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植前供鼠口服受鼠脾细胞对脾细胞移植后GVHD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宝安 邓晓静 +14 位作者 丁家华 孙雪梅 董伟民 毕延智 张琰 赵刚 高冲 孙耘玉 王骏 程坚 马燕 宋慧慧 鲍文 Schmitt A Schmitt M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26-130,共5页
本研究探讨经口服受鼠脾细胞诱导耐受的供鼠细胞输注是否能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并保留的GVL效应。以雄性DBA-2(H-2d)小鼠为供者。供鼠分别用BALB/c鼠脾细胞、DBA-2鼠脾细胞、牛血清蛋白和普通饲料喂养,隔天1次。应用单向混合淋巴... 本研究探讨经口服受鼠脾细胞诱导耐受的供鼠细胞输注是否能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并保留的GVL效应。以雄性DBA-2(H-2d)小鼠为供者。供鼠分别用BALB/c鼠脾细胞、DBA-2鼠脾细胞、牛血清蛋白和普通饲料喂养,隔天1次。应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评估诱导耐受状态。以雌性BALB/c小鼠(H-2d)为受者,给予6.0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同一天输注3×103鼠白血病细胞,尾静脉输注源于DBA-2小鼠的2×107脾细胞。对照组不给予鼠白血病细胞输注。结果显示,接受已耐受供鼠脾细胞输注的受鼠发生GVHD较其他组轻,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CD4+/CD8+比值增加。接种白血病细胞的受鼠活存率各组间无差别。结论:口服受鼠脾细胞耐受的供鼠,其脾细胞输注给受鼠后GVHD明显减轻,且对GVL效应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耐受 过继转输 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物抗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HSCT联合大剂量化疗及IL-2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欧阳建 陈兵 +2 位作者 杨永公 李翠萍 范洵楠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6-619,共4页
 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_HSCT)前进行大剂量化疗,移植后给白细胞介素 2(IL 2)免疫治疗以降低AL患者Auto_HSCT后的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10例AL第一次缓解期(CR 1)的患者进入研究.移植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_HSCT)前进行大剂量化疗,移植后给白细胞介素 2(IL 2)免疫治疗以降低AL患者Auto_HSCT后的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10例AL第一次缓解期(CR 1)的患者进入研究.移植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3例均接受大剂量甲氨碟呤1疗程及大剂量阿糖胞苷(HD Ara C)加蒽环类抗肿瘤药1疗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7例接受HD Ara C加蒽环类抗肿瘤药2疗程.化疗结束后给患者行Auto_HSCT治疗.预处理方案为:CY/TBI;MAC或EAC方案.移植的CD34+细胞5.5×106~12.2×106/kg.患者造血重建后给IL 21×106~2×106μ治疗每天1次,5d为1疗程.患者均接受3~5疗程的治疗.经以上序惯治疗后,1例ALL患者14月后复发,经化疗无效死亡.9/10(90.00%)例无病生存至今,平均生存期37.10月(37.1±24.98),明显延长.可见对AL患者Auto_HSCT前大剂量化疗,最大限度降低患者体内白血病负荷;移植后免疫治疗清除微小残留病,可能是降低AL患者Auto_HSCT后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介素2 大剂量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许景艳 孙雪梅 +1 位作者 欧阳建 范询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6-447,共2页
关键词 诊断 治疗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 ODN 2216对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活化能力及活化的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顾艳艳 陈军浩 欧阳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874-878,共5页
本研究探讨CpG ODN 2216对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NC)的活化能力以及CpG ODN 2216活化的PBMNC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作用。取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以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分离P... 本研究探讨CpG ODN 2216对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NC)的活化能力以及CpG ODN 2216活化的PBMNC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作用。取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以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分离PBMNC,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调整PBMNC浓度为2.0×106/ml。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NS),实验组加入CpG ODN 2216,培养1周,提取上清,用ELISA检测上清中IFN-γ、IL-12、IL-4、IL-10的水平。取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分离PBMNC,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实验组加入CpG ODN 2216,培养48小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NC中淋巴细胞的Th1/Th2,Tc1/Tc2细胞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的PBMNC对肿瘤细胞K562的杀伤能力。结果表明:实验组上清中IFN-γ、IL-1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IL-4、IL-1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CpG ODN 2216能刺激白血病缓解期患者PBMNC向Th1/Tc1转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但对Th2/Tc2无明显的刺激作用(p>0.05)。CpG ODN 2216活化的PBMNC对K562细胞的杀伤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pG ODN 2216可在体外诱导白血病缓解期患者PBMNC分泌Th1型细胞因子,诱导PBMNC向Th1方向转化,并强烈地活化CD8+T细胞应答。CpG ODN 2216活化的PBMNC对白血病细胞K562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 ODN 白血病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K56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糖尿病小鼠同基因骨髓移植治疗后的免疫变化
5
作者 吕成兰 欧阳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726-730,共5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同基因骨髓移植(syn-BMT)治疗1型糖尿病(T1D)小鼠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小鼠T1D的发生及同基因骨髓移植在诱导T1D小鼠恢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选取C57BL/6J小鼠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1D... 本研究旨在观察同基因骨髓移植(syn-BMT)治疗1型糖尿病(T1D)小鼠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小鼠T1D的发生及同基因骨髓移植在诱导T1D小鼠恢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选取C57BL/6J小鼠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1D模型,并将成模小鼠分为病鼠移植组及病鼠对照组;另取正常C57BL/6J小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病鼠移植组小鼠于成模后第10天行同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正常对照组和病鼠对照组不作处理。每10天监测1次正常对照组、病鼠对照组、病鼠移植组空腹血糖;每3天监测1次病鼠移植组小鼠移植后血象。小鼠成模后第10天即移植治疗当天及移植后30天分别取正常对照组、病鼠对照组及病鼠移植组小鼠外周血标本,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比例。结果显示,syn-BMT后,小鼠空腹血糖逐渐下降,至移植后25天,与正常对照鼠相比无差异,显著低于对照病鼠;移植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在接受预处理及骨髓移植后3天和6天达最低值,此后逐渐上升,至移植后27天基本恢复正常。糖尿病小鼠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均较正常对照鼠明显升高(p<0.01),CD8+ T淋巴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鼠显著下降(p<0.01)。syn-BMT后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较对照病鼠不同程度的降低,CD8+ T淋巴细胞比例较对照病鼠及正常对照鼠明显升高(p<0.01)。结论:同基因骨髓移植可以逆转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状态。糖尿病小鼠发病初期,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增高及CD8+ 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这些变化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同基因骨髓移植可以不同程度的逆转糖尿病小鼠的免疫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同基因骨髓移植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G-CSF联合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吴萍 李萍 +3 位作者 刘海宁 王慧丽 朱丽伟 刘姗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联合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联合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HOP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rhG-CSF联合CHO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以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36-item short-form general health survey,SF-36)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0%︰23.5%,P <0.05)。治疗过程中,研究组患者ANC持续≤1.0×10~9/L、≤2.0×10~9/L及恢复至≥2.0×10~9/L所需天数均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_均> 0.05)。研究组患者ANC持续≤0.5×10~9/L及恢复至≥1.0×10~9/L所需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_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_均<0.05),且研究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_均<0.05)。结论 rhG-CSF联合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以有效缩短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缺乏时间,降低继发性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P方案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非霍奇金淋巴瘤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