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胞外酸化经ASIC1/RIP1途径抑制TFEB介导的巨噬细胞脂噬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娟 欧翔 +4 位作者 刘情 郭淼 宁子萍 顾洪丰 唐雅玲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14,共13页
目的 探讨胞外酸化对巨噬细胞脂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RAW264.7巨噬细胞,以pH 6.5培养液与25 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共孵育24 h构建胞外酸化诱导的泡沫细胞模型。分别以ASIC1特异性阻断剂PcTx-1和RIP1抑制剂Nec-1干预... 目的 探讨胞外酸化对巨噬细胞脂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RAW264.7巨噬细胞,以pH 6.5培养液与25 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共孵育24 h构建胞外酸化诱导的泡沫细胞模型。分别以ASIC1特异性阻断剂PcTx-1和RIP1抑制剂Nec-1干预胞外酸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24 h,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质蓄积;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总ASIC1、膜ASIC1、p-RIP1 Ser166、p-TFEB Ser142、LC3和p62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脂滴(Bodipy示踪)与自噬标志物LC3II和LAMP1共定位;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脂滴和脂噬泡的数量变化;胆固醇荧光试剂盒检测ABCA1介导的胆固醇流出。结果 与pH 7.4组相比较,pH 6.5胞外酸化组胞内的脂质蓄积和细胞质膜上的ASIC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RIP1Ser166、p-TFEB Ser142水平升高,LC3II蛋白减少和p62蛋白增加,脂滴与LC3II和LAMP1的共定位都分别减少,细胞内的脂滴数量显著增加,自噬体和脂噬泡的数量则明显减少,ABCA1介导的巨噬细胞内胆固醇流出显著减少。然而,胞外酸化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上述效应能被ASIC1特异性阻断剂PcTx-1和RIP1抑制剂Nec-1所取消。结论 胞外酸化经激活ASIC1/RIP1途径促进TFEB磷酸化抑制巨噬细胞脂噬,ASIC1可能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脂质蓄积疾病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敏感离子通道1 胞外酸化 动脉粥样硬化 脂噬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转录因子E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碱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 被引量:37
2
作者 姚起鑫 亓竹青 +4 位作者 王光 张伟 周寿红 凌宏艳 胡弼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77-1481,共5页
目的研究槟榔碱(arecoline)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降糖机制。方法采用高果糖高脂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7组:普通饲料对照组(control),高果糖高脂饲料模型组(HF),高果糖高脂饲料+不同剂量槟榔碱... 目的研究槟榔碱(arecoline)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降糖机制。方法采用高果糖高脂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7组:普通饲料对照组(control),高果糖高脂饲料模型组(HF),高果糖高脂饲料+不同剂量槟榔碱组(1、5、10、20、50mg·kg-1)。观察槟榔碱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肝脏组织学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槟榔碱对糖异生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和翼螺旋转录因子O1(FoxO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的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高果糖高脂模型组相比,槟榔碱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及甘油三脂水平,但是10、20、50mg·kg-1剂量组具有明显肝脏毒性;5mg·kg-1的槟榔碱明显降低糖异生酶PEPCK和G6Pase,转录因子FoxO1及其辅助因子PGC-1α的mRNA的表达。结论低剂量槟榔碱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降糖机制为抑制肝脏过度糖异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碱 糖异生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动物模型 高果糖高脂饲料 FOXO1 PGC-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信号:一个新型代谢调节因子 被引量:9
3
作者 伍迪 朱责梅 +2 位作者 杨丝丝 奉水东 凌宏艳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9-463,共5页
Notch信号通路进化上非常保守,广泛表达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Notch信号通路由受体、配体、CSL-DNA结合蛋白等组成,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发现,Notch信号作为一个新型的代谢调节因子,在骨骼肌细胞... Notch信号通路进化上非常保守,广泛表达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Notch信号通路由受体、配体、CSL-DNA结合蛋白等组成,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发现,Notch信号作为一个新型的代谢调节因子,在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稳态、脂肪肝、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Notch信号在细胞的稳态及一些代谢性疾病中的调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信号通路 骨骼肌细胞稳态 脂肪细胞稳态 脂肪肝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MPP^+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静 唐小卿 +5 位作者 胡志苹 潘渊明 冯鉴强 钟女奇 余惠旻 陈培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透射电镜,hoechst染色和流式细胞仪(FCM)观察PC12细胞凋亡,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bcl2的表达。结果PC12细胞自然凋亡率为(15±01)%,05mmol·L-1、1mmol...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透射电镜,hoechst染色和流式细胞仪(FCM)观察PC12细胞凋亡,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bcl2的表达。