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近既有铁路增建新线地基处理施工影响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何晓 王伟志 +7 位作者 徐永福 王虎 杨元治 杨炜林 敖江忠 鲜谊 倪顺天 叶华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2,共12页
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铁路既有线的建设时代久远、铁路路基建设标准低,地基土质条件差,受增建新线铁路路基的地基处理施工影响明显。对地基处理施工进行现场监测,选取施工影响小的地基处理方法对保障既有铁路运营安全至关重要。根据超孔隙... 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铁路既有线的建设时代久远、铁路路基建设标准低,地基土质条件差,受增建新线铁路路基的地基处理施工影响明显。对地基处理施工进行现场监测,选取施工影响小的地基处理方法对保障既有铁路运营安全至关重要。根据超孔隙水压力、地表位移和深层位移的现场施工监测数据,分析地基处理施工影响范围和程度,得到以下结论:(1)施工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为高压旋喷桩(管桩)>水泥搅拌桩>全方位高压喷射(MJS)桩>布袋桩;(2)水泥搅拌桩施工影响范围在5 m左右,高压旋喷桩施工影响范围高达10 m,布袋桩施工影响范围大约为3 m,MJS桩施工影响范围在4 m左右。对比高压旋喷桩、管桩、布袋桩和MJS桩与搅拌桩施工影响大小,优化临近既有铁路增建新线的地基处理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增建新线地基处理对既有铁路的扰动影响,确保既有铁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地基处理 施工影响 水泥搅拌桩 高压旋喷桩 布袋桩 全方位高压喷射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连镇铁路施工对邻近沪宁城际铁路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范剑雄 王海峰 陕耀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6-140,共5页
针对长期运营中新旧路基差异性沉降、路基结构稳定性破坏等危及线路运营安全的问题,采用自动光纤光栅监测系统对新建连镇(连云港—镇江)铁路接轨沪宁(上海—南京)城际铁路工程进行了长期变形及内力监测,对不同深度处的地层沉降及桩板结... 针对长期运营中新旧路基差异性沉降、路基结构稳定性破坏等危及线路运营安全的问题,采用自动光纤光栅监测系统对新建连镇(连云港—镇江)铁路接轨沪宁(上海—南京)城际铁路工程进行了长期变形及内力监测,对不同深度处的地层沉降及桩板结构内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建线路上部列车荷载持续作用下,各地层沉降总体呈现上部大下部小的规律;初期筏板轴力基本稳定,进入正式运营期后,轴力先减小后增大;桩底轴力逐渐增大后达到稳定,桩顶轴力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接轨工程 长期变形 内力监测 实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下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高昊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32,共4页
为确保连云港—镇江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下沉期间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的方法,分只取土、只排水和既排水又取土三种情况计算分析沉井下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否排水,沉井下沉时周边地表... 为确保连云港—镇江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下沉期间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的方法,分只取土、只排水和既排水又取土三种情况计算分析沉井下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否排水,沉井下沉时周边地表沉降均随距沉井中心距离增大而减小;排水下沉时沉井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大,而不排水下沉时对周边地表沉降几乎无影响;宜根据沉井周边建(构)筑物基础结构情况,提前进行加固处理并加强监测,避免沉井下沉、车辆动载、额外堆载等因素造成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两用桥梁 五峰山长江大桥 数值模拟 环境影响 现场监测 锚碇 沉井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大跨度悬索钢桥有砟轨道铺设线形控制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范剑雄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2-56,共5页
