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型教学模式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忠玉 吴移谋 +2 位作者 唐双阳 余敏君 刘良专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5-197,共3页
为推进高校研究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对高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实践证明,研究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为推进高校研究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对高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实践证明,研究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医学人才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教学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的结构特征及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健 王川 吴移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8-344,共7页
包涵体膜蛋白是一类由衣原体分泌并被转运至包涵体膜的衣原体特异性蛋白。进入宿主细胞后,衣原体即可分泌大量蛋白对包涵体膜进行修饰,这类蛋白位于衣原体-宿主细胞界面处,因此可在维持包涵体稳定性、衣原体营养摄取及与宿主细胞发生相... 包涵体膜蛋白是一类由衣原体分泌并被转运至包涵体膜的衣原体特异性蛋白。进入宿主细胞后,衣原体即可分泌大量蛋白对包涵体膜进行修饰,这类蛋白位于衣原体-宿主细胞界面处,因此可在维持包涵体稳定性、衣原体营养摄取及与宿主细胞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本文就包涵体膜蛋白的结构特征及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更深入了解这种衣原体效应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 包涵体膜蛋白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T细胞在子宫内膜癌肿瘤微环境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胡雨 魏华 +1 位作者 周洲 张三元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9-594,共6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治疗手段如手术、放化疗等效果有限。CD8^(+)T细胞是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的主要效应细胞,也是近年兴起的免疫治疗的主要靶细胞之一。...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治疗手段如手术、放化疗等效果有限。CD8^(+)T细胞是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的主要效应细胞,也是近年兴起的免疫治疗的主要靶细胞之一。本文简述了CD8^(+)T细胞通过穿孔素-颗粒酶途径、FAS通路及分泌细胞因子3种途径在TME中发挥细胞毒性作用,且EC患者外周环境的变化可能影响CD8^(+)T细胞的功能;同时总结了以CD8^(+)T细胞作为EC治疗靶点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T细胞 子宫内膜癌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X7受体在胞内病原体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贺樟平 陈列松 吴移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37-1043,共7页
P2X7受体属于ATP激活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型受体,其在人体分布广泛,参与调控机体的多种生理过程。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攻击免疫系统时,ATP从宿主细胞释放,在细胞外作为危险信号,激活P2X7受体,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如活性氧的产生... P2X7受体属于ATP激活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型受体,其在人体分布广泛,参与调控机体的多种生理过程。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攻击免疫系统时,ATP从宿主细胞释放,在细胞外作为危险信号,激活P2X7受体,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如活性氧的产生、促进溶酶体吞噬作用、释放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介导NLRP3炎性小体的形成,促进IL-1β成熟和释放等。近年来,基于P2X7受体基因靶向敲除动物模型的成功构建和特异性P2X7受体拮抗剂的研发,该受体有望成为治疗胞内病原体感染的新靶点。本文以P2X7受体特征、分布,在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探讨该受体作为感染性疾病治疗靶点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X7受体 ATP 胞内病原体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囊泡参与病原体感染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晓芳 周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7-473,共7页
细胞外囊泡是一组内源性的纳米囊泡,携带宿主和病原体衍生的蛋白、核酸和脂质等。它们由大多数类型的细胞及某些病原体分泌,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病原体感染后,细胞外囊泡通过传播宿主或病原体的衍生分子介导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 细胞外囊泡是一组内源性的纳米囊泡,携带宿主和病原体衍生的蛋白、核酸和脂质等。它们由大多数类型的细胞及某些病原体分泌,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病原体感染后,细胞外囊泡通过传播宿主或病原体的衍生分子介导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参与免疫调节过程。我们总结了细胞外囊泡在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包括细胞外囊泡促进病原体的扩散与繁殖,通过物质转运改变病原体的抗原性与感染性以及影响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感染 病原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与母胎界面细胞相互作用影响妊娠结局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少彬 熊顺 +2 位作者 刘兆平 张晓红 赵飞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1-357,共7页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1]。近十年来,梅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西欧、俄罗斯和中国,并在这些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3]。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先天性梅...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1]。近十年来,梅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西欧、俄罗斯和中国,并在这些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3]。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发生率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4-5]。CS是由Tp经胎盘垂直传播感染胎儿的一种先天感染性疾病,可发生于妊娠任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先天性梅毒 母胎免疫 不良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拳对增强女大学生血清总补体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黄祁平 蒋桂凤 +1 位作者 万艳平 熊曼丽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9-71,共3页
