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外侧下部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涛 林元问 +2 位作者 张郢华 罗映辉 张会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9-90,共2页
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研究了股外侧下部皮瓣的血供,轴心皮动脉来自腘动脉者占60%,穿动脉30%,膝上外侧动脉10%,血管长5.6cm,起始处外径1.8mm,皮瓣的面积11×5cm^2,辅心动脉穿深筋膜浅出部位,在髂前上棘与腓骨头连线,腓骨头上方12.... 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研究了股外侧下部皮瓣的血供,轴心皮动脉来自腘动脉者占60%,穿动脉30%,膝上外侧动脉10%,血管长5.6cm,起始处外径1.8mm,皮瓣的面积11×5cm^2,辅心动脉穿深筋膜浅出部位,在髂前上棘与腓骨头连线,腓骨头上方12.2cm处。讨论了该皮瓣的临床应用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轴心血管 下肢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总神经压迫综合征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魏锡云 林元问 +2 位作者 黄国海 花菊兰 卢希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年第4期196-198,246,共4页
在6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腓总神经穿行的腘窝外侧沟和腓骨长肌纤维拱的形态。拱的入口在腓骨头尘下方1.8cm,拱长2.4cm,属全腱性的拱仅占8.1%。对腓总神经的主要分支部位作了测量,这些数据对腓总神经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腓总神经 腓总神经压迫综合征 腘窝外侧沟 腓骨长肌纤维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股沟浅淋巴结移植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1
3
作者 曾水林 林元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年第4期221-222,248,共3页
在46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上,对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分群、数目及血供来源,血管外径、长度、入结部位等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以腹股沟浅淋巴结的下外侧群作为移植淋巴结的供区,具有取材方便、安全可靠,血管蒂长而粗,便于吻接等优点。
关键词 腹股沟浅淋巴结 淋巴结动脉 淋巴结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神经卡压症的应用解剖学
4
作者 龚文涛 林元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0-21,共2页
本文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隐神经及其髌下支穿Hunter’s管前壁的形式及位置,并以腹股沟韬带中点至股骨内上髁最突出点的连线为标准,测量了缝匠肌前缘距该线以及隐神经穿出点距连线远端的距离。为探讨隐神经卡压症的病因、症状及... 本文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隐神经及其髌下支穿Hunter’s管前壁的形式及位置,并以腹股沟韬带中点至股骨内上髁最突出点的连线为标准,测量了缝匠肌前缘距该线以及隐神经穿出点距连线远端的距离。为探讨隐神经卡压症的病因、症状及选用的治方方法提供了应用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神经 隐神经卡压症 Hunter'管 应用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深神经移植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5
作者 曾水林 张郢华 +1 位作者 林元问 李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5-77,125,共3页
本文在30具成人尸体上观测了腓深神经、胫前动脉和静脉等。结果表明切取带胫前血管的腓深神经中段以下部分移植修复周围神经干缺损是可行的,具有神经干粗细较适宜、血管粗大易吻合、切取后对下肢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关键词 腓深神经 神经移植 胫前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6
作者 姚仕康 林元问 +3 位作者 张郢华 顾乃群 魏锡云 张会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2期95-97,123,共4页
为给临床提供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的应用解剖资料,在33具成尸上,对支气管动脉的支数、起始、位置、外径和角度进行了观测。讨论了避免脊髓损伤的应用要点。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7
作者 魏锡云 林元问 +1 位作者 张郢华 陈文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年第2期121-122,共2页
在80具成人尸体上(男67、女13),对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进行了观测,以期为人造血管架桥术和动脉插管提供解剖学数据。一、腹主动脉上端取平T12下缘与胸主动脉的移行处,下端至左右髂总动脉的分叉处之尖点,测得平均长为151.0±14.2(11... 在80具成人尸体上(男67、女13),对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进行了观测,以期为人造血管架桥术和动脉插管提供解剖学数据。一、腹主动脉上端取平T12下缘与胸主动脉的移行处,下端至左右髂总动脉的分叉处之尖点,测得平均长为151.0±14.2(111.3~176.8)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 人造血管 主动脉腹部 假体 腰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分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下前动脉的应用解剖
8
作者 魏锡云 林元问 +3 位作者 张郢华 罗克忱 曾水林 黄国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6年第2期93-95,126-127,共5页
在63个成人脑上,应用手术显微镜观测了小脑下前动脉的起始、分支、外径和该动脉在脑桥小脑角区的形态特征及其与Ⅵ、Ⅶ、Ⅷ对脑神经的局部位置关系,为临床分析脑桥小脑角综合症、血管造影及肿瘤切除等提供形态学依据。