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采用大跨度悬索钢桥,设计运行速度高,对有砟轨道铺设线形控制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重点研究施工过程中温度、荷载等对成桥线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有砟轨道线形控制关键技术。结果表明:环境温度、附加荷载对大跨... 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采用大跨度悬索钢桥,设计运行速度高,对有砟轨道铺设线形控制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重点研究施工过程中温度、荷载等对成桥线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有砟轨道线形控制关键技术。结果表明:环境温度、附加荷载对大跨度悬索桥成桥线形影响显著,施工时应当合理控制温度与荷载条件以满足成桥线形设计要求;采用轨道二期恒载均匀布载方案可减轻施工荷载误差对高速铁路大跨度悬索桥成桥线形变化的影响,结合基于环境温度驱动的CPⅢ网随测随用方案与基于测量基准点的轨道线形动态调整技术,可忽略温度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提高轨道线形动态调整的及时性。现场实测,该桥上有砟轨道实现了TQI(Track Quality Index)值小于7 mm和动检车275 km/h达速通过的预期目标,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有砟轨道线形控制技术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两用桥梁 线形控制技术 现场试验 高速铁路大跨度悬索钢桥 有砟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级高速铁路悬索桥静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肖鑫 郭辉 +1 位作者 苏朋飞 冯传宝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29-3241,共13页
为了准确掌握千米级高速铁路悬索桥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征,结合现场试验和有限元模型,以主跨1092 m的五峰山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研究特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力学行为,揭示不同加载工况下钢桁梁及主塔应力,主... 为了准确掌握千米级高速铁路悬索桥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征,结合现场试验和有限元模型,以主跨1092 m的五峰山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研究特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力学行为,揭示不同加载工况下钢桁梁及主塔应力,主缆索股力,桥梁挠度,梁端转角,主塔、支座以及梁端纵向位移,吊索索力的变化特征,综合分析悬索桥的静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加载工况下,上下游弦杆受力均匀,上下游斜杆受力变化较大;主塔塔柱受力变化较小,实测值与理论值之比在0.70~0.94之间;主缆各索股受力均匀,上下游侧索股应力变化一致,主缆整体受力性能良好;桥梁跨中实测挠跨比为1/530,小于设计挠度比1/487,梁端实测最大转角为0.56‰rad,桥梁竖向刚度较大,满足相关要求;支座纵向位移变化均匀,但受运营初期支座纵向摩阻力及阻尼器的影响,导致荷载较大时,纵向位移变化缓慢,使得理论值大于实测值,梁端位移与支座位移变化一致,桥梁纵向位移变化均匀;主塔塔顶纵向位移、吊索索力变化均匀,实测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研究成果不仅可为同类型桥梁设计提供借鉴,也可为桥梁后期运维提供“指纹”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高速铁路悬索桥 静载试验 有限元分析 静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型高铁客站建设思考与实践
6
作者 何志超 孙长学 《中国铁路》 2021年第S01期106-111,共6页
铁路客站建设普遍受到社会各界和参建各方的高度关注。但建设实践中,参建各方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大型枢纽客站建设、轻中小型客站建设"的倾向,建设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客站建设品质。系统分析中小型客站在设计源头、建设管... 铁路客站建设普遍受到社会各界和参建各方的高度关注。但建设实践中,参建各方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大型枢纽客站建设、轻中小型客站建设"的倾向,建设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客站建设品质。系统分析中小型客站在设计源头、建设管理、施工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建设管理创新和施工技术创新,实现动态优化设计、提前介入管理、提升客站服务功能、建设一体化信息机房、提高设备用房品质、践行客站节能降耗等创新应用,并在新建连镇高铁扬州东站精品客站建设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总结提出坚持以旅客为中心,设计同源、监管同时、施工同步的中小型客站建设思路,为同类型客站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中小型客站 扬州东站 建设管理 铁路客站新理念 动态优化 提前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桥梁施工风险动态评估 被引量:23
7
作者 施洲 纪锋 +1 位作者 余万庆 韦庆冬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4-642,共9页
