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级碳导电剂的种类对LiCo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国平 张庆堂 +1 位作者 瞿美臻 于作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85-1390,共6页
比较了乙炔黑、碳纤维和碳纳米管这3种碳材料作导电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正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导电剂的种类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影响较大。粒状乙炔黑不利于导电网络的形成,电极的极化严重;而线性导电剂,特别是碳纳米管,由于其... 比较了乙炔黑、碳纤维和碳纳米管这3种碳材料作导电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正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导电剂的种类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影响较大。粒状乙炔黑不利于导电网络的形成,电极的极化严重;而线性导电剂,特别是碳纳米管,由于其高结晶度、良好的一维结构以及同心圆柱微结构,因而表现出较好的导电性,在电极中易形成良好的导电网络,减轻电极的极化,有利于降低导电剂及粘结剂在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中的用量,提高活性材料的利用率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倍率。在2C充放电倍率下,碳纳米管/钴酸锂复合电极仍具有120 mA.h/g的放电比容量,达到0.5C时的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锂离子电池 正极 倍率容量 导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修饰啤酒酵母菌对铀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30
2
作者 彭国文 丁德馨 +2 位作者 胡南 杨雨山 王晓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201-3206,共6页
以甲醛为交联剂,将胱氨酸修饰到啤酒酵母菌(SC)上,并采用海藻酸钠和明胶固定化,得到一种新型的生物吸附剂——修饰啤酒酵母菌(MSC)。通过红外光谱(IR)分别表征了两种吸附剂的结构,考察了其吸附铀的主要影响因素即溶液pH值、吸附时间等... 以甲醛为交联剂,将胱氨酸修饰到啤酒酵母菌(SC)上,并采用海藻酸钠和明胶固定化,得到一种新型的生物吸附剂——修饰啤酒酵母菌(MSC)。通过红外光谱(IR)分别表征了两种吸附剂的结构,考察了其吸附铀的主要影响因素即溶液pH值、吸附时间等。结果表明:MSC细胞表面具有大量吸附铀的基团,MSC和SC吸附铀的最佳条件是:pH值为6.0,吸附时间分别为1.8、1.5h。对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模型进行了分析,MSC和SC对铀的吸附动力学模型较好地符合了准二级动力学模型,MSC和SC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吸附等温线均能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说明该吸附体系是一个单层覆盖与多层吸附相结合的吸附模式,且MSC的最大吸附量是SC的6.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饰啤酒酵母 化学修饰 生物吸附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学科特色 改革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 被引量:11
3
作者 袁亚莉 周昕 +1 位作者 刘慧君 聂长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1-163,173,共4页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一直是高校化学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和热门话题。南华大学化学实验中心以建设省级示范实验室为动力,从改革实验中心运行机制入手,建立相对独立的《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大力推动开放性化学实验教...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一直是高校化学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和热门话题。南华大学化学实验中心以建设省级示范实验室为动力,从改革实验中心运行机制入手,建立相对独立的《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大力推动开放性化学实验教学;在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优化实验教学管理等方面均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实验中心成为能独立、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教学体系 开放性实验 教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联用技术分析厚朴挥发油化学成分 被引量:23
4
作者 何小珍 蒋军辉 +1 位作者 徐小娜 彭翔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352-357,359,共7页
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对湖南和四川两个产地的厚朴(分别简称湘朴和川朴)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共定性出111种挥发油化学成分,湘朴为89种,川朴为88种,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含量的87.74%和92.72%,共有组分66种。厚朴的挥... 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对湖南和四川两个产地的厚朴(分别简称湘朴和川朴)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共定性出111种挥发油化学成分,湘朴为89种,川朴为88种,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含量的87.74%和92.72%,共有组分66种。厚朴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桉叶醇及其同分异构体。