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雨对铀尾矿库地下水中核素迁移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吴晓艳 熊正为 +2 位作者 彭小勇 杨博豪 邹晓亮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5,共4页
为了揭示铀尾矿库周边放射性核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扩散规律,以迁移能力强、半衰期长的放射性核素铀为研究对象,以我国南方某大型铀尾矿库为例,应用GMS(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中的MODFLOW和MT3D模块分别进行流场和溶质迁移模拟。... 为了揭示铀尾矿库周边放射性核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扩散规律,以迁移能力强、半衰期长的放射性核素铀为研究对象,以我国南方某大型铀尾矿库为例,应用GMS(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中的MODFLOW和MT3D模块分别进行流场和溶质迁移模拟。考虑研究区降雨随季节变化明显的特点,分别模拟了枯水期、丰水期铀的迁移扩散情况。结果表明,降雨对尾矿库核素铀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扩散影响较大,丰水期铀的迁移速度约为枯水期时的11.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铀尾矿库 地下水 降雨 核素迁移 G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对铀(Ⅵ)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亮 谢水波 +2 位作者 杨金辉 曾涛涛 刘金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4-1271,共8页
以氧化石墨烯(GO)、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123)为表面活性剂,利用TEOS水解成SiO_2合成了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GOS)。通过静态实验,探讨pH、GOS投加量、吸附时间和U(Ⅵ)初始浓度对GOS吸附U(Ⅵ)的... 以氧化石墨烯(GO)、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123)为表面活性剂,利用TEOS水解成SiO_2合成了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GOS)。通过静态实验,探讨pH、GOS投加量、吸附时间和U(Ⅵ)初始浓度对GOS吸附U(Ⅵ)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对GOS进行表征,并探讨其吸附U(Ⅵ)的机理。结果表明:当溶液pH为6,投加量为0.2 g/L,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GOS吸附U(Ⅵ)效果最佳;吸附过程较好地拟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1)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R2≈1);Si O_2成功与GO复合,GOS对U(Ⅵ)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U(Ⅵ)前后自身结构并未发生变化,其对U(Ⅵ)的吸附机理以—COOH、—OH的离子交换作用为主,Si—OH的络合反应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铀(Ⅵ)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羧甲基纤维素对铀吸附机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周书葵 曾光明 +2 位作者 刘迎九 杨金辉 蒋海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66-1471,共6页
对羧甲基纤维素(CMC)进行改性,并将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铀.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0℃-80℃、单体质量浓度为30%-35%、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质量比)为10:2.5、反应时间为3.5-4h条件下,CMC改性效果最好;在改性CMC质量浓度... 对羧甲基纤维素(CMC)进行改性,并将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铀.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0℃-80℃、单体质量浓度为30%-35%、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质量比)为10:2.5、反应时间为3.5-4h条件下,CMC改性效果最好;在改性CMC质量浓度为O.10g/L,温度为25℃,pH值为5.0,反应时间60min的条件下,对废水中铀去除率达到了97.1%;改性CMC对溶液中U(VI)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其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一级方程(R^2=0.9618),表明改性CMC的吸附主要是表面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改性CMC对铀的吸附吉布斯自由能(△G^0)〈0,而焓变(△H^0)〉0,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以物理吸附为主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CMC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火山石-PAC复合絮凝剂处理城镇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聂凤 熊正为 +2 位作者 黄建洪 虢清伟 彭福全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90,共4页