针对大型桥梁施工风险动态评估问题,采用结构-风险分解识别法完成风险元初步识别,引入决策与实验室方法识别动态评估风险元并构建风险元传递网,最后结合贝叶斯网络及GeNIe软件对风险元传递网进行贝叶斯概率计算,并结合逆向推理和敏感性... 针对大型桥梁施工风险动态评估问题,采用结构-风险分解识别法完成风险元初步识别,引入决策与实验室方法识别动态评估风险元并构建风险元传递网,最后结合贝叶斯网络及GeNIe软件对风险元传递网进行贝叶斯概率计算,并结合逆向推理和敏感性分析获得关键风险元及主要风险链。采用该方法开展五峰山长江大桥施工全过程风险动态评估。结果表明,全桥评估中共识别出234个动态评估风险元,辨析出104个关键风险元及相关主要风险链。计算出施工前及主梁完成后“高速铁路行车安全”风险概率值分别为0.0652、0.0091,对应的关键风险元为沉井不均匀沉降、主缆线形偏差等,主要风险链为:沉井不均匀沉降→锚体变位→锚固系统变位→主缆线形偏差→吊索不均匀变形→主梁线形变化→铁路桥面平顺性不足→高速铁路行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风险评估 风险元传递 贝叶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沉井基础初沉阶段受力特性及开裂控制 被引量:12
8
作者 施洲 李佳奇 +2 位作者 秦搏聪 李冰 李思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8,共10页
大型沉井基础在初沉阶段因平面面积巨大、高度低、整体刚度小、基底土体不均匀性等而导致受力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以长100.7 m、宽72.3 m的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为背景,运用仿真分析和现场试验,进行大型沉井初沉阶段的受力特性... 大型沉井基础在初沉阶段因平面面积巨大、高度低、整体刚度小、基底土体不均匀性等而导致受力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以长100.7 m、宽72.3 m的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为背景,运用仿真分析和现场试验,进行大型沉井初沉阶段的受力特性及开裂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大型沉井在初沉阶段因面积大、高度低而受弯明显;采用传统大锅底下沉时内隔墙底部混凝土拉应力达到11.4 MPa,远超混凝土开裂限值2.2 MPa,开裂风险明显;采用中、小锅底下沉时,因中部隔墙底部支撑混凝土拉应力降至2.31和1.28 MPa;3种下沉方法下沉井底部的最大变形分别为−20.0,−1.6和−0.25 mm,变形均较小。工程实际采用小锅底下沉时,沉井顶部挠度、底部混凝土实测应力基本在有限元计算控制值的范围内;采用大锅底下沉时,在沉井中部隔墙及井墙底部布置预应力钢束,能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拉应力水平并提升沉井结构的抗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基础 大型沉井 初沉阶段 受力特性 开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大型沉井基础研究综述 被引量:9
9
作者 施洲 钟美玲 +2 位作者 周勇聪 李思阳 冯传宝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2,共12页
针对桥梁大型沉井基础,从沉井结构受力、下沉摩阻力、长期变位、施工工艺、助沉与纠偏、监测与控制等方面,阐述其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发展动态及所面临的问题。当前沉井平面面积超过7 000 m2,面临施工复杂、下沉困难等问题,采用抗裂性... 针对桥梁大型沉井基础,从沉井结构受力、下沉摩阻力、长期变位、施工工艺、助沉与纠偏、监测与控制等方面,阐述其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发展动态及所面临的问题。当前沉井平面面积超过7 000 m2,面临施工复杂、下沉困难等问题,采用抗裂性能强、结合抗震等多功能的预应力混凝土、钢混组合沉井等是发展的方向。大型沉井多次接高施工受弯剪等复杂受力工况、最不利控制工况理论、沉井破坏模式以及有限元仿真分析复杂不利工况模拟是沉井结构受力理论研究的重点。刃脚端阻力及侧壁摩阻力的机理研究与下沉动态数值模拟分析是沉井下沉阻力分析的主要手段。沉井基础在长期荷载下的位移规律及机理、精确的位移等仍需要结合现场实测资料进一步研究。沉井分次拼装或浇筑、多次下沉,下沉中全仓室均匀开挖或多分区开挖、环形开挖的施工方式不断发展;及时纠偏,采用高压射水、砂套、触变泥浆套等助沉措施并结合实时监控措施,避免滞沉及突沉等异常情况是下沉施工的关键。基于施工控制工况的沉井设计理论、下沉摩阻力理论、长期位移理论等是大型沉井基础理论发展的重点,发展预应力混凝土、钢混组合、钢结构沉井等新结构,以及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三维声呐泥面监测技术、风险评估等新技术是大型沉井基础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大型沉井基础 受力 下沉摩阻力 施工控制 新结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桥梁钢结构涂装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孙杰 甄宗标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73,共5页
由于传统的钢结构涂装检测方法无法判断涂层内部是否有缺陷,且部分方法属于破坏性检测,提出采用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技术对桥梁钢结构涂装进行检测的方法。制作4块预制缺陷的钢结构涂装试板,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试板涂装检测,根据红外... 由于传统的钢结构涂装检测方法无法判断涂层内部是否有缺陷,且部分方法属于破坏性检测,提出采用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技术对桥梁钢结构涂装进行检测的方法。制作4块预制缺陷的钢结构涂装试板,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试板涂装检测,根据红外图像的颜色分析缺陷的位置和大小;在试板涂装红外检测的基础上,进行现役桥梁钢结构焊缝涂装红外热成像检测。结果表明:红外热成像技术可有效进行钢结构涂装质量的表征;能准确判断出涂装试板是否有缺陷及缺陷位置;可准确检测出现役桥梁钢结构涂装中肉眼可见涂装缺陷的形式和位置,无缺陷区域不误判,并可检测出目视不可见借助放大镜等可发现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结构 涂装 红外热成像 无损检测 试验板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峰山长江大桥施工阶段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施洲 纪锋 +1 位作者 杨仕力 吕大财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78,共8页