研究太极拳运动对四年级女大学生血清补体3(C3)与补体4(C4)及总补体活性的影响,为在高年级大学生中开展太极拳有氧运动提供免疫学实验依据。从南华大学护理学院2001级随机抽取40名女生,分成4组,分别设为对照组、实验1、23、组。实验组... 研究太极拳运动对四年级女大学生血清补体3(C3)与补体4(C4)及总补体活性的影响,为在高年级大学生中开展太极拳有氧运动提供免疫学实验依据。从南华大学护理学院2001级随机抽取40名女生,分成4组,分别设为对照组、实验1、23、组。实验组分别每周进行1、2、3次太极拳训练。于0、2、4、6、8、10、12周后抽血分离血清,分别利用免疫球透射比浊法与50%溶血法(CH50)测定训练前后血清中补体C3、C4质量浓度与总补体活性。结果显示每周参加3次太极拳训练者,血清补体C3、C4质量浓度与总补体活性比对照组及每周锻炼1或2次者高,且在第10周与第12周与对照组及每周锻炼1次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坚持运动量适中的太极拳有氧运动,能提高高年级女大学生机体合成C3与C4的能力,增强总补体活性。从而增强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提高免疫应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血清补体C3 血清补体C4 总补体活性 女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桂莲 张敬蕊 +3 位作者 赵秀芹 杨骜 连璐璐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9-322,326,共5页
目的评价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的可行性。方法用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对41株和7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分别检测利福平和异烟肼的最小抑菌浓度,记录获得结果时间,利用ROC曲线... 目的评价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的可行性。方法用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对41株和7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分别检测利福平和异烟肼的最小抑菌浓度,记录获得结果时间,利用ROC曲线确定利福平和异烟肼的最佳耐药阈值,并和传统的药物敏感性实验罗氏比例法进行比较。结果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获得结果平均时间为8d,利福平和异烟肼的最佳耐药阈值均为0.5μg/mL,以罗氏比例法为金标准,利福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0%,异烟肼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6%和100.0%。结论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是一种简便、敏感、快速的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利福平 异烟肼 耐药性 Alamar Blue显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卡氏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9
作者 张媛 张媛媛 +1 位作者 李振军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8-634,共7页
目的诺卡氏菌是一种新发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呈全球性分布,它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人类疾病。近年来,病例报道明显增加,但大多数人对该菌不熟悉,本文就诺卡氏菌的分布、感染途径、致病性、分类及鉴定等做一综述。
关键词 诺卡菌 分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卡菌的培养和染色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媛 张媛媛 +1 位作者 万康林 李振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0-236,共7页
目的了解诺卡菌的培养及染色特征。方法采用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哥伦比亚血琼脂基础培养基和沙保弱琼脂培养基,分别在25℃和37℃条件下培养,观察不同种类诺卡菌的生长时间和菌落生长形态。应用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及改良抗酸染色方法进... 目的了解诺卡菌的培养及染色特征。方法采用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哥伦比亚血琼脂基础培养基和沙保弱琼脂培养基,分别在25℃和37℃条件下培养,观察不同种类诺卡菌的生长时间和菌落生长形态。应用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及改良抗酸染色方法进行染色,观察诺卡菌的染色特征和形态特点。结果共对从德国的DSMZ菌种保藏中心购得的7个种23株诺卡菌标准参照菌株进行了培养观察。诺卡菌的菌落形态和颜色多样,菌落形态有针尖状、雪花状、菜花状、不规则状等,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橙红色、灰色等。诺卡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弱抗酸性菌,用不同浓度的脱色液进行抗酸染色,所用脱色液浓度越低,抗酸染色阳性率越高,硫酸脱色液浓度为0.125%时,诺卡菌抗酸染色阳性率最高。结论诺卡菌具有独特的培养和染色特征,菌落形态和镜下形态多样。诺卡菌为弱抗酸菌,0.125%硫酸脱色液的改良抗酸染色方法检测阳性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氏菌 培养 染色 改良抗酸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检测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艳 刘丹 +3 位作者 朱翠明 黄泽智 蒙松年 唐翠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9-484,共6页
