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主·合作·求新——人教社“九义版”小学数学第十册复习计划
1
作者 欧仲彬 冯光 《四川教育》 2006年第12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复习计划 合作 第十册 人教社 求新 自主 学情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作业形式 完善作业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晟铭 黄健 郭俊言 《四川教育》 2021年第14期31-32,共2页
作业,是一项师生课后具有目的性的互动学习模式,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也担负着提高教学效果、评价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效果、指导并修正教师教学行为的功能。为了打破目前“量大、效差”的作业困境,本文着力以作业设计为抓手,尝试操作... 作业,是一项师生课后具有目的性的互动学习模式,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也担负着提高教学效果、评价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效果、指导并修正教师教学行为的功能。为了打破目前“量大、效差”的作业困境,本文着力以作业设计为抓手,尝试操作性作业、生活性作业、自主性作业、整合性作业的设计,并进行合理记录与反馈,着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设计 作业形式 作业评价 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心中的赛丽斯》
3
作者 黄小溪 《四川教育》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1-32,共2页
这几天,同学们一到教室就议论起我们南充市新修的一座商城——赛丽斯,连上课都在想去看一看,我也想去买点学习用具.一天作文课上,黄老师对我们说;“看来大家对赛丽斯很感兴趣,那我们今天就利用两节作文课的时间去参观参观。
关键词 “导” 南充市 作文课 胶鞋 学习用具 连续性思维 文具盒 写作方法 旅游鞋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点滴
4
作者 欧阳光萱 《四川教育》 北大核心 1992年第Z1期31-32,共2页
过去,我在作文教学中片面理解和强调“读写结合”,实际上是让学生按“范文”套作。想方设法要让学生就“范”,这无异于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我作了较大改进: 一、“一使需之切”。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 过去,我在作文教学中片面理解和强调“读写结合”,实际上是让学生按“范文”套作。想方设法要让学生就“范”,这无异于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我作了较大改进: 一、“一使需之切”。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谈到作文教学时,说:“一使需之切,能文意乃申,况复生今世,交流特纷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课 读写结合 命题作文 我手写我心 文无定法 少儿节目 新闻联播 新闻报道 内容决定形式 我对你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堂作文起步训练课
5
作者 张锦川 《四川教育》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7-19,共3页
一、开展活动,诱发情趣 1.宣布活动项目和比赛规则 2.推选出一男一女两名小厨师 3.小厨师进行炒蛋比赛.学生观察 d.评选特级小厨师二、指导口述,拓宽思路师:同学们,刚才的比赛多么有趣啊!想想比赛是怎样进行的? 生:我认为比赛可分三步:... 一、开展活动,诱发情趣 1.宣布活动项目和比赛规则 2.推选出一男一女两名小厨师 3.小厨师进行炒蛋比赛.学生观察 d.评选特级小厨师二、指导口述,拓宽思路师:同学们,刚才的比赛多么有趣啊!想想比赛是怎样进行的? 生:我认为比赛可分三步:赛前、赛中、赛后。师:赛前,两位小厨师怎样走上讲台的?接着干什么? 生:蒋洪渊和任维兴致勃勃地走上讲台,急急忙忙系好白围裙,戴上白帽子。生:我给他补充两句。嗬!真像两位大厨师。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鼓起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厨师 张老师 赛赛 口头表达 外形特征 想打 一朵小红花 动生 头衣 抓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趣效能与童话连续故事创作——作文乐趣教学尝试
6
作者 黄冰 《四川教育》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30-30,共1页
所谓兴趣效能,是指兴趣对参加实际活动具有推动作用,并通过活动能表现出兴趣的效果来。有的只是玩味兴趣,不能作为推动力量,不能产生实际效果,没有什么意义。培养学生的兴趣,一定要力求使其与实际活动结合起来。比如,学生喜欢唱歌,我就... 所谓兴趣效能,是指兴趣对参加实际活动具有推动作用,并通过活动能表现出兴趣的效果来。有的只是玩味兴趣,不能作为推动力量,不能产生实际效果,没有什么意义。培养学生的兴趣,一定要力求使其与实际活动结合起来。比如,学生喜欢唱歌,我就让他们学好一首歌演唱给大家听;学生喜欢打排球,我就让他们参加比赛争取夺冠;学生喜欢看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尝试 彩色插图 思维力 结构安排 二十一世纪 历险记 空间思维 中国作家 小熊 第一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课活动的尝试
7
作者 胡国义 周亚琴 《四川教育》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6-17,共2页
当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各学科之间各自为阵、互不通气的偏向。教学结构不尽合理,教学活动只限于课堂,没有把学科活动、课外活动、校外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列入教学计划,学生的知识面窄,视野不开阔,这些弊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综合课 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校外活动 各自为阵 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 思想教育 教学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让一个孩子带着遗憾坐下
8
作者 张丽苹 《四川教育》 2006年第2期41-41,共1页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教学评价观是面向未来的、发展的、积极的、动态的,它要求教师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学生的学习机会,支持学生的学习创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这种评价理...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教学评价观是面向未来的、发展的、积极的、动态的,它要求教师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学生的学习机会,支持学生的学习创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这种评价理念为指导,我在课堂教学中常会用到延时评价这种方式。具体说来,就是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表现,不随意否定学生的回答,延缓评判,积极关注、耐心等待学生思维的结果,巧妙引导,不让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带着遗憾坐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重学生 孩子 回答问题 教学评价观 面向未来 学习动机 学习机会 学习创新 情感体验 个体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方法选择六问
9
作者 严漪 《四川教育》 2016年第9期26-26,共1页
一问教学内容 每个单元、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都会不一样,教学方法相应不同。以英语学科为例,这堂课中教学内容只有几个新单词,那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涉及到可以带来课堂上的实物,我们可以采取直观教学法,让学生直接进行感官体验,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直观教学法 英语学科 感官体验 课时 单词 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出语言的味道——《可爱的草塘》教学片段
10
作者 张锦川 《四川教育》 2009年第5期32-33,共2页
(在激情揭题,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理出文本顺序后,征得学生的意愿,展开对课文的写景部分的学习。)
关键词 《可爱的草塘》 教学片段 味道 语言 课文 感知 学生 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进名人,演绎别样精彩——人教版六年级名言积累复习课实录(摘要)
11
作者 易晓 《四川教育》 2006年第12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名言 复习课 六年级 人教版 “基础训练” 名人 摘要 实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角度切入英语启蒙教学
12
作者 唐晓苏 《四川教育》 2007年第9期22-22,共1页
