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施工环保型抑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
作者 蒋林纹 谢东 张玉贵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5-49,共5页
针对建筑混凝土拆卸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问题,本文采用接枝共聚的方法,选取天然可降解的纤维素衍生物羧甲基纤维素为原料,接枝聚乙烯醇改性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再复配生物质活性剂增强聚合物溶液的润湿性能,最后对抑尘剂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 针对建筑混凝土拆卸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问题,本文采用接枝共聚的方法,选取天然可降解的纤维素衍生物羧甲基纤维素为原料,接枝聚乙烯醇改性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再复配生物质活性剂增强聚合物溶液的润湿性能,最后对抑尘剂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抑尘剂最佳合成条件反应温度为60℃,引发剂的添加量为单体质量分数的1%~1.5%。此抑尘剂相较于洒水抑尘能更好地固化尘样颗粒,有效地防止二次扬尘。对于高浓度粉尘的沉降效率可达87.73%,相比于洒水抑尘的抑尘效率提升了3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尘剂 润湿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湿气候下蒸发冷却式冷凝器系统的节能特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洋 曾俊 +2 位作者 杨博宇 尹林茂 贺天友 《暖通空调》 2024年第8期90-99,共10页
为评估和提高蒸发冷却式冷凝器系统(MVC-EC)在热湿气候条件下的应用潜力,提出了一种结构优化的两级蒸发冷却式双冷凝器系统(MVC-TSEC),并基于详细的能耗分析模型进行了性能对比研究。首先,建立了各系统中所有组件的分布式参数模型,并进... 为评估和提高蒸发冷却式冷凝器系统(MVC-EC)在热湿气候条件下的应用潜力,提出了一种结构优化的两级蒸发冷却式双冷凝器系统(MVC-TSEC),并基于详细的能耗分析模型进行了性能对比研究。首先,建立了各系统中所有组件的分布式参数模型,并进行了实验数据验证。其次,分析了室外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及房间显冷负荷对2种系统COP和节能率的影响。最后,评估了2种系统在典型热湿城市的节能潜力。结果显示:相较于MVC-EC系统,MVC-TSEC系统在高温、中高湿度和高负荷工况下具有更好的节能优势,节能率约提高4.3%~10.9%,并且可提高制冷剂系统适应温度约0.8~1.9℃;在广州市和长沙市夏季6—8月,MVC-TSEC系统的节能率分别为12.7%和21.1%,高于MVC-EC系统(8.5%和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湿气候 蒸发冷却式冷凝器 两级蒸发冷却式双冷凝器 结构优化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冬两季风驱雨对墙体内部热湿迁移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刘苏遥 谢东 +1 位作者 侯一帆 陈国杰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5-73,89,共10页
为探究风驱雨对夏热冬冷地区多层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内部热湿迁移的影响,在人工环境舱内分别模拟了夏季和冬季两种气候条件,进行了风驱雨对墙体热湿传递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风驱雨显著促进了墙体的热湿传递;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墙... 为探究风驱雨对夏热冬冷地区多层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内部热湿迁移的影响,在人工环境舱内分别模拟了夏季和冬季两种气候条件,进行了风驱雨对墙体热湿传递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风驱雨显著促进了墙体的热湿传递;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墙体内部在风驱雨作用下存在结冰、融冰等过程,因此湿度上升较多,其中距离外墙面最近的测点相对湿度上升最高为19.37%;增加降雨时间可以增加风驱雨量,降雨时间为2 h时距离外墙面最近的测点相对湿度上升最高为2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湿量 热湿传递 加气混凝土 风驱雨 结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tention机制和ResNet的CNN-BiLSTM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立则 谢东 +1 位作者 周立峰 王汉青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3-39,86,共8页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有利于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对电力市场实现有效调度有重要意义。短期电力负荷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性大、随机性强,使得其预测准确率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难以在短期负荷序列中提取足够多的信息,本文提...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有利于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对电力市场实现有效调度有重要意义。短期电力负荷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性大、随机性强,使得其预测准确率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难以在短期负荷序列中提取足够多的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和残差网络的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利用基准模型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对输入特征进行信息提取,然后利用注意力机制突出提取到的关键信息,最后通过残差网络创建残差层以充分学习时序特征。通过某公开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达到2.80%,均方根误差达到2.15,并与常用的五种模型预测结果对比,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负荷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 注意力机制 残差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热源工业厂房的通风系统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窦秀敏 谢东 +2 位作者 查舒卫 王汝佳 王汉青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7-64,共8页
针对某多热源工业厂房室内高温的问题,提出全面通风和局部送风两种优化方案,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改造前后厂房的热环境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局部送风主要是改善人员活动区域的热环境。增强全面通风使室内的整体热环境得到改... 针对某多热源工业厂房室内高温的问题,提出全面通风和局部送风两种优化方案,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改造前后厂房的热环境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局部送风主要是改善人员活动区域的热环境。增强全面通风使室内的整体热环境得到改善,同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并且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原厂房工作区平均温度为38.9℃;平均风速为0.43 m/s;允许暴露时间为53.2 min。增强全面通风后工作区平均温度为35.1℃,比改造前厂房降低3.8℃;平均风速为0.41 m/s;允许暴露时间为85.7 min,比改造前厂房增加32.5 min。增强全面通风为厂房提供热舒适的工作环境,研究结果将为工业厂房的通风系统设计及改造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厂房 通风系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差对含裂缝硐室氡运移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王汝佳 谢东 +2 位作者 王汉青 窦秀敏 查舒卫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1-48,共8页
为研究地下硐室存在裂缝下的氡运移规律,依据某人防工程的构造和物理几何尺寸,建立了适合裂缝网络渗流特性的数学模型和氡运移方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室内外压差条件下含裂缝硐室内氡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分形裂缝网络... 为研究地下硐室存在裂缝下的氡运移规律,依据某人防工程的构造和物理几何尺寸,建立了适合裂缝网络渗流特性的数学模型和氡运移方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室内外压差条件下含裂缝硐室内氡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分形裂缝网络的渗流模型来表征墙体裂缝的渗流特性具有可行性;随压差从5 Pa增至30 Pa,压差抑制了氡从裂缝中扩散到室内的运移,裂缝处流出的氡质量流量总减少76.5%;压差对排氡起促进作用,从排风口处流出的质量流量总增加了186.2%。硐室在滤毒通风状况下,压差为20 Pa时排氡效率最高,最有利于室内氡的控制。压差的增大可等效为换气次数的增加,顶送下回的送风方式容易造成靠近送风口处氡的堆积且在室内易产生涡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压差 氡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插板对太阳能烟囱通风优化的数值研究
7
作者 蒋秉颜 尹林茂 +2 位作者 刘佑鑫 肖福建 张玉龙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3-40,共8页
建立耦合插板的太阳能烟囱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计算,调查了不同插板间距及插板数量对烟囱通风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透明插板将在烟囱通道中形成热边界层来提升热压转换效率,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烟囱的通风能力。耦合单块插板时,插板间距为d... 建立耦合插板的太阳能烟囱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计算,调查了不同插板间距及插板数量对烟囱通风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透明插板将在烟囱通道中形成热边界层来提升热压转换效率,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烟囱的通风能力。耦合单块插板时,插板间距为d/D=3/5时烟囱通风量最大,此时如果改变插板材料的吸收率,烟囱通风效果会更好。此外,当插板数量增加时烟囱通风量呈现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烟囱 数值模拟 透明插板 通风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