结果PC12细胞自然凋亡率为(15±01)%,05mmol·L-1、1mmol·L-1和2mmol·L-1MPP+作用24h后,PC1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41±38)%、(549±21)%和(822±26)%;20μmol·L-1和40μmol·L-1姜黄素对PC12细胞作用24h后无明显凋亡诱导作用,但可分别使05mmol·L-1MPP+处理组细胞凋亡率由(441±38)%下降到(341±38)%和(179±15)%(P<001);PC12细胞经20μmol·L-1姜黄素处理24h后,其bcl2表达率由正常对照的(3643±790)%增加到(7673±860)%(P<001)。结论姜黄素可以抑制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促进bcl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MPP^+ 细胞凋亡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 2^(-△△Ct)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HER2基因的过表达 被引量:12
5
作者 奉水东 谭红专 +1 位作者 凌宏艳 袁秀琴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938-942,共5页
背景与目的正确评价HER2基因表达的状况对于肿瘤的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往的评价大多基于免疫组织化学法,但结果变异性大。本研究旨在探讨实时定量PCR 2^(-△△Ct)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HER2基因... 背景与目的正确评价HER2基因表达的状况对于肿瘤的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往的评价大多基于免疫组织化学法,但结果变异性大。本研究旨在探讨实时定量PCR 2^(-△△Ct)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HER2基因表达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 2^(-△△Ct)法同时检测212例肺癌组织和与其匹配的非肿瘤组织HER2基因的表达,评价过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织中HER2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非肿瘤组织(T=67,P<0.05),HER2基因的过表达率为34.0%。结论实时定量PCR2^(-△△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 HER2基因 肺肿瘤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MPP^+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与iNOS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陈静 唐二虎 +5 位作者 潘渊明 唐小卿 职君利 余惠旻 冯鉴强 陈培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427,共4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cumin,Cur)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且探讨其与iNOS关系。【方法】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C12细胞凋亡,间接免疫荧光FCM检测PC12细胞iNOS的表达。【结果】PC12细胞自然凋亡率为(...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cumin,Cur)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且探讨其与iNOS关系。【方法】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C12细胞凋亡,间接免疫荧光FCM检测PC12细胞iNOS的表达。【结果】PC12细胞自然凋亡率为(1.5±0.1)%,0.5mmol·L-1MPP+作用24h后,PC12细胞凋亡率为(59.5±2.7)%;20μmol·L-1Cur和0.1mmol·L-1特异性iNOS抑制剂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对PC12细胞作用24h后无明显凋亡诱导作用,但分别使0.5mmol·L-1MPP+处理组细胞凋亡率由(59.5±2.7)%下降到(15.9±5.3)%和(39.7±8.7)%(P<0.01);PC12细胞经0.5mmol·L-1MPP+处理24h后,其iNOS表达率由正常对照的(13.5±1.5)%增加到(71.9±4.0)%(P<0.01),加入20μmol·L-1Cur同时处理24h后,其iNOS蛋白表达率由(71.9±4.0)%下降到(40.0±3.0)%(P<0.01)。【结论】Cur可以抑制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iNOS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凋亡 MPP^+ 保护作用 姜黄素 流式细胞术(FCM) INOS抑制剂 细胞凋亡率 间接免疫荧光 凋亡诱导作用 FCM检测 蛋白表达率 24h 碘化丙啶 细胞作用 正常对照 作用机制 氨基胍 特异性 高表达 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肛提肌膀胱功能联合训练改善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 被引量:18
7
作者 陆素青 经霁 +4 位作者 欧阳新平 唐冬媛 姚莉 伍瑞莲 文雪霖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6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肛提肌训练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法改善前列腺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前列腺增生行前列腺电切术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50例,A组术前、术后行肛提肌训练;B组术后行肛提肌训练联合膀胱功能训练;C组... 目的探讨早期肛提肌训练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法改善前列腺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前列腺增生行前列腺电切术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50例,A组术前、术后行肛提肌训练;B组术后行肛提肌训练联合膀胱功能训练;C组术前、术后均行肛提肌训练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三组术后尿失禁发生率及程度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尿失禁发生率、急迫性尿失禁评分及排尿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早期(即术前)行肛提肌膀胱功能联合训练可有效降低尿失禁发生率及程度,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电切术 尿失禁 肛提肌训练 膀胱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X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8
