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霉素等四种抗生素体外抗弓形虫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许丽芳 杨秋林 +5 位作者 沈元琼 王北冰 曾桥 梁瑜 张愉快 伍和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85-887,共3页
目的比较红霉素、阿奇霉素、磺胺嘧啶和大蒜素体外抗弓形虫的效果。方法用弓形虫RH株速殖子感染培养在盖玻片上的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每一种药物设立2~3个浓度,分别在速殖子侵入细胞前和侵入细胞后作用于虫体,每隔1hr在倒置显微镜... 目的比较红霉素、阿奇霉素、磺胺嘧啶和大蒜素体外抗弓形虫的效果。方法用弓形虫RH株速殖子感染培养在盖玻片上的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每一种药物设立2~3个浓度,分别在速殖子侵入细胞前和侵入细胞后作用于虫体,每隔1hr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弓形虫的形态及生长情况,3d后经吉氏染色,镜下观察,并将培养液注入小鼠腹腔,观察发病情况。结果红霉素的浓度在100μg/mL和150μg/mL时可抑制弓形虫的生长与繁殖,与剂量大小相关。阿奇霉素的浓度在20μg/mL时具有致虫体死亡的作用,>40μg/mL时对HFF有明显的毒性,其对弓形虫的作用效果与剂量大小相关。没有观察到100μg/mL、200μg/mL的磺胺嘧啶和20μg/mL、40μg/mL的大蒜素对弓形虫生长繁殖的抑制作用。结论红霉素在浓度大于100μg/mL时,可抑制弓形虫生长繁殖。阿奇霉素具有明显的杀灭速殖子的作用,但对细胞的毒性较大。磺胺嘧啶、大蒜素对弓形虫的生长抑制作用弱或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红霉素 阿奇霉素 磺胺嘧啶 大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恶性疟原虫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秋林 许丽芳 +2 位作者 沈元琼 王可耕 张愉快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45-1046,共2页
目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检测恶性疟原虫。方法酚氯仿法提取恶性疟原虫基因组DNA,设计四条扩增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的LAMP引物,以间日疟原虫、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人全血DNA为对照,进行LAMP反应。LAMP产物经显色、电泳... 目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检测恶性疟原虫。方法酚氯仿法提取恶性疟原虫基因组DNA,设计四条扩增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的LAMP引物,以间日疟原虫、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人全血DNA为对照,进行LAMP反应。LAMP产物经显色、电泳鉴定。将原虫血症为1.5%的恶性疟原虫血样用正常人血按1∶10倍比稀释为1.5×10-3、1.5×10-4、1.5×10-5、1.5×10-6、1.5×10-7、1.5×10-86个浓度后进行LAMP,检测其敏感性。结果恶性疟原虫检测管经显色后呈绿色(阳性),对照组均呈棕色(阴性)。恶性疟原虫LAMP产物经电泳后呈LAMP特征性梯状条带,对照组均无扩增产物。LAMP可检测恶性疟原虫的敏感度为1.5个疟原虫/107RBC。结论检测恶性疟原虫的LAMP方法特异、敏感及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 酚氯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pcDNA3.1(+)/MLP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对家兔保护性免疫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彦 肖建华 +2 位作者 廖力 张愉快 曾谷清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9-302,314,共5页
目的 体外扩增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粘蛋白样蛋白抗原的部分基因序列 ,构建日本血吸虫pcDNA3 1(+) /MLP核酸疫苗 (SJP) ,免疫新西兰家兔 ,观察它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家兔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 分子克隆常规操作构建SJP疫苗 ... 目的 体外扩增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粘蛋白样蛋白抗原的部分基因序列 ,构建日本血吸虫pcDNA3 1(+) /MLP核酸疫苗 (SJP) ,免疫新西兰家兔 ,观察它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家兔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 分子克隆常规操作构建SJP疫苗 ,免疫家兔 ,家兔肌肉组织体外扩增查MLP基因 ,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重组蛋白在局部肌组织中的表达 ;做血清抗体及细胞因子分析 ,计算减虫率及减卵率。结果 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表明所构建的SJP中含有目的基因序列 ;免疫家兔 8周后可以在免疫家兔肌肉中检测到MLP基因 ,免疫组化结果阳性 ;可诱导IgA、IgG1及INF -γ变化 ,减虫率为2 4 10 % ,减卵率为 2 8 10 %。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含目的基因的核酸疫苗SJP ,SJP免疫家兔后 ,肌组织有重组蛋白的表达 ,并可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pcDNA3.1(+)/MLP 核酸疫苗 构建 保护性免疫 粘蛋白样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对新生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邹菊 刘彦 谭思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研究新生期七氟醚暴露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发育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新生雄性SD大鼠54只,6日龄,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七氟醚组(S组)和布美他尼+七氟醚组(BS组),每组18只。C组:吸入1... 目的研究新生期七氟醚暴露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发育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新生雄性SD大鼠54只,6日龄,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七氟醚组(S组)和布美他尼+七氟醚组(BS组),每组18只。C组:吸入100%氧气6h;S组:吸入2.1%七氟醚6h;BS组:吸入2.1%七氟醚6h,在麻醉前30min和麻醉后3h注射布美他尼。6h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处死收集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皮质酮浓度;各组剩余大鼠于第60天行高架十字迷宫测试,第65天行束缚应激30 min,并在应激前后取尾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皮质酮浓度。结果麻醉后S组血清皮质酮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1);BS组血清皮质酮浓度明显低于S组(P<0.01)。S组进入开放臂次数明显少于C组(P<0.05),开放臂停留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应激前后血清皮质酮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或P<0.01);BS组进入开放臂次数明显多于S组,开放臂停留时间明显长于S组(P<0.05),应激前后血清皮质酮浓度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新生期七氟醚麻醉可导致HPA轴功能亢进,其机制与GABAA受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布美他尼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