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活检MALT-ML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分析
1
作者 徐天蓉 吕翔 +2 位作者 张道中 沈运航 张莉萍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212-214,共3页
报道5例内镜活检MALT-ML,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内镜观察胃粘膜充血水肿、皱壁极度增宽,呈脑迥样,常有糜烂或溃疡形成,病理组织学表现淋巴细胞单一性,以裂细胞为最常见,淋巴细胞呈膨胀性生长,腺体间距增宽、腺体减少或消失... 报道5例内镜活检MALT-ML,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内镜观察胃粘膜充血水肿、皱壁极度增宽,呈脑迥样,常有糜烂或溃疡形成,病理组织学表现淋巴细胞单一性,以裂细胞为最常见,淋巴细胞呈膨胀性生长,腺体间距增宽、腺体减少或消失,淋巴细胞浸润表面上皮,胃肠小凹腺体及支气管粘膜腺体形成淋巴上皮病变具有诊断价值。免疫组织化学标记以IgG、入表型最为常见,MALT-ML需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淋巴细胞增生、恶组、何杰金氏病及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T-ML 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肿瘤间质成熟度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志文 郑重 +5 位作者 张前 陈洁宇 余慧萍 吴鸿雁 樊祥山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33-938,共6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中肿瘤间质成熟度(tumor stromal maturity,TSM)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其作为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组织学特征的潜在价值。方法收集129例ESCC手术切除标本,根据HE染色评估肿瘤...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中肿瘤间质成熟度(tumor stromal maturity,TSM)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其作为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组织学特征的潜在价值。方法收集129例ESCC手术切除标本,根据HE染色评估肿瘤间质并将其分为成熟型、中间型和未成熟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D-L1(22C3)的表达。统计学分析TSM、PD-L1与ESCC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以及TSM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29例ESCC中,肿瘤间质成熟型33例,中间型36例,未成熟型60例;PD-L1阳性52例,阴性77例。ESCC中TSM与肿瘤浸润深度、神经侵犯、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间质未成熟型ESCC具有较高的pT分期、神经和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较晚的pTNM分期;ESCC中PD-L1表达与pTNM分期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ESCC中TSM与PD-L1的表达呈正相关(r=0.200,P=0.02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SM与ESCC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关(P=0.096),但与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有相关性(P=0.019);PD-L1表达与ESCC患者OS和PFS均无关(P>0.05)。结论TSM未成熟型ESCC具有侵袭性临床生物学行为,可能预测患者预后不良;ESCC中TSM与PD-L1表达具有相关性,提示TSM有望成为预测ESCC免疫治疗疗效的组织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间质成熟度 PD-L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透明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3
作者 周志韶 陈彰曾 +8 位作者 徐天蓉 施的美 张华忠 樊克武 张志达 陆良勇 程宝庚 刘季和 涂莲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8-30,共3页
报告了41例透明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超微结构和免疫标记的研究结果。讨论了它的临床、组织结构、亚微结构和细胞学特点等。
关键词 淋巴瘤 病理 免疫组化 透明细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S1在滑膜肉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4
作者 刘一靖 王晓娟 +3 位作者 李志文 陈岚 张勇峰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4-1067,1074,共5页
目的探讨单克隆和多克隆TRPS1抗体在滑膜肉瘤中的表达,分析其在滑膜肉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多克隆TRPS1抗体诊断滑膜肉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单克隆和多克隆TRPS1抗体在滑膜肉瘤及拟似滑膜肉瘤病... 目的探讨单克隆和多克隆TRPS1抗体在滑膜肉瘤中的表达,分析其在滑膜肉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多克隆TRPS1抗体诊断滑膜肉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单克隆和多克隆TRPS1抗体在滑膜肉瘤及拟似滑膜肉瘤病变中的表达。结果31例滑膜肉瘤中,单克隆和多克隆TRPS1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4.8%和93.5%;30例拟似滑膜肉瘤病变中,多克隆TRPS1抗体阳性2例,阳性率为6.67%,多克隆TRPS1抗体在滑膜肉瘤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拟似滑膜肉瘤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克隆TRPS1抗体诊断滑膜肉瘤的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93.3%。结论多克隆TRPS1抗体对滑膜肉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日常病理诊断中推荐使用多克隆TRPS1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TRPS1 拟似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滴式数字PCR在检测胃腺癌和结直肠腺癌NTRK基因融合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彬彬 濮晓红 +1 位作者 付尧 张东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2-1058,共7页