作者 凌宏艳 胡弼 +3 位作者 吴端生 王宗保 文金生 周寿红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典型的X综合症动物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施行两肾一夹术后普通饲料喂养 4周 ,诱发肾性高血压 ,继以高果糖饲料喂养 4周 ,诱导建立X综合症模型。结果 术后 4周 ,大鼠仅出现收缩压升高 ,血糖、血脂未见明显改变。高果糖... 目的 建立一种典型的X综合症动物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施行两肾一夹术后普通饲料喂养 4周 ,诱发肾性高血压 ,继以高果糖饲料喂养 4周 ,诱导建立X综合症模型。结果 术后 4周 ,大鼠仅出现收缩压升高 ,血糖、血脂未见明显改变。高果糖饲料喂养 4周后 ,大鼠出现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结论 肾性高血压形成后高果糖饮食 1个月 ,可诱导SD大鼠出现典型的X综合症 ,为研究胰岛素抵抗及其伴随的心血管疾病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综合征 动物模型 肾性高血压 果糖 造模方法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氧磷降低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表达和胆固醇流出(英文)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寿红 杨旭红 +2 位作者 吴树金 陈庚容 刘立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0-199,共10页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是体内胆固醇逆向转运的关键环节.对氧磷是广泛使用的有机磷农药的活性代谢产物.研究发现,对氧磷能增加巨噬细胞中胆固醇的堆积,但具体机制还不清楚.以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对...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是体内胆固醇逆向转运的关键环节.对氧磷是广泛使用的有机磷农药的活性代谢产物.研究发现,对氧磷能增加巨噬细胞中胆固醇的堆积,但具体机制还不清楚.以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氧磷对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表达和胆固醇流出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结果显示,对氧磷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中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水平,降低ABCA1表达和胆固醇流出,同时对氧磷降低细胞中环磷酸腺苷(cAMP)的水平及腺苷酸环化酶(AC)的活性和增加磷酸二酯酶(PDE)的活性,而cAMP的类似物双丁酰环腺苷酸(dBcAMP)能够阻断对氧磷降低ABCA1表达和部分阻断对氧磷降低胆固醇流出,对氧磷导致的cAMP水平的降低也可被AC激动剂福斯高林(Forskolin)和PDE抑制剂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所阻断.以上结果表明,对氧磷通过cAMP信号通路下调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的表达,降低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和增加细胞内胆固醇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环磷酸腺苷 动脉粥样硬化 逆向胆固醇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OS和COX-2在过氧化氢预处理诱导的适应性细胞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景田 唐小卿 +4 位作者 陈秀琴 职君利 崔宇 刘微 冯鉴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讨H2O2预处理对PC12细胞iNOS与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在适应性细胞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在PC12细胞建立H2O2预处理对抗H2O2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模型,采用甲氮甲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H2O2预处理对PC12细胞iNOS与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在适应性细胞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在PC12细胞建立H2O2预处理对抗H2O2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模型,采用甲氮甲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FCM)检测iNOS与CO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用10μmol.L-1H2O2预处理PC12细胞90min可明显地抑制20~100μmol.L-1H2O2作用24h后引起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凋亡,并可明显地促进PC12细胞iNOS与COX-2蛋白表达;选择性iNOS抑制剂AG和COX-2抑制剂NS-398分别阻断H2O2预处理诱导的抗细胞凋亡作用。结论H2O2预处理可诱导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促进PC12细胞的iNOS与COX-2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预处理 INOS COX-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高糖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喻小龙 谭钢 +1 位作者 刘二华 周寿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对高糖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RGC细胞株RGC-5细胞,50mol·L-1葡萄糖孵育细胞诱导损伤。应用CCK-8法测定并计算细胞的生长抑制率,...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对高糖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RGC细胞株RGC-5细胞,50mol·L-1葡萄糖孵育细胞诱导损伤。应用CCK-8法测定并计算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细胞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释放量,测定细胞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结果高糖(50mol·L-1)以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了RGC-5细胞的生长,高糖处理24h、48h和72h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2.37±3.49)%、(42.18±6.34)%和(57.33±5.39)%(均为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不同浓度RSG组(0.1×10-6mol·L-1、10-6mol·L-1、10×10-6mol·L-1)处理48h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了高糖诱导的RGC-5细胞生长:生长抑制率高糖组(42.18±6.34)%,高糖+不同浓度RSG组分别为(35.66±4.73)%、(27.35±4.15)%和(25.17±3.42)%(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处理24h、48h和72h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