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CTA对CT血流储备分数灰区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曾朝强 王晶 +2 位作者 高雪莲 张建英 王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9-355,共7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预测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灰区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且CT-FFR为0.76~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预测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灰区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且CT-FFR为0.76~0.80患者的影像及临床特征。通过电话随访了解受试者后期MACE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特征筛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05例受试者,MACE发生率为31.4%(33/1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FFR(HR=1.217,P=0.008)、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HR=1.052,P=0.029)、斑块长度(HR=1.068,P=0.047)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5、0.656、0.701,联合指标建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93,预测能力高于△CT-FFR(Z=-2.001,P=0.048)、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Z=-2.402,P=0.016)、斑块长度(Z=-2.004,P=0.045)。结论△CT-FFR、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斑块长度是预测CT-FFR灰区人群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T血管造影术 灰区 预后 血流储备分数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瘤周肝组织DWI列线图模型预测肝切除术后复发性肝细胞癌局部进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晶 曾朝强 +3 位作者 汤梦月 许敏 张小明 陈天武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0,共8页
目的探讨构建基于肝切除术后复发性肝细胞癌(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HCC)瘤周区域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列线图模型预测局部进展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 目的探讨构建基于肝切除术后复发性肝细胞癌(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HCC)瘤周区域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列线图模型预测局部进展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诊断为肝切除术后rHCC患者的MRI资料及临床特征。基于Firevoxel软件测量rHCC瘤周肝组织ADC平均值(peritumor ADCmean,pADCmean)、最小值(peritumor ADCmin,pADCmin)、最大值(peritumor ADCmax,pADCmax)和肿瘤ADC平均值(tumor ADCmean,tADCmean)、最小值(tumor ADCmin,tADCmin)、最大值(tumor ADCmax,tADCmax),以及背景肝组织ADC平均值(background liver tissue ADCmean,bADCmean)、最小值(background liver tissue ADCmin,bADCmin)、最大值(background liver tissue ADCmax,bADCmax)。计算瘤周与背景肝组织ADCmean比值(ratio of pADCmeanto bADCmean,RPB-ADCmean)、ADCmin比值(ratio of pADCminto bADCmin,RPB-ADCmin)、ADCmax比值(ratio of pADCmaxto bADCmax,RPB-ADCmax),以及肿瘤与背景肝组织ADCmean比值(ratio of tADCmeanto bADCmean,RTB-ADCmean)、ADCmin比值(ratio of tADCminto bADCmin,RTB-ADCmin)、ADCmax比值(ratio of tADCmaxto bADCmax,RTB-ADCmax)。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预测rHCC局部进展的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0例肝切除术后rHCC患者,随访证实肿瘤局部进展率为65.7%(46/7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ADCmin、RPB-ADCmean和异常凝血酶原是肝切除术后rHCC局部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列线图模型预测肝切除术后rHCC在3个月内、6个月内局部进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0.841,DCA显示模型有较好临床净收益。结论pADCmin、RPB-ADCmean和异常凝血酶原是预测肝切除术后rHCC局部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直观地预测rHCC局部进展,且具有较好的效能和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复发 瘤周肝组织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TACE联合射频消融与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效果:Meta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文轩 张福洲 +1 位作者 徐晓雪 杨汉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67-472,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与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效果。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万方医学网及中国知网数据库2000年1月—2022年12月关于比较TACE联合RFA或MWA治疗pHCC效果... 目的系统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与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效果。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万方医学网及中国知网数据库2000年1月—2022年12月关于比较TACE联合RFA或MWA治疗pHCC效果的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加以筛选。对计量资料以标准均数差(SMD)、计数资料以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采用STATA 16.0软件分析TACE联合RFA或MWA治疗pHCC效果。结果共纳入15项文献、1244例HCC。Meta分析结果显示,TACE联合RFA或pMWA治疗HCC有效率[OR=1.01,95%CI(0.71,1.45),P=0.96]及疾病控制率[OR=0.91,95%CI(0.43,1.94),P=0.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甲胎蛋白(AFP)[SMD=0.12,95%CI(-0.23,0.47),P=0.50]、谷丙转氨酶(GPT)[SMD=-0.49,95%CI(-1.53,0.57),P=0.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谷草转氨酶(GO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84,95%CI(-1.38,-0.30),P=0.002];治疗后1年[OR=0.93,95%CI(0.63,1.37),P=0.71]、2年[OR=0.92,95%CI(0.66,1.28),P=0.62]及3年[OR=0.67,95%CI(0.36,1.24),P=0.20]患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ACE联合RFA或MWA治疗pHCC效果相当,前者所致肝功能损伤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消融技术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血管构筑表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巧丽 李蓉芬 游箭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11期760-763,共4页
