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分类器构建的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急性胰腺炎后糖尿病的效能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万夕瑶 黄小华 +3 位作者 王渊 刘姿延 刘子熠 钟舒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k最近邻、逻辑回归、高斯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对急性胰腺炎后糖尿病(PPDM-A)进行预测,比较不同分类器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2022年6月行增强CT检查的249例急性胰腺炎(AP)... 目的: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k最近邻、逻辑回归、高斯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对急性胰腺炎后糖尿病(PPDM-A)进行预测,比较不同分类器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2022年6月行增强CT检查的249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经随访得到PPDM-A组107例和AP后血糖正常组142例。按7∶3的比例将入组患者分为训练组(174例)和测试组(75例)。利用3D-slicer软件勾画胰腺实质并提取特征,使用StandardScaler工具对提取的1223个影像组学特征进行标准化处理,并通过随机森林模型筛选特征,在训练组中分别采用逻辑回归、k最近邻、高斯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等4种分类器构建PPDM-A的预测模型,使用5折交叉验证检验模型效能并在测试组中进行评估。结果:支持向量机、k最近邻、逻辑回归、高斯朴素贝叶斯在训练组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6、0.783、0.748、0.746,测试组中AUC值分别为0.810、0.641、0.732、0.790,其中支持向量机模型具有最优的预测效能。结论:基于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k最近邻、高斯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构建的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对PPDM-A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中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效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计算机体层成像 急性胰腺炎 胰源性糖尿病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管变异与胆囊结石相关性的MRI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仕勇 黄小华 +3 位作者 敬宗林 董国礼 刘念 雷力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 RCP)及常规M R I序列,探讨胆囊管变异与胆囊结石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382例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比较常见变异胆囊管与正常胆囊管患者胆囊结石患病率差异。胆囊管变异由两位影像医... 目的:利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 RCP)及常规M R I序列,探讨胆囊管变异与胆囊结石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382例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比较常见变异胆囊管与正常胆囊管患者胆囊结石患病率差异。胆囊管变异由两位影像医师根据MRI常规及2D-MRCP序列独立盲法诊断,胆囊结石经手术或MRI和B超检查共同证实。结果:正常胆囊管154例,胆囊管变异228例(变异率59.7%),其中胆囊管高位汇合20例,汇合于肝总管前或后壁130例,中间汇合24例,低位汇合16例,平行胆囊管20例,胆囊管低位汇合伴胆囊管平行走行11例,短胆囊管7例。变异胆囊管中,胆囊管低位汇合和胆囊管低位汇合伴胆囊管平行走行患者结石患病率(分别为68.8%、63.4%)较正常胆囊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3),胆囊管高位汇合、汇合于肝总管前或后壁、中间汇合、平行汇合、短胆囊管患者胆囊结石患病率(分别为20.0%、26.9%、25.0%、40.0%、0)较正常胆囊管患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管变异率较高,变异胆囊管中,胆囊管低位汇合、胆囊管低位汇合伴胆囊管平行走行是促进胆囊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囊管变异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周脏器恶性肿瘤时胰腺的多层CT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喜荣 黄小华 +3 位作者 董国礼 张小明 敬宗林 郭静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通过对正常胰腺与合并胰周脏器恶性肿瘤时胰腺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比分析,评价合并胰周脏器恶性肿瘤时胰腺的血流灌注特点。方法:胰周脏器恶性肿瘤未累及胰腺者44例列为研究组(B组),无明显上腹部病变者26例列为对照组(A组)。选... 目的:通过对正常胰腺与合并胰周脏器恶性肿瘤时胰腺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比分析,评价合并胰周脏器恶性肿瘤时胰腺的血流灌注特点。方法:胰周脏器恶性肿瘤未累及胰腺者44例列为研究组(B组),无明显上腹部病变者26例列为对照组(A组)。选择胰腺的正中层面行CT灌注,采用Toshiba Aquilion 16层螺旋CT,120kV,200mA,1.0s/r,采集层厚2mm×4,间隔1s,于肘前静脉团注对比剂50ml,6ml/s,延迟6s,数据采集45s。扫描后的影像数据传输到Vitrea 2.0后处理工作站,采用进行A、B两组胰腺灌注参数三点测量,其平均值视为最后灌注参数值,并行t检查。结果:A、B两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的测量值分别为:(168.53±103.15)ml.100g-1.min-1,(54.00±22.15)ml.100g-1,(196.38±133.18)ml.100g-1.min-1,(365.31±130.98)0.1s和(130.03±66.58)ml.100g-1.min-1,(48.15±24.52)ml.100g-1,(259.89±206.66)ml.100g-1.min-1,(389.26±207.63)0.1s。两组参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正常组与合并胰周脏器恶性肿瘤组胰腺的血供差异不明显。结论:胰周脏器发生恶性肿瘤并不影响胰腺实质的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扫描在环枢椎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4