利用改性火山石作为助凝剂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在聚合氯化铝(PAC)的投加量为70 mg.L-1的条件下考察了改性火山石的投加量、反应时间及反应pH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正交试验L9(33)结果表明,当改性火山石投加量为4 g.L-1,反应时间为20 min... 利用改性火山石作为助凝剂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在聚合氯化铝(PAC)的投加量为70 mg.L-1的条件下考察了改性火山石的投加量、反应时间及反应pH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正交试验L9(33)结果表明,当改性火山石投加量为4 g.L-1,反应时间为20 min及pH为8.5时,对TN、TP、COD的去除效果较好,分别为48.15%、82.25%和92.57%;当改性火山石投加量为8 g.L-1,反应时间为60~70 min、pH为8.5~9.0时,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最大26%~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火山石 助凝剂 生活污水 正交试验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动态响应规律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毕忠伟 张明 +1 位作者 金峰 丁德馨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80-183,共4页
以印度Koyna地震为输入动荷载,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一个均质土坡动力数值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边坡对地震加速度存在放大作用,坡顶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为1.0 m/s2,约为输入地震峰值加速... 以印度Koyna地震为输入动荷载,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一个均质土坡动力数值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边坡对地震加速度存在放大作用,坡顶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为1.0 m/s2,约为输入地震峰值加速度的3倍;坡顶竖向峰值加速度为0.8 m/s2,约为输入地震峰值加速度的3.2倍;在当土体发生破损以后坡体位移随地震持时的增加而增大,存在变形累积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失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动态响应 Koyna地震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相模型的铀尾矿砂大气迁移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6
作者 万芬 彭小勇 +2 位作者 谢清芳 张欣 黄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6-101,共6页
基于不可压缩N-S方程和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粒径为10μm、50μm、100μm、150μm的铀尾矿库滩面颗粒在0.5m/s、1 m/s、2m/s和4m/s风速下的运动轨迹和沉降规律。结果表明,颗粒的运动轨迹同时受到风速... 基于不可压缩N-S方程和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粒径为10μm、50μm、100μm、150μm的铀尾矿库滩面颗粒在0.5m/s、1 m/s、2m/s和4m/s风速下的运动轨迹和沉降规律。结果表明,颗粒的运动轨迹同时受到风速和粒径的影响,不同粒径的颗粒在不同风速下运动轨迹相差较大,粒径为10μm的颗粒比粒径为150μm的颗粒在尾矿库下风向的运动随机性要大得多。在同样的大气迁移距离内,0.5 m/s风速下10μm粒径的颗粒所花的时间是4m/s风速的12倍。在相同的风速下,10μm粒径颗粒的迁移距离要远大于150μm粒径颗粒的迁移距离,且150μm粒径颗粒大部分在尾矿库下风向800m内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铀尾矿库 DPM 数值模拟 运动轨迹 大气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玻璃粉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曾超 甘元初 +1 位作者 柯国军 李松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7-381,共5页
针对废玻璃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以废玻璃粉的掺量、水胶比、砂率及粒度为变化参数进行了正交试验,并根据正交试验确定的结果进行了进一步试验。研究了四因素不同水平对废玻璃粉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废玻璃粉混凝土... 针对废玻璃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以废玻璃粉的掺量、水胶比、砂率及粒度为变化参数进行了正交试验,并根据正交试验确定的结果进行了进一步试验。研究了四因素不同水平对废玻璃粉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废玻璃粉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建立了废玻璃粉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与轴压强度相关关系式。试验结果表明,水胶比及废玻璃粉掺量是影响废玻璃粉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不同颜色废玻璃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应力应变关系的差异不是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压强度 应力应变关系 废玻璃粉混凝土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质AQS存在条件下腐败希瓦氏菌还原U(Ⅵ)的特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谢水波 张亚萍 +4 位作者 刘金香 刘迎九 李仕友 王劲松 刘海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285-3291,共7页