湘朴与川朴挥发油中,α-桉叶醇的含量分别为7.91%和13.34%,β-桉叶醇的含量分别为23.88%和15.75%,γ-桉叶醇的含量分别为10.60%和9.68%。湘朴和川朴挥发油成分中含各自的特有组分,分别为23种和22种。二者挥发油成分在化合物含量和种类上存在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厚朴 挥发油 程序升温保留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野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何小珍 蒋军辉 +1 位作者 赵雷 徐小娜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536-1539,1546,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菊花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挥发油化学成分,同时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解析重叠色谱峰,并采用总体积积分法进行定量。鉴定出66种化合物,占总含量的75.32%,主要成分为石竹烯氧化物、匙叶...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菊花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挥发油化学成分,同时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解析重叠色谱峰,并采用总体积积分法进行定量。鉴定出66种化合物,占总含量的75.32%,主要成分为石竹烯氧化物、匙叶桉油烯醇、6-isopropenyl-4,8a-dimethyl-1,2,3,5,6,7,8,8a-octahydro-naphthalen-2-ol和反式长松香芹醇。安徽产野菊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单萜烯类、倍半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分析安徽产野菊花挥发油,提高了定性定量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花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厚朴叶挥发油成分 被引量:4
6
作者 蒋军辉 徐小娜 +2 位作者 杨慧仙 陈云生 谭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3-529,共7页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湖南产厚朴叶的挥发油成分,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和选择性离子法)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辅助定性。结果共鉴定出5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4.95%。主要化学...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湖南产厚朴叶的挥发油成分,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和选择性离子法)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辅助定性。结果共鉴定出5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4.95%。主要化学成分为α-、β-和γ-桉油醇,含量分别为13.10%、28.21%和14.67%。此外,含量较高的化合物还有α-蒎烯(2.96%)、芳樟醇(1.71%)、丹皮酚(1.88%)、石竹烯(2.04%)、佛术烯(3.60%)、α-瑟林烯(3.84%)和[1AR-(1Aα,4α,4Aβ,7Bα)]-1A,2,3,4,4A,5,6,7B-八氢化-1,1,4,7-四甲基-1H-环丙烯并[E]奥(1.34%)。研究表明,将化学计量学方法用于中药挥发油成分的分析可提高定性分析的准确性。所得结果可为厚朴药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叶 挥发油 GC-MS 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 选择性离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扑化学行为及其对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的QSPR应用(英文) 被引量:4
7
作者 周丛艺 聂长明 +3 位作者 李珊 文松年 彭国文 李忠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33,共9页
提出拓扑化学行为概念,把对化合物性质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归纳为拓扑生长力和拓扑阻滞力。根据该原理,利用价电子轨道能量对价电子距离矩阵进行修正。研究表明OET(轨道能量拓扑指数)对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尤... 提出拓扑化学行为概念,把对化合物性质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归纳为拓扑生长力和拓扑阻滞力。根据该原理,利用价电子轨道能量对价电子距离矩阵进行修正。研究表明OET(轨道能量拓扑指数)对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尤其是对尚未借助QSPR(定量结构性质关系)手段进行研究的光谱性质。LOOCV(留一法交叉检验)的结果验证了模型的良好稳定性和预测能力,采用的检验参数有:PRESS/SSY,SEPCV,RCV,SPRESS和PSE,其中PRESS/SSY比值介于0.0006和0.1148之间。与文献进行比较,本文方法所得结果与之接近或更好。研究显示正是基于拓扑化学行为才有本文方法良好和较广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化学行为 价电子 QSPR 镧系元素 锕系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联用技术结合HELP法分析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 被引量:6
8
