水平较为稳定,但总体上呈现轻微下降的趋势;(2)依据碳生态承载力系数与碳经济贡献系数将长株潭城市群分为碳汇发展区、经济发展区、综合优化区、绿色发展区;(3)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增加了28.5%,碳汇量增加了4.2%,紧凑度提升了3.6%。[结论]优化后的土地资源能够较好满足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土地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为未来的土地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平衡分区 城市群 碳汇量 分区优化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效率动态评估与因素识别
10
作者 黄春华 周娥强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101,共11页
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极,探究其碳效率有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论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8—202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城市的碳排放效率,结合基尼系数分析时空变化特征,构建... 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极,探究其碳效率有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论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8—202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城市的碳排放效率,结合基尼系数分析时空变化特征,构建随机森林-SHAP机器学习模型探究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单因素特征和交互效应。结论如下:(1)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偏低;三大次级城市群碳效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环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2)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效率空间分布不平衡,由分散转向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不同层级的碳效率空间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且环鄱阳湖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之间差异最大。(3)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效率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依次为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口规模>环境规制强度;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碳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碳排放效率 影响因素 超效率SBM模型 机器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瓷数字博物馆的创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万长林 肖宇强 周君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3,共4页
湘瓷是中国陶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面临分布零散、文化谱系待梳理、知名度不高、古法技艺缺乏创新利用等现实问题。文章基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理念,整合数字采集、知识图谱、虚拟现实等多维前沿技术,提出湘瓷数字博物馆系统性构... 湘瓷是中国陶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面临分布零散、文化谱系待梳理、知名度不高、古法技艺缺乏创新利用等现实问题。文章基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理念,整合数字采集、知识图谱、虚拟现实等多维前沿技术,提出湘瓷数字博物馆系统性构建方案。通过利用高精度3D建模与数字孪生技术整合散佚文物数据;运用知识图谱解析工艺基因谱系;依托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古法烧制技艺的沉浸式传承,并创新开发纹饰符号智能解码系统。研究旨在为湘瓷文化遗产提供全息化保存方案的同时,激活湘瓷文化生命力。通过数字开发与教育平台创建,实现文化基因的当代转译与价值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陶瓷 湖南地域文化 数字博物馆 数字化技术 展示与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苗族传统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雷亚伦 袁利彬 +2 位作者 王川 蒋伟华 王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861-3871,共11页
黔东南是中国最大且保存最好的苗族聚居区,拥有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苗族传统聚落是这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对该地区的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边界形... 黔东南是中国最大且保存最好的苗族聚居区,拥有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苗族传统聚落是这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对该地区的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边界形态指数、空间句法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区域格局到个案特征分析角度出发,对聚落空间特征进行解构,并探寻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黔东南苗族传统聚落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性与等级性。核密度最大值位于雷山县、台江县和剑河县交汇地带,整体空间格局呈现“西南和中南密集、东北稀疏”的分布特征。在自然地理环境限制下,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000 m、起伏度10~20 m、坡度2°~5°和阳坡90°~270°的清水江与都柳江及山地丘陵谷地中;聚落空间结构呈“团聚式”分布,外部边界呈指状形态,空间聚集中心显示聚落内部及边缘交通差异化分布。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显示,苗族传统聚落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区域空间载体。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空间格局形成起基础作用,社会环境因素对内部空间组织与演变起引导和控制作用,经济发展因素对空间发展和保护具有决定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认识这种复杂性,对理解苗族文化、制定保护和发展这些文化遗产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空间特征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素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性街道活力测度与提升研究
13
作者 张哲 黄春华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1,共8页
高密度城市蔓延背景下,激活和维护历史街道空间活力对城市良性循环至关重要。基于情感语义分析和LDA主题模型,文章结合实地调研和网络数据,构建了历史性街道空间活力评价指标体系。文章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探究济南市百花洲历史性街... 高密度城市蔓延背景下,激活和维护历史街道空间活力对城市良性循环至关重要。基于情感语义分析和LDA主题模型,文章结合实地调研和网络数据,构建了历史性街道空间活力评价指标体系。文章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探究济南市百花洲历史性街区街道活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百花洲街区活力南北高、东西低,分布不均。街道空间整合度、选择度、业态密度和视域对活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利用sDNA等方法评估影响因素,提出优化措施,以促进历史性街道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百花洲 历史性街道 街道空间活力 情感语义分析 LDA主题模型 sDNA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A-InVEST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网络演变研究
14
作者 李嘉程 李晟 +2 位作者 郑卫民 吴博 康春吉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769-5783,共15页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融合MSPA的景观空间结构解析优势与InVEST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量化评估能力开展城市群生态网络演变分析,对于保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价值.首先,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时序数据,在测算产水服务、固碳...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融合MSPA的景观空间结构解析优势与InVEST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量化评估能力开展城市群生态网络演变分析,对于保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价值.首先,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时序数据,在测算产水服务、固碳存储、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这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识别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源地;进而,借助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生态网络,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生态源地在2000~2020年呈现规模持续扩展的动态特征,覆盖面积从5855.53km^(2)增长至5898.43km^(2),其空间分布密度呈现“东-南部高集聚、中部低密度”的显著异质性特征;生态廊道由2000年的119条减少到2020年的114条,长度由1604.16km上升至1689.22km后波动下降至1573.28km,空间上呈现出中疏外密的特征;生态夹点及屏障修复区在空间分布上高度集中于廊道邻近区域,其中,生态夹点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生态障碍点呈持续扩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电路理论 生态网络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街区街景语义分割及步行环境研究
