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虫草对庆大霉素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季晖 李战 +2 位作者 濮祖茂 陈峰 陈平圣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45-249,共5页
用庆大霉素ip造成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观察到人工虫草可使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蛋白(Upr)和肾指数(KI)较病模组显著性下降,光镜检查显示人工虫草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肿胀、坏死等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 用庆大霉素ip造成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观察到人工虫草可使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蛋白(Upr)和肾指数(KI)较病模组显著性下降,光镜检查显示人工虫草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肿胀、坏死等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下可见细胞中溶酶体的改变和线粒体的损伤等超微结构变化亦显著减轻,上述结果提示人工虫草可改善肾功能,减轻肾水肿,保护庆大霉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虫草 庆大霉素 肾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对被动性Heymann氏肾炎治疗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倪传源 许桦 +5 位作者 徐虹 夏家珍 何岳文 时彦 徐百泉 张建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4-57,共4页
本文报道Na_2SeO_3对大鼠被动性Heymann 氏肾炎(PHV)的影响,证实实验组较对照组尿蛋白减少,生化指标(ALB、BUN、CHOL)和病理改变较轻,上述效果与硒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认为在免疫复合物瘸和有免疫复合物参与的疾病适量补硒可能会... 本文报道Na_2SeO_3对大鼠被动性Heymann 氏肾炎(PHV)的影响,证实实验组较对照组尿蛋白减少,生化指标(ALB、BUN、CHOL)和病理改变较轻,上述效果与硒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认为在免疫复合物瘸和有免疫复合物参与的疾病适量补硒可能会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硒酸钠 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ymann肾炎(HN)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迎伟 张建民 王晓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68-369,共2页
从SD 大鼠肾小管刷状缘提取了致肾炎性的肾小管上皮抗原(Tub-Ag)。用此抗原免疫白兔获得的抗血清注入大鼠,复制出被动型Heymann 肾炎(PHN)动物模型。此后,应用兔抗Tub-Ag 的抗体进行鼠肾动脉灌注研究,并用免疫电镜观察了大鼠肾中Tub-Ag... 从SD 大鼠肾小管刷状缘提取了致肾炎性的肾小管上皮抗原(Tub-Ag)。用此抗原免疫白兔获得的抗血清注入大鼠,复制出被动型Heymann 肾炎(PHN)动物模型。此后,应用兔抗Tub-Ag 的抗体进行鼠肾动脉灌注研究,并用免疫电镜观察了大鼠肾中Tub-Ag 的存在部位。结果发现:灌注的抗体能与肾小球基底膜(GBM)上皮侧及裂隙膜结合。致肾炎性的Tub-Ag 主要定位在足突基都细胞膜、裂隙膜、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顶部凹褶及微绒毛基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肾炎 肾小球肾炎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因子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IL-8的影响
4
作者 房广英 张建民 +1 位作者 窦国祥 韩月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65-457,共1页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IL-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分泌IL-8的影响。方法: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及ELISA夹心法。结果:IL-1、TNF均可诱导HMC分泌IL-8,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在一...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IL-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分泌IL-8的影响。方法: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及ELISA夹心法。结果:IL-1、TNF均可诱导HMC分泌IL-8,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在一些炎症因子刺激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细胞 白细胞介素8 肾小球肾炎 IL-1 T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TAM大鼠乳腺癌细胞移植瘤的免疫组化研究
5
作者 房广英 朱森林 苏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70-171,共2页
关键词 耐药细胞株 乳腺癌 三苯氧胺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DNA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的生长方式与宫颈上皮内肿瘤的比较
6
作者 郑杰 张建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23-525,I076,共3页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在器官培养的生长特点及将其与体内宫颈上皮内肿瘤(CIN)进行比较。方法:先用HPV16和18型DNA转染人宫颈上皮细胞,建立永生化的人宫颈上皮细胞株,再用胶原筏培养方法分析永生...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在器官培养的生长特点及将其与体内宫颈上皮内肿瘤(CIN)进行比较。方法:先用HPV16和18型DNA转染人宫颈上皮细胞,建立永生化的人宫颈上皮细胞株,再用胶原筏培养方法分析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在器官培养的生长特点,将其与体内CIN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结果:人宫颈上皮细胞经HPV16和18DNA转染后,可以使其变成一种永生化细胞。细胞生物学研究显示永生化细胞是一种前恶性细胞。胶原筏培养显示水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的生长行为类似体内CIN。结论:HPV感染主要影响宫颈癌的发生的早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上皮细胞 子宫颈肿瘤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细胞球内BPV转化细胞抗凋亡的细胞间诱导研究
7
作者 邓红 张建民 +2 位作者 苏宁 武忠弼 GBauer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35-437,I065,共4页
目的:(1) 建立“凋亡的细胞间诱导”的球体细胞培养实验系统,(2) 在该系统中研究BPV 的致癌机制。方法:采用三维立体细胞培养技术,制作以转化细胞为核心,正常细胞为外壳的细胞球,模拟体内肿瘤细胞生长于正常细胞间的情... 目的:(1) 建立“凋亡的细胞间诱导”的球体细胞培养实验系统,(2) 在该系统中研究BPV 的致癌机制。方法:采用三维立体细胞培养技术,制作以转化细胞为核心,正常细胞为外壳的细胞球,模拟体内肿瘤细胞生长于正常细胞间的情形,观察癌基因src、化学致癌剂甲基胆蒽及BPV 转化细胞在细胞球中凋亡产生情况。结果:在球体细胞培养实验系统中,在src 转化细胞产生凋亡的条件下,甲基胆蒽转化细胞同样能产生凋亡,而BPV 转化细胞则抵抗了由周围正常细胞所致的凋亡。结论:(1)“凋亡的细胞间诱导”在球体细胞培养实验系统中,即在近似体内的条件下,不需要外源性TGFβ的参与同样可以产生,球体细胞培养实验系统是理想的研究近似体内条件下“凋亡的细胞间诱导”的模型,(2) 由于BPV 转化细胞能抵抗“凋亡的细胞间诱导”,因此可以作为BPV致癌机制一种解释,即BPV不仅能诱导细胞转化,而且能保护已经转化的细胞不被“凋亡的细胞间诱导”所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球 牛乳头状瘤病毒 抗凋亡 致癌 细胞间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