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封存泄漏立体监测技术的探索与应用——以苏北盆地张家垛油田为例
1
作者 陈兴明 钱洋慧 +1 位作者 陈忠志 陈子凡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8-514,共7页
CO_(2)驱油技术作为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同时可实现规模化封存,被国内外广泛应用。然而,该技术在注入、驱油封存、采出等环节中存在多种泄漏风险。目前,国内外相关项目在监测方面多集中于储层... CO_(2)驱油技术作为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同时可实现规模化封存,被国内外广泛应用。然而,该技术在注入、驱油封存、采出等环节中存在多种泄漏风险。目前,国内外相关项目在监测方面多集中于储层和盖层,缺乏系统性的生态环境监测。张家垛油田自2014年开始注CO_(2)开发,累计注气量19.53×10^(4)t,累计增油量5.16×10^(4)t,提高采收率15.22%,阶段换油率3.78,取得了显著的开采成效。以张家垛油田的CO_(2)驱油封存项目为例,在分析CO_(2)驱油与封存泄漏可能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涵盖地下水体、土壤、大气的全方位和多指标的CO_(2)泄漏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并预警CO_(2)泄漏信息。根据一年多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张家垛地下水中CO_(2)质量浓度稳定保持在5712 mg/m^(3)左右,pH值接近中性,且电导率稳定在1.343~1.347μS/cm;土壤CO_(2)质量浓度、pH值、电导率均相对稳定,3个层位的大气CO_(2)质量浓度呈现周期性变化且与土壤的变化趋势一致,平均介于730~780 mg/m^(3),指标接近低纬度区域常规大气CO_(2)质量浓度。综合多项监测指标结果,表明张家垛油田目前并未发生CO_(2)泄漏情况。该监测体系的成功应用不仅为张家垛油田的持续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类似项目在环境监测方面提供了经验和借鉴,进一步推动了CO_(2)驱油技术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封存 张家垛油田 CO_(2)泄漏 立体监测体系 预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黏结剂球团矿低成本生产关键技术应用
2
作者 胡守景 秦立浩 +7 位作者 姚永宽 高式林 方磊 朱德庆 杜刚 邓睿 赵建明 李宝忠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8,共8页
南钢带式焙烧机球团生产线首创的4×10^(6)t/a规模的立式干法磨矿系统于2023年11月投入运行,烧结粗粉经过干法磨矿后,成球性、球团焙烧性能等均得到显著改善。此外,在干法磨矿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配矿和球团焙烧制度,改善生球热稳定性... 南钢带式焙烧机球团生产线首创的4×10^(6)t/a规模的立式干法磨矿系统于2023年11月投入运行,烧结粗粉经过干法磨矿后,成球性、球团焙烧性能等均得到显著改善。此外,在干法磨矿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配矿和球团焙烧制度,改善生球热稳定性,生产出w(TFe)为63.5%、w(SiO_(2))为4.7%、碱度为0.15,抗压强度维持在2500 N/P以上,冶金性能优异[还原度为80%、低温还原粉化指数(>3.15 mm)为96%、还原膨胀指数为18%]的优质球团矿,实现了酸性球团矿无黏结剂生产的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可降低黏结剂成本6400万元/a,同时使球团铁品位成本低于烧结矿1.83元/t,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焙烧机 立式干法磨矿 球团矿 黏结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重组并购大潮下中小型钢铁企业发展思路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陶魄 《现代管理科学》 2007年第9期39-40,76,共3页
文章分析了中小钢铁企业在重组并购大潮下的处境,指出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思路并提出了多个选择对策;同时,作者呼吁进一步开放钢铁资本市场,外资进入不仅会加速钢铁业重组并购的步伐,也可以解决中小企业淘汰落后所需要的资金问题;让中外... 文章分析了中小钢铁企业在重组并购大潮下的处境,指出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思路并提出了多个选择对策;同时,作者呼吁进一步开放钢铁资本市场,外资进入不仅会加速钢铁业重组并购的步伐,也可以解决中小企业淘汰落后所需要的资金问题;让中外企业同场竞技,提高国内钢铁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 企业 重组并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碳超高强X12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的组织转变 被引量:12
4
作者 雷玄威 王红鸿 +3 位作者 尹雨群 赵晋斌 钱勇 吴开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3-76,116-117,共4页
