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镍基单晶结构的蠕变损伤寿命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岳珠峰 吕震宙 +1 位作者 杨治国 尹泽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5-288,共4页
基于镍基单晶合金材质细观演化规律,提出了同时考虑筏化 解筏及夹杂空洞损伤机理的双参数蠕变损伤本构模型。该本构模型已编入ABAQUS的umat。单向应力状态试验表明它可以模拟镍基单晶结构材料的蠕变规律,特别是晶体取向相关性;利用双剪... 基于镍基单晶合金材质细观演化规律,提出了同时考虑筏化 解筏及夹杂空洞损伤机理的双参数蠕变损伤本构模型。该本构模型已编入ABAQUS的umat。单向应力状态试验表明它可以模拟镍基单晶结构材料的蠕变规律,特别是晶体取向相关性;利用双剪切和模拟单晶叶片蠕变试验对模型进行了考核,结果相当满意。进一步对单晶叶片的蠕变损伤寿命进行分析,叶片的三维取向优化,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叶片的蠕变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分析 损伤容限 寿命试验 镍基合金 单晶 涡轮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齿轴段刚度及其对转子动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尹泽勇 欧圆霞 +2 位作者 李彦 杨德辉 梅庆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3年第1期63-67,共5页
本文建立了"端齿梁元"的概念,以考虑端齿轴段与整体轴段间的刚度差异.在考虑端齿齿牙间接触传力的情况下进行端齿轴段端面承受单位力(力矩)或单位位移(转角)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并由有限元分析结果按梁变形方式整理得出梁元型... 本文建立了"端齿梁元"的概念,以考虑端齿轴段与整体轴段间的刚度差异.在考虑端齿齿牙间接触传力的情况下进行端齿轴段端面承受单位力(力矩)或单位位移(转角)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并由有限元分析结果按梁变形方式整理得出梁元型刚阵中绝对值不同的四组刚度系数的数值,从而得到端齿梁元刚阵.本文还将该端齿梁元应用于有限元子结构模态综合法中,针对一端齿连接转子研究了端齿轴段刚度对该转子动力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 轴段刚度 端齿梁元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基单晶叶片粘塑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岳珠峰 吕震宙 +1 位作者 郑长卿 尹泽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0-55,共6页
从位错滑移机理出发,建立了一种适用于Ni基高温单晶结构分析用的晶体滑移粘塑性本构模型。该模型将八面体、十二面体及六面体滑移系作为潜在的开动滑移系,考虑阻应力和背应力两种内应力状态参量。利用某Ni基单晶叶片材料在700... 从位错滑移机理出发,建立了一种适用于Ni基高温单晶结构分析用的晶体滑移粘塑性本构模型。该模型将八面体、十二面体及六面体滑移系作为潜在的开动滑移系,考虑阻应力和背应力两种内应力状态参量。利用某Ni基单晶叶片材料在700℃和950℃的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考核并标定了模型参数。进而将所建模型编入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中,对某型发动机单晶叶片进行了计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镍基合金 粘塑性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截锥壳结构的自由振动 被引量:1
4
作者 蔡显新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3年第3期287-291,共5页
本文对基于Mindlin理论所导出的厚截锥壳的一阶基本微分方程组采用了子结构离散变量法,求解了这类结构的固有频率和相应的振型。文中给出了算例,其结果与试验结果和有限无法计算结果相比是令人满意的。
关键词 厚壁 壳体 自由振动 离散变量法 子结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旋转壳的振动特性计算 被引量:1
5
作者 蔡显新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2年第4期372-377,共6页
本文由旋转薄壳的基本方程导出了一组等效的一阶微分方程,并采用离散变量法对其进行求解。对于子午线出现尖角及双层旋转壳相耦合的情况,推导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文末给出了算例。
关键词 壳体 振动 离散变量法 子结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二次等参体元时的接触判据
6
作者 尹泽勇 杨治国 《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 CSCD 1992年第4期454-457,共4页
当二次等参体元用于分析接触问题时,接触面上节点集中接触力不同号给建立接触判据造成困难。本文建立了由节点集中接触力计算接触面上分布接触力节点值的方法,从而可顺利建立接触判据。此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工程中的弹性固体接触问题分析... 当二次等参体元用于分析接触问题时,接触面上节点集中接触力不同号给建立接触判据造成困难。本文建立了由节点集中接触力计算接触面上分布接触力节点值的方法,从而可顺利建立接触判据。此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工程中的弹性固体接触问题分析,文末给出了一个计算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 接触问题 接触判据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