常有学生在学校或街道上看见陌生的外国人就热情地问:“Hi!What's yourname?Where are you form?How old are you?What is your job?”这些唐突的问题会把外国人弄得很尴尬,他们不知该不该回答,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多数以英语... 常有学生在学校或街道上看见陌生的外国人就热情地问:“Hi!What's yourname?Where are you form?How old are you?What is your job?”这些唐突的问题会把外国人弄得很尴尬,他们不知该不该回答,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这样的问题一般只在医院、警察局、海关等地点才使用,随便使用往往是不礼貌的,但在国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教学 文化角度 英语 WHERE FORM WHAT 外国人 H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冷饭”还是做成“蛋炒饭”——谈新课标下的复习课
13
作者 文丽 杨郁蓉 《四川教育》 2006年第12期28-28,共1页
现代课程理论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方式。从本质上说,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复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学习环节。从现代课程理论的视... 现代课程理论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方式。从本质上说,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复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学习环节。从现代课程理论的视角看,针对传统的指向考试与分数的复习,我们应该考虑:生成新的复习理念,设立新的复习目标,制定新的复习计划,创造新的复习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习课 新课标 现代学习方式 课程理论 人的主体性 可持续发展 学生学习 开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因生活而精彩——“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课堂教学实录(摘要)
14
作者 王萍 《四川教育》 2006年第12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平面图形面积 复习课 “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学实录 摘要 课堂 生活 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让模仿削弱了学生的创造力
15
作者 张淼 杨光 《四川教育》 2018年第2期29-29,共1页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有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生画树的: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教大家用画图程序来画一棵绿色的树。现在,老师用电脑屏幕来演示一遍我们会用到哪些工具和使用的方法。
关键词 学生 创造力 模仿 信息技术课 电脑屏幕 老师 小学 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16
作者 任昕 《四川教育》 2008年第4期16-16,共1页
看似古板的条条款款,却能够起到“化人”的效果,否则古代私塾又怎么能够“产出”如此多的才子?只是,如果“班规”能够争取到家长、科任老师等的认同与支持,其教育力应该能够得到更大的体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句简单的话... 看似古板的条条款款,却能够起到“化人”的效果,否则古代私塾又怎么能够“产出”如此多的才子?只是,如果“班规”能够争取到家长、科任老师等的认同与支持,其教育力应该能够得到更大的体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句简单的话,一条简单的班规,但要让学生真正地“内化”,我还得“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任老师 教育力 班规 私塾 家长 内化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科研与教师专业化
17
作者 张锦川 《四川教育》 2005年第9期19-19,共1页
我们做本期专题的眼光放得比较窄,只关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教师科研,而且其范围也局限于教师的教学科研。教师的教学科研,是以职场为起点的行为科研,它是微格的,它是实在的,它是极为现实而有用的。
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小学 教育科研 实用性 研究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在科研中成长
18
作者 殷铭 《四川教育》 2005年第9期21-22,共2页
教育科研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增加教育科学知识,可以改善自己的教学活动;只有有意识地进行研究,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才能使教学过程成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所以,我们说... 教育科研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增加教育科学知识,可以改善自己的教学活动;只有有意识地进行研究,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才能使教学过程成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所以,我们说,教师在科研中成长,教师在科研中尝到了无比舒心的甜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研 教师专业化 小学 师生关系 教学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荣辱 树新风 红领巾小分队在行动
19
作者 张锦川 赵昌旭 任胜天 《四川教育》 2006年第7期18-19,共2页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今年“两会”上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勾勒,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尺。“八荣八耻”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构筑了一个“参考系”,...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今年“两会”上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勾勒,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尺。“八荣八耻”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构筑了一个“参考系”,使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许多新的切入点。本刊“实效德育”栏目为配合这一中心工作的开展,从活动开初就跟踪调查并组织撰写了一批稿件,推出这些学校和教育部门创造的新鲜经验,以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建设。本次推出的稿件,既有学校案例,又有县域案例,从点到面,立体交叉,总结出了一些好的经验:(1)讲“八荣八耻”,要敢于拿典型事件开刀,由此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为帮助干部和教师正确树立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找到探索成功教育的新路标;(2)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活动,开展社会实践,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不良社会现象,自觉抵制不良风气,践行正确荣辱观;(3)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体系,通过日常思想行为的引导和矫正,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学生知荣明耻,给德育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4)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考核党员干部、班主任和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使之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丰富学校管理内容,促进学校发展;(5)县教育网、校园网、红领巾广播站、学校宣传栏、班级墙报等多种媒介一起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同时运转,共同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重点带动之后将有新一轮的整体推进,我们热切地期望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领巾小分队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南充市 大北街小学 德育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文本,寻找课堂的支点
20
作者 张锦川 《四川教育》 2009年第5期34-34,共1页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预案时,我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读,情情相融;二是找,突破教学。
关键词 文本 支点 课堂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