作者 董国礼 翟昭华 +4 位作者 雍良平 张小明 黄小华 敬宗林 唐显映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环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3 7例环枢椎损伤病例均行X线检查及CT扫描 ,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并作二维重建。结果 :3 7例中 ,环椎骨折 5例 ,齿状突骨折 18例 ,枢椎椎弓根骨折 11例 ,枢椎椎体骨折 2例 ,单纯性环枢...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环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3 7例环枢椎损伤病例均行X线检查及CT扫描 ,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并作二维重建。结果 :3 7例中 ,环椎骨折 5例 ,齿状突骨折 18例 ,枢椎椎弓根骨折 11例 ,枢椎椎体骨折 2例 ,单纯性环枢关节旋转脱位 1例。CT全部正确诊断 ,X线平片正确诊断 2 6例 ( 70 .2 %)。结论 :螺旋CT能对环枢椎损伤作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环枢椎损伤 影像学诊断 生物力学 解剖结构 脊柱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的MRI表现 被引量:9
5
作者 肖波 张小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6-70,共5页
探讨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的MRI表现,并介绍相关的MRI征象:盐和胡椒面征、黑胰征、胰周火焰征、蜂窝征或皂泡征、拉丝征、游鱼征和太极征,以提高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的影像诊断水平。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并发症 磁共振成像 征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损伤的MRI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晓雪 张小明 +2 位作者 舒健 曾南林 翟昭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总结胰腺损伤的MR征象,评价MRI在胰腺损伤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伴胰腺损伤患者的MRI表现。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14-52岁,平均33.60±15.34岁。MRI检查用GE 1.5T超导全身磁共振机,相... 目的:总结胰腺损伤的MR征象,评价MRI在胰腺损伤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伴胰腺损伤患者的MRI表现。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14-52岁,平均33.60±15.34岁。MRI检查用GE 1.5T超导全身磁共振机,相控阵列线圈,包括T_1WI、T_2WI及MRCP等序列。结果:胰腺损伤的MRI表现有:①胰腺肿大(2例);②胰腺断裂(4例);③主胰管断裂(4例);④胰腺内出血(1例);⑤胰周改变:5例均有胰周被膜和肾旁前筋膜增厚,胰周、肾旁间隙广泛积液;⑥假性囊肿形成(2例)。结论:胰腺损伤具有较特征的MR表现,结合临床,可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损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DTPAMRI在心绞痛中的作用
7
作者 张小明 沈天真 +3 位作者 冯晓源 陈星荣 黄祥龙 谢绿洲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Gd-DTPA增强MRI在心绞痛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22例心绞痛作Gd-DTPA增强前后MRI检查,其中16例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1例作SPECT检查。结果:增强MRI上,18例(82%)可见局部异常强... 目的:探讨Gd-DTPA增强MRI在心绞痛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22例心绞痛作Gd-DTPA增强前后MRI检查,其中16例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1例作SPECT检查。结果:增强MRI上,18例(82%)可见局部异常强化信号,其部位与临床ECG吻合,与CA、SPECT所示心肌缺血部位一致。在MRI上的异常强化信号与冠状动脉狭窄、SPECT显示灌注缺损密切有关。结论:Gd-DTPAMRI为心绞痛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NMR 成像 GD DT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糖尿病状态下急性胰腺炎复发 被引量:3
8
作者 钟舒婷 黄小华 +3 位作者 杜青林 陈雨薇 贾清 李曼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双期增强CT影像组学在糖尿病状态下预测急性胰腺炎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患者129例,所... 目的:探讨基于双期增强CT影像组学在糖尿病状态下预测急性胰腺炎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患者129例,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增强扫描,其中T2DM合并首发AP的62例,T2DM合并急性复发性胰腺炎(recurrent acute pancreatitis,RAP)患者67例,以7:3比例随机地将入组患者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同期收集2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并发症、严重程度、结石、高脂血症)。利用3D Slicer软件分别勾画动脉期及静脉期胰腺实质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随机森林建立T2DM状态下预测AP复发的动静脉联合模型和临床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2种模型的预测能力并使用DeLong检验比较动静脉期联合模型与临床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动静脉期联合模型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95%CI 0.842~0.964),特异度为0.767,精确度为0.804,灵敏度为0.872,测试集AUC为0.843(95%CI 0.720~0.967),特异度为0.737,精确度为0.762,灵敏度为0.800;基于年龄和高脂血症临床模型训练集的AUC为0.785(95%CI 0.691~0.879),特异度为0.581,精确度为0.660,灵敏度为0.745;测试集中AUC为0.758(95%CI 0.590~0.926),特异度为0.737,精确度为0.737,灵敏度为0.700。DeLong检验结果显示动静脉联合模型和临床模型预测效能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双期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T2DM状态下AP复发,并能为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急性胰腺炎 影像组学 计算机体层成像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