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4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缪子库伦散射成像技术中能量与靶几何结构关系的Geant4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贾萱 况鹏 +6 位作者 胡毅豪 伍海彪 刘福雁 屈国普 曹兴忠 王宝义 魏龙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38,共8页
基于Moliere多重散射理论的缪子散射成像技术,可用于分析材料内部元素分布并确定原子序数。相对于高能量的宇宙射线缪子,加速器打靶产生的缪子束流能量偏低(约为45~450 MeV/c),Moliere多重散射理论的适用性有待探讨。本文利用Geant4软... 基于Moliere多重散射理论的缪子散射成像技术,可用于分析材料内部元素分布并确定原子序数。相对于高能量的宇宙射线缪子,加速器打靶产生的缪子束流能量偏低(约为45~450 MeV/c),Moliere多重散射理论的适用性有待探讨。本文利用Geant4软件模拟研究了中、低能量区(<800 MeV)缪子的库仑散射过程,分析了散射角的均方根分布,并通过散射成像算法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图像重建。结果表明,中、低能量缪子的散射与成像物体的几何结构密切相关,能量为400 MeV的缪子束流散射成像仅可用于厚度分别小于9.78 mm、56.9 mm、140.7 mm的W、Si、Na材料内部元素的分布信息。研究结果可为Moliere多重散射理论在该能区缪子散射成像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推动缪子在核材料检测、文物鉴定、海关安检等领域小尺寸物品的成像分析与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仑散射成像 缪子散射 GEANT4 Moliere理论 元素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I(Tl)γ谱的计算机稳峰技术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坚祯 郭兰英 +3 位作者 凌球 屈国普 赵立宏 胡创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6-269,共4页
介绍了一种改进型NaI(Tl)γ谱仪的稳谱技术。该稳谱技术基于241Am源的等效γ峰作为系统的参考峰,根据参考峰位偏差运用数字PID调整可编程增益放大器来稳谱,是一种“硬件+参考源+软件”的稳谱技术。这种计算机稳谱技术具有稳定度高,稳谱... 介绍了一种改进型NaI(Tl)γ谱仪的稳谱技术。该稳谱技术基于241Am源的等效γ峰作为系统的参考峰,根据参考峰位偏差运用数字PID调整可编程增益放大器来稳谱,是一种“硬件+参考源+软件”的稳谱技术。这种计算机稳谱技术具有稳定度高,稳谱速度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可编程增益放大器 稳谱技术 稳峰 ^241AM 数字PID Γ谱仪 改进型 参考源 稳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高压吸附氡气技术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冯旭 肖德涛 +6 位作者 丘寿康 李志强 何正忠 李越 金畅 李超 龙慧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3-768,共6页
加压是提高活性炭吸氡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加压又伴随着不利于氡吸附的温湿度变化。为此设计并构建了消除这些不利变化的活性炭高压吸附装置,模拟了5种活性炭吸附环境,研究了动态吸附系数与压力、温度、湿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增... 加压是提高活性炭吸氡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加压又伴随着不利于氡吸附的温湿度变化。为此设计并构建了消除这些不利变化的活性炭高压吸附装置,模拟了5种活性炭吸附环境,研究了动态吸附系数与压力、温度、湿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增加系统压力并降低相对湿度和吸附温度,活性炭吸附氡气的动态吸附系数得到成倍的提高,高压低温低湿状态(0.6 MPa,0℃,20%-24%)的动态吸附系数是常压常温常湿状态(0.1 MPa,28℃,54%-65%)的5倍。此研究为今后开展加压吸氡技术相关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和高效除氡装置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温度 相对湿度 活性炭 动态吸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特卡罗MagicMC程序网格权窗全局减方差模块开发与验证
4
作者 曲泓宇 陈珍平 +6 位作者 孙爱扣 雷济充 刘程伟 朱琳 张羿 张怡卿 于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1-489,共9页
在大尺度辐射屏蔽计算中,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方法面临粒子深穿透现象,导致计算精度低、统计误差大、收敛速度慢等问题。为满足计算精度和效率的要求,通常采用网格权窗减方差方法缓解粒子输运深穿透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蒙... 在大尺度辐射屏蔽计算中,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方法面临粒子深穿透现象,导致计算精度低、统计误差大、收敛速度慢等问题。为满足计算精度和效率的要求,通常采用网格权窗减方差方法缓解粒子输运深穿透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蒙特卡罗程序MagicMC开发了网格权窗全局减方差模块,建立了基于MC-MC正向耦合的自适应平滑因子改进网格权窗方法。通过对ITER基准题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位置的通量值与参考解对比,数值吻合,并且FOM因子提高了约7倍。同时,针对1/4 NUREG/CR-6115PWR基准题开展了网格中子通量密度分布计算,与直接模拟相比,本文全局减方差方法的FOM因子提高了9倍左右。数值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文开发的网格权窗全局减方差模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提升了MagicMC程序对大尺度辐射屏蔽问题的计算分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屏蔽 蒙特卡罗 网格权窗 减方差 平滑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中水平放射性废液水泥固化材料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新凤 李春光 +3 位作者 刘龙成 姚志猛 刘振中 张生栋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4,共9页