了细胞凋亡(均为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不同浓度RSG组(0.1×10-6mol·L-1、10-6mol·L-1和10×10-6mol·L-1)处理48h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了高糖诱导的RGC-5细胞凋亡:高糖组凋亡率为(31.55±5.34)%,高糖+不同浓度RSG组分别为(23.75±3.72)%、(18.75±2.17)%和(17.53±3.05)%(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Glu释放量显著增加:2组分别为(85.64±12.75)μg·L-1和(246.84±33.48)μg·L-1(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不同浓度RSG(0.1×10-6mol·L-1、10-6mol·L-1和10×10-6mol·L-1)处理48h组Glu的释放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少:高糖组Glu释放量为(246.84±33.48)μg·L-1,高糖+不同浓度RSG组分别为(175.34±23.69)μg·L-1、(117.25±18.76)μg·L-1和(109.34±15.54)μg·L-1(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SOD活性显著降低:分别为(3.06±0.38)kU·g-1和(0.56±0.07)kU·g-1(均为P<0.05),而MAD水平显著增加:分别为(5.67±0.76)μmol·g-1和(37.64±4.37)μmol·g-1(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较,高糖+不同浓度RSG处理48h组细胞中SOD活性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均为P<0.05),而MAD水平显著降低(均为P<0.05)。结论 RSG抑制了高糖诱导的RGC损伤,其机制与RSG减少了RGC中Glu的释放和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高糖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谷氨酸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尼古丁处理增强大鼠场景性恐惧记忆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绍文 乔鸽 +3 位作者 高军 王琳 邓海峰 杨玉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2-316,共5页
目的:检测慢性尼古丁处理对大鼠场景性恐惧记忆的影响。方法:以递增剂量法连续皮下注射尼古丁14 d建立尼古丁依赖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尼古丁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在戒断后第1天和第14天进行戒断症状评估;在第13天行自发活动检测;第14... 目的:检测慢性尼古丁处理对大鼠场景性恐惧记忆的影响。方法:以递增剂量法连续皮下注射尼古丁14 d建立尼古丁依赖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尼古丁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在戒断后第1天和第14天进行戒断症状评估;在第13天行自发活动检测;第14天进行场景性恐惧条件化训练,训练分为习惯化、条件化与检测三阶段,以大鼠僵直时间作为评价恐惧记忆指标。检测完成后,进行足底电击敏感性测试。结果:在戒断后第1天,尼古丁组大鼠戒断症状明显强于生理盐水组,而在第14天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在场景性恐惧条件化任务中,2组大鼠在条件化阶段其僵直时间百分比无明显差异;在检测阶段,尼古丁组大鼠僵直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此外,2组大鼠自发活动与足底电击敏感性无明显组间差异。结论:慢性尼古丁处理增强大鼠场景性恐惧记忆,该效应并非由戒断症状、自发活动或足底电击敏感性改变所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戒断 恐惧记忆 僵直反应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视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喻小龙 周寿红 +1 位作者 谭钢 刘二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33-838,共6页
背景视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之一,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1(PPAR~)罗格列酮在缓解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对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视神经病变的防治作... 背景视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之一,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1(PPAR~)罗格列酮在缓解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对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视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及其对视神经组织中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每组各10只。糖尿病模型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50mg/kg)尾静脉注射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在造模后3d开始每日用罗格列酮(5mg/kg)灌胃,共给药4周。于实验末测量大鼠空腹血糖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用劳克坚牢蓝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神经髓鞘的结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视神经中NCAM的表达。结果罗格列酮治疗4周时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血浆VEGF质量浓度、视神经组织中NCAM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2,P〈0.01;F=5.14,P〈0.05;F=4.75,P〈0.05;F=4.87,P〈0.05)。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2.08,P〈0.05)。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浆VEGF质量浓度为(134.28±11.36)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8.76±4.21)ng/L;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血浆VEGF质量浓度为(42.67±5.83)ng/L,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2.17,P〈0.05)。