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为主跨1 092 m高速铁路及公路两用桥,承载4线铁路及8线公路,工程结构规模庞大,构造复杂,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控制该桥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基于作业分解结构-风险分解结构(WBS-RBS)原理和专家调... 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为主跨1 092 m高速铁路及公路两用桥,承载4线铁路及8线公路,工程结构规模庞大,构造复杂,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控制该桥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基于作业分解结构-风险分解结构(WBS-RBS)原理和专家调查法建立施工风险识别体系,并依据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后果损失,结合风险接受准则综合评定风险等级,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五峰山长江大桥施工全过程分解为10个分项78个基础工序,并按照15个风险分解项共识别出610项风险源,经风险等级评估出82项中度及以上等级风险源,其中17项为重大风险源;对重大风险源提出专项控制方案并继续评估其残余风险,确保其风险等级降低至可接受状态。验证了风险评估方法的有效性,为五峰山长江大桥施工阶段风险控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两用桥 悬索桥 风险评估 WBS-RBS 专家调查法 风险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BS-RBS的超大型沉井基础施工风险评估 被引量:6
12
作者 施洲 刘东东 +1 位作者 纪锋 冯传宝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7-42,共6页
面积庞大的沉井结构、复杂的地基土特性等因素导致大型桥梁沉井基础在施工过程中风险突出。依托五峰山长江特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开展施工风险评估研究:首先,基于工作与风险结构分解(Work Breakdown Structure-Risk Breakdown Structure,... 面积庞大的沉井结构、复杂的地基土特性等因素导致大型桥梁沉井基础在施工过程中风险突出。依托五峰山长江特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开展施工风险评估研究:首先,基于工作与风险结构分解(Work Breakdown Structure-Risk Breakdown Structure,WBS-RBS)的方法对沉井基础施工全过程进行底层工序与风险源的二维分解,初步识别风险源,再引入专家调查意见对风险源增补调整;然后,基于专家调查法按类别完成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评估;最后评出风险等级。结果表明:沉井基础施工过程风险影响因素较多,识别出的风险源共97项,包括沉井开裂、翻砂涌水等8项重大风险源;对风险源提出了针对性控制对策,为沉井基础施工提供有效的风险控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两用桥梁 风险评估 统计分析 沉井基础 工作与风险结构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漫滩沉积软土地基处理施工灾变机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何志超 徐永福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82-2092,共11页
长江漫滩沉积软土为第四系以来新近河流漫滩相沉积物,成分以粉质黏土、粉细砂、细砂为主,表现为高压缩性、低强度、易触变,在长江漫滩相软土地基上兴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地基处理施工引起长江... 长江漫滩沉积软土为第四系以来新近河流漫滩相沉积物,成分以粉质黏土、粉细砂、细砂为主,表现为高压缩性、低强度、易触变,在长江漫滩相软土地基上兴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地基处理施工引起长江漫滩相软土产生类似于液化的“触变”现象,导致软土地基产生灾变破坏。本文依托南沿江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工程,对水泥搅拌桩施工引起的长江漫滩相软土地基灾变现象进行总结,软土地基灾变现象主要为搅拌桩顶下沉、搅拌桩钻芯孔内喷水冒浆、地基开裂破坏和地基沉降大且速度快,沉降不收敛。针对长江漫滩相软土地基处理的水泥搅拌桩施工,通过现场监测软土的土压力、超孔隙水压力和深层水平位移,评价搅拌桩施工对软土的影响程度,提出长江漫滩相软土地基灾变的判据,分析软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异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漫滩沉积软土 高速铁路 水泥搅拌桩 施工影响 触变 地基灾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段群桩基础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虞中明 钟昌卫 +1 位作者 孙凯 宋旭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3-147,共5页