在厌氧条件下,研究腐败希瓦氏菌还原U(Ⅵ)的特性,考察腐殖质模式物蒽醌2磺酸钠(AQS)浓度、金属离子(Cu2+、Ca2+、Cr6+等)与有毒有机物等对U(Ⅵ)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败希瓦氏菌可以利用一些有机酸盐作为电子供体,以AQS... 在厌氧条件下,研究腐败希瓦氏菌还原U(Ⅵ)的特性,考察腐殖质模式物蒽醌2磺酸钠(AQS)浓度、金属离子(Cu2+、Ca2+、Cr6+等)与有毒有机物等对U(Ⅵ)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败希瓦氏菌可以利用一些有机酸盐作为电子供体,以AQS作为电子穿梭载体,进行醌呼吸,高效还原U(Ⅵ)。当AQS的浓度为0~2 mmol/L时,能显著加速U(Ⅵ)的还原过程;当AQS的浓度高于2 mmol/L时,随着AQS浓度从2 mol/L增加到10 mol/L,AQS与U(Ⅵ)竞争电子,明显抑制U(Ⅵ)的还原。同时,Ca2+和Cu2+对U(Ⅵ)的还原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Cu2+的抑制作用通过抑制呼吸链上脱氢酶的活性实现;但Mn2+和Cr6+对腐殖质还原U(Ⅵ)的影响较小,在60 h内,未观测到溶液中Cr6+浓度的明显变化。金属离子对还原U(Ⅵ)抑制作用的强度与其浓度正相关。环境中甲苯、三氯乙酸和对硝基苯酚等有毒有机物可以作为电子供体被腐败希瓦氏菌利用而降解,得到氧化降解,同时实现U(Ⅵ)的高效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Ⅵ) 蒽醌2磺酸钠(AQS) 腐败希瓦氏菌 重金属 有毒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范婷 张晓文 +2 位作者 吕俊文 唐东山 陈亮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68,共4页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主要为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而人为来源主要包括核试验、核武器制造、核能生产、核事故、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应用和矿物的开采冶炼等。综述了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菌根修复、微生物修复等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主要为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而人为来源主要包括核试验、核武器制造、核能生产、核事故、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应用和矿物的开采冶炼等。综述了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菌根修复、微生物修复等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侧重探讨了这3种修复技术的协同作用,并对其研究的发展方向及今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土壤修复 放射性核素 来源 植物修复 菌根修复 微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石吸附铀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熊正为 王清良 郭成林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5-79,共5页
蒙脱石吸附铀实验研究表明,溶液pH值为5.0~6.0时,蒙脱石对铀的吸附率最大,为55.70%~59.81%;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但Freundlich模型更好,相关系数达0.9983;铀吸附动力学可用二级速率方程描述,相关... 蒙脱石吸附铀实验研究表明,溶液pH值为5.0~6.0时,蒙脱石对铀的吸附率最大,为55.70%~59.81%;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但Freundlich模型更好,相关系数达0.9983;铀吸附动力学可用二级速率方程描述,相关系数达0.9199~0.9876;钾、钠释放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描述,相关系数在0.8782—0.9929之间;蒙脱石吸附铀主要是表面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地型铀尾矿库氡大气扩散数值模拟及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振昊 彭小勇 +2 位作者 熊军 万芬 谢清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3-96,共4页
以平地型铀尾矿库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铀尾矿库下风向的氡扩散和浓度分布,并预测了该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下氡对公众所致的年有效剂量。结果表明,风速从0.5 m/s变化到2.0m/s时,氡在尾矿库下风向的积聚范围由5 000 m缩减为2 ... 以平地型铀尾矿库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铀尾矿库下风向的氡扩散和浓度分布,并预测了该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下氡对公众所致的年有效剂量。结果表明,风速从0.5 m/s变化到2.0m/s时,氡在尾矿库下风向的积聚范围由5 000 m缩减为2 500 m,尾矿库下风向2 500 m距离以内的氡浓度降低较快,随着距离的增大,近地面区域氡浓度不断降低,5 000 m外氡浓度变化渐趋平缓。U10=0.5m/s时尾矿库下风向地区的氡浓度比其他风速下最高高出近43%。对照公众个人的年有效剂量标准,考虑风频风速影响,对氡的环境效应分析表明,低风速下现行标准中铀尾矿库防护距离的规定值偏小,应进行适当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铀尾矿库 数值模拟 大气扩散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0对饮用水中砷的去除效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陈春宁 石林 +3 位作者 熊正为 刘金香 何少华 谢水波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6-49,共4页