作者 徐小娜 何小珍 +1 位作者 王永生 蒋军辉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085-1088,1091,共5页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湖北和江西产香薷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共鉴定出37种化合物,湖北香薷35种,江西香薷19种,分别占总含量的95.16%和96.40%。挥发油主要成分...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湖北和江西产香薷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共鉴定出37种化合物,湖北香薷35种,江西香薷19种,分别占总含量的95.16%和96.40%。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柠檬烯、β-聚伞花素、百里香酚乙酸酯、香荆芥酚和α-丁香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薷 挥发油 GC-MS 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结合HELP法分析青皮挥发油化学成分 被引量:8
9
作者 蒋军辉 徐小娜 +1 位作者 杨慧仙 何小珍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3期515-518,共4页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内蒙产青皮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类检测,利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HELP)法对重叠色谱峰进行分辨解析,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辅助定性。结果表明,青皮挥发油成分中共鉴定出29种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9.57%;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D...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内蒙产青皮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类检测,利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HELP)法对重叠色谱峰进行分辨解析,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辅助定性。结果表明,青皮挥发油成分中共鉴定出29种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9.57%;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D-柠檬烯(68.00%),其次是γ-松油烯(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青皮挥发油 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化学法研究苯并芘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被引量:5
10
作者 龙威 颜雪明 贺楚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78-82,共5页
结合HF、B3LYP、B3PW91、MP2等不同经典量子化学方法,在6-311++G(d,p)水平上计算苯并芘的分子结构和电子结构,并对苯并芘分子的几何构型、Wiberg键级、光谱、静电荷布居等进行分析,结合前线轨道理论探讨分子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结果表明... 结合HF、B3LYP、B3PW91、MP2等不同经典量子化学方法,在6-311++G(d,p)水平上计算苯并芘的分子结构和电子结构,并对苯并芘分子的几何构型、Wiberg键级、光谱、静电荷布居等进行分析,结合前线轨道理论探讨分子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结果表明:苯并芘分子呈环状平面型,其中碳原子的活性不同,C(8)的反应活性最高,最容易接受亲电试剂的进攻.前线轨道分析表明:苯并芘分子以接受电子为主,计算得出ΔE L-H=3.048 eV,表明该分子具有适合的能带宽度,可作为有机发光材料的原料.同时计算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性质.MP2方法在能量计算方面体现出较精确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 量子化学 密度泛函 前线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化学教育与实践教学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珊 李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4年第5期62-64,共3页
列举了大学化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绿色化学教育实例,针对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大学化学实践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 大学 化学教学 绿色化学 环保意识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氮氧化物的量子化学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龙威 黄艳芹 黄坤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9-103,共5页
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方法在6-311++G(d,p)水平上对N2O,NO,NO2,N2O3,N2O4及N2O5等6种氮氧化物的分子结构、布居电荷、偶极矩、极化率、热力学性质等进行了优化计算.理论研究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结果基本符合,误差较小.
关键词 氮氧化物 量子化学 密度泛函(D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糖类中成药中违禁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锡林 廖力夫 +5 位作者 匡汀 肖静水 刘传湘 吴抗抗 李刚 赵俊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740-743,共4页