为了获得软土地段群桩基础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通过现场试验获取深厚软土场地承台顶位移、桩身弯矩随水平力的变化规律,并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群桩基础m随地面处位移增加呈幂函数衰减趋势,对应于地面位移6 mm... 为了获得软土地段群桩基础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通过现场试验获取深厚软土场地承台顶位移、桩身弯矩随水平力的变化规律,并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群桩基础m随地面处位移增加呈幂函数衰减趋势,对应于地面位移6 mm,可给出群桩m值的推测值在2615~4633 kPa/m^(2),较TB 10093—2017《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取值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 试验研究 软土 群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峰山长江大桥上部结构施工控制技术 被引量:33
15
作者 冯传宝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04,共6页
五峰山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1092 m的钢桁梁公铁两用悬索桥,加劲梁采用板桁结合钢桁梁,主缆采用预制平行高强钢丝索股结构,直径1.3 m。边跨加劲梁采用支架顶推法施工,中跨加劲梁采用缆载吊机由跨中向两侧对称架设,并在中跨侧靠近桥塔位置... 五峰山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1092 m的钢桁梁公铁两用悬索桥,加劲梁采用板桁结合钢桁梁,主缆采用预制平行高强钢丝索股结构,直径1.3 m。边跨加劲梁采用支架顶推法施工,中跨加劲梁采用缆载吊机由跨中向两侧对称架设,并在中跨侧靠近桥塔位置处合龙;主缆采用平行钢丝索股法架设。主缆制造时,采用无应力长度法计算各索股的无应力下料长度,并在主缆锚固区每处预留长度为±26 cm的垫板空间;主缆架设时,采用4根索股作为基准索股进行架设线形控制,并将主缆长度误差控制在-18~30 cm,均在误差控制范围内;加劲梁施工时,通过分析各因素对加劲梁线形的影响规律,提出控制二期恒载的措施;加劲梁合龙时,采取中跨钢梁不动、起顶边跨钢梁的合龙控制措施;在加劲梁合龙后加载二期恒载。加劲梁合龙后标高误差为-5^+63 mm,线形控制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悬索桥 上部结构 主缆 加劲梁 施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变形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冯传宝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1,共8页
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1092m的公铁两用钢桁梁悬索桥,北锚碇采用100.7m×72.1m×56m的矩形沉井基础。为了解沉井基础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及其对后续施工的影响,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沉井-地基以及沉井与邻近桩基础有限... 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1092m的公铁两用钢桁梁悬索桥,北锚碇采用100.7m×72.1m×56m的矩形沉井基础。为了解沉井基础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及其对后续施工的影响,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沉井-地基以及沉井与邻近桩基础有限元模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针对沉井基础底板施工至主梁架设的11个工况,分析沉井基础变形与受力状态、地基土应力路径及邻近桩基础的变形。结果表明:沉井基础以沉降变形为主,水平变位和整体转动量相对较小;不同工况下,沉井基础井壁与底板受力状态变化显著;沉井底板下地基土应力路径位于强度破坏线下方,地基土未发生破坏,其变形以压缩变形为主;邻近桥墩基础的竖向和横桥向位移受沉井基础施工的影响较小;计算结果较准确地预测了沉井基础和邻近桩基的沉降和水平变形,有效地指导了北锚碇散索鞍的定位及引桥段合龙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悬索桥 锚碇 沉井基础 基础沉降 变形 受力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峰山长江特大桥沉井基础施工监控 被引量:10
17
作者 韦庆冬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8-113,共6页