采用热模拟试验方法分析了超低碳超高强X12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的组织转变.粗晶区连续转变曲线(SH-CCT)表明,在较宽的冷却速度范围内(0.8~25℃/s),X120管线钢粗晶区组织为贝氏体;当冷却速度小于0.8℃/s和大于25℃/s时,分别有少... 采用热模拟试验方法分析了超低碳超高强X12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的组织转变.粗晶区连续转变曲线(SH-CCT)表明,在较宽的冷却速度范围内(0.8~25℃/s),X120管线钢粗晶区组织为贝氏体;当冷却速度小于0.8℃/s和大于25℃/s时,分别有少量准多边形铁素体和少量马氏体形成.热模拟焊接热输入在12~25 kJ/cm的范围时,粗晶区组织为贝氏体;硬度(276~297 HV 0.2)与室温冲击吸收功(208~225 J)稳定.结果表明,X120管线钢可适用较大范围热输入的焊接,这主要与超低碳设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钢 焊接热影响区 组织转变 贝氏体 热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Ti复合微合金化高强高韧结构钢的焊接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卢伟煜 吴开明 +4 位作者 王红鸿 雷玄威 尹雨群 姚永宽 王道远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9-52,115,共4页
通过热模拟试验建立了F550钢板的焊接热影响区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研究了焊接热影响区组织转变与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钢板经过Zr-Ti复合脱氧处理后,在钢中形成了许多可以在焊接过程中钉扎焊接粗晶区奥氏体晶界的细小弥散Zr-Ti复合氧化... 通过热模拟试验建立了F550钢板的焊接热影响区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研究了焊接热影响区组织转变与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钢板经过Zr-Ti复合脱氧处理后,在钢中形成了许多可以在焊接过程中钉扎焊接粗晶区奥氏体晶界的细小弥散Zr-Ti复合氧化物粒子,同时采用低碳设计,并进行镍、铬、铜、钼的适量合金化,所以在较大焊接热输入范围内(25~100 kJ/cm)可以获得优良强韧性的贝氏体组织,M-A组元细小呈弥散分布.50 kJ/cm的实际埋弧焊接粗晶区V形冲击韧性结果表明,该钢焊接粗晶区在-60℃下具有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Ti复合微合金化 SH—CCT曲线 焊接性能 低温冲击韧性 埋弧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500GJ高强度钢材焊接H形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元齐 潘斯勇 +1 位作者 李丽 朱晶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8-45,共8页
为促进Q500GJ高强钢材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5个Q500GJ高强钢焊接H形截面试件的水平往复加载试验研究,分析了试件的长细比、绕强弱轴加载等因素对试件破坏模式、变形能力、抗震耗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试件荷载-位移滞回曲... 为促进Q500GJ高强钢材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5个Q500GJ高强钢焊接H形截面试件的水平往复加载试验研究,分析了试件的长细比、绕强弱轴加载等因素对试件破坏模式、变形能力、抗震耗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试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滞回性能良好.骨架曲线正、反向基本对称,走势相似,从弹性变形到屈服点,荷载达最大后,开始下降直至塑性破坏.试件绕强轴反复荷载,板件局部弹塑性失稳破坏,截面塑性发展不充分,试件绕弱轴反复荷载,全截面进入塑性破坏,试件绕弱轴反复荷载下延性系数要高于绕强轴反复荷载下的延性系数.试件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20,最小层间位移角为1/26,均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多、高层钢结构弹塑性位移角1/50的限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500GJ高强度钢材 反复加载 抗震性能 焊接H形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Ti复合脱氧对低合金高强度钢CGHAZ组织和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魏然 吴开明 +3 位作者 王红鸿 姚永宽 王道远 孟令东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1-74,116-117,共4页
对Zr-Ti复合脱氧低合金高强度30 mm厚钢板采用气体保护焊进行多层多道焊接,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对焊接热影响区组织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存在大量微米、亚微米级的复合铬、钛氧化物夹杂,呈细小弥散分布... 对Zr-Ti复合脱氧低合金高强度30 mm厚钢板采用气体保护焊进行多层多道焊接,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对焊接热影响区组织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存在大量微米、亚微米级的复合铬、钛氧化物夹杂,呈细小弥散分布,没有发现条状MnS夹杂物的存在.夹杂物粒子在晶界和晶内析出,钉扎奥氏体晶界,有效抑制了奥氏体晶粒长大,晶粒粗化不明显.在粗晶区奥氏体晶粒内部优先形成的针状铁素体,能有效分割奥氏体晶粒,细化组织.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的力学性能测试表明,Zr-Ti复合脱氧技术使焊件具有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高强度钢 Zr—Ti复合脱氧 气体保护焊 冲击韧性 组织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绿色制造的工艺种类选择的影响因素及选择模型 被引量:5
8
作者 夏绪辉 张玉萍 高全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69-71,82,共4页