核电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放射性废物产生,运行期间以低中水平放射性废液为主,对其进行经济高效固化是确保核电安全的关键。水泥固化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已成为国内外公认应用最广泛的中低放废液固化方法。综述了水泥固化方法的理论基础,... 核电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放射性废物产生,运行期间以低中水平放射性废液为主,对其进行经济高效固化是确保核电安全的关键。水泥固化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已成为国内外公认应用最广泛的中低放废液固化方法。综述了水泥固化方法的理论基础,探讨了核素稳定固化机制,对比了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和碱激发水泥4种水泥在处理放射性废液方面的优缺点,并分析了添加剂对水泥固化过程的影响。综合研究表明,开发新型水泥品种和添加剂是提升水泥固化方法经济性和高效性的主要途径,为核电低中放废液水泥固化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 低中放废液 水泥固化 水泥基材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深层钻井型缪子探测器的缪子透射成像研究
6
作者 尹隆乡 罗思远 +7 位作者 曾国强 王克 冯松 冯胜洋 张海峰 冯春添 廖伶元 王晓冬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6,共10页
缪子透射成像是一种通过测量宇宙射线缪子在穿过物体前后的通量变化来揭示其内部密度结构的技术。其非接触、无损的特点适用于对大型物体进行远距离成像,广泛应用于火山监测、考古、地下结构调查及矿产勘探等领域。目前,在矿产勘探应用... 缪子透射成像是一种通过测量宇宙射线缪子在穿过物体前后的通量变化来揭示其内部密度结构的技术。其非接触、无损的特点适用于对大型物体进行远距离成像,广泛应用于火山监测、考古、地下结构调查及矿产勘探等领域。目前,在矿产勘探应用中的一项挑战为设计出适应于深层钻井的探测器。该类型探测器要求在尽量减少读出电子学通道数量的前提下,在约500~800米深度保持良好成像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本文基于现有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钻井型缪子探测器,并利用制作的简化版物理模型进行了初步模拟与实验。使用蒙特卡罗GEANT4程序对探测器模型的角度分辨率进行了模拟研究,设计出缪子径迹算法,并利用该模型模拟探测天然缪子源。后续通过与该简化探测器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以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并针对大体积高Z物质进行了模拟成像。研究表明,该探测器模型可有效模拟缪子击中物体时SiPM的信号采集过程,所设计的缪子径迹算法能够准确计算缪子的入射方向(方位角分辨率2.41°,天顶角分辨率3.01°)。该简化探测器可实现对大体积高Z物质的探测,模拟结果可为实验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模拟 GEANT4 缪子成像 缪子径迹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状液膜技术回收处理含铀溶液中铀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夏良树 陈伟 +3 位作者 周彦同 肖益群 彭安国 肖静水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56-1363,共8页
采用乳状液膜技术对含铀溶液中的铀进行回收处理,研究了制乳原料的最佳体积比,制乳时的搅拌速度、温度等因素,及回收处理铀时的温度、pH值、铀初始质量浓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乳状液膜技术提取回收含铀废液的影响;探讨了乳状液膜提取回... 采用乳状液膜技术对含铀溶液中的铀进行回收处理,研究了制乳原料的最佳体积比,制乳时的搅拌速度、温度等因素,及回收处理铀时的温度、pH值、铀初始质量浓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乳状液膜技术提取回收含铀废液的影响;探讨了乳状液膜提取回收铀过程中铀的迁移机理;通过热力学对乳状液膜技术提取回收铀的液膜传输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制乳原料中P204和液体石蜡的体积分数为0.1和0.05,Span80、磺化煤油与P204的体积比分别为0.06、0.79,搅拌速度为2 000r/min,内水相盐酸的浓度为4mol/L时,可制得稳定的油包水型乳状液膜。在常温常压、pH值2.5、铀初始质量浓度小于100mg/L、含铀废液与乳状液膜的体积比为5时,用乳状液膜对铀废液提取0.5h,铀的回收率可达到99%以上,Gibbs自由能ΔG<0,说明外水相的铀可自发地向内水相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膜技术 回收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URA编码孔γ相机的编码板参数优化模拟研究
8
作者 林姿 朱志超 +2 位作者 张水军 罗文 李鑫祥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1-518,共8页
