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中干油润滑系统在炉卷轧机上的应用与管理 被引量:4
1
作者 谢瑞昌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6-228,共3页
详细介绍了集中干油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有效管理集中干油润滑系统的基础管理方法及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关键词 集中干油润滑 故障诊断 炉卷轧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铁与铌丝原位生成NbC_P/Fe复合材料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晓洁 许云华 +1 位作者 赵显鹏 牛立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67,70,共4页
利用铸铁浇注将Nb丝均匀复合固定于铁基体内,然后在1165℃保温2h,让提前置于铸铁中的铌丝与周围碳原子原位反应生成NbC颗粒增强铸铁复合材料,对复合区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分析、显微硬度测量。结果表明,复合区域显微硬度最高值达到1930HV0.... 利用铸铁浇注将Nb丝均匀复合固定于铁基体内,然后在1165℃保温2h,让提前置于铸铁中的铌丝与周围碳原子原位反应生成NbC颗粒增强铸铁复合材料,对复合区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分析、显微硬度测量。结果表明,复合区域显微硬度最高值达到1930HV0.05,复合区域的平均显微硬度为1827HV0.05,是基材的8~9倍。复合试样的室温两体磨料相对耐磨性是铸铁的2.71倍,耐磨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生成 NBC 颗粒增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钢与钛丝反应合成TiC/Fe复合材料的组织及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显鹏 曹涛 许云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7-69,共3页
用钛丝作为增强相加入到高碳钢基体中,通过铸造与热处理的工艺,获得丝状碳化钛增强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摩擦磨损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TiC硬质相,沿原来钛丝方向分布均匀,尺寸为1~4μm。相对于高碳钢... 用钛丝作为增强相加入到高碳钢基体中,通过铸造与热处理的工艺,获得丝状碳化钛增强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摩擦磨损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TiC硬质相,沿原来钛丝方向分布均匀,尺寸为1~4μm。相对于高碳钢标准试样,该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有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微观组织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丝与铸铁原位合成V_8C_7的研究
4
作者 叶芳霞 赵显鹏 +1 位作者 许云华 牛立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80,88,共4页
以钒丝和铸铁为原料,采用铸造和热处理工艺相结合的方法,使钒丝与铸铁中的碳原子反应,原位合成了V8C7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对复合区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及分析、显微硬度测量、耐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生成的V8C7颗粒均匀分布于铁基体中... 以钒丝和铸铁为原料,采用铸造和热处理工艺相结合的方法,使钒丝与铸铁中的碳原子反应,原位合成了V8C7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对复合区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及分析、显微硬度测量、耐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生成的V8C7颗粒均匀分布于铁基体中,且生成物与基体有很好的冶金结合。复合区的最高硬度达3022HV0.05,平均硬度是基体的10~15倍。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相对于铸铁标准试样提高了2.8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Pa级低碳微合金高强钢的相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显鹏 王道远 +1 位作者 党军 郭怀兵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0-42,共3页
利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新开发的屈服强度600 MPa级高强钢的相变规律,分析了不同冷却速率对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开始温度为488~610℃,终止温度为330~472℃;随冷速的提高,相变组织中多边形铁素体和准多边形铁... 利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新开发的屈服强度600 MPa级高强钢的相变规律,分析了不同冷却速率对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开始温度为488~610℃,终止温度为330~472℃;随冷速的提高,相变组织中多边形铁素体和准多边形铁素体的量逐渐减少,而粒状贝氏体的量逐渐增多,直到以粒状贝氏体为主的组织;当冷速达到10℃/s后,粒状贝氏体向板条贝氏体过渡,直到全部生成板条贝氏体,且在10~20℃/s,组织基本全为板条贝氏体。冷速高于20℃/s后则产生较多的马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低碳 粒状贝氏体 板条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感应熔渗制备V_8C_7-高碳钢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
6
作者 赵显鹏 许云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3-115,共3页
研究了电磁感应熔渗法制备的V8C7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并探讨了复合材料的组织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用电磁感应熔渗法,制备得到了V8C7硬质相,其颗粒细小,尺寸为3~8μm,且在基体中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组织稳定性。相... 研究了电磁感应熔渗法制备的V8C7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并探讨了复合材料的组织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用电磁感应熔渗法,制备得到了V8C7硬质相,其颗粒细小,尺寸为3~8μm,且在基体中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组织稳定性。相对于高碳钢标准试样,复合材料的耐磨相性能有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8C7 显微组织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