关键词 小脑下前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导管颈段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9
作者 顾乃群 朱培志 +2 位作者 赵文潭 李涛 张会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9-80,共2页
在33具成人尸体上观测了胸导管颈段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讨论了手术有关事项。左静脉角在锁骨上缘上、下平均5mm 的范围内,被胸锁乳突肌复盖,距其后缘13.4±5.5mm。胸导管弓的最高点距锁骨上缘17.7±8.1mm。建议手术时从颈内... 在33具成人尸体上观测了胸导管颈段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讨论了手术有关事项。左静脉角在锁骨上缘上、下平均5mm 的范围内,被胸锁乳突肌复盖,距其后缘13.4±5.5mm。胸导管弓的最高点距锁骨上缘17.7±8.1mm。建议手术时从颈内静脉内侧显露胸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导管 颈段 左静脉角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食管动脉插管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金龙 林元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4-25,共2页
为提供与选择性食管动脉插管有关的应用解剖学资料,在31具成人尸体上,对食管动脉的支数、起始、位置,外径和角度进行了观测,并讨论了与临床应用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食管动脉 插管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间前神经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11
作者 顾乃群 张会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80-182,共3页
观测了50侧成人上肢的骨间前神经及其周围结构。讨论了骨间前神经综合征发生和易于误诊的形态学原因以及施行手术时的注意事项。骨间前神经的分支3/4在近侧部入肌,10%的个体与尺神经有吻合,6%的旋前方肌支为双支,38%有拇长屈肌副头。手... 观测了50侧成人上肢的骨间前神经及其周围结构。讨论了骨间前神经综合征发生和易于误诊的形态学原因以及施行手术时的注意事项。骨间前神经的分支3/4在近侧部入肌,10%的个体与尺神经有吻合,6%的旋前方肌支为双支,38%有拇长屈肌副头。手术切口范围应在肱骨内,外上髁连线远侧39.6±12.6mm之外。此外,还提到了旋前方肌支与鱼际肌支的吻接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前神经 神经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踝失稳对胫距关节接触面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罗映晖 林元问 张郢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10-311,共2页
在19例标本上,观察了负重时胫距关节在四种不同情况下,接触面积大小及图形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正常胫距关节平均接触面积为455.0±91.2mm ̄2,接触区似“7”字形,前部呈横向条带,外侧部为稍倾斜的纵向条带... 在19例标本上,观察了负重时胫距关节在四种不同情况下,接触面积大小及图形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正常胫距关节平均接触面积为455.0±91.2mm ̄2,接触区似“7”字形,前部呈横向条带,外侧部为稍倾斜的纵向条带;腓骨切除和外踝韧带切断虽不会造成接触面积明显缩小,但可致接触区图形变化,即接触区中部至非接触区的距离增大;距骨外移1mm,胫距关节接触面积明显缩小.提示:外踝失稳导致踝关节退行性变的机制,除接触面积缩小,局部压应力骤升外,在无明显距骨外移时,类似冲击负荷对软骨的损害可能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距关节 生物力学 接触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向中缝大核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的儿茶酚胺能投射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云庆 曾水林 +1 位作者 饶志仁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与酪氨酸羟化酶样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研究了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向中缝大核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的儿茶酚胺能投射。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HRP逆标并呈酪氨酸羟化酶样阳性的双标记细胞分别占由中脑导水管...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与酪氨酸羟化酶样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研究了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向中缝大核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的儿茶酚胺能投射。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HRP逆标并呈酪氨酸羟化酶样阳性的双标记细胞分别占由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向中缝大核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投射细胞的18%和20%,这些双标记细胞亘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全长存在于其腹外侧区和内侧区腹侧部。结合生理学研究的结果,讨论了这些儿茶酚胺能投射细胞的性质和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 中缝大核 巨细胞网状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骨的血供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罗映晖 林元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51-152,共2页