目的应用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检测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5种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40株Mp临床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建立高保真聚合酶和3′硫化修饰引物的分子开关,用分子开关进行Mp临床分离株的... 目的应用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检测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5种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40株Mp临床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建立高保真聚合酶和3′硫化修饰引物的分子开关,用分子开关进行Mp临床分离株的PCR扩增,检测其是否存在Mp 23SrRNA 2063、2064和2617 3个热点突变,并通过基因测序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点突变,分析点突变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5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Mp对14元环的红霉素和克拉霉素耐药程度最高,其MIC≥128mg/L;对15元环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和交沙霉素相对敏感,其中交沙霉素抗Mp活性最高,其MIC≤4mg/L。用高保真聚合酶和3′硫化修饰引物的分子开关行PCR扩增,检测出35株发生了2063位点基因突变,3株发生2064位点基因突变,未检测出2617位点突变。用基因测序检测到35株Mp发生A2063G的突变,3株发生A2064G的突变,未检测到2617位点突变,与分子开关的检测结果一致,并且2063、2064位点突变Mp株均对大环内酯类药物高度耐药。结论分子开关可识别23SrRNA基因突变,可用于分析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开关 肺炎支原体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耐药水平与其耐药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桂莲 张敬蕊 +3 位作者 赵秀芹 杨骜 连璐璐 万康林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54-359,共6页
目的探讨Mtb耐药相关基因katG、inhA、oxyR-ahpC突变与对INH的耐药水平及rpoB突变与对RFP的耐药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分别检测59株耐INH的Mtb临床分离株对INH和30株耐RFP菌株对RFP的最低抑菌浓度(the minimum in... 目的探讨Mtb耐药相关基因katG、inhA、oxyR-ahpC突变与对INH的耐药水平及rpoB突变与对RFP的耐药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分别检测59株耐INH的Mtb临床分离株对INH和30株耐RFP菌株对RFP的最低抑菌浓度(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同时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对INH耐药菌株katG、inhA、oxyR-ahpC和对RFP耐药菌株rpoB的突变情况。结果 INH MIC为0.2500~1.0000μg/ml(低水平耐药菌株)和MIC≥2.0000μg/ml(高水平耐药菌株)的INH耐药株,inhA启动子突变率前者高于后者[53.8%(7/13),4.3%(2/46)],katG315突变率前者低于后者[15.4%(2/13),76.1%(35/46)],χ2值分别为15.57和13.48,P值均为0.000。RFP MIC为0.5000~16.0000μg/ml和MIC≥32.0000μg/ml的RFP耐药株,rpoB531和526位总突变率前者低于后者[62.5%(5/8),95.5%(21/22)],P确切概率=0.048。结论 INH耐药菌株inhA启动子突变与INH低水平耐药有关,katG315突变与INH高水平耐药有关;rpoB531和526位突变与RFP高水平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RFP INH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抗鹦鹉热衣原体急性感染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国芳 陈丽丽 +3 位作者 刘良专 王川 卢兰芬 吴移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IFN-γ对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的抗感染作用,为进一步阐明机体抗衣原体免疫机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不同浓度的重组人IFN-γ(5ng/mL、25ng/mL和50ng/mL)作用于感染Cps 6BC的HeLa细胞,48h后计数包涵体数量,并观... 目的探讨IFN-γ对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的抗感染作用,为进一步阐明机体抗衣原体免疫机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不同浓度的重组人IFN-γ(5ng/mL、25ng/mL和50ng/mL)作用于感染Cps 6BC的HeLa细胞,48h后计数包涵体数量,并观察包涵体形态的改变。2×10~6 IFUs Cps 6BC滴鼻感染C57BL/6J小鼠,于感染前、后24h腹腔内注射10μg重组鼠IFN-γ,观察小鼠体重、活动状态、生存率等一般指标,分别于感染后5d和10d处死小鼠,取肝、肺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其病理变化;并取感染后5d的肺组织,匀浆,计数其中Cps包涵体数量。结果感染48h后,Cps 6BC在5ng/mL、25ng/mL、50ng/mL重组人IFN-γ处理的HeLa细胞中包涵体数量低于对照组(包涵体数分别为(23.8±5.1)×10~6,(10±3.58)×10~6,(8.0±2.22)×10~6,(43.3±11.05)×10~6,衣原体包涵体形状不规则,体积变小。小鼠实验显示,腹腔注射IFN-γ可明显提高Cps 6BC感染小鼠生存率,并减轻急性临床表现及脏器病变。结论 IFN-γ可发挥早期抗Cps感染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鹦鹉热衣原体 急性感染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与gyr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丽丽 夏强 +2 位作者 赵秀芹 刘志广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0-393,共4页
目的分析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ple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临床分离株的gyr基因突变特点,探讨MDR-TB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产生与gy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比例法对耐多药结核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氧氟沙星的药物敏感性检... 目的分析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ple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临床分离株的gyr基因突变特点,探讨MDR-TB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产生与gy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比例法对耐多药结核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氧氟沙星的药物敏感性检测,应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MDR-TB的gy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125株MDR-TB临床分离株中,50株对喹诺酮类耐药,耐药率为40%。50株耐药菌株中,40株gyr基因发生突变:其中39株gyrA基因突变,突变率为78%,突变位点包括90,91和94位氨基酸;5株gyrB基因突变,其中4株合并gyrA基因突变,gyrB基因突变位点为500,506,534和539位氨基酸。结论 MDR-TB中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态势比较严峻,其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主要与gyrA基因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 GYRA基因 gyrB基因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决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何军 吴移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74-1076,共3页