劳克坚牢蓝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神经髓鞘组织结构正常,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神经可见脱髓鞘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视神经脱髓鞘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均比糖尿病模型组明显减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神经组织中NCAM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显著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2.58,P〈0.05);而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视神经组织中NCAM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9、2.67,P〈0.05)。结论罗格列酮对大鼠糖尿病视神经病变有防治作用,其机制与罗格列酮上调视神经中NCAM的表达和降低血浆VEGF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神经病变 罗格列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代谢相关基因与冠心病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巍 李靓 +1 位作者 尹卫东 唐朝克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7,共5页
以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为特征的血脂代谢异常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公认的危险因素,而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iglyceride-rich lipoproteins,TRLs)与CHD的关系仍没有明确的定论。本文将... 以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为特征的血脂代谢异常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公认的危险因素,而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iglyceride-rich lipoproteins,TRLs)与CHD的关系仍没有明确的定论。本文将从分子遗传学视角,综述最新与TRLs代谢相关的载脂蛋白、酶及调节因子等候选基因突变对CHD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CHD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 甘油三酯 脂蛋白脂酶 载脂蛋白C-III 载脂蛋白A-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调控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凌宏艳 胡弼 +2 位作者 奉水东 廖端芳 文格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1,共8页
表观遗传(epigenetics)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表观遗传调控过程十分复杂,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微小RNA(miRNA)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常伴随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的发生、发... 表观遗传(epigenetics)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表观遗传调控过程十分复杂,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微小RNA(miRNA)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常伴随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不仅取决于遗传因素,而且也受到表观遗传修饰的调控.因此,对表观遗传调控的研究将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调控 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尹蔚兰 何剑琴 +1 位作者 张恺芳 欧阳新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硫化氢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神经行为学、氧化应激以及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于脑右侧黑质造成偏侧PD模型。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硫化氢组(硫氢化钠做供体),... 目的:观察硫化氢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神经行为学、氧化应激以及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于脑右侧黑质造成偏侧PD模型。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硫化氢组(硫氢化钠做供体),每组10只;另分别取10只正常大鼠为正常组及假手术组(以抗坏血酸注射)。观察PD大鼠经过硫化氢处理后神经行为学、脑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以及多巴胺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硫化氢组大鼠行为学明显改善(P<0.01),同时脑组织中GSH、SOD含量均升高,MDA含量降低,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升高。结论:硫化氢对PD模型大鼠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硫化氢 神经行为学 氧化应激、多巴胺神经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通过上调自噬活性抑制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湘华 赵其辉 周寿红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00-806,共7页
目的观察二氢杨梅素(DMY)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含DMY 5,10,20,40和80μmol·L^(-1)的培养液预处理PC12细胞0.5 h,培养液中加入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10 mmol·... 目的观察二氢杨梅素(DMY)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含DMY 5,10,20,40和80μmol·L^(-1)的培养液预处理PC12细胞0.5 h,培养液中加入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10 mmol·L^(-1),再加入MPP+500μmol·L^(-1)培养48 h。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丙酮酸二硝基苯腙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P62的表达。