研究零价铁(Fe0)的除砷效果,试验考察了Fe0投加量、接触时间、pH值、DO浓度、温度、腐殖质、竞争性阴离子(SO42-,NO3-,SiO23-,H2PO3-,HCO3-)对Fe0除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0(80目)投加量为2g/L,接触时间180min,pH值为6.5,DO值6.5mg/... 研究零价铁(Fe0)的除砷效果,试验考察了Fe0投加量、接触时间、pH值、DO浓度、温度、腐殖质、竞争性阴离子(SO42-,NO3-,SiO23-,H2PO3-,HCO3-)对Fe0除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0(80目)投加量为2g/L,接触时间180min,pH值为6.5,DO值6.5mg/L的条件下,对质量浓度为1mg/L的含砷水样,Fe0对As(Ⅴ)的去除率高达96.5%,而对As(Ⅲ)的去除率只有75.8%。降低水样pH值或提高DO可显著提高Fe0的除砷效率,温度对Fe0除砷影响不大,水体中的腐殖质、磷酸盐、硅酸盐的存在会由于竞争性吸附而导致Fe0除砷效率下降。采用Fe0颗粒去除饮用水中的砷高效、经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实际应用中,对于DO值较低的地下含As水,可通过充氧提高Fe0除As效率。当水体中腐殖质、磷酸盐或硅酸盐浓度较高时,应考虑采取相应的预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工程 零价铁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废催化剂中回收铂族金属的湿法工艺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杜欣 张晓文 +2 位作者 周耀辉 杨金辉 吕俊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2-85,88,共5页
铂族金属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催化剂中,废催化剂是再生回收铂族金属的重要原料。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采用预处理、溶浸、分离和提取等湿法冶金过程,从废催化剂中回收铂族金属的方法和技术,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废催化剂 回收 铂族金属 湿法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覆盖对铀尾矿库氡大气扩散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4
作者 谢清芳 彭小勇 +2 位作者 万芬 黄帅 张欣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64-268,共5页
以平行于来流方向和垂直于来流方向建造的平地型铀尾库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氡大气扩散进行数模拟,研究了风速为0.5 m/s时滩面植被覆盖对铀尾矿库下风向氡的迁移规律和浓度分布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两种建造方向对氡... 以平行于来流方向和垂直于来流方向建造的平地型铀尾库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氡大气扩散进行数模拟,研究了风速为0.5 m/s时滩面植被覆盖对铀尾矿库下风向氡的迁移规律和浓度分布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两种建造方向对氡扩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铀尾矿库下风向距离和植被覆盖面积加,铀尾矿库下风向的氡浓度不断下降。植被覆盖面积相同时,建方向平行于来流的铀尾矿库下风向的局部氡浓度明显高于建造方垂直于来流的,并且氡污染距离较远。建造方向一定时,随植被覆面积增大,局部氡浓度不断增加,但随距离增加,氡污染程度不断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铀尾矿库 数值模拟 植被 氡浓度 大气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溶性腐殖酸对U(VI)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 被引量:12
15
作者 蒋海燕 周书葵 +3 位作者 曾光明 刘迎九 李华 欧阳双龙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3-198,共6页
以不溶性腐殖酸(Insolubilized Humic Acid,IHA)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U(VI)。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p H值、时间、U(VI)初始质量浓度和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及等温吸附规律,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 以不溶性腐殖酸(Insolubilized Humic Acid,IHA)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U(VI)。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p H值、时间、U(VI)初始质量浓度和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及等温吸附规律,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35℃下1.4 g/L的IHA在p H值为5时对10mg/L U(VI)的去除率可达99.37%;IHA对U(VI)的吸附是自发的、放热的反应,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决定系数达0.99以上;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决定系数为1;IHA吸附U(VI)后表面形态发生了变化,与U(VI)相互作用的基团主要是羧基和酚羟基,综合看来,IHA吸附U(VI)的机理表现为离子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U(VI) 不溶性腐殖酸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壳聚糖微球吸附水中As(Ⅲ)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金辉 杨斌 +3 位作者 包正垒 王劲松 邓钦文 陈思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79,共4页
文章主要考察实验室制得的乙二胺改性磁性壳聚糖微球对毒性高,迁移能力强的A(sⅢ)去除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A(sⅢ)溶液初始浓度和吸附剂投加量对磁性壳聚糖微球吸附除A(s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2,... 文章主要考察实验室制得的乙二胺改性磁性壳聚糖微球对毒性高,迁移能力强的A(sⅢ)去除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A(sⅢ)溶液初始浓度和吸附剂投加量对磁性壳聚糖微球吸附除A(s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2,吸附时间为90 min,磁性壳聚糖微球投加量为0.4 g时,对初始浓度为10 mg/L,体积为100 mL的A(sⅢ)溶液去除率达到96.96%,吸附后溶液中A(sⅢ)浓度仅为0.304 mg/L,低于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砷含量标准值。磁性壳聚糖微球的解吸实验表明,吸附剂解吸4次后,对A(sⅢ)的去除率仍达到95%以上,吸附性能稳定,具有较好的可重复利用性。因此,磁性壳聚糖微球是一种去除低浓度含砷废水非常有效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壳聚糖微球 As(Ⅲ) 吸附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阴极射线管玻璃对重晶石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石建军 丁德馨 +3 位作者 栗建新 刘华良 张志恒 刘权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9-378,384,共10页
