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清创术后内镜灭菌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马久红 周梦娇 +4 位作者 李贤煌 毕正琴 何荣攀 胡露 黄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64-970,共7页
目的探讨过氧乙酸和环氧乙烷两种不同方法对胰腺包裹性坏死(WON)并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经皮/经胃)内镜下清创术内镜的灭菌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WON并MDRO感染(经皮/经胃)内镜下清创术患者使用带副送水功能的内镜,采用... 目的探讨过氧乙酸和环氧乙烷两种不同方法对胰腺包裹性坏死(WON)并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经皮/经胃)内镜下清创术内镜的灭菌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WON并MDRO感染(经皮/经胃)内镜下清创术患者使用带副送水功能的内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采用过氧乙酸浸泡灭菌,B组采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滤膜法采集内镜的钳子管道、送气/送水管道和副送水管道3个位点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比较两组内镜灭菌合格率、菌落数和检出MDRO情况。结果共采集78条副送水内镜,A组和B组各39条,共234份标本,A组和B组内镜灭菌合格率分别为61.54%、100%。A组钳子管道灭菌合格率为82.05%,送气/送水管道灭菌合格率为89.74%,副送水管道灭菌合格率为74.36%,B组3个位点灭菌合格率均为100%。A组钳子管道、送气/送水管道和副送水管道菌落总数范围分别为0~6、0~112、0~23 CFU,分离MDRO 36株,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将A组15条不合格的内镜转为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后,微生物学监测合格率达100%。结论对于WON并MDRO感染(经皮/经胃)内镜下清创术的内镜,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方法更有效。对内镜的微生物学监测不能仅局限于钳子管道的监测,带副送水功能的内镜需监测副送水管道,以降低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包裹性坏死 内镜下清创术 内镜 多重耐药菌 过氧乙酸 环氧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钳子管道内刮痕对软式内镜再处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周梦娇 李贤煌 +4 位作者 毕正琴 何荣攀 胡露 黄茜 马久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28-932,共5页
目的观察软式内镜钳子管道内刮痕发生情况,探讨刮痕对内镜再处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综合性医院162条再处理后的内镜钳子管道内部情况进行调查,使用管腔检测仪观察内镜钳子管道内刮痕发生情况,并对管腔进行微生物检测,最后将刮痕严... 目的观察软式内镜钳子管道内刮痕发生情况,探讨刮痕对内镜再处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综合性医院162条再处理后的内镜钳子管道内部情况进行调查,使用管腔检测仪观察内镜钳子管道内刮痕发生情况,并对管腔进行微生物检测,最后将刮痕严重、反复培养不合格的管腔拆卸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刮痕内情况。结果162条内镜的钳子管道中有刮痕的占91.36%(148条),其中黑色刮痕占18.24%(27/148),微生物检测不合格率为18.52%(5/27);黄色刮痕占6.76%(10/148),微生物检测不合格率为20.00%(2/10)。将1条刮痕严重、反复微生物检测不合格的内镜钳子管道拆卸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纵横交错的生物膜。结论内镜钳子管道内刮痕发生率高,刮痕为生物膜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影响内镜再处理质量,建议定期使用管腔检测仪检查钳子管道内刮痕情况,并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式内镜 钳子管道 管腔检测仪 刮痕 再处理 微生物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112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熔 王旭 +3 位作者 钟册俊 赵菲菲 叶慧 吕晓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为金葡菌血流感染的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相关实验室数据,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及90...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为金葡菌血流感染的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相关实验室数据,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及90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4年间共收集2067例血培养阳性病例,其中112例为金葡菌感染,90d死亡14例(12.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死亡的危险因素为烧伤(OR=53.54,95%CI:3.91~732.23,P=0.003),降钙素原(PCT)水平升高(OR=1.29,95%CI:1.06~1.57,P=0.011),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OR=1.01,95%CI:1.00~1.02,P=0.047)。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OR=6.36,95%CI:1.95~20.70,P=0.002),PCT水平升高(OR=1.50,95%CI:1.20~1.87,P<0.001),白介素6(IL-6)水平升高(OR=1.01, 95%CI:1.00~1.01,P=0.035)。结论金葡菌血流感染有较高的病死率,烧伤、PCT水平升高和CRP水平升高作为预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MRSA感染、PCT水平升高和IL-6水平升高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达尼布对脂多糖致大鼠ARDS的NF-κB表达及支气管肺泡灌注液中PCⅢ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杨丽霞 贾钦尧 +1 位作者 蒋莉 董琼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8期1623-1626,共4页
目的:尼达尼布对脂多糖致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及支气管肺泡灌注液中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Ⅲ,PC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40... 目的:尼达尼布对脂多糖致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及支气管肺泡灌注液中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Ⅲ,PC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40只,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B组以及C组,每组均为10只。A组、B组及C组大鼠造模成功。对照组、A组大鼠仅注入生理盐水,B组大鼠早期在实验第7天给予尼达尼布,C组大鼠早期在实验第14天给予尼达尼布。观察4组大鼠的肺组织NF-κB表达水平、血浆β内啡肽(β-enkorphin,β-EP)及支气管肺泡灌注液中PCⅢ水平等。结果:各组之间的肺组织NF-κB阳性细胞表达率、血浆β-EP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493、14.581,P<0.05)。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和C组的肺组织NF-κB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血浆β-EP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26、25.272、26.975,22.384、8.795、12.876,P<0.05),与A组相比,B组、C组的肺组织NF-κB阳性细胞表达率、血浆β-EP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73、9.019,8.574、12.890,P<0.05),与B组相比,C组患者的肺组织NF-κB阳性细胞表达率、血浆β-EP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11,5.692,P<0.05)。在第7、第14及第28天,4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及C组的第7、第14及第28天的PCⅢ含量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C组第7、第14及第28天的PCⅢ含量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第7、第14及第28天的PCⅢ含量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达尼布对脂多糖致ARDS大鼠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F-κB表达、支气管肺泡灌注液中PCⅢ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达尼布 脂多糖 大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核转录因子(NF-κB) Ⅲ型前胶原 (PC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