目的评估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应用于NTRK基因融合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30例原发性结直肠腺癌和560例胃腺癌样本,分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石蜡包埋肿瘤组织中pan-TRK蛋白... 目的评估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应用于NTRK基因融合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30例原发性结直肠腺癌和560例胃腺癌样本,分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石蜡包埋肿瘤组织中pan-TRK蛋白表达情况以及NTRK1/2/3基因断裂情况。FISH及IHC阳性样本进一步行二代测序(NGS)检测及ddPCR检测。结果所有石蜡包埋肿瘤样本均成功进行IHC和FISH检测。FISH或IHC阳性样本合计26例,其中FISH阳性21例,IHC阳性18例。26例阳性样本进一步行RNA Seq NGS、DNA Seq NGS及ddPCR检测。DNA Seq NGS合计检测到14例NTRK基因融合,2例扩增。RNA Seq NGS合计检测到3例NTRK基因融合,ddPCR检测结果与RNA Seq NGS完全一致。结论ddPCR可有效区分FISH和DNA Seq NGS检测为NTRK非典型融合的结直肠腺癌和胃腺癌病例,可以作为除FISH之外NTRK基因初筛方法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腺癌 NTRK基因融合 微滴式数字PCR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循环微波固化家猪乳腺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昌文 刘晓安 +2 位作者 林红军 章宜芬 王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冷循环微波固化(microwave coagulation,MC)治疗乳腺肿瘤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ECO100冷循环微波固化仪对家猪乳腺进行微波固化,术后测定MC靶区范围大小,对靶区组织、靶区周围组织作常规病理学检查,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目的:探讨冷循环微波固化(microwave coagulation,MC)治疗乳腺肿瘤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ECO100冷循环微波固化仪对家猪乳腺进行微波固化,术后测定MC靶区范围大小,对靶区组织、靶区周围组织作常规病理学检查,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微波固化功率、时间同固化体积呈正相关,其固化功率时间乘积同体积相关系数为0.904(P<0.000),回归方程为yhat=0.117x-2.608。MC靶区乳腺细胞呈凝固性坏死改变,MC靶区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周围组织光镜下无改变。运用冷循环微波固化技术,不良反应轻。结论:冷循环微波固化家猪乳腺,可使其发生凝固样坏死,固化范围明确,创伤小,无严重不良反应,为MC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固化 乳腺 微创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VX2乳腺癌T2^*首过MR灌注成像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袁蕾 朱斌 +2 位作者 张冰 李茗 樊祥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59-1862,共4页
目的应用MR灌注成像动态观察兔VX2移植型乳腺癌模型的成瘤过程,评价MR灌注成像(PWI)在反映乳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价值。方法建立20只新西兰大白兔乳腺VX2瘤模型,随机排列成A、B、C、D4组,分别于肿瘤种植后9、14、21、28天进行T2*WI... 目的应用MR灌注成像动态观察兔VX2移植型乳腺癌模型的成瘤过程,评价MR灌注成像(PWI)在反映乳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价值。方法建立20只新西兰大白兔乳腺VX2瘤模型,随机排列成A、B、C、D4组,分别于肿瘤种植后9、14、21、28天进行T2*WI的PWI,根据MRT2*首次通过灌注成像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对肿瘤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和最大信号强度下降时间作为参数用于肿瘤灌注的定量分析,观察其变化规律。取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CD31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将MR灌注参数与MV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组VX2移植型乳腺癌的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明显高于A、C、D组(F=5.93,P<0.05)。结论MR灌注成像参数与MVD相关,可以从一个角度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动物 实验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中载脂蛋白D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晓莉 范钦和 +3 位作者 樊祥山 彭韬 万美珍 汪美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5-449,共5页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D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中的表达特点及诊断价值,并探讨组织芯片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包括25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30例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10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纤维肉瘤、10例神经纤维瘤、5例结节性筋膜炎...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D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中的表达特点及诊断价值,并探讨组织芯片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包括25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30例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10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纤维肉瘤、10例神经纤维瘤、5例结节性筋膜炎在内的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SP法及原位杂交分别检测载脂蛋白D的蛋白及 mRNA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载脂蛋白D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中阳性表达率为92.0%(23/25),在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2/30),二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9,P<0.05)。