将废弃的阴极射线管玻璃(CRT玻璃)磨碎后作为细、粗骨料,分别以质量分数0%,25%,50%,75%,100%取代重晶石细骨料或以质量分数0%,10%,209/6,30%取代5~10mm的重晶石粗骨料掺入重晶石混凝土中,并以粉煤灰作为矿物掺合... 将废弃的阴极射线管玻璃(CRT玻璃)磨碎后作为细、粗骨料,分别以质量分数0%,25%,50%,75%,100%取代重晶石细骨料或以质量分数0%,10%,209/6,30%取代5~10mm的重晶石粗骨料掺入重晶石混凝土中,并以粉煤灰作为矿物掺合料,研究CRT玻璃骨料对重晶石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碱骨料反应、Pb浸出值和对7射线屏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RT玻璃骨料取代率的增加,重晶石混凝土的坍落度、Pb浸出值逐渐增大,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弹性模量、防辐射性能逐渐减小.当用CRT玻璃骨料取代质量分数为10%的5~10mm的重晶石粗骨料或25%的重晶石细骨料时,重晶石混凝土各种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射线管玻璃 重晶石混凝土 防辐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砂岩嵌岩桩桩-岩界面摩阻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启云 熊智彪 +1 位作者 张家生 陈晓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1-666,共6页
针对红砂岩嵌岩桩桩-岩界面的摩阻特性进行了现场模型试验。试验研究表明,红砂岩嵌岩桩侧摩阻力呈现上大下小的分布模式,并随着岩石节理裂隙、钻孔质量等因素呈现波动,破坏时桩身上部的侧阻力远大于下部侧阻力值。随着桩长的增加,桩侧... 针对红砂岩嵌岩桩桩-岩界面的摩阻特性进行了现场模型试验。试验研究表明,红砂岩嵌岩桩侧摩阻力呈现上大下小的分布模式,并随着岩石节理裂隙、钻孔质量等因素呈现波动,破坏时桩身上部的侧阻力远大于下部侧阻力值。随着桩长的增加,桩侧摩阻力的发挥效率降低,极限侧摩阻力减小;桩周红砂岩的软化会明显降低极限侧摩阻力和承载力,并改变红砂岩嵌岩的破坏模式;随着桩端刚度的增加,侧阻力分担比变小,发挥速度加快;增加桩长或桩端刚度使侧阻力有向桩身上部集中的趋势。根据现行规范确定的红砂岩嵌岩桩承载力存在较大的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岩 嵌岩桩 摩阻特性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矿通风尾气中气态放射性核素氡大气扩散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东 王汉青 +2 位作者 刘泽华 叶勇军 熊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29-834,共6页
以某铀矿排风井为对象建立物理模型,通过建立核素氡扩散数学模型,利用CFD方法耦合求解得到不同大气风速(0.5,1.0,2.0,4.0 m/s)和下垫面粗糙度(0.1 m,1.0 m)下的大气风场结构及核素氡的浓度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风速和下垫面粗糙... 以某铀矿排风井为对象建立物理模型,通过建立核素氡扩散数学模型,利用CFD方法耦合求解得到不同大气风速(0.5,1.0,2.0,4.0 m/s)和下垫面粗糙度(0.1 m,1.0 m)下的大气风场结构及核素氡的浓度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风速和下垫面粗糙度对核素氡的迁移扩散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大气风速小于0.5 m/s时,此时地面粗糙度对核素氡迁移扩散起主导作用。地面粗糙度越大,近距离的氡气浓度越高,局部污染越严重,主要污染范围在100 m以内;当大气风速大于2.0 m/s时,大气风速对核素氡迁移扩散起主导作用。大气风速越大,氡气迁移扩散能力越强,污染距离越大,局部污染较轻,主要污染范围在400 m以内。文中数值计算方法和结论可以为铀矿区辐射防护及新建铀矿山选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井通风 数值模拟 大气扩散 辐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粉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符骏 柯国军 +2 位作者 邹品玉 宋百姓 甘元初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7-79,83,共4页
采用平均粒径为21.17μm的玻璃粉,等质量替代水泥10%、20%、30%制备混凝土,研究了玻璃粉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并从混凝土孔隙结构和抗拉强度两个角度分析了玻璃粉混凝土冻融破坏的机理。结果表明,掺量为10%时,玻璃粉能有效降低... 采用平均粒径为21.17μm的玻璃粉,等质量替代水泥10%、20%、30%制备混凝土,研究了玻璃粉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并从混凝土孔隙结构和抗拉强度两个角度分析了玻璃粉混凝土冻融破坏的机理。结果表明,掺量为10%时,玻璃粉能有效降低混凝土中有害孔孔隙率,减小最可几孔径,降低孔隙复杂程度,改善孔隙结构。同时,掺入玻璃粉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在孔隙改善和强度降低共同作用下,玻璃粉掺量为10%时的混凝土抗冻性能与基准组相似;玻璃粉掺量为20%、30%时,孔隙特征与基准组类似,玻璃粉混凝土抗拉强度随掺量增加降低,造成抗冻性能下降。选用粉煤灰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在抗冻性能,孔隙结构和抗拉强度方面有很高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粉 混凝土 抗冻性能 孔隙结构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