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陈亚光 张甄 +1 位作者 唐胜辉 单顺芳 《中国医院管理》 2013年第5期66-69,共4页
市场经济改变了医院上游产品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导致公立医院成本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药品、材料、人力成本以及超过限额的医疗费用成为医院的主要成本,研究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十分必要。提高效率、落实责任、直接比例控制、成本谱的运... 市场经济改变了医院上游产品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导致公立医院成本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药品、材料、人力成本以及超过限额的医疗费用成为医院的主要成本,研究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十分必要。提高效率、落实责任、直接比例控制、成本谱的运用、成本指数运用、单机核算、成本管理流程等是目前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成本变化 管理方法 成本谱 成本指数 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公平性方法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陈亚光 黄二丹 +2 位作者 程江 张甄 黄湘雯 《中国医院管理》 2012年第9期14-17,共4页
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的公平性是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建立公益性绩效分配体系的关键。分类设计绩效工资、计分法确定各类群体的差距、处理好医护差距、群体内别差距、改革收支结余计提绩效工资的核算方式等综合方法能够体现分配的公平性。
关键词 绩效工资 公平性方法 群体差距 分类设计 直接比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公平性认识与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陈亚光 黄二丹 +2 位作者 程江 张甄 黄湘雯 《中国医院管理》 2012年第9期17-20,共4页
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是否公平,需要对"公平性"有基本一致的认识和对分配结果的检测方法。机会均等、过程透明、结果可控、按岗定酬、优绩优酬、正确理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公平性理解的基本认识。差距排序、主任要素法、... 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是否公平,需要对"公平性"有基本一致的认识和对分配结果的检测方法。机会均等、过程透明、结果可控、按岗定酬、优绩优酬、正确理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公平性理解的基本认识。差距排序、主任要素法、员工要素法是目前可用的公平性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性认识 公平性检测 差距排序 要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比例法产生科室绩效工资总量的研究与操作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亚光 黄二丹 +2 位作者 程江 张甄 黄湘雯 《中国医院管理》 2012年第9期21-23,共3页
直接比例法产生科室绩效工资符合医院财务制度要求,通过设计不同的比例差别来体现专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不同,克服了传统的"收支结余"提取绩效工资中的不公平因素。医护分开核算、设计不同的绩效工资比例,能够避免医护... 直接比例法产生科室绩效工资符合医院财务制度要求,通过设计不同的比例差别来体现专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不同,克服了传统的"收支结余"提取绩效工资中的不公平因素。医护分开核算、设计不同的绩效工资比例,能够避免医护分配中的矛盾。实施员工二次分配、加强公益性、约束性指标的考核可以避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比例法 绩效工资 医护分开核算 二次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流袋出口逆行污染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轲琳 欧阳育琪 +2 位作者 吴志坚 袁红霞 蒋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1-346,共6页
目的研究引流袋出口逆行污染的情况,为制定相关医院感染规范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10月14日将尿液、5%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盐水、无菌水、0.9%生理盐水按无菌操作分别注入抗返流引流袋(抗逆组)与普通引流袋(普通组),入口端封闭,用出口离地... 目的研究引流袋出口逆行污染的情况,为制定相关医院感染规范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10月14日将尿液、5%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盐水、无菌水、0.9%生理盐水按无菌操作分别注入抗返流引流袋(抗逆组)与普通引流袋(普通组),入口端封闭,用出口离地面10 cm(悬挂组)和触地(触地组)两种方式悬挂,每间隔3 d从出口端取标本送细菌培养共10次,动态观察引流袋出口逆行污染情况。结果引流袋出口逆行污染发生率抗逆组(7.7%)低于普通组(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悬挂组(17.9%)低于拖地组(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液体性质的引流袋出口逆行污染发生率分别为尿液(54.3%)>5%葡萄糖溶液(34.5%)>葡萄糖盐水(24.3%)>0.9%生理盐水(10.8%)或无菌水(10.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首次出现引流袋出口逆行污染的时间抗逆组发生在第13天,普通组发生在第7天,两者在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发生出口逆行污染的引流袋种类与液体性质差异呈中等强度关联(Pearson C=0.5)。结论不同类型引流袋、留置时间和液体性质均不同程度影响引流袋出口逆行污染,临床应重视在使用引流袋过程中定期送尿培养,以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指导更换引流袋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引流袋 抗返流引流袋 引流袋出口 逆行污染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高额住院费用构成及成本控制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单顺芳 陈亚光 《中国医院管理》 2013年第8期38-40,共3页