绿色制造是一种充分考虑资源、环境问题的现代制造模式。在探讨工艺种类选择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绿色制造工艺种类选择的综合评价模型及方法。
关键词 绿色制造 工艺种类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系统工程原理 加强南钢高炉操作管理 被引量:1
9
作者 刁岳川 李荣森 《炼铁》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1-34,共4页
南钢炼铁厂应用系统工程原理,对高炉操作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加强了高炉操作管理,明显改善了高炉技术经济指标,1997年高炉利用系数达2.455。
关键词 高炉 操作管理 系统工程 炼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2O3-SiC复相粉对Al2O3-SiC-C材料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王长春 叶方保 +1 位作者 陈花朵 叶晓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4-258,共5页
以电熔白刚玉(3~1、≤1、≤0.044 mm)、Al2O3-SiC复相粉(d50≤5μm)、α-Al2O3微粉(d50=1.2μm)、SiC粉(≤0.044 mm)、鳞片石墨(≤0.088 mm)、Si粉(d50=42.8μm)和B4C(d50≤10μm)为主要原料,热固酚醛树脂为结合剂,研究了分别用4%、8%... 以电熔白刚玉(3~1、≤1、≤0.044 mm)、Al2O3-SiC复相粉(d50≤5μm)、α-Al2O3微粉(d50=1.2μm)、SiC粉(≤0.044 mm)、鳞片石墨(≤0.088 mm)、Si粉(d50=42.8μm)和B4C(d50≤10μm)为主要原料,热固酚醛树脂为结合剂,研究了分别用4%、8%、12%、16%质量分数的Al2O3-SiC复相粉等比例取代α-Al2O3微粉和SiC细粉对Al2O3-SiC-C试样在180℃固化后和1 000、1 500℃埋焦炭热处理后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常温耐压强度、高温抗折强度(1 400℃)、抗热震性(1 100℃,水冷)以及抗氧化性(1 000、1 500℃)的影响。结果表明:随Al2O3-SiC复相粉加入量的增加,试样经180℃固化后常温性能下降,1 000℃热处理后常温性能变化不大,1 500℃热处理后除耐压强度显著提高外,其余各项常温性能变化不大;而高温抗折强度下降,抗热震性明显提高,试样经1 500℃氧化后的抗氧化性以加入4%质量分数复相粉的最佳。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该复相粉的粒度更细,反应活性更高,其氧化层中更易生成莫来石,形成表面致密层从而有效地阻碍氧气向材料内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SiC复相粉 Al2O3-SiC—C砖 抗热震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钢3、4号高炉提高喷煤能力的技术改造
11
作者 王东升 张士敏 +2 位作者 李志强 张六喜 吴卫东 《炼铁》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8,共4页
南京钢铁公司在1998年对老喷煤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主要技改措施有:稳定气源压力,4、5、6号喷煤罐增加流化装置和把引射式煤粉混合器改换为气力调节浓相给煤器。经过改造,3、4号高炉的煤比由1997年的80kg/t左右可以提高到150 kg/t以上。
关键词 喷煤 煤比 流化器 给煤器 技术改造 高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输入对Q420FRE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可 吴开明 +3 位作者 王红鸿 李丽 覃展鹏 吴年春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4-258,共5页
采用全自动埋弧焊法研究不同热输入对智能型耐火钢Q420FRE焊接热影响区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大,熔合线及粗晶区组织没有明显粗化,组织类型及组成也没产生明显变化,均由粒状贝氏体和少量针状铁素体组成... 采用全自动埋弧焊法研究不同热输入对智能型耐火钢Q420FRE焊接热影响区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大,熔合线及粗晶区组织没有明显粗化,组织类型及组成也没产生明显变化,均由粒状贝氏体和少量针状铁素体组成;细晶区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未相变区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随着热输入的增加,在热影响区Q420FRE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软化,软化区域向母材方向推移并稍有扩大。热影响区Q420FRE钢的高温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以及低温冲击韧性随焊接热输入的增加而降低,而其低温冲击韧性在-40℃低温下仍保持在240~330J的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火钢 Q420FRE 热输入 焊接 热影响区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企事业智能决策、分析工具的设计和实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铭 刘胜军 蔡庆生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44-544,546,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合小型企事业单位的智能决策分析工具 ,该工具集成了万能查询报表生成、OL AP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功能 ,以企事业单位现有的数据库作为数据源 ,通过建立各种模型 ,及时可靠地向决策者提供深层次的分析结果 .