原位杂交在22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有20例检测到载脂蛋白D mRNA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0.9%,在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中这阳性表达率则为7.7%(2/26),二者之间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33.24,P<0.05)。结论载脂蛋白D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与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新型标记物;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可对组织样本进行高通量的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载脂蛋白D 组织芯片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修饰增强Sufu对髓母细胞瘤的抑癌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廖恒青 濮晓红 +5 位作者 沈龙艳 蔡静 刘晨 俞婷婷 乐珅 程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51-1158,共8页
目的:探讨在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中磷酸化修饰对Suppressor of fused(Sufu)抑癌活性的调节和潜在机制。方法:免疫组化分析MB组织芯片中Sufu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在MB细胞系DAOY中转染野生型Sufu或其磷酸化位点突变质粒,分别... 目的:探讨在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中磷酸化修饰对Suppressor of fused(Sufu)抑癌活性的调节和潜在机制。方法:免疫组化分析MB组织芯片中Sufu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在MB细胞系DAOY中转染野生型Sufu或其磷酸化位点突变质粒,分别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染色、Western blot、CCK8、EdU标记、细胞流式检测等分析Sufu的核浆分布以及转染细胞的增殖、凋亡等指标,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转染细胞Hedgehog(Hh)信号通路下游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h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ue,Gli)的转录活性,Western blot检测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e decarboxylase,ODC1)的表达水平。结果:Sufu在MB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小脑,并呈现磷酸化的修饰状态。磷酸化Sufu主要聚集在细胞核。Sufu能抑制DAOY细胞的增殖及克隆形成,促进细胞凋亡。非磷酸化的Sufu突变体抑癌作用明显减弱。已知在Hh通路下游,Gli介导的转录活化以及ODC1介导的多胺合成增加均可以促进MB细胞的生长。磷酸化Sufu抑制Gli介导的转录活化,非磷酸化Sufu对Gli的抑制作用减弱,并促进ODC1的表达。结论:Sufu发生磷酸化修饰后,对MB的抑制作用增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h信号下游的Gli转导活性和细胞的多胺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FU 磷酸化 髓母细胞瘤 Hedgehog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产儿羊水吸入性肺炎发病学探讨——172例多因素逐步回归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苏省围产儿死因病理研究协作组 刘振延 +2 位作者 沈丹 张沪森 张道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8,共4页
对1980.9~1982.8江苏省6个城市172例围产儿羊水吸入性肺炎临床病理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以探讨其发病机制。目的是筛选能影响肺炎和羊水吸入的临床参数。结果:(1)男婴占52.91%,女婴47.09%。(2)组织学:肺的炎症和羊水大多数是混合性、弥... 对1980.9~1982.8江苏省6个城市172例围产儿羊水吸入性肺炎临床病理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以探讨其发病机制。目的是筛选能影响肺炎和羊水吸入的临床参数。结果:(1)男婴占52.91%,女婴47.09%。(2)组织学:肺的炎症和羊水大多数是混合性、弥漫性分布,病变较一致,纤维素渗出很少,这说明本病可能是在出生前或分娩过程中吸入感染的羊水所致。(3)影响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剖腹产、胎吸术、羊水吸入以及胎龄。(4)影响羊水吸入性的因素为胎儿体重(4000g以上)和胎龄(42周以上)。而体重、胎龄和胎吸术又和产程延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儿 羊水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肌肉衰减情况及肉类饮食对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磊 王鹏 +7 位作者 吕万勇 李震 牛丰南 张晓倩 祁悦 路彤 徐幸莲 吕艳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06-314,共9页