在87侧成人干燥月骨、12侧透明腕标本、20侧乳胶灌注标本上观察了月骨的血管孔、骨内、外动脉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掌侧的动脉是月骨的主要血供来源,在长期、反复强力伸腕的情况下容易受到损伤,这可能是月骨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月骨 缺血性坏死 滋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中隔严重鼻衄选择性动脉结扎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元问 姜亚辉 张郢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年第1期5-7,60,共4页
本文在解剖镜(16×~60×)下解剖观察了50侧成人鼻中隔的动脉,其血供属多源性,主要来自鼻后中隔动脉、筛前、后动脉,各动脉间有丰富的吻合支。无论是鼻中隔的血供或黎氏区动脉丛的组成,都以鼻后中隔动脉为主要来源,筛动脉次之。... 本文在解剖镜(16×~60×)下解剖观察了50侧成人鼻中隔的动脉,其血供属多源性,主要来自鼻后中隔动脉、筛前、后动脉,各动脉间有丰富的吻合支。无论是鼻中隔的血供或黎氏区动脉丛的组成,都以鼻后中隔动脉为主要来源,筛动脉次之。根据解剖所见,在处理鼻中隔严重鼻(血刃)需作动脉结扎时,建议首选位于蝶窦口前下部粘膜下的鼻后中隔动脉主干进行结扎,具有创伤小、止血快、涉及范围小、术后无并发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前 后动脉 鼻后中隔动脉 黎氏区动脉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向终纹床核投射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对内脏伤害性刺激的FOS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晋光荣 饶志仁 韩志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5-340,共6页
本文将HRP注入一侧终纹床核,又将Formalin导入胃内造成损伤,通过HRP呈色、抗FOS、抗5-HT免疫组化染色,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发现七种不同标记或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即HRP逆行标记、5-HT样阳性和FOS样... 本文将HRP注入一侧终纹床核,又将Formalin导入胃内造成损伤,通过HRP呈色、抗FOS、抗5-HT免疫组化染色,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发现七种不同标记或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即HRP逆行标记、5-HT样阳性和FOS样阳性细胞,HRP/5-HT、5-HT/FOS和HRP/FOS双重标记或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以及HRP/5-HT/FOS三重标记或免疫反应阳性细胞.HRP/5-HT/FOS细胞数量很少,出现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 周围灰质 终纹床核 血清素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 B 型超声对胰周血管进行定位
17
作者 张炽敏 刘桂萍 +1 位作者 王维克 宋人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3-35,63,共3页
本文应用超声显象法,将胰腺周围大血管的起(止)点垂直投影并标记在腹壁上,然后分别测量量各投影点与腹中线或脐水平线的距离,用此方法对112例正常成人的胰周大血管作了体表定位,这一结果对医学影象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 B超 胰周血管 体表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踝韧带张力测定与踝关节不稳定性实验 被引量:7
18
作者 梁继勇 林元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7-220,共4页
本实验应用改良扣带式张力传感器测定了32侧完整成人下肢踝关节骨—韧带标本,并模拟腓骨部分切除和外踝韧带断裂后,进行了踝关节不稳定性试验,发现这些结构的损伤可造成相应的踝关节不稳定,腓骨切除后胫腓前后韧带张力增加,而距腓前后... 本实验应用改良扣带式张力传感器测定了32侧完整成人下肢踝关节骨—韧带标本,并模拟腓骨部分切除和外踝韧带断裂后,进行了踝关节不稳定性试验,发现这些结构的损伤可造成相应的踝关节不稳定,腓骨切除后胫腓前后韧带张力增加,而距腓前后韧带与跟腓韧带张力减小(P<0.05),并出现踝关节不稳,内旋、内收和前抽屉运动分别增加4.3°,4.6°和2.3mm(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 切除 外踝韧带 踝关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应力对颅盖内、外板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文跃 林元问 +3 位作者 张郢华 罗映晖 姜亚辉 宋逸先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71-174,共4页
应用电测法研究了颅盖额、颞、枕部在局部应力作用下,其内、外板上的应力场之分布概况.应力从外板经板障传到内板后,主应力方向发生偏转,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也出现变化,表明应力场有了新的分布.本研究为临床上诊断和分析颅盖骨折的... 应用电测法研究了颅盖额、颞、枕部在局部应力作用下,其内、外板上的应力场之分布概况.应力从外板经板障传到内板后,主应力方向发生偏转,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也出现变化,表明应力场有了新的分布.本研究为临床上诊断和分析颅盖骨折的类型、部位及骨折线的方向等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盖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内侧皮神经与肘管综合征手术的关系
20
作者 罗克忱 张郢华 +2 位作者 林元问 魏夕云 黄国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年第1期39-40,63,共3页
本文着重解剖观察了40具(80例)成人尸体的前臂内侧皮神经的后支在肱骨内上髁附近的解剖关系,根据解剖所见建议:在手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时,切开皮肤后,应先在内上髁前外和后外各10mm范围的浅筋膜中,仔细找出并保护后支及其分支,再进行其它... 本文着重解剖观察了40具(80例)成人尸体的前臂内侧皮神经的后支在肱骨内上髁附近的解剖关系,根据解剖所见建议:在手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时,切开皮肤后,应先在内上髁前外和后外各10mm范围的浅筋膜中,仔细找出并保护后支及其分支,再进行其它的手术操作,这样可避免损伤神经和减少术后感觉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 前臂内侧皮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