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纯电动客车起步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罗石 章丹丹 +1 位作者 朱长顺 侯荣 《机电工程》 CAS 2015年第1期141-145,共5页
针对纯电动汽车起步的关键问题即电机输出转矩控制,对纯电动汽车起步加速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依据加速踏板开度和开度变化率,运用模糊控制原理解析了驾驶员的起步意图,根据驾驶员意图和车辆实际运行情况制定了电机转矩的控制策略。在M... 针对纯电动汽车起步的关键问题即电机输出转矩控制,对纯电动汽车起步加速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依据加速踏板开度和开度变化率,运用模糊控制原理解析了驾驶员的起步意图,根据驾驶员意图和车辆实际运行情况制定了电机转矩的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其仿真模型,从冲击度、速度以及电机转矩输出值三个方面对纯电动汽车的起步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满足纯电动汽车的起步要求,既能满足一定的起步加速能力以及平顺性的要求,同时响应了驾驶员的起步意愿,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起步 模糊控制 电机转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图注意的异构多目标轨迹预测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启慧 蔡英凤 +3 位作者 王海 陈龙 董钊志 刘擎超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48-1456,共9页
有效预测周边多目标的未来轨迹是智能汽车决策和运动规划成功的关键。大多数现有研究考虑车辆个体行为之间的成对交互关系,而忽略异构交通参与者之间不同的反应模式和其他场景因素对预测的影响,使得预测轨迹的合理性低,影响运动控制的... 有效预测周边多目标的未来轨迹是智能汽车决策和运动规划成功的关键。大多数现有研究考虑车辆个体行为之间的成对交互关系,而忽略异构交通参与者之间不同的反应模式和其他场景因素对预测的影响,使得预测轨迹的合理性低,影响运动控制的安全性。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图注意的异构多目标轨迹预测方法HGATP,首先创新性地构建类别-目标-车道的3层次图,并使用GRU和GCN分别对不同类型的目标进行独立的类别编码,捕捉不同类别的特征;其次,为强化异构目标交互图的边缘表示,构建层次图注意力机制分别获取类别和类别之间的交互以及目标和车道之间的交互,实现异构多目标间高效交互和共享地图;最后,基于目标轨迹信息和区域的车道信息构建预测网络预测多目标的轨迹。为评估模型性能,分别在INTERACTION和nuScenes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表明,所提模型在nuScenes数据集上单目标轨迹输出的平均误差损失和最终位移损失均减小了20%以上,在INTERACTION数据集上多目标轨迹输出的ADE损失效果较基线方法减小了2 m误差,提升了复杂道路结构下车辆行驶轨迹预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轨迹预测 异构多目标 层次图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疲劳损伤谱的动力电池包振动标准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勇 董钊志 +1 位作者 侯之超 刘瑞雪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32,共6页
为分析动力电池包振动标准的严苛程度,提高电池包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引入频域随机振动疲劳与疲劳损伤累计理论,同时考虑振动激励的方式、持续时间、幅值、带宽等各因素的影响,以疲劳损伤谱作为评价振动标准严苛程度的统一尺度,分别计算... 为分析动力电池包振动标准的严苛程度,提高电池包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引入频域随机振动疲劳与疲劳损伤累计理论,同时考虑振动激励的方式、持续时间、幅值、带宽等各因素的影响,以疲劳损伤谱作为评价振动标准严苛程度的统一尺度,分别计算了国内外主流动力电池包振动标准的疲劳损伤谱,并对不同频带上各标准的严苛程度进行了分析,着重分析了动力电池包3个振动相关标准的差别,指出了其对电池包结构设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包 振动标准 疲劳损伤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架系统振动特性的非平稳虚拟激励法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步云 戴涛 +3 位作者 TAN Chin-An 李江 张勇 李韶华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7-234,403,共9页
传统时频分析法在分析悬架系统非平稳随机振动时难以同时提高时频分辨率,无法精确分析其时频特性。针对非平稳虚拟激励法的关键问题,构造了一种新型非均匀调制函数,以提高悬架系统垂向振动特性的分析精度。利用该非均匀调制函数,建立车... 传统时频分析法在分析悬架系统非平稳随机振动时难以同时提高时频分辨率,无法精确分析其时频特性。针对非平稳虚拟激励法的关键问题,构造了一种新型非均匀调制函数,以提高悬架系统垂向振动特性的分析精度。利用该非均匀调制函数,建立车辆单轮非平稳虚拟激励通用模型;基于协方差等效法,解决前后轮变时差问题;建立1/2车辆动力学模型,求得车辆垂向加速度演变功率谱,获得高分辨率时频分布。仿真分析了匀速和变速两种行驶工况下悬架振动特性,并经过整车试验验证得到结论:车辆非平稳行驶时,速度的增加将扩大共振区范围。该特性可为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稳随机振动 虚拟激励法 非均匀调制函数 振动特性 时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