编码孔成像技术已成为射线探测和定位γ源的重要手段。为获得宽能量范围内MURA编码孔γ相机的编码板参数对成像性能的影响,采用Geant4软件模拟研究了几种能量的放射源照射不同编码板材料、编码阶数、编码板厚度及编码板基本单元像素尺... 编码孔成像技术已成为射线探测和定位γ源的重要手段。为获得宽能量范围内MURA编码孔γ相机的编码板参数对成像性能的影响,采用Geant4软件模拟研究了几种能量的放射源照射不同编码板材料、编码阶数、编码板厚度及编码板基本单元像素尺寸下的相机成像质量,并对重建图像的位置分辨率和信噪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要使成像质量最佳,需要系统优化编码板材料、编码阶数、编码板厚度及编码板基本单元像素尺寸。本研究可为宽能量范围的编码孔γ相机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相机 MURA 蒙特卡罗模拟 编码板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X射线吸收系数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屈国普 凌球 +2 位作者 郭兰英 赵立宏 程品晶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4-126,149,共4页
在论述连续X射线的线性吸收系数的测量对透视成像系统和透射式的工业在线检测系统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对连续X射线的线性吸收系数的测量原理,并在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对连续X射线的线性吸收系数的测量的误差的产生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利... 在论述连续X射线的线性吸收系数的测量对透视成像系统和透射式的工业在线检测系统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对连续X射线的线性吸收系数的测量原理,并在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对连续X射线的线性吸收系数的测量的误差的产生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利于从测量方法上加以校正,并对高压交联电缆中的外半导体屏蔽层、内半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的线性吸收系数进行了详细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 吸收系数 线性 X射线 半导体 测量原理 误差 产生因素 作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射式特征X射线测厚技术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越 屈国普 +1 位作者 胡创业 黄云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3,104,共4页
介绍了特征X射线的测厚原理、测厚系统组成及数据处理方法,并利用铜和铁的特征X射线对纸张厚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当被测量纸张的厚度从7.2mg/cm2到43.2mg/cm2时dm与ln I曲线的相关系数达到0.999以上,测量相对误差在2%以内。
关键词 特征X射线 测厚系统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缪致X射线的加速器缪子源三维成像模拟研究
11
作者 冯春添 尹隆乡 +2 位作者 罗思远 王克 王晓冬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79,共8页
缪致X射线是负缪子被原子核俘获后形成缪子原子经高激发态退激产生的特征X射线。其能量大小与原子序数有关,可通过采集特征X射线以探测空间中散装材料成分信息与位置信息,在考古学与行星科学样品检测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验证... 缪致X射线是负缪子被原子核俘获后形成缪子原子经高激发态退激产生的特征X射线。其能量大小与原子序数有关,可通过采集特征X射线以探测空间中散装材料成分信息与位置信息,在考古学与行星科学样品检测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验证使用加速器缪子源对散装材料进行毫米级分辨率成像的可行性,本研究使用Geant4模拟了负缪子束对不同尺寸外形和元素种类的物体的打靶,利用缪致X射线的位置及动量信息通过径迹密度算法对靶物体中缪子原子的产生位置进行重建,并使用结构相似度(SSIM)对靶物体三维成像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当靶材料原子序数高时成像效果较差,在二维成像图中可分辨10 mm厚铁块中相隔1 mm的铝块间隙,钛制圆锥、铁制球及铜制圆台三维重建图成像质量SSIM均值分别为0.84、0.715及0.637,成像质量良好。在缪致X射线成像领域该径迹密度成像方法可实现毫米级分辨率成像并实现靶物体三维重建,在定位低原子序数物质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ANT4 缪致X射线 成像 μ子原子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剥离-盐模板法制备介孔石墨相氮化碳材料及其光催化还原U(Ⅵ)性能研究
12
作者 于明玥 郝帅 +2 位作者 黄文珑 蒋冬梅 夏良树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0-549,共10页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核能作为清洁能源的替代品,对铀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由此产生的含铀废水对环境和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光催化技术因其高效去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能力而备受关注。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CN)因其独特的...