肿瘤的生长、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故抗血管生成成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对肿瘤血管构筑表型的研究,有助于阐明肿瘤血管的生成机制及药物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的作用。本文就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血管构筑表型与肿瘤疗效的关系、肿... 肿瘤的生长、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故抗血管生成成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对肿瘤血管构筑表型的研究,有助于阐明肿瘤血管的生成机制及药物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的作用。本文就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血管构筑表型与肿瘤疗效的关系、肿瘤血管构筑表型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 构筑表型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MRI对子宫肌瘤HIFU术后再干预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曾朝强 王晶 +3 位作者 张小明 汤梦月 郭志伟 陈天武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8-74,111,共8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中子宫肌瘤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术后无再干预危险因素,建立无再干预概率列线图预测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诊断为子宫肌瘤并...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中子宫肌瘤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术后无再干预危险因素,建立无再干预概率列线图预测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诊断为子宫肌瘤并行HIFU治疗的患者MRI影像资料及临床特征。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HIFU术后再干预治疗情况。使用Kaplan-Meier、Cox比例风险回归筛选出子宫肌瘤HIFU术后再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子宫肌瘤HIFU术后3年、5年的无再干预概率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性能。结果共纳入191例患者,术后再干预率为23.6%(45/19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肌瘤体积、T2WI信号类型、T1WI强化类型、标准表观扩散系数(standar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tandardADC)值、慢速表观扩散系数(SlowADC)值为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2WI信号类型、T1WI强化类型、SlowADC值是子宫肌瘤HIFU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依此建立的列线图C-index为0.745(95%置信区间为0.672~0.818)。3年和5年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33、0.749,校准曲线也证实模型与实际再干预情况的一致性较好。结论基于MRI多参数指标与临床特征可预测子宫肌瘤HIFU术后3年、5年的再干预情况,可为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再干预 子宫肌瘤 风险预测 列线图 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症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雷曼 郭志伟 母其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4,共4页
机器学习在脑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作者从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症的角度,总结不同机器学习模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症的发生、危险因素预测、影像图像分割及发病机制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国内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卒中 并发症 机器学习 预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谷甾醇靶向CDC25B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凯 李卫 +3 位作者 李志芳 纪会琼 郭志伟 曹俊秋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5-684,共10页
【目的】探讨β-谷甾醇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SwissTarget和TargetNet数据平台预测β-谷甾醇的靶点、GEO2R分析GSE101728肝癌数据集中表达上调基因并分析两者共同基因,通过下载TCGA_LIHC数据矩阵分析得到... 【目的】探讨β-谷甾醇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SwissTarget和TargetNet数据平台预测β-谷甾醇的靶点、GEO2R分析GSE101728肝癌数据集中表达上调基因并分析两者共同基因,通过下载TCGA_LIHC数据矩阵分析得到细胞分裂周期25B(CDC25B)与肝癌临床分期和患者生存预后存在关系。CCK-8、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法检测β-谷甾醇作用下肝癌细胞HepG2和Hep3B细胞活力、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情况;构建HepG2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分为Control组和β-谷甾醇组,β-谷甾醇组腹腔注射β-谷甾醇(50 mg/kg·d),测量移植瘤体积和质量,免疫组化检测Ki67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β-谷甾醇不同作用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HepG2和Hep3B细胞系中CDC25B蛋白水平,构建稳定过表达CDC25B的HepG2和Hep3B细胞系并给予β-谷甾醇处理,同上方法检测HepG2和Hep3B细胞系细胞活力、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CDC25B表达水平,肝癌组织高于其癌旁组织(P<0.05),TNM分期(T2-4)高于TNM分期(T1)(P<0.05),肝癌临床分期Ⅱ-Ⅳ高于临床分期I(P<0.05),肝癌G3-4分化高于G1-2分化(P<0.05),复发患者高于未复发者(P<0.05),预后不良者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CDC25B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CDC25B低表达组(P<0.05)。Hep3B和HepG2的细胞活力随着β-谷甾醇作用剂量增加、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Hep3B(β-谷甾醇15µmol/L)和HepG2(β-谷甾醇18µmol/L)的相对克隆数目、S期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而G0/G1期细胞百分比、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β-谷甾醇组移植瘤的体积、质量和Ki67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Hep3B和HepG2细胞中的CDC25B蛋白表达均随着β-谷甾醇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而减低,Hep3B和HepG2细胞的β-谷甾醇+CDC25B组的细胞生长、相对克隆数目、S期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β-谷甾醇组(P<0.05),而G0/G1期细胞百分比、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β-谷甾醇组(P<0.05)。【结论】β-谷甾醇可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其抑制细胞增殖可能与抑制CDC25B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Β-谷甾醇 细胞分裂周期25B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