15
作者 张哲 林金颖 +1 位作者 黄志欢 黄春华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51,共7页
城市化和人口增长提升了城市对历史街区步行环境优化的需求。文章以济南百花洲的3条街道为例,基于MS-DeepLabV3+模型进行街景图像分割,综合构建历史街区步行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其步行舒适度,并运用SHAP分析总结步行舒适度的影响因素... 城市化和人口增长提升了城市对历史街区步行环境优化的需求。文章以济南百花洲的3条街道为例,基于MS-DeepLabV3+模型进行街景图像分割,综合构建历史街区步行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其步行舒适度,并运用SHAP分析总结步行舒适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基地存在步行舒适度整体偏低、人车冲突频繁、绿视率低、建筑破坏步行系统等问题。文章对历史街区的步行环境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研究体系,并提出了促进历史街区步行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景影像 MS-DeepLabV3+模型 语义分割 步行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休闲广场建成使用评价指标体系探索
16
作者 刘川 李晟 《现代园艺》 2025年第7期136-139,共4页
城市休闲广场是市民重要的休闲场所,也是城市的名片,建立系统、合理的建成后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城市休闲广场优化的重要基础。基于整体性、科学性、有效性原则及“以人为本”的理念,采用现场调研法对城市休闲广场人群活动类型及景观构... 城市休闲广场是市民重要的休闲场所,也是城市的名片,建立系统、合理的建成后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城市休闲广场优化的重要基础。基于整体性、科学性、有效性原则及“以人为本”的理念,采用现场调研法对城市休闲广场人群活动类型及景观构成要素进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了涵盖空间结构合理性、环境舒适性、休闲设施适配性、形式美观性、文化性、环境安全性的城市休闲广场建成使用指标体系,旨在为城市休闲广场的改进更新等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休闲广场 使用后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景观更新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县域数字乡村的空间分异与驱动因素研究
17
作者 于东言 郑卫民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4,共12页
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已经成为中国新时代的关键国家战略之一。然而现有研究缺少对县域数字乡村的系统性分析,也未能有效识别影响其空间格局的因素。鉴于此,基于数字乡村研究报告及相关截面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究湖南... 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已经成为中国新时代的关键国家战略之一。然而现有研究缺少对县域数字乡村的系统性分析,也未能有效识别影响其空间格局的因素。鉴于此,基于数字乡村研究报告及相关截面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究湖南省105个县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省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整体适中,呈现出以长株潭地区及周边县市为核心高值区、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2)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性较强,显著高—高区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地区及其周边,如长沙市、湘潭市的县域;而显著低—低区主要分布在湘西和湘南地区,如湘西州、怀化市和郴州市的县域。(3)湖南省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驱动因素由大到小为: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固定宽带互联网普及率和财政支出等,这些因素交互作用影响数字乡村的发展建设。通过深化数字乡村的理论研究,为扩展数字乡村驱动因素的研究提供借鉴,同时为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县域 驱动因素 空间面板模型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关联、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18
作者 陈志凌 谭志刚 任丽丽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130,共7页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重要价值。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系统探讨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关联、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重要价值。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系统探讨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关联、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天然的契合度与内在关联。民族传统体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搭建桥梁、拓展载体、固本强基等重要价值,但同时也面临实践动力不足、实践机制不健全、实践成果较薄弱等现实挑战。据此,提出以共有基础、共生纽带、共享载体奠定理论基础,以共同记忆、共同情感、共同精神提供实践思路,以有形载体、有感手段、有效成果创新实践方式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记忆 价值共识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视角下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供需协同发展研究
19
作者 谭德明 陈可沛 +3 位作者 吴大维 李延欢 胡四新 张彩平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3,共11页
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作为城市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晰两者的空间匹配规律,对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以人口为中介变量的轨道交通-土地利用供需模型,设置自然发展和低碳发展两种情景;基于轨道交通兴趣点数据... 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作为城市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晰两者的空间匹配规律,对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以人口为中介变量的轨道交通-土地利用供需模型,设置自然发展和低碳发展两种情景;基于轨道交通兴趣点数据(POI)、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LULC)及人口热力大数据,运用客流潜力模型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预测客流供需;最后,运用泰森多边形空间分析法与耦合度模型,对比分析两种情景下深圳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耦合情况,识别耦合失调原因。结果表明:两种情景下,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耦合度均值均稳定在[0.7, 0.8],且在空间上总体呈现“西高东低”“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耦合失调的站点多呈现轨道交通供给能力弱于人口出行需求的供需失衡。相较于自然发展情景,低碳发展情景下,58.63%的泰森多边形单元耦合度占优,验证了低碳发展情景对提升深圳市轨道交通客流和降低交通领域碳排放的积极意义。但由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下降,低碳发展情景出现了更多Z<1的失调站点,导致人口出行需求弱于轨道交通供给的局部供需失衡。研究结果可为超大城市降低交通领域碳排放和协调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协同发展 供需模型 轨道交通 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阳市居住小区自生草本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布特征
20
作者 彭佳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2期26-28,共3页
居住区绿地作为城市中的重要场所,为自生植物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通过调查分析衡阳市蒸湘区21个居住区自生草本植物,揭示了自生植物在不同居住区的群落分布和多样性特征,以期为未来居住区规划建设和景观设计提供参考,进而为城市生物多... 居住区绿地作为城市中的重要场所,为自生植物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通过调查分析衡阳市蒸湘区21个居住区自生草本植物,揭示了自生植物在不同居住区的群落分布和多样性特征,以期为未来居住区规划建设和景观设计提供参考,进而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绿地 自生植物 物种组成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