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核能作为清洁能源的替代品,对铀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由此产生的含铀废水对环境和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光催化技术因其高效去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能力而备受关注。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CN)因其独特的光催化性能在这一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拓宽g-C_(3)N_(4)的光响应范围,使得更多活性位点具备利用价值,本文采用硝酸剥离-盐模板法制备介孔g-C_(3)N_(4)复合材料Na-HNO_(3)-CN,并采用SEM、BET、FT-IR、XRD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进而研究其光催化还原U(Ⅵ)的性能。结果表明,Na-HNO_(3)-CN的结构呈三维立体多孔蜂窝状,与传统g-C_(3)N_(4)相比,Na-HNO_(3)-CN的表面积从5.38 cm^(3)/g增加至47.11 cm^(3)/g,孔容从0.12 cm^(3)/g增加到0.20 cm^(3)/g,可见光吸收范围从450 nm拓宽至550 nm,吸收边带发生红移,光电流响应远高于CN;其中CN与NaCl比例为3∶1的Na-HNO_(3)-CN对U(Ⅵ)的去除率达95.59%,约是块状CN的4.8倍;其还原反应速率常数(0.0198 min^(-1))是CN(0.0018 min^(-1))的11倍,具有优异的光催化还原U(Ⅵ)性能,表明介孔石墨氮化碳复合材料在环境修复特别是铀污染废水处理方面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Na-HNO_(3)-CN复合材料在光催化还原U(Ⅵ)方面优越的性能,也为未来开发高效光催化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硝酸剥离-盐模板法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介孔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材料的构筑及其光催化还原U(Ⅵ)性能研究
13
作者 于明玥 郝帅 +2 位作者 黄文珑 蒋冬梅 夏良树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4,共15页
以纳米二氧化硅为硬模板、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通过热缩聚法高温制备了石墨相氮化碳的低聚物密勒胺(melem),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氮气吸脱附(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FITR)、X射线衍射(XRD)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光催化还原U... 以纳米二氧化硅为硬模板、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通过热缩聚法高温制备了石墨相氮化碳的低聚物密勒胺(melem),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氮气吸脱附(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FITR)、X射线衍射(XRD)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光催化还原U(Ⅵ)的性能。结果表明,melem/g-C_(3)N_(4)复合材料具有介孔结构,三聚氰胺和二氧化硅比例为2∶1的复合材料比表面积比原石墨相氮化碳提高约16倍;在可见光下,对于U(Ⅵ)的光催化还原率达到了94.8%,约是原石墨相碳化氮材料的两倍;其还原反应速率常数为0.0117 min^(-1),约为原g-C_(3)N_(4)(0.0034 min^(-1))的3.5倍;其禁带宽度缩窄,可见光吸收范围从约450 nm拓宽至500 nm,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优异的光催化还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介孔melem材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萤火虫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核电厂故障参数预测
14
作者 刘涛 谢金森 +4 位作者 邓年彪 陈鹏宇 吴智强 张二品 于涛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随着核电厂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利用神经网络对瞬态参数进行预测,辅助操作人员处理事故成为可能。针对基于梯度下降的BP神经网络在预测核电厂瞬态参数时可能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萤火虫算法(Firefly Algorithm,FA)优化... 随着核电厂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利用神经网络对瞬态参数进行预测,辅助操作人员处理事故成为可能。针对基于梯度下降的BP神经网络在预测核电厂瞬态参数时可能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萤火虫算法(Firefly Algorithm,FA)优化的BP神经网络(FA-BP神经网络)。使用PCTRAN仿真软件生成的数据,比较了FA-BP神经网络与传统BP网络在预测性能上的差异,并应用FA-BP神经网络进行故障诊断。研究结果表明,FA-BP神经网络在训练效率和预测精度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BP网络,并在故障诊断中展现出高准确率。实验表明FA-BP模型能够支持核电厂操作人员在事故中更有效地管理机组状态,增强核电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瞬态参数预测 萤火虫算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浓度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文杰 屈国普 +3 位作者 郭兰英 谢菊英 张军民 翟自坡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1-953,957,共4页