关键词 智能决策 OLAP 小型企事业单位 决策分析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钢棒材冷拔断裂原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龙飞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5-56,共2页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断口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 ,对 4 5钢棒材冷拔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钢中 Cu元素含量偏高 ;轧钢加热期间钢坯表面氧化严重造成钢材表面附近区域 Cu元素富集 ,冷拔过程中钢材表面附...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断口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 ,对 4 5钢棒材冷拔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钢中 Cu元素含量偏高 ;轧钢加热期间钢坯表面氧化严重造成钢材表面附近区域 Cu元素富集 ,冷拔过程中钢材表面附近的 Cu富集区域首先开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钢棒 冷拔断裂 CU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伺服阀的维护与保养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德垠 廖志英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2,共2页
介绍电炉炼钢过程中控制电极自动升降的电液伺服阀的维护和保养
关键词 电液伺服阀 维护 电炉炼钢 电极自动升降 保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通风机轴承箱轴颈密封的改进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邦伍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112,共2页
本文对离心通风机轴承箱轴颈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 ,设计并介绍了螺旋填料复合密封装置 。
关键词 离心通风机 轴承箱 轴颈 密封 改进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板坯连铸机的特点与铸坯质量控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华 姚永宽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99-102,共4页
介绍了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新建宽板坯连铸机的主要设备技术参数和技术特点,论述了连铸坯质量控制的工艺措施,如结晶器内钢液面稳定控制,振动与振痕控制,钢水流动控制等.
关键词 宽板坯 连铸机 铸坯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钢竖炉导风墙的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云祥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4-27,共4页
针对国内竖炉导风墙寿命普遍偏低的问题,南钢通过对竖炉导风墙砖的形式、材质及其砌筑方式进行改进,并加大导风墙水梁钢管的尺寸,使导风墙寿命大大提高,其中砖的寿命可达3年左右。为进一步使导风墙水梁的寿命与砖的寿命匹配,在对... 针对国内竖炉导风墙寿命普遍偏低的问题,南钢通过对竖炉导风墙砖的形式、材质及其砌筑方式进行改进,并加大导风墙水梁钢管的尺寸,使导风墙寿命大大提高,其中砖的寿命可达3年左右。为进一步使导风墙水梁的寿命与砖的寿命匹配,在对钢管受力情况及弯曲性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新的改进设想,预计这两种方案能使水梁寿命增至5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团竖炉 导风墙 水梁 设计 球团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线材轧机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春光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0,共3页
介绍了南钢高线厂高线轧制控制系统 ,重点分析了主控台在生产过程中对粗、中轧的小张力控制 ,预精轧的自动活套控制和精轧机的微张力控制。
关键词 高速线材轧机 控制系统 小张力控制 活套自动控制 微张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抗震塌钢板研制及爆炸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伟泽 徐干成 +3 位作者 李成学 聂梦琪 颉旭虎 陈林恒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321,共9页
为获得抗震塌性能优异的高强钢板,通过在实验室试制、现场抗震塌爆炸试验及数值计算的方法,对高强钢板的轧制工艺、热处理方法和混凝土-钢板双层结构的抗震塌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冷速达到30℃/s时,钢板试样组织由单一的马... 为获得抗震塌性能优异的高强钢板,通过在实验室试制、现场抗震塌爆炸试验及数值计算的方法,对高强钢板的轧制工艺、热处理方法和混凝土-钢板双层结构的抗震塌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冷速达到30℃/s时,钢板试样组织由单一的马氏体组成。采用双道次压缩工艺,奥氏体再结晶区应控制在1 000℃以上,能够保证轧制过程处于奥氏体再结晶区且充分细化晶粒;对于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轧制,第二阶段开轧温度控制在880~980℃。910℃保温30 min水淬+600℃保温50 min回火的调质工艺得到了完全的回火索氏体组织,细粒状的渗碳体弥散的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中,此时高强钢板具有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采用6 mm厚高强钢板为背板的靶标,混凝土用量减少25%、钢材用量减少25%、变形减小了42 mm且混凝土板的破坏程度、范围也明显减小;说明高强钢板具有更好的抗爆炸震塌效果,抗震塌系数可取为0.1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塌 爆炸试验 轧制工艺 热处理方法 双层结构 抗震塌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