五峰山长江特大桥主桥为主跨1 092m的钢桁梁公铁两用悬索桥,北锚碇采用100.7m×72.1m×56m的沉井基础。该沉井首节采用钢壳混凝土结构、其余9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三次接高、三次下沉”的方案施工。为及时掌握沉井下沉... 五峰山长江特大桥主桥为主跨1 092m的钢桁梁公铁两用悬索桥,北锚碇采用100.7m×72.1m×56m的沉井基础。该沉井首节采用钢壳混凝土结构、其余9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三次接高、三次下沉”的方案施工。为及时掌握沉井下沉施工过程中的几何姿态及受力情况,建立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对沉井几何姿态、沉井结构应力及沉井刃脚土压力进行自动化监测,基于监测数据及时进行沉井下沉控制。结果表明:下沉过程中沉井测点高差和倾斜度均在限值内,沉井挠度基本在20mm限值内,沉井几何姿态较好;沉井混凝土及钢结构测点的实测应力基本在限值范围内,沉井刃脚各测点的土压力均控制在1.20MPa限值内,沉井结构受力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悬索桥 沉井基础 下沉施工 实时在线监测 施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平面沉井基础下沉施工全过程受力特性 被引量:13
18
作者 史良洪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2-48,共7页
研究目的:大型沉井基础具有整体性好、承载力强等优点,在桥梁基础中应用广泛。随着桥梁跨度的不断增加,沉井基础的面积也不断增大,给下沉施工中的沉井结构安全与施工控制带来越来越大的困难。本文针对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超大... 研究目的:大型沉井基础具有整体性好、承载力强等优点,在桥梁基础中应用广泛。随着桥梁跨度的不断增加,沉井基础的面积也不断增大,给下沉施工中的沉井结构安全与施工控制带来越来越大的困难。本文针对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超大平面面积沉井基础,对其下沉期间不同阶段施工工艺下沉井结构受力特性进行详细的计算与分析,从而为相应施工控制提供对策。研究结论:(1)随着沉井平面面积的增加,沉井结构在初期施工过程中受弯效应明显,变形量非常小;(2)传统的"大锅底"施工方法不再适合,而需要均匀开挖下沉及中部土体支撑;(3)沉井终沉前摩阻力增大会导致滞沉,空气幕及射水等措施能够有效助沉;(4)提出增加预应力钢束以增强抗裂性及异常工况抵御能力;(5)本研究结论可为类似超大平面沉井基础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井基础 超大平面 下沉施工 受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锚杆式悬索桥锚碇锚固系统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12
19
作者 甄宗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3-78,共6页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等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型悬索桥不断涌现,其锚碇及其锚固系统向更大空间尺寸、更大受力方向迅速发展。针对主缆锚固系统的施工工艺,依托新建连镇铁路五峰长江特大桥建设实践,系统分析其结构特点及施工难点,发现常规...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等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型悬索桥不断涌现,其锚碇及其锚固系统向更大空间尺寸、更大受力方向迅速发展。针对主缆锚固系统的施工工艺,依托新建连镇铁路五峰长江特大桥建设实践,系统分析其结构特点及施工难点,发现常规锚固系统施工工艺先安装定位钢支架后浇筑混凝土的局限性,提出"V"形混凝土台阶+型钢混合型定位支架和逐层安装锚杆逐层跟进浇筑混凝土施工新工艺。采用常规及新工艺的南、北锚碇锚固系统施工对比表明,南锚碇定位支架结构最大变形量20 mm,北锚碇定位支架最大变形量2.43 mm,新工艺减小了支架变形87.8%;南、北锚碇锚固系统施工用时分别为402,261 d,新工艺提升效率35.1%;南、北锚碇锚固系统定位支架总用钢量分别为1869,960 t,采用新工艺节约了48.6%的支架钢材。最后进一步讨论了施工工艺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两用桥 悬索桥 锚碇 超大锚杆式锚固系统 混合型支架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峰山长江大桥主缆架设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7
20
作者 吕大财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4-99,共6页
主缆架设施工是悬索桥建设中的关键工序之一,其成缆质量与线形直接影响大桥长期的受力与线形。为实现主跨1092 m的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1.3 m大直径主缆的顺利、精准架设,开展大桥主缆架设施工关键技术理论分析研究。根据大桥特点及... 主缆架设施工是悬索桥建设中的关键工序之一,其成缆质量与线形直接影响大桥长期的受力与线形。为实现主跨1092 m的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1.3 m大直径主缆的顺利、精准架设,开展大桥主缆架设施工关键技术理论分析研究。根据大桥特点及施工条件,主缆架设采用预制平行索股法(PPWS),索股采用双线往复式牵引系统进行架设,先进行基准索股架设,架设完成后对其进行精细化垂度调整;根据调整后的基准索股进行一般索股架设并对其进行垂度调整。索股架设中,分别在上下游边跨跨中,中跨L/4,L/2,3L/4处布置几何测点,进行几何位置连续监测。主缆架设时监控结果表明,主缆基准索中跨、边跨误差,中跨跨中上下游高差均满足限值要求。空缆成缆误差均值在-95~22 mm,精度良好。往复式牵引架索、基准索监控与垂度调整、非基准索相对调索等关键技术为大桥主缆的精确架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主缆施工 预制平行索股法(PPWS) 垂度调整 线形控制 施工监测 公铁两用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