关键词 支原体 膜蛋白 脂质 生长繁殖 代谢能力 生物合成 细胞壁 多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嗜衣原体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旃 陈虹亮 吴移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6-278,共3页
关键词 肺炎衣原体 基因组学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细菌分类学 胞内寄生 衣原体科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原体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劼 吴移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73-1077,共5页
关键词 生殖支原体 基因组学 致病性支原体 猪肺炎支原体 基因组测序 DNA序列 基因组结构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淋病LTB-PorB核酸疫苗与蛋白疫苗联合应用增强免疫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戴志兵 胡四海 +7 位作者 刘清南 陈敏 王玉峰 张愉快 余敏君 朱翠明 李忠玉 陆春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59-1063,1068,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抗淋病LTB-PorB核酸疫苗与蛋白疫苗联合免疫的免疫增强效应,为研制抗淋病疫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量制备核酸疫苗(pcDNA3.1(-)/ltB-porB)及重组蛋白疫苗(rLTB-PorB);通过鼻饲途径将核酸疫苗和蛋白疫苗采用核酸初免-蛋白... 目的:初步探讨抗淋病LTB-PorB核酸疫苗与蛋白疫苗联合免疫的免疫增强效应,为研制抗淋病疫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量制备核酸疫苗(pcDNA3.1(-)/ltB-porB)及重组蛋白疫苗(rLTB-PorB);通过鼻饲途径将核酸疫苗和蛋白疫苗采用核酸初免-蛋白加强(DNAprime-protein boost)联合免疫以及分别单独免疫雌性BALB/c小鼠,同时设PBS及空质粒(pcDNA3.1(-))对照组,检测各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免疫后第56天,联合免疫组小鼠生殖道sIgAA450(1·083±0·179)、血清IgG A450(1.023±0.116)、脾淋巴细胞诱生的IL-4[(357.58±34.44)/pg/ml]和IFN-γ[(261.85±29.92)/pg/ml]水平均明显高于各对照组(P<0.01),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率(SI:2.12±0.29)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核酸疫苗组、蛋白疫苗组和联合免疫组血清IgG亚类IgG2a/IgG1比值分别为1.678、0.455和0.693。结论:LTB-PorB核酸疫苗和蛋白疫苗联合免疫组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明显优于单独的核酸疫苗组和蛋白疫苗组,且以诱导Th2倾向性免疫应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 孔蛋白B 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 核酸疫苗 蛋白疫苗 联合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嗜衣原体Cpn0810重组蛋白诱导THP-1细胞产生促炎因子和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玉玉 吴移谋 +2 位作者 刘良专 陈丽丽 张秋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54-958,共5页
目的:在E.coliBL21中表达肺炎嗜衣原体Cpn0810,并研究该蛋白能否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产生TNF-α和IL-6等促炎因子和细胞凋亡。方法:PCR扩增Cpn0810蛋白编码基因,构建pGEX6p-2/Cpn0810重组质粒,在E.coliBL21中诱导表达,经ToxinEraser... 目的:在E.coliBL21中表达肺炎嗜衣原体Cpn0810,并研究该蛋白能否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产生TNF-α和IL-6等促炎因子和细胞凋亡。方法:PCR扩增Cpn0810蛋白编码基因,构建pGEX6p-2/Cpn0810重组质粒,在E.coliBL21中诱导表达,经ToxinEraser纯化柱纯化后,用不同浓度的GST-Cpn0810作用THP-1细胞,ELISA法检测TNF-α和IL-6的水平,Hoechst33258荧光染色、AnnexinV-FITC-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构建了重组质粒pGEX6p-2/Cpn0810,并在E.coliBL21菌中高效表达。该蛋白能诱导THP-1细胞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表达TNF-α和IL-6;当10mg/L GST-Cpn0810处理THP-1细胞24 h后,形态学上,细胞表现为皱缩、核碎裂、细胞起泡及凋亡小体等凋亡特征。结论:表达并纯化的Cpn0810蛋白能诱导THP-1细胞分泌TNF-α和IL-6等促炎因子和诱导其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嗜衣原体 Cpn0810 前炎症细胞因子 凋亡 THP-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原体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浩 周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0-785,共6页
衣原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它感染人体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沙眼、肺炎和泌尿生殖道感染等。由于衣原体特殊生长条件及其研究手段的局限,阻碍了衣原体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本文从衣原体的生物学... 衣原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它感染人体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沙眼、肺炎和泌尿生殖道感染等。由于衣原体特殊生长条件及其研究手段的局限,阻碍了衣原体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本文从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黏附与穿入、调控宿主信号通路及对其产生的病理损伤、与宿主细胞凋亡相关关系、免疫逃逸几个方面对衣原体的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 致病机制 黏附和穿入 细胞凋亡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