将60~69岁、70~79岁、≥80岁三个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分为肌肉衰减组、正常组,调查分析了老年人肌肉衰减与肉类饮食等影响因素的关系,揭示肉类饮食、运动状况和老年人肌肉衰减的关系,从食品摄入角度为干预老年人肌肉衰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将60~69岁、70~79岁、≥80岁三个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分为肌肉衰减组、正常组,调查分析了老年人肌肉衰减与肉类饮食等影响因素的关系,揭示肉类饮食、运动状况和老年人肌肉衰减的关系,从食品摄入角度为干预老年人肌肉衰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与正常组比较发现,肌肉衰减组老年人在性别、BMI(身体质量指数)上差异极显著(P<0.01);组内比较发现,肌肉衰减组三个年龄段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其肌肉衰减程度呈上升趋势,SMI(骨骼肌质量指数)下降;膳食状况与运动状况分析发现,肌肉衰减组三个年龄段中部分年龄段老年人在肉类及其蛋白摄入量、畜禽类及其蛋白摄入量、运动量分类上与正常组老年人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其肌肉衰减率随着肉类及其蛋白摄入量、畜禽类及其蛋白摄入量、运动量分类值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P<0.05);肌肉衰减与肉类及其蛋白摄入量有关(β=-2.633、P<0.05;β=-2.216、P<0.05),肉类及其蛋白摄入量为老年人肌肉衰减的保护因素(OR<1);主成分分析发现肉类、抗阻运动量的排序(2、3)和肉类蛋白、抗阻运动量(2、1)排序均靠前,SMI与肉类及其蛋白摄入量、畜禽肉及其蛋白摄入量有较强的相关性,指标之间距离较近。结论:老年人肌肉衰减受年龄、性别、BMI、肉类饮食、运动状况等因素影响,适当增加老年人肉类摄入量(特别是畜禽肉)、抗阻运动量,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肌肉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肉类饮食 畜禽肉 运动状况 抗阻运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化纤维组织细胞瘤 被引量:3
12
作者 廖晖 李志文 郭志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59-561,共3页
报告1例脂质化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男,43岁。因右小腿肿块渐进性增大10年余就诊。皮肤科检查:右小腿伸侧近踝关节处有一2.5 cm×2.5 cm半圆球形暗褐色肿块,质硬,活动度差。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组织位于真皮层,主要由泡沫样细胞... 报告1例脂质化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男,43岁。因右小腿肿块渐进性增大10年余就诊。皮肤科检查:右小腿伸侧近踝关节处有一2.5 cm×2.5 cm半圆球形暗褐色肿块,质硬,活动度差。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组织位于真皮层,主要由泡沫样细胞及多量玻璃样变性的胶原纤维构成,胶原纤维似骨基质样、金属丝样,肿瘤边缘处可见少量呈席纹状排列的梭形细胞。免疫组化检查示CD10(+),CD68(+),CD34(-)、波形蛋白(+),诊断为脂质化纤维组织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组织细胞瘤 脂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在膀胱微乳头型癌中的辅助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莉花 付尧 濮晓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63-1465,共3页
目的探讨分子标志物在浸润性膀胱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micropapillary bladder cancer,MPB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已确诊为传统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尿液样本262例和MPBC尿液样本37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 目的探讨分子标志物在浸润性膀胱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micropapillary bladder cancer,MPB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已确诊为传统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尿液样本262例和MPBC尿液样本37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法检测是否存在3、7、17号染色体及p16基因的异常。结果传统UC更易发生17号染色体的多倍体(90.1%vs 67.6%,P<0.01)和p16基因缺失(75.2%vs 32.4%,P<0.01),而MPBC更易发生p16基因的扩增(62.6%vs 14.9%,P<0.01)。结论p16基因扩增可以作为辅助诊断MPBC的新的分子指标,并可作为诊断MPBC的有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微乳头型 荧光原位杂交 P16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00在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14
作者 田薇 王璇 +5 位作者 史倩芸 陈辉 陆珍凤 石群立 周晓军 沈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51-855,共5页
目的观察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 cell lymphoma,PMBL)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8例PMBL、1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diffuse large B cell lyphoma-non-specif... 目的观察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 cell lymphoma,PMBL)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8例PMBL、1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diffuse large B cell lyphoma-non-specific type,DLBCL-NOS)和10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CHL),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200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8例PMBL患者中位年龄31岁,均发生于前纵隔,因肿瘤巨大而引起相应压迫症状。肿瘤细胞形态多样,中等大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呈单核类圆形或多核瘤巨细胞,透明细胞或梭形细胞样多见,间质均有不同程度的硬化,与非纵隔原发DLBCL-NOS及CHL形态上有重叠。免疫组化染色示CD200在PMBL中的阳性率为100%(18/18),DLBCL-NOS阳性率为36.84%(6/19),CHL阳性率为90%(9/10)。CD200表达在PMBL与DLBCLNOS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DLBCL-NOS组与CHL组间也存在差异(P=0.012),而CD200表达在PMBL组与DLBCL-NO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结论 PMBL属于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形态复杂多样,免疫组化标记CD200可协助PMBL与DLBCL-NOS的鉴别诊断,但CD200在PMBL与CHL鉴别诊断中无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纵隔 B细胞 CD200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