以50%乙腈超声提取样品后,再以乙腈-0.02 mol/L乙酸铵溶液(含0.1%甲酸)为流动相,经C18柱分离后,ESI源离子化,然后采用正离子模式定性判别苯乙双胍、格列吡嗪、格列本脲,据此建立了降糖类中成药中非法添加降糖化学成分的快速液质定性方... 以50%乙腈超声提取样品后,再以乙腈-0.02 mol/L乙酸铵溶液(含0.1%甲酸)为流动相,经C18柱分离后,ESI源离子化,然后采用正离子模式定性判别苯乙双胍、格列吡嗪、格列本脲,据此建立了降糖类中成药中非法添加降糖化学成分的快速液质定性方法。此方法检测快速灵敏、选择性强,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定性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糖类中成药 化学成分 定性分析 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茂铁修饰Aβ疏水段五肽的电化学性质及自组装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传晚 李娟 刘又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49,共5页
五肽Lys—Leu—Val-Phe-Phe(即PKLVFF)是β-淀粉样肽(Aβ)疏水核心片段,其自组装方式对Aβ的聚集具有重要影响。在本文中,首先对二茂铁修饰的五肽,即Fc-Lys(Z)-Leu-Val-Phe—Phe—OMe(简称Fc-KLVFF)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 五肽Lys—Leu—Val-Phe-Phe(即PKLVFF)是β-淀粉样肽(Aβ)疏水核心片段,其自组装方式对Aβ的聚集具有重要影响。在本文中,首先对二茂铁修饰的五肽,即Fc-Lys(Z)-Leu-Val-Phe—Phe—OMe(简称Fc-KLVFF)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4~0.8V范围内出现了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氧化峰和还原峰电位分别为0.626和0.544V,峰电位之差△Ep为82mV,峰电流密度之比,Ipm/Ipc为1.08,扩散系数D0=1.784×10^-6cm^2·s^-1。其次通过TEM观察到Fc-KLVFF在甲醇溶液中自组装成纳米管,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纳米管的二级结构主要为β-折叠.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证实苯丙氨酸残基芳香环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在其自组装成纳米管时起着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Fc-KLVFF的自组装机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 Β-淀粉样肽 透射电镜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铈/玄武岩/环氧树脂基伽马屏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15
作者 陶醉 谭松波 +4 位作者 陈锦路 杨暄 金梁程龙 陈小丽 彭国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305,共13页
制备了以环氧树脂为基体,氧化铈和玄武岩粉为填料的复合材料,在59.5 keV、80 keV和662keV光子能量下对复合材料的伽马屏蔽性能进行了评测。评测结果表明:氧化铈和玄武岩粉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屏蔽性能,特别在59.5 keV时,复合材料的质量衰... 制备了以环氧树脂为基体,氧化铈和玄武岩粉为填料的复合材料,在59.5 keV、80 keV和662keV光子能量下对复合材料的伽马屏蔽性能进行了评测。评测结果表明:氧化铈和玄武岩粉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屏蔽性能,特别在59.5 keV时,复合材料的质量衰减系数为3.287 cm^(2)/g,是纯环氧树脂的23倍。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引入氧化铈和玄武岩粉末可显著提高环氧树脂的弹性模量和抗弯曲强度,填充20%CeO_(2)和30%玄武岩粉(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抗弯曲强度分别达到1524 MPa、98.87MPa,比纯环氧树脂分别提升62%和20%。同时,随着填料比例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也变得更好。由于CeO_(2)/BP/EP复合材料具有好的辐射屏蔽性能、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高力学性能等优点,是核工业领域中具有前途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 玄武岩粉 环氧树脂 Γ射线 辐射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无水溴化镥的化学气相传输法研究
16
作者 蒋军辉 肖新荣 匡汀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17-318,共2页
报道以化学气相传输法制备无水LuBr3。以稀土氧化物Lu2O3为原料,与铝粉及溴直接进行反应,可以得到LuBr3和Al2O3的混合物。当铝与溴过量时,铝与溴生成的AlBr3在高温下形成气态Al2Br6,并与LuBr3反应得到气态配合物,该配合物在低温下分解... 报道以化学气相传输法制备无水LuBr3。以稀土氧化物Lu2O3为原料,与铝粉及溴直接进行反应,可以得到LuBr3和Al2O3的混合物。当铝与溴过量时,铝与溴生成的AlBr3在高温下形成气态Al2Br6,并与LuBr3反应得到气态配合物,该配合物在低温下分解。如果控制适当的温度梯度场,可实现LuBr3与其他固体分离。产物纯度>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溴化铝 气态配合物 化学气相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模拟在高放废物处置中的应用:放射性核素迁移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17
作者 段先哲 毕文婷 +6 位作者 李南 豆佳乐 邵冰清 汪佳伟 吴鹏 黄欢 唐振平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391-5405,共15页