本文叙述了应用于控制压水反应堆反应性的中子吸收法测量硼浓度原理,介绍了硼浓度的测量方法,并对硼浓度与计数率的关系曲线进行了测量。
关键词 反应性 硼浓度 中子吸收法 计数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SiPM阵列混合模式读出电子学设计
16
作者 何雷 赵修良 +2 位作者 黄跃峰 侯会良 安焜豪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196,共8页
放射性物质的准确定位对于寻找“孤儿源”、核设施去污和退役、辐射防护最优化等至关重要。硅光电倍增管(silicon photomultiplier,Si PM)已广泛应用于闪烁体探测系统。为实现低成本大视野高分辨探测系统,通过测量ASIC(application spec... 放射性物质的准确定位对于寻找“孤儿源”、核设施去污和退役、辐射防护最优化等至关重要。硅光电倍增管(silicon photomultiplier,Si PM)已广泛应用于闪烁体探测系统。为实现低成本大视野高分辨探测系统,通过测量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对输入信号的要求,仿真了电阻阻值与电阻网络输出信号上升时间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前置放大器用于适配ASIC芯片和电阻网络,利用电阻网络的信号通道压缩特性和ASIC芯片多路复用、高度集成等优点,设计验证了将两者优势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读出电路。测试结果显示:读出电路RMS噪声约为2.73 m V,能准确测出^(241)Am点源的位置,定位正确率约90.87%。设计的混合模式读出电路将64路Si PM信号简化为4路,探测器输出信号通道数减少16倍,单个A5202模块能同时读出1024个Si PM单元,能极大降低大面积Si PM阵列读出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光电倍增管 均衡电荷分配读出方法 ASIC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核工程仿真演示平台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涛 刘辉 +1 位作者 梁君城 邱小平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0-172,共3页
采用现在最流行的多媒体软件编制了核工程仿真演示平台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 核工程 仿真演示平台 教学 PWR核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辐射监测管理系统研制
18
作者 李淞杰 颜拥军 徐明明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4,共8页
为适应环境辐射监测安全需求,采用Time-to-First-Count测量方法,提出一种宽量程远程辐射监测管理系统方案。系统配合小型便携的监测终端、桌面端和移动端监控软件,实现多设备的实时远程辐射监测、北斗定位、多功能自动报警。方案研究显... 为适应环境辐射监测安全需求,采用Time-to-First-Count测量方法,提出一种宽量程远程辐射监测管理系统方案。系统配合小型便携的监测终端、桌面端和移动端监控软件,实现多设备的实时远程辐射监测、北斗定位、多功能自动报警。方案研究显示,系统能够满足环境辐射监测宽量程要求,无线传输性能稳定可靠,提高了辐射监管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辐射监测 宽量程 Time-to-First-Count 北斗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类比法的哈达图砂岩型铀矿床原地浸出工艺与效果探索
19
作者 周意如 阳奕汉 +4 位作者 张传飞 姚光怀 乔鹏 任晓平 夏良树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1,共9页
哈达图与巴彦乌拉均属于二连盆地赛汉期上段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二者赋矿层位和含矿岩性相同,存在诸多相似性,但也有很多差异。巴彦乌拉铀矿已大规模开采,掌握了稳定的地浸工艺参数。为更好地借鉴其开采经验,探索哈达图铀矿床开采工艺... 哈达图与巴彦乌拉均属于二连盆地赛汉期上段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二者赋矿层位和含矿岩性相同,存在诸多相似性,但也有很多差异。巴彦乌拉铀矿已大规模开采,掌握了稳定的地浸工艺参数。为更好地借鉴其开采经验,探索哈达图铀矿床开采工艺参数及效果,本文对比了二者在矿床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哈达图铀矿体延续性较好,碳酸盐含量为0.14%~0.46%,与巴彦乌拉相近,可采用酸法浸出工艺。矿体平均品位高于巴彦乌拉,渗透系数小于巴彦乌拉,浸出过程的稀释作用减弱,有助于铀矿石浸出,开采条件总体优于巴彦乌拉。室内试验表明二者具有相同的铀浸出规律。哈达图铀矿床现场试验推荐使用酸法浸出工艺,浸出剂酸度为10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达图铀矿床 地质特征 水文地质条件 类比法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ime-to-Count技术的辐射监测仪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良军 王江勇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6-619,共4页
基于Time-to-Count技术,利用GM计数管和单片机设计了一套环境γ辐射监测仪,时间测量采用数字电路和单片机实现,克服了"杂质时间"问题,有效提高了时间分辨率,较大地延长了GM计数管的使用寿命。可用于医院、公共场所、核工业相... 基于Time-to-Count技术,利用GM计数管和单片机设计了一套环境γ辐射监测仪,时间测量采用数字电路和单片机实现,克服了"杂质时间"问题,有效提高了时间分辨率,较大地延长了GM计数管的使用寿命。可用于医院、公共场所、核工业相关单位的X射线和γ射线的辐射剂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e-to-Count GM计数管 γ辐射监测仪 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