结果与细胞对照组比较,MPP+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培养液中LDH水平显著增加(P<0.05),细胞中自噬体的数量明显减少,自噬泡占胞质总面积的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LC3-Ⅱ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的比值均显著降低(均P<0.05),P6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MPP+组比较,MPP++DMY 10~80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细胞培养液中LDH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MPP+组比较,MPP++DMY 20μmol·L^(-1)组细胞中自噬体数量明显增加,自噬泡占胞质总面积的百分率显著增加(P<0.05),LC3-Ⅱ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和LC3-Ⅱ/LC3-Ⅰ的比值均显著增加(P<0.05),P6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MPP++DMY 20μmol·L^(-1)组比较,MPP++DMY+3-MA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上清液中LDH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 DMY抑制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其机制与上调细胞自噬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PC12细胞 细胞增殖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毒性剂量毒死蜱降低新西兰兔ABCA1表达加重高脂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寿红 杨旭红 +3 位作者 宋涛 吴树金 黄宁江 刘立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54,共9页
为了探讨亚毒性剂量有机磷酸酯杀虫剂毒死蜱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3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毒死蜱组、高脂组、高脂+毒死蜱组.每天以20 mg/kg亚毒性剂量的毒死蜱灌胃处理6个月.动物处死后检测血脂... 为了探讨亚毒性剂量有机磷酸酯杀虫剂毒死蜱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3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毒死蜱组、高脂组、高脂+毒死蜱组.每天以20 mg/kg亚毒性剂量的毒死蜱灌胃处理6个月.动物处死后检测血脂水平和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收集腹腔巨噬细胞,测定其胆固醇流出率.苏丹Ⅳ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量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占血管内表面积的百分比.颈总动脉石蜡切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分别检测肝脏、血管和腹腔巨噬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升高了血清总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主动脉和颈总动脉出现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肝脏、主动脉和腹腔巨噬细胞ABCA1的表达升高,腹腔巨噬细胞中胆固醇流出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毒死蜱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降低,但没有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和肝肾功能损伤,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ABCA1的表达降低,腹腔巨噬细胞中胆固醇流出减少;高脂+毒死蜱组与高脂组相比,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降低,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和肝肾功能损伤,ABCA1的表达降低,腹腔巨噬细胞中胆固醇流出减少,主动脉和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更加明显.结果提示长期暴露于亚毒性剂量的毒死蜱可加速高脂饮食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毒死蜱降低体内ABCA1的表达和胆固醇流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1 胆固醇流出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编码RNA在棕色/米色脂肪细胞发育中的调控网络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丝丝 伍迪 +3 位作者 何剑琴 朱责梅 奉水东 凌宏艳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39-444,共6页
棕色脂肪组织(BAT)的主要作用是燃烧脂肪产热和消耗能量去防御寒冷和肥胖。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各种措施提高BAT的活性可调节代谢稳态和导致一个健康的表型。近年来研究显示非编码RNA(ncRNA):micro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 棕色脂肪组织(BAT)的主要作用是燃烧脂肪产热和消耗能量去防御寒冷和肥胖。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各种措施提高BAT的活性可调节代谢稳态和导致一个健康的表型。近年来研究显示非编码RNA(ncRNA):micro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棕色和米色脂肪细胞的分化和代谢中扮演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主要就一些对棕色和米色脂肪细胞发育、分化和功能起调节作用ncRNA进行综述,以期通过对提高BAT活性的靶向ncRNA的研究进行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米色脂肪细胞 MIRNAS lncRNA 脂肪形成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在脑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欧阳新平 张敏 +3 位作者 何平平 唐艳艳 李元 唐朝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7-323,共7页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在脑组织中广泛表达,它将脑细胞内胆固醇转运给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及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Ⅰ)形成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在脑组织中广泛表达,它将脑细胞内胆固醇转运给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及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Ⅰ)形成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从而调控脑内胆固醇平衡.研究表明,ABCA1与胆固醇代谢相关脑疾病存在密切联系,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及脑梗死.虽然近来在ABCA1与相关脑疾病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尚未阐明.本文对ABCA1在各种相关脑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做一综述,期望为相关脑疾病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阿尔茨海默病 创伤性脑损伤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