核能的开发与利用产生大量高放废物,这些废物具有强放射性、高毒性、热量显著并且半衰期长,很难用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手段有效去除。目前,深地质处置被广泛认为是高放废物最有效的处理方案,其安全评估的关键在于深入研究放射性核素... 核能的开发与利用产生大量高放废物,这些废物具有强放射性、高毒性、热量显著并且半衰期长,很难用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手段有效去除。目前,深地质处置被广泛认为是高放废物最有效的处理方案,其安全评估的关键在于深入研究放射性核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行为。近年来,数值模拟技术与高放废物处置不断深入结合,以计算机驱动的数值模拟在高放废物处置核素迁移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本研究通过广泛的文献调研,介绍了高放废物处置中核素迁移的机制与过程,回顾了该领域的数值模拟研究经验,并归纳总结了核素迁移的影响因素,同时对未来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核素迁移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核素迁移模型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研究区域的规模和裂隙发育程度;核素的形态与性质是决定核素迁移行为的关键因素,而岩石裂隙网络、胶体存在、地下水成分等因素会显著影响核素的迁移路径和速率。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数值模拟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精确模拟多尺度、多相流动,处理复杂地质结构和异质性材料等。此外,模型验证和不确定性分析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未来研究应着力优化数值模型,提高模拟精度,推动多学科交叉研究,以更好地应对高放废物处置中核素迁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 深地质处置 数值模拟 放射性核素迁移 安全评价 地下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R一体化工艺处理水源地农村生活污水应用实例 被引量:18
18
作者 何晓芳 李向阳 +1 位作者 王小峰 李顺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9-152,156,共5页
采用PTFE平板膜组件MBR与A^(2)O相结合的一体化设备,将之应用于浙江省水源保护地农村生活污水的终端处理工艺:叙述了该工艺的流程,分析了其在污染物去除、运行维护等各个方面的特点。运行结果显示该工艺出水水质能够稳定符合GB 18918—2... 采用PTFE平板膜组件MBR与A^(2)O相结合的一体化设备,将之应用于浙江省水源保护地农村生活污水的终端处理工艺:叙述了该工艺的流程,分析了其在污染物去除、运行维护等各个方面的特点。运行结果显示该工艺出水水质能够稳定符合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部分指标能够达到GB 3838—2002的Ⅳ类水标准;实际出水中的COD、NH_(3)-N和TP均值分别为21.6、1.12、0.35 mg/L,粪大肠菌群数平均为103个/L。表明该工艺用于处理水源保护地的农村生活污水效果能满足水源地水源保护的高要求。且该工艺运行维护简单,能实现远程操控、自动运行,其推广应用可望为水源地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 MBR一体化工艺 农村生活污水 工程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化学还原偶合沉淀反应无线磁弹性传感器法测定铀(Ⅵ)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志远 杜楠 +1 位作者 肖锡林 廖力夫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714-716,724,共4页
发现铀(Ⅵ)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可以被异丙醇还原成铀(Ⅳ),而铀(Ⅳ)可以使铁(Ⅲ)与铁氰化钾溶液产生沉淀,产生的沉淀可沉积到磁弹性传感器上使其共振频率发生变化。基于这些发现,建立了无线传感法测定铀(Ⅵ)的新方法。在铁(Ⅲ)、铁氰化钾... 发现铀(Ⅵ)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可以被异丙醇还原成铀(Ⅳ),而铀(Ⅳ)可以使铁(Ⅲ)与铁氰化钾溶液产生沉淀,产生的沉淀可沉积到磁弹性传感器上使其共振频率发生变化。基于这些发现,建立了无线传感法测定铀(Ⅵ)的新方法。在铁(Ⅲ)、铁氰化钾和硫酸浓度分别为0.01、0.01和0.5 mol/L的条件下,测定铀(Ⅵ)的线性范围为0.12~14.1μg/mL,检出限为0.02μg/mL。应用该方法测定了实际样品中的铀(Ⅵ),回收率为96.7%~1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Ⅵ) 无线磁弹性传感器 沉淀 光化学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法检测痕量奥卡西平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迪 李强翔 +2 位作者 王志梅 廖力夫 肖锡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36-1144,共9页
该文以4-乙烯基吡啶和甲基丙烯酸酯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可用于检测奥卡西平(OXC)的磁性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MNPs-MIP/MCPE)。首先,依据密度泛函数理论(DFT/B3LYP/6-31+G)计算,实验成功地筛选和构建出OXC与功能单体的最佳组合及比例。随后... 该文以4-乙烯基吡啶和甲基丙烯酸酯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可用于检测奥卡西平(OXC)的磁性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MNPs-MIP/MCPE)。首先,依据密度泛函数理论(DFT/B3LYP/6-31+G)计算,实验成功地筛选和构建出OXC与功能单体的最佳组合及比例。随后,基于沉淀聚合法合成了能够识别OXC的磁性分子印迹膜(MNPs-MIP),将MNPs-MIP覆于碳糊电极(MCPE)表面制成MNPs-MIP/MCPE。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将MNPs-MIP/MCPE传感器用于不同浓度OXC的测定。结果显示,传感器的峰电流信号随OXC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OXC分别在5×10^(-8)^3×10^(-6)mol/L和3×10^(-6)^1.5×10^(-4)mol/L浓度范围内与其峰电流信号呈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分别为:I_(p)(μA)=1.755+1.097c(μmol/L),相关系数(r)=0.9997和I_(p)(μA)=0.131+5.177c(μmol/L),r=0.9996。OXC的检出限(LOD=3S/m)为2.06×10^(-8)mol/L。该传感器成功用于实际样品中OXC含量的检测,其回收率为99.4%^10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电化学传感器 磁性碳糊电极 检测 奥卡西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