目的通过对高额住院费用病例的费用构成及基本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探询高额费用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控制成本、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1年单个病人1次住院费用10万元以上的病例297例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通过对高额住院费用病例的费用构成及基本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探询高额费用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控制成本、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1年单个病人1次住院费用10万元以上的病例297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7例高额住院费用病例主要以损伤类疾病为主;药品、材料构成主要费用;不同住院天数对医疗费用具有明显影响。结论对常见高额住院费用病例实施重点监控,控制药品、高值耗材及高新技术准入,缩短平均住院日是控制高额医疗费用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额费用构成 平均住院日 药品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务社会工作与医疗志愿服务联动机制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邓菊英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10期43-45,共3页
医务社会工作与医疗志愿服务联动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从医务社会工作和医疗志愿服务的发展状况入手,对医务社会工作与医疗志愿服务联动的必要性、联动机制、策略和具体实践进行了探讨,提... 医务社会工作与医疗志愿服务联动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从医务社会工作和医疗志愿服务的发展状况入手,对医务社会工作与医疗志愿服务联动的必要性、联动机制、策略和具体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联动的效果,如推进医务社会工作与医疗志愿服务的项目化的建设及建立医疗志愿者服务团队的激励机制。这些实践和探索为医疗机构创新和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社会工作 医院志愿者服务机制 医疗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缓和医患关系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欧阳邦辉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3-85,共3页
个案社会工作介入是缓和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能够使紧张的医患关系得以改善,推动和谐医院建设发展。通过医院开展个案社会工作的应用实践,对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缓和医患关系的实施策略、步骤及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实践中采用个案社... 个案社会工作介入是缓和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能够使紧张的医患关系得以改善,推动和谐医院建设发展。通过医院开展个案社会工作的应用实践,对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缓和医患关系的实施策略、步骤及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实践中采用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的三步服务实施步骤缓和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动医院的健康、全面发展,并对介入的过程进行了反思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社会工作 医患关系 案例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力伤医事件预警防范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
9
作者 首建国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21期54-57,共4页
暴力伤医事件作为当前我国社会热点问题备受关注,其预警防范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国内外暴力伤医事件的界定和发生现状的分析,提出为减少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有必要在医疗机构中构建暴力伤医事件的预警防范体系,建立暴力伤医事... 暴力伤医事件作为当前我国社会热点问题备受关注,其预警防范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国内外暴力伤医事件的界定和发生现状的分析,提出为减少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有必要在医疗机构中构建暴力伤医事件的预警防范体系,建立暴力伤医事件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并通过医务社会工作和第三方调解的及时介入化解医患矛盾,同时应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相关法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伤医 危机管理 早期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特殊弱势群体医疗救治中的伦理问题探讨
10
作者 刘振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11期18-20,59,共4页
当前我国医疗机构对社会特殊弱势群体的医疗救治中面临很多的难题,构建和改善现有社会特殊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体系具有重要社会意义。通过对医疗机构对社会特殊弱势群体的医疗救治中个人信息隐匿、用药不及时、医疗经费落实难、医疗机... 当前我国医疗机构对社会特殊弱势群体的医疗救治中面临很多的难题,构建和改善现有社会特殊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体系具有重要社会意义。通过对医疗机构对社会特殊弱势群体的医疗救治中个人信息隐匿、用药不及时、医疗经费落实难、医疗机构管理不够完善等伦理道德问题的探讨,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如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知情同意执行力度、深化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以及强化各部门联动,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特殊弱势群体医疗救治中面临的伦理问题,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同时最大化提高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医疗机构 医疗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